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健康宣教,促进康复,重建信心,恢复日常体力活动和社交,加强腹部和盆底肌肉群的力量。方法:遵循«以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中国癌症患者运动康复专家共识»,对造口术后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促使患者尽快恢复。结果:通过健康宣教,使造口术后患者能尽快恢复体力活动和运动,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讨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结合患者不同疾病阶段和身体状态,同时癌症患者个体化因素和需求,以及外部环境,在以上专家共识建议的基础上,为癌症患者制定个性化运动康复方案,并追踪随访、复评和及时发现注意事项,以适时调整最佳运动方案,帮助改善癌症患者功能结局和延长生存期。

  • 标签: 肠造口 功能障碍 运动康复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 分析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对合理化护理措施进行综述,为后续临床提供参考价值,降低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

  • 标签: ICU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时采取半夏柴桂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4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进行研究,按照入院顺序前后的原则将前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采取西药四联治疗手段,后20例纳入观察组,采取半夏柴桂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记录治疗1个月后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和3个月后的复发率,对比治疗前后的症状(腹胀、腹痛)改善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分别为95.00%、70.00%,观察组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0.00%、20.00%,观察组显著较低,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腹胀、腹痛评分差异均不显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时采取半夏柴桂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可显著提升幽门螺杆菌清除率,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症状效果较优,可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胃炎 半夏柴桂泻心汤 四联疗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腹泻患者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的效果。方法 样本由研究者医院提供,共计300例慢性腹泻患者,入院时间2023年10月~12月。随机分组,抽签法。对照组150例,予以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150例,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用药不良反应、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率比较(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较对照组多,大肠杆菌、粪球菌数量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 慢性腹泻治疗中,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肠道菌群,促进康复,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 标签: 慢性腹泻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患者运用个体化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起始时间与截止时间为2022年8月、2023年9月,抽取57例确诊为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试验组运用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情况。结果:试验组幽门螺杆菌根治率93.1%高于对照组71.4%,疼痛评分、疼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锁骨骨折患者,适时功能锻炼能够改善患者肩部功能,预防多种并发症,值得推荐。

  • 标签: 幽门螺杆菌阳性 慢性胃炎 个体化护理 幽门螺杆菌根治率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赵飞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5-10
  • 机构:河南省肿瘤医院  45000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布氏杆菌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我院于2023年2月到2024年2月接收的80例布氏杆菌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模式进行分组。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焦虑情绪评分。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评分远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布氏杆菌病患者使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其不良心理情绪,临床上可以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布氏杆菌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反复腹泻患儿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2年01月至2023年08月接收78例反复腹泻患儿,按治疗方式设为常规组(n=39,予以蒙脱石散治疗)、试验组(n=39,予以蒙脱石散治疗同时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比较总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比常规组高(P<0.05)。试验组患儿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泻消失时间比常规组短(P<0.05)。试验组患儿用药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无差异(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能够进一步提高止泻效果,促进患儿早日恢复,用药安全性高,可借鉴。

  • 标签: 反复腹泻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 蒙脱石散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索采用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将我院2021.3-2022.4收治的124例胃炎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62例,其中,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有不良反应状况发生的人数更少,相较于对照组安全性更高,P<0.05。结论:标准的三联疗法在治疗Hp为阳性的胃炎患者方面,治疗效果更好,基本无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适合大力推广。

  • 标签: 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胃炎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并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方法 对100例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以患者临床药物治疗依从性为依据将患者分为A(依从性好)、B(依从性差)两组,并统计两组病例数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制定提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计划。结果 列举数据显示,A、B两组,性别因素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年龄(<60岁及≥6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居住地(农村、城镇)、疾病知识(匮乏、掌握)、心理因素(不良、良好)、药物不良反应(无、有)、经济收入(低、高)、医保(无、有)、定期随访(未按时、按时)各项数据组间存在较明显差异性(P<0.05);这也说明这些因素均与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有关。结论 经分析,影响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因素较多, 需给予患者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相关措施。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胃溃疡患者与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旋杆菌不同的检测结果。方法:于2021年12月-2022年11月时间段内,纳入本体检中心40名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纳入同时间段内40名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的胃溃疡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不同人群的检测结果及不同年龄阶段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检出率82.50%与对照组检出率7.50%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0岁以下、41岁以上的胃溃疡患者检出幽门螺旋杆菌率各为25.00%、28.57%,与其他年龄阶段的胃溃疡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溃疡的发作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在临床诊断中仍需综合参考患者的临床体征进行诊断。

