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选择Navier-Stokes方程作为颅内动脉瘤三维重建模型的不可压缩血液流动的数学模型,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CFD)的方法对颅内动脉瘤模型进行非牛顿(non-Newtonianfluid)模型的非定常流的数值模拟。计算3个心跳脉动周期的数值,认为第三个心跳脉动周期为稳定周期并选择第三个周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稳定周期内不同时刻血液动力学特性参数分布情况对颅内动脉瘤的形成、生长和破裂的影响。并将此结果与牛顿(Newtonianfluid)血液模型的流线、壁面剪切力、壁面压力分布特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非牛顿流体血液模型比牛顿血液模型更有可信度,比较符合真实血液的流动特性,在血液流动的心跳脉动周期内,非牛顿流体的(速度、压力、壁面剪切力等)分布更加平滑。过高的壁面剪切力会直接造成动脉瘤区域处破裂,过低的壁面剪切力会使血液的营养成为和代谢物遗留在血管区域导致血液粥样化的形成。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计算流体力学 非牛顿血液模型 数值模拟 心跳脉动周期 壁面剪切力
  • 简介:应用经颅多普勒和脑电图技术检测20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病人,异常率分别为95%和70%,证实了本病在存在脑神经功能异常的同时,脑血流动力学亦发生明显异常。作者认为,虽然此两项技术对于临床诊断无特异性,但二者联合应用可为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客观指标。

  • 标签: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经颅多普勒 脑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晚孕期胎儿脐血流频谱异常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接受产前检查的294例晚孕期孕妇(孕龄≥28孕周)为研究对象。将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CDS)检查结果为胎儿脐血流频谱异常的144例孕妇,纳入观察组;胎儿脐血流频谱正常的150例孕妇,纳入正常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组孕妇的临床病例资料,统计学比较2组孕妇一般临床资料,胎儿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FGR)、羊水过少、剖宫产及胎儿或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结果(1)2组孕妇年龄、孕龄及产妇类型(初产妇、经产妇)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CDS检查结果的脐血流频谱异常胎儿中,脐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S)与舒张末期最低流速(D)的比值(S/D)≥3.0为80.5%(116/144),舒张期血流消失为18.1%(26/144),舒张期血流反流为1.4%(2/144)。(3)观察组孕妇的胎儿宫内窘迫及FGR发生率,剖宫产率,以及胎儿或新生儿病死率(分别为27.1%、38.3%、54.2%、4.9%),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0%、7.3%、9.3%、0.7%),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妇羊水过少发生率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孕期胎儿脐血流频谱异常,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应用CDS检测晚孕期孕妇胎儿脐带血流动力学是否异常,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妊娠末期 脐带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胎儿 血流 孕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行PICC置管的302例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302例患者中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7例(8.94%)。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组年龄≥70岁、穿刺次数>3次、合并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14 d、营养不良、未定期更换辅料、股静脉穿刺比例高于非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性别、体质量指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穿刺次数>3次、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导管留置时间>14 d、股静脉穿刺、未定期更换辅料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且均OR≥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需针对各危险因素加强防治,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血液透析 影响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碎片或在其基础上形成的血栓一经脱落即会成为栓子,顺血流向接近脑组织的方向流动,最终堵塞直径较小的远端动脉,导致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检测斑块的易损性及是否存在动脉到动脉的栓塞,对了解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发病机制及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若存在斑块易损性或找到动脉到动脉栓塞的证据,则提示患者具有卒中再发的高风险,在药物方面应给予更有效的抗血小板和强化他汀类调脂治疗。

  • 标签: 动脉栓塞 微栓子监测 直接证据 脑血流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简介:静脉导管(DV)是胎儿体内3条动、静脉交通支之一。DV血流频谱超声监测结果的定性改变及各项血流指标的定量改变,可用于评估胎儿宫内情况。近年研究发现,胎儿DV超声监测显示的血流频谱改变,可预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胎儿染色体异常,评估宫内生长受限胎儿的预后、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情况等。

  • 标签: 静脉导管 超声监测 静脉导管血流频谱 胎儿染色体异常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目的对有无剖宫产史孕妇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进行比较研究:子宫动脉血流量(Qutaml/min)、子宫动脉血管阻力(RutammHg/ml/min)、子宫动脉搏动指数(UtaPI值)和母亲的心输出量(CO)到子宫胎盘循环的百分比。方法运用横向观察研究方法,选取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就诊的有剖宫产史的43例孕妇为实验组,45例没有剖宫产史的孕妇为对照组进行试验。实验方法采用超声检查来检测16一18周妊娠的子宫动脉直径和血流速度,阻抗法用来评估产妇血流动力学。结果实验组Quta平均值为(346.59±236.47)ml/min,明显低于对照组(472.36±204.35)ml/min(P〈0.05)。实验组Ruta平均值为(0.34±0.37)mmHg/ml/min,明显高于对照组(0.21±0.28)mmHg/ml/min(P〈0.05)。实验组CO值的百分比值为(4.32±3.28)%,明显低于对照组(9.01±6.93)%(P〈0.05)。结论在妊娠16-18周时,有剖宫产史的孕妇与对照组相比,子宫动脉血流量和心输出量的分数分布以及母体的子宫胎盘循环较低,子宫血管阻力较高(与UtaPI无关)。

