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胸大肌手术的改良,增长修复半径,减少手术并发症,利于术后功能恢复。方法2011年3月-2014年2月间收集临床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手术患者15例。结果14例肌成活,功能良好,1例局部坏死经换药后大部成活。结论此改良手术对于血管蒂的处理及切口的改良,有利于减少创伤、增加修复半径、术后功能恢复

  • 标签: 胸大肌肌皮瓣 颌面部缺损 手术改良
  • 简介:目的探讨低负压技术联合游离穿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8月,对15例糖尿病足慢性溃疡创面,采用低负压技术联合游离穿支修复,负压值为50.70mmHg,间歇工作模式,一次或多次更换低负压材料,创面新鲜后,根据创面大小采用不同的游离穿支修复创面。结果术后全部成活,创面愈合良好。1例病人残端部分组织坏死,经清创植皮后治愈。术后随访8个月.2年,病人均能下地行走,生活自理,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低负压技术联合游离穿支技术,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低负压 游离皮瓣 糖尿病足 溃疡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早期应用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带蒂修复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早期均采用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带蒂修复治疗。观察分析其修复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2个月,创面一期闭合,均存活,且未出现再次钢板外露、骨髓炎、窦道形成等情况。其中3例患者置入厚区域发生局部坏死,经保守治疗后完全愈合。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3.1±2.1)d。结论早期应用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带蒂修复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的效果较为显著,且能促使患者创面有效闭合,从而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 带蒂皮瓣修复 胫骨骨折 术后钢板外露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深度烧伤患者在背阔肌肌修复治疗时运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实施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的调查时间选择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调查样本选择我院接收治疗的深度烧伤创面患者 106例,患者进行分组的依据为护理方法的不同,患者采取普通护理作为普通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作为循证组。结果:循证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与创面愈合效果指标的情况均好于普通组, p< 0.05。结论:深度烧伤创面患者在运用背阔肌肌修复治疗的时候,合理增加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创面尽快愈合。

  • 标签: 深度烧伤创面 背阔肌肌皮瓣修复 循证护理 创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深度烧伤患者在背阔肌肌修复治疗时运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实施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的调查时间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调查样本选择我院接收治疗的深度烧伤创面患者106例,患者进行分组的依据为护理方法的不同,患者采取普通护理作为普通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作为循证组。结果循证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与创面愈合效果指标的情况均好于普通组,p<0.05。结论深度烧伤创面患者在运用背阔肌肌修复治疗的时候,合理增加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创面尽快愈合。

  • 标签: 深度烧伤创面 背阔肌肌皮瓣修复 循证护理 创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封闭式负压引流后应用股前外侧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患者8例,采用VSD技术给予患者积极的治疗;患者病灶区需要经过手术切取面积最大为38×13cm,最小为10x8cm。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8例患者中优4例,良2例,可2例,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股前外侧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疾病时,可以给予患者经封闭式负压引流后手术切除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明显减少感染或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水平,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引流 足部 股前外侧皮瓣 移植 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Devine 术式联合阴囊转移在小儿隐匿性阴茎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7 年 4 月 -2019 年 5 月本院接诊的隐匿性阴茎患儿 36 例,并对其施以 Devine 术式联合阴囊转移治疗。 结果:本组 36 例患儿术后的阴茎长度为( 5.01±1.64 ) cm ,比术前的( 2.48±1.03 ) cm 长, P < 0.05 。本组阴茎显露程度的总有效率为 100.0% ( 36/36 )。 结论:选择 Devine 术式联合阴囊转移方案,并将之运用于小儿隐匿性阴茎中,可取得显著疗效,且利于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建议推广 。

  • 标签: 小儿隐匿性阴茎 应用价值 Devine 术式 阴囊转移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手外伤患者软组织缺损实施穿支修复术治疗的价值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实际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组,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这当中,对于对照组进行胸腹带蒂修复手术,对于观察组采用穿支修复手术,通过相关治疗之后,对于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相关组织病理学以及创面疼痛评分和瘙痒评分情况进行分析和。结果对于观察组在治疗之后优良率达到了93.33%(28/30),对照组患者在完成治疗之后的优良率为66.67%(20/30);同时在完成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相关组织病理学评分以及创面疼痛评分和瘙痒评分,其和同组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评分之间相比较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组织病理学评分、创面疼痛评分和瘙痒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于手外伤患者软组织缺损患者治疗当中,采用穿支实施修复,其效果较为明显,有着很好的预后,在一定意义上能够使得创面有效愈合,将创面的疼痛以及瘙痒进行环节。

