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6年10月-2018年4月收治的74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患者家属进行抽签分组,对照组37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关手术指标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阻断时间、心肺转流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外循环开始时的心搏指数、左室做功指数、心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体外循环结束以及体外循环结束2h时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优质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及分析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相关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本文实验资料为2015年2月至2017年11月本院纳入治疗的24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对24例患者开展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并予以对应护理措施,统计24例的临床效果。结果24例患者的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3.25±0.14)d,术后恢复效果良好,痊愈率为100.00%。结论对房间隔缺损患者实行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及对应护理干预呈现良好效果。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微创 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静脉输液港港体外露的原因,总结相应护理对策,以提高对植入静脉输液港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方法 对我科3例静脉输液港港体外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输液港港体外露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举措。结果 3例静脉输液港港体外露患者经过积极干预、妥善处理,2例保留静脉输液港继续使用至治疗结束,1例经清创缝合处理后无改善至手术室取出。结论 通过对肿瘤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港体外露并发症原因分析,医护人员应加强合作,注意提高操作技术,护理人员严格遵守输液港的操作护理规程,并认真观察和及时处理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实施个性化健康宣教,让输液港安全有效的长期使用,减轻患者血管穿刺的痛苦,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 标签: 植入式输液港 维护 港体外露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针对增强牙根抗折性能中采用铸造桩表面喷砂进行体外试验的效果;方法:收集 40名患者的第一前磨牙进行治疗,研究牙齿均属于近期拔出,在进行治疗后再距离釉牙骨质界 1.5毫米处进行截冠,将样本牙齿随机划分为两组,进行金属全冠修复及铸造桩核,研究组采用铸造桩粘固并进行表面的喷砂,参照组不采用处理方式。并在电子万能实验机上测试。结果:研究组的牙齿牙根折裂的强度为 3. 114±0. 367k N, 2 ,参照组的牙齿牙根折裂强度为 2. 774±0. 367k N,其差异性符合统计学的标准。结论:为提高患者桩核冠牙根修复的抗折强度,进行铸造桩表面喷砂的效果较为理想,有推广的意义。

  • 标签: 喷砂处理 牙根抗折性能 实验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穴体外反搏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联合经穴体外反搏辅助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分级、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6min步行试验距离。结果:观察组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6min步行试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采用经穴体外反搏辅助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经穴体外反搏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治疗PCI术后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分析。方法:将我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杜派推拿手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确诊的肩周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杜派推拿手法和体外冲击波,患者年龄在35-64岁,平均年龄(45.36±2.51岁),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对照组采用局部痛点封闭疗法或者神经阻滞疗法,患者年龄在35-65岁,平均年龄(46.18±1.35岁),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以进行对比。

  • 标签: 杜派推拿手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 肩周炎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外冲击波在骨骼-肌肉疾病疼痛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骨骼-肌肉疾病患者共7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热磁疗治疗,观察组给予体外冲击波。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在骨骼-肌肉疾病疼痛康复治疗中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康复效果。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骨骼-肌肉疾病 疼痛康复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外冲击波治疗应用于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74例我院2020年2月—2021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用完全抽样法分为参照组(37例)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37例)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组间治疗前后MAS评分、BBS评分、FMA评分。结果:组间MAS、BBS、FMA评分治疗前相近(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MAS评分(0.77±0.48)分相比参照组(1.38±0.51)分要低,BBS(40.69±1.48)分、FMA评分(18.37±3.24)分相比参照组要高(P

  • 标签: 脑卒中 体外冲击波 肢体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足底筋膜炎的治疗来说,体外冲击波和足部牵拉训练联合应用能够获得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6-2022年6月之间在我院参与资料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各自包含30例患者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后者辅助足部牵拉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临床治疗效果、患者VAS评分以及足底筋膜厚度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对比结果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中疗效要更高(P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足部牵拉训练 足底筋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结核病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参与研究的患者120例,抽样对象为我院收治的所有结核病患者,抽样时间为2021年01月到2022年01月,抽样完成后,分别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和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准确率、灵敏度以及特异性。结果:经过检查,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检测出结核病患者共119例,诊断准确率为99.17%,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检测出结核病患者共102例,诊断准确率为85%,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检查准确率较高(P<0.05);与此同时,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的特异性为87.50%,灵敏度为98.21%,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的特异性为87.50%,灵敏度为98.21%,可见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针对结核病患者的诊断中,可采用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查,与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检查结果相比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为临床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结核病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参与研究的患者120例,抽样对象为我院收治的所有结核病患者,抽样时间为2021年01月到2022年01月,抽样完成后,分别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和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准确率、灵敏度以及特异性。结果:经过检查,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检测出结核病患者共119例,诊断准确率为99.17%,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检测出结核病患者共102例,诊断准确率为85%,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检查准确率较高(P<0.05);与此同时,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的特异性为87.50%,灵敏度为98.21%,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的特异性为87.50%,灵敏度为98.21%,可见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针对结核病患者的诊断中,可采用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查,与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检查结果相比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为临床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体外冲击波与内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方法 于2022年4月-2023年4月我院就诊的泌尿系结石患者52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平均纳入对比组、干预组,每组26例,对比组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干预组行内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康复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康复指标、治疗有效率优于对比组,P<0.05,数据差异明显。结论 对泌尿系结石患者采用内镜手术治疗。可缩短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降低术后疼痛严重程度,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内镜手术治疗 泌尿系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在冠心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22年12月-2023年12月选取78名冠心病康复治疗患者参与实验,以抽签法区分组别。对照组(39例)进行常规康复,观察组(39例)进行常规康复+增强型体外反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有所改善,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效果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均有所提升,LVESd、LVEDd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在冠心病康复治疗中,应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效果显著,能够提升疗效,保障患者健康。

  • 标签: 增强型体外反搏 冠心病康复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为了了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焦虑情绪、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四川省某三甲医院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10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50人。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音乐治疗。结果 试验组的焦虑情绪得分(SAS)与睡眠质量得分(PSQI)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音乐治疗可以有效缓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焦虑情绪,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了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心理健康现状,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不良心理健康情况进行及时干预提供数据与基础。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四川省某三甲医院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133人,采用研究工具(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进行调查。结果 焦虑平均得分50.70±9.53分。共检出存在焦虑症状患者74人;抑郁平均得分55.61±9.53分,共检出存在抑郁症状患者74人。且焦虑与抑郁总分相关性分析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的发生在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中普遍较高,且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存在正相关,因此医务人员应积极关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心理健康现状,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及早筛查,积极干预,帮助患者尽早的恢复心理健康。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紧跟学校“双高计划”建设,提升学校教学信息化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组从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教师与学生等方面进行课程总体设计和网络资源构建,促进学生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

  • 标签: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混合式教学 总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