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儿童通过观察和角色扮演,学习了一些社会技能,如何使儿童学到的技能得以保持,并成为其稳定的人格特征,这就要求家长或教师在儿童做我们期望的行为时,给予及时的反馈,并给儿童创造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技能的机会。

  • 标签: 儿童社会 培养行为 技能培养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音乐专业和非音乐专业两组人群在不同频率下的听觉定向能力进行测试,比较两组人群听觉定向能力的差异,以期为听处理障碍的评估寻找敏感性指标。方法采用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对音乐专业和非音乐专业两组被试进行实验。结果①所有被试高、中。低3种频率的听觉定向能力有显著性差异,且被试判断低频声源方向的正确率高于中频声源和高频声源。②所有被试0°、45°、90°3个方向角的听觉定向能力有显著性差异,且被试判断90°方向角声源方向的正确率高于判断45°和0°方向角的声源方向。③音乐专业组和非音乐专业组之间的听觉定向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被试的听觉定向能力不受其是否是音乐专业的影响,听觉敏感性高低、平时用耳要求与其判断纯音声源方向没有显著联系,因此,纯音近距音源定位能力的高低不能作为选拔音乐专业人才的参考标准。

  • 标签: 音乐专业 非音乐专业 声源定向 角度 频率
  • 简介:人类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儿童期出现的攻击行为较多表现为打人、咬人、骂人、说脏话、叫别人的绰号,以及用表情、手势和其他体态语言引起他人气恼。另外.还有一些不明显的攻击行为.例如,暗中给别人下绊,告诉别人不要和某某人玩自己生闷气、有意伤害自己的身体等等。攻击行为不仅可能伤害他人或自己的身体,而且会影响儿童正常的社会化过程,并对儿童的人格和品德发展有着消极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青少年期或成年期的犯罪行为

  • 标签: 儿童攻击行为 攻击性行为 社会化过程 体态语言 有意伤害 伤害他人
  • 简介:听力是学习语言发展认知能力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婴幼儿早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即使轻度的听力损失也可能导致小儿言语一语言、心理及行为交往上的缺陷.因此,早期发现听力损失,从而早期开始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听力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何尽早和准确地对小儿听功能进行测试和评估就成了耳科学和听力学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首要课题.

  • 标签: 个案报告 行为测听 重度耳聋 婴儿 听力损失 基本条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喉癌术后患者自护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2例。对照组给予喉癌术后自护行为知识的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4周的同伴教育,包括成立同伴教育小组、选择和培训同伴教育者、实施小组活动等。同伴教育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自护行为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试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自护技能明显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喉癌术后患者实施同伴教育可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改善患者的心态,使其掌握更多术后自我护理知识,从而加快康复速度,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同伴教育 喉癌术后 自护行为
  • 简介:目的研究人工耳蜗(CochlearimplantCI)使用时间、术前残余听力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对低龄CI植入儿童听觉行为和言语发声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43例小于3岁CI儿童,植入月龄6~32个月(平均植入月龄17个月)。听觉行为评估素材为婴幼儿日常听觉综合能力量表(theinfant-tod-dlermeaningfulauditoryintegrationscale,IT-MAIS),言语发声行为评估素材为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themeaningfuluseofspeechscale,MUSS)。评估分别在术后开机时和开机后1、2、3、6、9、12个月时进行。结果(1)全体受试儿童IT-MAIS、MUSS总分随着CI使用时间的增长逐步增长(ANOVA,p〈0.05);(2)术前残余听力水平对前6个月IT-MAIS得分影响显著(ANOVA,p〈0.01),对MUSS得分未见影响作用(p〉0.05)。(3)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显著影响术后IT-MAIS、MUSS得分。开机后3个月训练组IT-MAIS得分高于非训练组得分(p〈0.05)。9、12个月时训练组MUSS得分与非训练组MUSS得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1)在听觉行为方面,随着CI使用时间的延长,受试儿童总体听觉能力呈逐步上升趋势。对声音的辨别和理解能力在3-9个月时有显著增长;在发声行为方面,受试儿童在CI植入6个月以后开始用言语方式表达。(2)术前残余听力在受试儿童CI使用前6个月时对听觉行为有影响作用,9个月以后影响作用逐渐减小;平均听力损失程度对受试儿童的言语发声行为未见显著影响。(3)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对听觉行为和言语发声行为体现出重要作用。