  • 标签: 手外伤患者 软组织缺损 穿支皮瓣修复术 治疗 价值
  • 简介:摘要头颈部肿瘤切除术是该部位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常用手术,该手术通常会对患者的头颈部形成一定创伤,因此,对该手术患者进行术后缺损修复治疗十分必要。本文主要从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颏下岛状的应用以及颏下岛状在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应用三个角度入手展开综述,以期为颏下岛状的应用优化以及其他头颈部缺损修复术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颏下岛状皮瓣 头颈部肿瘤切除术 口腔颌面部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修复指端斜形部分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优越性。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对30例42指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修复,术中根据情况于近节或中节指体尺背侧或桡背侧设计以指掌恻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血供,并携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重建感觉,供区于腕前区取全厚皮皮游离植皮覆盖创面。其中示指指端皮肤缺损14指,中指指端皮肤缺损13指,环指指端皮肤缺损10指,小指指端皮肤缺损5指,切取面积最大为26mm×18mm,最小为10mm×7mm。结果术后30例42指创面皮修复及供区片均成活。随访3~7月,外观及手指功能恢复满意。两点分辨觉平均为3.39~6.40mm。结论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修复指端斜形部分缺损,血运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及神经,术操作简便、安全,术后效果满意,是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 指端缺损 外科皮瓣 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了30例足部软组织缺损择期行腓肠神经营养修复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术后相关护理.护理、营养支持、健康教育等。认为细致的护理是保证成活的关键。

  • 标签: 足软组织缺损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 足部修复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游离股前外侧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在本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内接收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中随机抽选13例,入选患者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修复治疗,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有效的综合护理进行干预,主要包括术后感染控制、常规护理、心理护理、血管危象观察以及出院指导等,统计术后患者血运情况以及移植皮肤成活情况。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唇沟皮下蒂修复鼻唇部肿物切除后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共有58位患者接受鼻唇沟皮下蒂修复鼻唇部肿物切除后皮肤缺损的治疗,其中包括43例鼻唇部色素痣,12例脂溢性角化病以及3例角化棘皮瘤病例。患者中男性有24人,女性则为34人。在鼻唇沟区域,设计并实施带有皮下组织蒂的局部手术。利用皮下隧道技术或周边组织游离推进法,将转移到受损区域,以填补切除肿瘤后的空缺,并在同一步骤中封闭皮肤伤口。手术后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了评估。结果:所有58个转移手术的切口都一次性愈合并保持良好的血流供应,全部存活,手术区域的疤痕平滑。在6至48个月的随访期间,发现一例在口唇周围肿瘤切除后,鼻唇沟供区的疤痕较为显著。其中57例患者对结果表示满意,满意度高达98.3%。结论:利用鼻唇沟的皮下蒂来修复鼻唇部位因肿物切除造成的皮肤缺失,能有效防止器官拉伸变形,同时也能远距离修复面部皮肤缺陷。的厚度和颜色与原本组织相近,供区疤痕不明显,术后无论从外观还是功能上,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

  • 标签: 鼻唇沟皮下蒂皮瓣 修复鼻唇部 肿物切除 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肠肌内侧头肌移位术联合VSD治疗慢性胫骨骨髓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移位术治疗慢性胫骨骨髓炎的21例患者,总结术前护理、术后疼痛护理、术后肌血运护理的经验。结果21例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2例术后伤口有轻度感染,经换药愈合,住院90天出院。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9-24个月,其中10例经19个月以上随访,未见骨髓炎复发。结论腓肠肌内侧头肌移位术联合VSD是治疗慢性胫骨骨髓炎的理想方式,创面恢复快,缩短病程,已经大大减少护理的工作量,护理人员主要做到肌的保暖工作;加强体位护理,防止血管受牵拉、痉挛;特别要注意血运的观察,及时处理血管危象;给予耐心的安慰、疏导,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标签: 慢性骨髓炎 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 移位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胫骨骨折伴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与外固定架联合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在本院骨科病例系统中选择2022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胫骨骨折伴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94例,将患者资料合理打乱,其中47例患者设定为实验组,另外47例患者设定为参照组。参照组按照胫骨骨折伴小腿软组织缺损护理要求开展一般护理,实验组主要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对两组患者分别应用不同护理干预产生的影响。结果:参照组护理满意度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差于实验组(P<0.05)。结论:在胫骨骨折伴小腿软组织缺损采用与外固定架联合治疗患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骨折愈合。

  • 标签: 胫骨骨折 皮瓣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手背深度烧伤患者在腹部多蒂修复方案的同时配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手背深度烧伤患者计52例,均采用腹部多蒂修复方案治疗,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n=26)与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实验组(n=26),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背深度烧伤患者,在以腹部多蒂修复的同时配合临床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疼痛,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手背深度烧伤 腹部多蒂皮瓣修复 临床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肠肌内侧肌转移术配合负压封闭吸引(VSD)治疗慢性胫骨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慢性胫骨骨髓炎进行彻底病灶清理后采用VSD治疗,治疗7-21d后用腓肠肌内侧头肌转移闭合创面。结果VSD治疗后慢性骨髓炎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感染控制,直接缝合或修复后,创面均一期愈合。随访3-24个月,未出现感染复发。结论腓肠肌内侧头肌转移手术联合VSD是治疗慢性胫骨骨髓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