  • 标签: 胃溃疡 健康体检 幽门螺旋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的8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患者,均遵医嘱接标准三联或四联疗法根除治疗,评估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治疗依从性好和差的患者资料。结果 依从性好占比75.00%(60例) ,依从性差占比25.00%(20例) ,结果显示年龄大、文化程度低、HP知识缺乏、收入低等与依从性呈正相关,是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药物治疗期间,易受到年龄大、文化程度低、HP知识缺乏、收入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依从性差,临床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调整医护方案,提高用药依从性。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自拟消菌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药学。方法 对我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7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患者展开调查,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对比,随机分为参考组与试验组,各为39例。参考组患者采用四联疗法,试验组患者在参考组基础上使用自拟消菌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参考组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效率分别为79.49%、97.44%(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消菌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患者可显著提高疗效,能提升Hp的清除率。

  • 标签: 自拟消菌汤 幽门螺杆菌感染性 胃溃疡Hp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发生胃癌的内镜征象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100例抗感染治疗成功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所有患者在治疗成功后1年进行内镜复查,以内镜活检结果分为观察组(发生胃癌)与对照组(未发生胃癌),比较两组内镜征象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s回归因素分析法分析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发生胃癌的危险因素。结果:内镜征象相比,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中重度胃黏膜萎缩、地图样发红、集合小静脉缺失是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发生胃癌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发生胃癌存在明显的内镜征象,且中重度胃黏膜萎缩、地图样发红、集合小静脉缺失是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发生胃癌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根除 胃癌 内镜征象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十二指肠和幽门螺杆菌感染(Hp)之间的关联性,并从护理的角度提出可行性措施。方法:从我院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之间接收的患者中选取60例研究对象,利用 C呼气试验进行检测,统计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经临床检查,阳性例数为55例,阳性率为91.67%。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的阳性率均不低于90%。从年龄的角度分析,青中年群体发生Hp感染的概率更高。结论:Hp感染和多种胃十二指肠疾病具有较为密切的关联性,并且这一感染疾病和年龄因素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 标签: 胃十二指肠疾病 幽门杆菌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将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罗伊氏乳杆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74例腹泻患儿纳入研究,经实验室检查,所有患儿均为轮状病毒感染。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为患儿编号,将1~37号患儿编入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将38~74号患儿纳入观察组,在蒙脱石散的基础上加用罗伊氏乳杆菌,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除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因感染轮状病毒导致腹泻的患儿中应用罗伊氏乳杆菌,能够尽快控制病情,减轻患儿症状,疗效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腹泻 轮状病毒感染 罗伊氏乳杆菌 辅助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选取3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5)和研究组(n=1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度、自我管理行为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在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中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促进其生活质量提升。

  • 标签: 个体化护理干预 幽门螺杆菌阳性 慢性胃炎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主要调查我院重症监护病室(ICU)病人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的特点及危险性,为症监护病室(ICU)病人顺利康复奠定坚实的基础。方法 主要 采用流程病学调查方法,对我院10例鲍曼不动杆菌定植患者进行分析调查,进行持续跟踪观察,以此来保证观察数据的科学性与权威性。结果 经过系统观察分析,及对观察样本的研究表明,采用临床干预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率。结论 通过分析研究表明,鲍曼不动杆菌定植与周围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患环境进行消毒,以此来降低医院出现交叉感染的风险。

  • 标签: [] ICU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危险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