  • 标签: 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 人工耳蜗植入 听觉言语康复 听觉
  • 简介:摘要变应性鼻炎是造成儿童认知行为改变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阅读2010年重庆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依托对儿童变应性鼻炎综合干预及指导策略,为改变儿童认知、行为、心理障碍提供参考。

  • 标签: 指南 儿童 认知行为 指导策略
  • 简介:作为一个著名的神经科学家,您认为怎样才能精通睡眠领域的研究?我不确定我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个领域的全部知识。人们总是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我相信人们之所以去做研究,是因为他们想了解得更多。睡眠医学领域起源于古老的传说。在欧洲,几个世纪以来,通过部分基础神经病学和对著名睡眠疾病的许多初步研究已经使得人们对部分睡眠相关的综合征有所了解。

  • 标签: 神经科学家 行为科学 专家 国际 睡眠相关 医学领域
  • 简介:(本刊讯)2016年3月3日是第17次全国“爱耳目”。3月2日晚,2016年全国“爱耳日”公益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隆重举行。中国残联、教育部,工信部、民政部、人社部、环保部、文化部、卫计委、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等14个全国“爱耳日”主办部委领导同志、全国爱耳日政协提案委员和首都社会各界人士近2000人出席了音乐会。音乐会由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承办。

  • 标签: 全国爱耳日 音乐会 聋儿康复研究中心 食品药品监督 工商总局 质检总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院随访对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735例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出院患者实施电话随访。结果增进了护患关系,接近护患距离,取得患者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复诊率。结论出院随访提高了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遵医行为

  • 标签: 出院随访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 遵医行为 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行为测听在准确评估聋儿听力及验配助听器中的作用.方法对41例1.2~12岁聋儿分别进行行为测听或听性脑千诱发电位(ABR)测试,获得聋儿的听阈.助听器选配用DSL验配方法,以真耳测试及声场测试判断助听效果,进行随访并定期调试助听器.结果ABR测试组仅有4例助听听阈进入LATSS(长期平均言语会话谱),而行为测听组有19例助听听阈进入LTASS.结论行为测试结果验配助听器的效果明显优于ABR,有显著性差异(P《0.05).

  • 标签: 行为测听 听性脑干诱发电位 助听器 长期平均言语会话谱
  • 简介:目的探讨助听后ChirpABR与行为测听阈值的相关性.方法做出同一受试者在安静环境下的ChirpABR声场下助听听阈与行为测听听阈,分析比较其助听听阈评估结果.结果ChirpABR声场下助听听阈与行为测听结果比较,左耳各频率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870、0.866、0.944和0.849;右耳各频率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936、0.906、0.937和0.931,有较高的相关性;ChirpABR阈值比行为测听阈值高9-18分贝.结论ChirpABR技术可以用于不能配合行为测听或行为测听结果不准确的听障儿童,获得助听听阈评估.

  • 标签: CHIRP ABR 行为测听 声场评估 助听听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健康教育的方法,对教育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健康知识知晓和行为进行调查后,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用药和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组60例根据问卷调查情况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12个月后再次进行调查,比较两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遵医、饮食等行为变化。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知晓、行为规范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2个月后健康教育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正常值知晓率、降糖药或胰岛素使用方法知晓率、定期检测血糖重要性知晓率、相关并发症及防治知识知晓率、足部检查及护理方法知晓率、饮食、运动对疾病影响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6.67%、85%、91.67%、81.67%、85%、81.67%,较入组时显著提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定期检测血糖、遵医嘱服药、食物替代正确,定量进食、坚持规律锻炼、戒烟酒、定期体检等遵医及健康行为规范率分别为68.33%、76.67%、65%、68.33%、26.67%、36.67%,均较入组时明显提高,且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健康教育投入少,方式灵活,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认知水平,从而有助于患者遵医和健康行为的规范,利于血糖的控制。

  • 标签: 门诊 健康教育 糖尿病 健康知识 行为 影响
  • 简介:目的评价成人人工耳蜗植入者对音乐旋律及音色的感知能力。方法对13例人工耳蜗植入者(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26.5±6.9岁)分别进行音乐聆听行为评估和旋律辨别、乐器辨别测试。实验使用慕尼黑音乐经验问卷MUMU(Munichmusicquestionnaire)和人工耳蜗音乐评估软件Mu.S.I.C(musicalsoundsincochlearimplant)进行评估。对照组为40例听力正常受试者(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26.8±6.7岁)。结果①人工耳蜗组与听力正常组的年龄及音乐经验相互匹配。②人工耳蜗组旋律辨别平均正确率为69.3%,乐器辨别平均正确率为51.2%,听力正常组旋律辨别平均正确率为80.4%,乐器辨别平均正确率为85.3%。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成人人工耳蜗植入者的旋律感知能力和音色感知能力明显落后于听力正常者。

