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国家观念反映着一定时期人们对当时国家和国际体系的认知;不同时代(如奴隶制时代、封建制时代、近代和现代)有着不同的国家观念与内涵。开展国家观念的研究,对理解全球化背景的国际政治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全球化 国家观念 主权原则 权力位移
  • 简介: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政府提出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宽的货币政策,制订了“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的方针政策。存这个大的经济背景,积极推进大遗址保护项目的实施,对完成国家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 标签: 大遗址保护 金融危机 国家软实力
  • 简介:伴随着边疆形态的演变,中国边疆学经历了由“文化范式”“疆域范式”到“民族范式”的转换,未来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区域范式”。在“区域范式”的中国边疆学建构中,“腹地—边疆—周边”的观察视角和“大—中—小边疆”的层次划分构成了“硬核”。中国边疆的典型事实构成了相应的“保护带”:地广人稀、人口年轻、财政转移、第一产业发达,边疆县在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中表现突出等。通过运用正面和反面启发法,将为中国边疆学的学科建构提供支持。

  • 标签: 中国边疆学 科学哲学 范式 硬核 典型事实
  • 简介:汉代对官员加封不同质地及颜色的印绶,通过其腰带绶的颜色能判断出其人地位等级,特定色彩的绶是尊贵的象徵,贱人不得佩戴。如《全汉文》卷三九引“《御览》六百八十二”:“昌邑王取侯王二千石墨绶黄绶,与左右佩之。龚遂谏曰:‘高皇帝造花绶五等,陛下取之而与贱人。臣以为不可,愿陛下收之。’”

  • 标签: 墓志 《全汉文》 颜色 汉代
  • 简介:别有洞天的“螂嫒福地”弄到巨款的吕春珀也并不轻松,用这笔钱干什么成为他在最初几年里思考最多的事情。最终他决定盖一座书屋,取名“树人书屋”,实现自己读书、藏书的愿望,并且用书来教育后代,为社会培养人才,同时,把家人都安排住进书屋内,整日厮守,其乐融融,皓首白头,终其一生。

  • 标签: 小说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吕春琯与“岭南第一庄”(下)》
  • 简介:容城杨继盛抗疏批鳞事传千古,忠肝义胆,历来为官宦士子的典范。他在死牢中写的《年谱》卷“自叙平生四十年险阻艰难,历历纸上”,读之使人无不动容落泪。其书法瘦硬,落笔纵横,笔笔挟风霜,字字摄神鬼,凛然之气直穿纸背,“直与颜鲁公《争坐位》、《祭侄文》各帖同宝贵”。从古至今,此卷一直深藏秘阁,有幸见到者寥寥,见到者又通读全文者则少之又少。本文首次刊布了全文与题记,并对相关的几个问题作了考略。

  • 标签: 明代 杨继盛 自书年谱卷 考略
  • 简介:此后的几天中,李莉对肖剑的态度更加亲昵了几分。肖剑在“睡觉”时反复思考的结果,使他不得不佩服那个日本国际刑警岗村一郎的老辣。确实,任何一丝一毫有悖情理的言语和举动都会置自己于死地,而生活中一天24小时又有多少万个危险的瞬间,需要自己打点精神来应付呀!只有顺其自

  • 标签: 李莉 肖剑 金三角 缉毒活动
  • 简介:三对不同士子的不同态度:哀怜、同情、讽刺蒲松龄对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并非一视同仁,而是根据才情与品德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作者从“冷才”的思想出发,对有才学而被黜士子寄予深切的同情,而对不学无术却又十分狂妄的士子,特别是对那些因考官的昏庸而高中的人,则投以尖锐的嘲笑和讽刺。

  • 标签: 《聊斋志异》 问题小说 人才 一视同仁 科举考试 士子
  • 简介:郑和西洋航海活动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费信《星槎胜览》记载,当时各国统治者纷纷遣使“执圭捧帛而来朝,梯山航海而进贡”,不仅促进了中外官方和民间海洋贸易,也大大提高了中国侨民在侨居国的地位,使散居海外为数众多的华侨,与祖国紧密地连在一起。从此,海外华侨在政治上有了靠山,有了后盾。在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使海外华侨不仅免遭外国的凌辱、屠杀,而且得以顺利重建家园。尤其当时曾有一部分随郑和西洋的人留居东南亚,如文莱、爪哇等地,就有不少广东、福建人留居,成为华侨。他们所带去的中国文化,包括语言文字、音乐美术、文学艺术、生活习俗、生产技能、商业贸易等对侨居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海外华侨 历史时期 新时代 中国文化 商业贸易
  • 简介:自嘉庆四年(1799)清廷调重兵围剿白莲教起义军以来,各路义军逐渐陷于困境之中。起义军仍然分散作战,无统一指挥,易于清军各个击破。从嘉庆五年(1800)始,转战汉中的起义军虽然众多,但随着汉中各属堡寨完善,地主武装团练强大,入汉清军越

  • 标签: 清代 白莲教 起义军 汉中地区 清政府
  • 简介:1984年9月至12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燕都工作站为配合高陌乡东沈村农民用土而对“6”号遗址进行了局部的发掘。“6”号遗址位于燕都城内南部的东沈村东、中易水北岸,是一处商周时期的生活居住遗址。在发掘的约3百平方米的范围内,出土了一批遗迹遗物,其中还出土了七座汉墓。现将七座汉墓的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七座汉墓(编号M1—M7)皆土坑竖穴墓,方向在0°到10°之间。墓中填土成五花状,部分夯打。葬具为木质,皆腐烂。从朽木痕迹看,M1、M4和M7为单棺墓,余为一棺一橔墓。椁木紧贴土坑四壁,棺放置在椁中部或偏南,唯M2棺下有两条横放的垫木。七

  • 标签: 汉墓 燕下都 发掘简报 墓葬形制 竖穴墓 文物研究所
  • 简介:黄土坝行宫,位于黄土坝甸子村北,建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1926年拆毁。中关行宫,位于后中关大街西北侧,建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破落于民国初年。什巴尔台行宫,位于隆化县什巴尔台村东北,建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毁于民国11年。波罗河屯行宫,位于隆化县城东北部,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波罗河屯又称皇姑屯。

  • 标签: 行宫 康熙 考述 清代 西北 东北
  • 简介:古代中国具有影响的出使有两次:一是西汉时期的张骞出西域,二是明朝时期的郑和西洋。前者开辟了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使西汉中央集权的政治势力扩展到西域地区。后者规模宏大,历时近30年,并有强大的武装作后盾,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西域地区 出使 张骞 “丝绸之路” 西汉时期
  • 简介:文章从分析区域化党建的产生动因入手,论述了统筹目标视阈下区域化党建的内涵特征。认为作为一种城乡基层党建的区域统筹模式,其内涵可以从统筹理念、统筹格局、统筹方法、统筹力量等四个方面深入理解。其发展定位应从组织体系构架、党建平台建设、党建工作运作方式、社会整合功能发挥等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创新。

  • 标签: 统筹目标视阈 区域化 党建
  • 简介:一、前言人类学会用火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火可以造福于人类。但失去控制的火时常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在史前的考古发掘中也发现了许多发生过火灾的遗址,比如西安半坡遗址的F41,由于被火烧毁后整个屋顶倒塌在坑内。留下20多根炭化的木椽①。内蒙古科左中旗的哈民忙哈遗址.发现了7座因失火而较好的保存下房屋木质构件坍塌痕迹的房屋,

  • 标签: 聚落 山坡 社会文明进步 半坡遗址 考古发掘 科左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