  • 标签: 瘢痕子宫 瘢痕子宫动脉血流 子宫动脉多普勒
  • 简介: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皮肤各层结构,测量皮肤厚度,使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清晰显示。其中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不仅可测量病变范围,还可以观察内部血流供应及病变周围血管的数量、走行,也可应用于指导美容手术。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皮肤病
  • 简介:摘要血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性和变形规律的科学。而粘度测定是血流变检测指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都是十分重要的。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血液粘度的两种检测方法(毛细管法、旋转法)作以评价,比较在不同方法下对血液粘度的影响及粘度测定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方面的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流变学 血液粘度 方法评估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观察活体时肝门部胆管腔内射频消融能否形成凝固区,探讨肝门部血流对凝固区大小的影响。方法从6头健康家猪选取14个肝门部胆管靶点,分为非肝门阻断组和肝门阻断组,每组7个胆管靶点。将单极电极针13mm裸露部分置入胆管腔内,输出功率5w,消融时间4min。病理检查胆管和邻近肝组织改变。结果两组剖面均可见半椭圆形灰白色凝固区,凝固区周围有明显的暗红色环状带。光镜下凝固区胆管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变性、坏死;肝组织变性;暗红色环状带为肝组织出血。非肝门阻断组和肝门阻断组凝固区平均长轴直径分别为(13.29±1.38)mm、(13.29±1.1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0,P〉0.05);凝固区平均短轴直径分别为(3.14±1.07)mm、(4.57±0.9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1,P〈0.05)。结论活体时肝门部胆管腔内射频消融可形成典型的射频消融区。肝门部血流影响凝固区短轴直径,不影响凝固区长轴直径。

  • 标签: 射频消融 胆管腔内 肝门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血流重建术术中配合方法及重要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7年2月-2018年4月该院收治的13例行脑血流重建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和术中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手术时间(6-8小时),术中失血量(50-150ml)。结论由于脑血流重建手术是我院刚开展的手术,因此,手术室护士应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及配合要点,熟悉手术步骤,并在术前认真访视患者,与手术医师做好沟通,手术过程中从容有序的配合,从而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命质量。

  • 标签: 脑血流重建 术中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胎儿大脑中动脉(MCA)、脐动脉(UA)、静脉导管(DV)和脐静脉(UV)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价胎儿宫内情况,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方法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50例可疑宫内窘迫胎儿检查脐动脉、大脑中动脉、静脉导管及脐静脉血流指标。结果50例可疑宫内窘迫胎儿中,出现UA的S/D及RI增高43例,MCA的S/D异常38例,DV异常28例,脐静脉血流波动流速减低10例。结论通过检测可疑宫内窘迫胎儿的大脑中动脉、脐动脉、静脉导管以及脐静脉血流参数,对于评价胎儿宫内情况,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正确指导临床处理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胎儿窘迫 大脑中动脉 脐动脉 静脉导管 脐静脉
  • 简介:通过对14个省市100名优秀自行车运动员肝血流图的研究,(均为健将和一级运动员,平均年龄20岁,训练年限4~8年),结果表明肝血流图对运动员的机能诊断是一项良好的指标.为自行车运动员选材,改进训练方法,提供了某些生理依据。

  • 标签: 自行车 肝血流图 波型 波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祛痰化瘀胶囊治疗给予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70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祛痰化瘀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胶囊(淀粉),1个月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痰化瘀胶囊对血脂异常患者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

  • 标签: 祛痰化瘀 血脂异常 中药治疗
  • 简介: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经腹部检测早期妊娠子宫动脉血流血流参数和频谱特征,建立11~14孕周双侧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I)的正常值范围。方法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7月1日于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建档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共207例,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孕11~14周检测子宫动脉血流PI值,记录舒张早期切迹。结果111~14孕周子宫动脉血流PI值呈正态分布,PI值正常参考值范围(95%的界限)PI(1.48±1.10)。2在11~14孕周,78.7%的孕妇存在子宫动脉切迹,其中双侧子宫动脉切迹约54.6%,单侧子宫动脉切迹24.1%。3双侧子宫动脉手动描迹和机测获得的PI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妊娠子宫动脉血流PI值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逐渐降低。本研究建立经腹超声11~14孕周血流PI值参考值区间并记录舒张早期切迹特征,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早期妊娠异常子宫动脉血流图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 标签: 子宫动脉 子宫胎盘循环 多普勒 妊娠早期
  • 简介:摘要近年来,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单次检查同时获取冠状动脉的解剖和功能信息,成为心血管影像临床研究的新热点。为推动CT-FFR技术在我国的规范化应用,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组织专家参阅大量文献并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经反复讨论并达成以下共识,包括CT-FFR技术原理、工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

  • 标签: 冠状血管 血流储备分数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植入式输液港相关血流感染的原因及护理防治对策。方法对乳腺癌患者植入式输液港并发血流感染进行分析及治疗护理。结果患者诊治及时并取得良好的预后。结论植入式输液港虽有出现感染等并发症,但只要执行严格的护理程序,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植入式输液 港相关血流感染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