  • 标签: 人工耳蜗 音乐感知 旋律 音色
  • 简介:目的考察重度听障儿童在游戏情境下语用交流行为发展的特点。方法对一名重度听障儿童游戏情境下与他人互动的语言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采样.并采用言语互动交流行为编码系统(INCA-A)进行编码分析。结果①个案在言语倾向、言语行动、言语变通、MLT率4个层面上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语用交流行为呈现由被动转为主动的特点;②与健听儿童相比,个案的语用交流行为发展滞后,讨论协商系统、情绪系统、澄清系统直至68个月才获得发展。结论虽然个案语用交流行为发展滞后,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经验的增加也在不断发展。

  • 标签: 重度听障儿童 语用交流行为 游戏情境 个案研究
  • 简介:3日2日晚.全国“爱耳日”公益音乐会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首都各界代表1500余人出席音乐会。本次音乐会由中国残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6个“爱耳日”会签部委共同举办.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承办。音乐会上,国家交响乐团演奏了《红旗颂》、《花之圆舞曲》等十多首中外经典曲目。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家陈燮阳持棒指挥。

  • 标签: 音乐会 爱耳日 聋儿康复研究中心 教育部 交响乐 中国
  • 简介:目的:采用chirp信号作为声刺激进行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steady-stateresponse,ASSR)测试,观察chirp-ASSR反应阈值与纯音听阈阈值的相关性,探讨chirp-ASSR客观听力检测在儿童临床听力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听力中心检测的儿童共40例(共74耳)作为研究对象,在0.5kHz、1.0kHz、2.0kHz和4.0kHz处进行chirp-ASSR和纯音听阈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接受测试的儿童年龄4-13岁,平均年龄7.7岁。纳入研究的74耳包括男48耳,女26耳;右34耳,左40耳;正常听力59耳,听力损失轻度4耳、中度6耳、重度5耳。0.5-4kHz频率chirp-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2、0.884、0.842、0.892;chirp-ASSR反应阈经过校正后所得的各频率预估听阈与纯音听阈值更加接近。结论chirp-ASSR作为一种具有频率特异性的客观测听技术,能够较好的反映儿童真实的听力水平。

  • 标签: 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反应(ASSR) chirp听性稳态反应 纯音测听 客观测听法 相关性研究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音乐节拍器在辅助治疗痉挛性构音障碍中的作用。方法对12例痉挛性构音障碍患者在常规构音障碍训练基础上加入音乐节拍器进行辅助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治疗3个月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音乐节拍器辅助治疗可以提高痉挛性构音障碍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言语清晰度。

  • 标签: 痉挛性构音障碍 音乐节拍器 言语康复
  • 简介:目的考察音乐教育对3-4岁听障儿童听觉能力、言语能力发展的影响。方法将40名3-4岁语前聋儿童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在5个月内,实验组持续参加每周1次、每次1小时的音乐教育课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康复教育。采用《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能力测试表》测试两组被试在实验前后的听觉能力和言语能力。结果①在听觉能力、言语能力测试总分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后测成绩均没有显著差异;②在听觉能力测试中,实验组的各项后测成绩均显著高于其前测成绩,包括声母识别率(t=-4.736,P〈0.01)、韵母识别率(t=-3.603,P〈0.01)、双音节识别率(t=-3.432,P〈0.01)、短句识别率(t=-4.228,P〈0.01)、总分(t=-5.067,P〈0.01)。对照组只在声母识别率(t=-2.877,P〈0.05)、韵母识别率(t=-2.779,P〈0.05)及总分(t=-2。393,户〈0.05)3项上的后测成绩显著高于其前测成绩;③在言语能力测试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项后测成绩均显著高于其前测成绩,且实验组在主题对话部分的后测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t=-2.076,P〈0.05)。结论音乐教育是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可以选择使用的一种康复方式,对听障儿童的听觉能力、言语能力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听障儿童 音乐教育 听觉能力 言语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松训练联合音乐疗法预防输注阿霉素患者预期性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使用阿霉素患者分为实验组60例,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放松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对照组60例按照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恶心呕吐标准、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松训练联合音乐疗法能预防输注阿霉素患者预期性恶心呕吐。

  • 标签: 阿霉素 预期性恶心呕吐 放松训练 音乐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