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5 个结果
  • 简介:目前文学界所普遍认可的、作为“五·四”白话文运动标志的早期作品是胡适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八首》和鲁迅1918年发表的《狂人日记》。本文提出,在音乐领域,沈心工1902年就开始了白话体歌曲的创作,早于胡适和鲁迅十五六年以上,在整个文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文章兼及对我国近代白话体歌曲创作的初始阶段进行简要梳理。

  • 标签: 白话文 白话文运动 白话体歌曲
  • 简介:作为博士论文《中国音乐语言用西方乐器习惯用法诠释——论陈怡创作西方器乐曲时中西方观念和技术的融合过程》的一个章节,通过对陈怡《木管五重奏》和《遏》两首作品在音高结构和曲式结构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对十二音技术和自由无调性技术的学习、运用及创新是她的作曲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现代西方技术与中国民间音乐传统的融合标志着她的作曲风格的形成。

  • 标签: 音高结构 十二音体系 自由无调性技术 音级集合理论
  • 简介:音乐教育在学前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性,已经成为众多学前教育专业领域共同关注的课题。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幼儿教育活动中最具特色的内容,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也是学前儿童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

  • 标签: 音乐训练 学龄前儿童 多声部音乐 复调 学前儿童 教育课程体系
  • 简介:该文从音乐作品内容的开放性特征入手,在20世纪现象学、接受美学、释义学的理论基础上,提出音乐作品在接受阶段自律性的主导地位。并以肖邦的《第四叙事曲》为例,通过阐述作品的无标题原则、形式内涵等自律特性,进而通过演奏录音、欣赏实验等证实这一现象。指出认识音乐作品在接受阶段的自律特性,对于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 标签: 音乐作品 自律论 接受美学 肖邦 《第四叙事曲》
  • 简介:17-18世纪意大利古典歌曲是人类声乐艺术宝库中经典之作,是作为学习美声唱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训练基石,还是古今中外歌唱家喜爱的演唱曲目及人们喜闻乐见的声乐作品,更被世界各国音乐院校列入声乐专业的必修课程并所重视,本文从美声唱法的技术要求方面阐述意大利古典歌曲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性。

  • 标签: 古典歌曲 呼吸 共鸣 音色 歌唱
  • 简介:集中阐述中国现已基本完成构建的敦煌舞蹈训练体系、伎乐天舞姿训练体系、汉唐舞蹈训练体系、唐乐舞身体训练体系四大支系,通过对比论证分析对它们的主要研究思路与操作实施方法进行了各具状貌的阐释,兼及论述在敦煌舞蹈复原与重建(中国派系)中最为凸显的主要特征与风格呈现。在此基础上,以“应物象形、得形尽意”“传移模写、随类赋彩”“盘古为活、得于象外”“气韵生动、宛若新生”为主要观点对我国目前敦煌舞蹈复原与重建的探索实践展开了初步的美学意义上的探讨。

  • 标签: 敦煌舞蹈 复原 重建
  • 简介:由李宝杰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推出的新著《音乐编辑学:音乐研究的交叉视阈》一书,以专业的笔触、严谨的论述、创见性的观点为读者呈现出中国音乐编辑学研究领域的多元内容。全书的体例安排突破了以往论著的惯用模式.给出了音乐编辑学学科的基本界定及研究任务,涵括了现代传媒中音乐编辑行为的演变,触及了当代文本媒介的分类.以及近现代音乐史中相关音乐编辑事项的研究。展现了当代音乐编辑学领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标签: 《音乐编辑学:音乐研究的交叉视阈》 阶段性成果 多元理论与专业实践
  • 简介:赵:那能否再谈谈关于音乐素质的培养?因为钢琴教学绝对不仅仅是让学生把音弹对,还需要告诉学生很多作曲家和作品文化背景的知识。史:没错,这确实都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声,以及和声的规则。除此之外,最最重要的要有能够听的能力,关于这方面也有很多研究,我称之为"深度听觉"。除非你能先在耳朵里听见,否则你不可能弹好任何一首曲子。

  • 标签: 钢琴教育 斯考特 美国堪萨斯大学 音乐素质 钢琴学生 视奏
  • 简介:对于各专业初学音乐的孩子们,在一般情况下,就视谱而言,比较起来,对音高的识别是比较容易,而对节奏的识别则是较复杂和困难的;就听觉记忆而言,即使是节奏稍难的曲调,单纯的模仿也是较容易的,而要记录一首比练习的乐曲容易得多的曲调,则显得困难多了。尤其是节奏的组合,他们往往是:能记录出音的高低,而写不出音的长短,或是写出的节奏错误太多。

  • 标签: 视唱练耳教学 节奏训练 听觉记忆 视谱 背唱 儿童心理
  • 简介:《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稿)中明确提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是创造性音乐教育?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音乐教育呢?

  • 标签: 音乐教育 音感训练 创造思维能力 音乐创作 学生想象力 音乐课程标准
  • 简介:奥尔夫的核心理念是创造性、即兴性,它非常强调:艺术是情感的载体,艺术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的感觉、感情和感悟潜能进行挖掘、开发、培养。这种敏锐的感知、感觉,能收能放,有控而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感悟能力,应该是艺术教育的核心、重点。节奏是通过声音的长短和有规律的轻重反复及其多种变化组合,而在听觉心理上形成的感觉,是音乐中时间移动的时值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节奏就是音乐的总的感觉,一种本能,奥尔夫正是从节奏感觉着手建立一种新的“节奏教育”的模式。

  • 标签: 奥尔夫教学法 节奏训练 创造力 艺术教育 实录 课例
  • 简介:声区协调、统一的训练是声乐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更是音教专业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三个声区之间共性与特性,协调统一的正确含义和辩证关系展开论述,提出特性的意义是区别和改变;共性的意义是稳定不变的观念,以及如何解决声区协调、统一的训练方法和对普及声乐演唱的意义.

  • 标签: 音乐教育专业 声乐教学 声区 训练方法 歌唱法
  • 简介:戈多夫斯基的《53首以肖邦钢琴练习曲为素材改编的练习曲》创造了二十世纪钢琴演奏技术的新的高峰,本文以肖邦《黑键练习曲》的七种改编版本为例,探究戈多夫斯基的音乐改编方法与钢琴技术训练思维,为钢琴教学与演奏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戈多夫斯基 钢琴改编曲 肖邦 黑键练习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