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H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特点,以便及早控制高血压肾病的进展。方法统计1404名H高血压患者和1404名非H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检测结果,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性别、年龄、高血压级别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H高血压组血清胱抑素C升高率(9.12%)高于非H高血压组(6.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亚组分析男女H高血压且血清胱抑素C升高者比例为4.49%和4.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亚组分析H高血压组,45~54岁组、55~64岁组、65~74岁组和75岁以上组血清胱抑素C升高率分别为1.21%、1.57%、3.13%和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级别亚组分析1级、2级、3级H高血压血清胱抑素C升高率分别2.92%、3.06%和3.13%,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高血压较非H高血压更易导致肾功能损伤。H高血压患者中65岁以上人群肾功能损伤风险显著增加,性别和高血压级别不是H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 标签: H型高血压 健康体检 胱抑素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low-through嵌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急诊一期修复四肢Gustillo III 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Flow-through嵌合ALTP急诊修复四肢Gustillo III C损伤患者17例。其中男16例,女1例;年龄19~55岁,平均32.4岁。创面范围16 cm×8 cm~45 cm×30 cm。旋股外侧动脉降支Flow-through吻合受区动脉以重建肢体血供,股外侧肌瓣填塞深部死腔,皮瓣和筋膜瓣覆盖浅表创面。供区皮肤直接闭合6例,腹部取皮植皮11例。结果术后采用门诊结合微信、电话随访,时间5~60个月,平均21.8个月。皮瓣成活15例,2例失败并截肢。6例采用皮瓣和筋膜瓣修复,11例采用皮瓣、筋膜瓣和肌瓣修复。术后4例皮瓣一期愈合;11例患者皮瓣边缘出现坏死,其中1例换药后瘢痕愈合,其余10例患者二期植皮愈合。所有患者供区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急诊Flow-through嵌合ALTP在重建肢体血供的同时实现创面三维立体修复,是修复四肢Gustillo III C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血流桥接 嵌合皮瓣 重建 Gustillo分型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前路C臂定位下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Ⅱ~Ⅲ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在我科收治的齿状突骨折并通过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的15例患者,其中Ⅱ11例,Ⅲ4例,男8例,女7例。年龄16一65岁,平均年龄37.8岁。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压伤2例。术后根据患者颈部的疼痛,以及患者颈部屈伸、旋转等活动情况,还有骨折愈合率进行评价。结果随访8~36个月,平均18个月,按照Mayo(McGrory)颈椎创伤评分,15例患者临床评价均达到优秀,放射学评价,颈椎稳定性达到稳定。结论颈前路C臂定位下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Ⅱ~Ⅲ齿状突骨折疗效显著。

  • 标签: 骨折 齿状突骨折 空心螺钉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分柱内固定治疗C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创伤骨科自2008年7月至2012年5月采取动态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分柱内固定治疗CPilon骨折31例。男22例,女9例;平均年龄29.6岁。结果本组31例均获随访,时间为3~48个月,平均22个月。按Mazur踝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评估,优23例,良6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93.5%。结论该方法能够有效保护软组织,恢复关节面平整,稳定骨折端,同时能够允许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是一种较为满意的治疗办法。

  • 标签: 动态外固定架 有限分柱内固定 C型Pilon骨折
  • 简介: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不仅参与正常肌小节和肌丝的组装,稳定肌小节的结构,而且通过磷酸化等调节横桥循环参与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包括.编码肌小节结构蛋白的基因突变是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致病原因,其中编码cMYBPC的基因是肥厚型心肌病的最为常见的致病基因之一,本文就cMYBPC以及编码基因的结构、功能以及致病基因、表型和可能的致病机制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于髁支持钢板固定加植骨治疗股骨远端C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108例股骨远端C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本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情况。结果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7.78%,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4.44%,则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使用髁支持钢板固定加植骨治疗股骨远端C骨折的患者,配合给予综合性护理的效果好,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股骨远端C型骨折 髁支持钢板固定加植骨 护理
  • 简介:骨盆骨折是严重外伤之一,它多由高能量创伤引起,尤以TileC为严重,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国内外学者多主张一期同时固定骨盆前后环,但技术要求高,风险大。本次研究对14例TileC骨盆不稳定型骨折采用经后路皮下重建钢板髂髂固定结合骨盆前环外固定架固定技术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C型骨盆骨折 支架治疗 重建钢板 外固定架 后路 高能量创伤
  • 简介: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及小夹板固定治疗C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300例C桡骨远端骨折的病例,均采用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方法进行整复,手法整复处理骨折端后,用小夹板固定患肢。于治疗后当时即拍摄患肢腕部正侧位X线片,测量掌倾角和尺偏角;治疗后1个月拍摄复查患肢腕部正侧位的X线片,测量掌倾角和尺偏角。以治疗后1个月患肢掌倾角或尺偏角同治疗后即刻的片子进行比较,如角度变化〉5。作为判断骨折移位明显的标准,计算患肢骨折移位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即刻,掌倾角80~19°(平均14°),尺偏角15°~31°(平均21°),。治疗后1个月,掌倾角80~190(平均140),尺偏角12°~310(平均21°)。并发骨折再移位8例。通过X线测量掌倾角、尺偏角,进行Cooney评分(即改良Green—O’Brien评分)。300例患者的骨折全部愈合。Cooney评分显示优良率81%。结论手法整复C桡骨远端骨折的复位效果良好,采用小夹板固定对维持骨折端的稳定效果良好。采用手法整复C桡骨远端骨折后采用小夹板固定的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C型 手法整复 小夹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3C疗法在儿童1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儿童1糖尿病患儿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A组展开双C疗法治疗,B组展开3C疗法治疗,并对比效果。结果B组患儿血糖改善情况优于A组,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均少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3C疗法应用到儿童1糖尿病患儿的管理中,可助其血糖水平快速达标,并减少日常胰岛素的使用量。

  • 标签: 3C疗法 儿童1型糖尿病 胰岛素 动态血糖监测 糖尿病治疗管理
  • 简介:摘要总结1例表现为步态异常的成年Chediak-Higash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溶酶体调节转运蛋白(LYST)基因进行变异分析。应用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同时对其家系成员进行验证。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LYST基因存在c.421C>T(p.Arg141*)纯合变异,其父母该位点为杂合携带。查阅人类基因变异数据库未见该变异类型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及基因组学会遗传变异解读指南,c.421C>T变异被判定为致病性变异。

  • 标签: Chediak-Higashi综合征 基因 遗传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津力颗粒对2糖尿病病人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诊断的2糖尿病患者408名。根据患者自愿的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8名,对照组200名。两组患者严格控制饮食及运动疗法,并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加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予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津力颗粒,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指标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FPG、2hPG、HbAlc、HOMA-β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实验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津力津力颗粒对2糖尿病病人胰岛β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是治疗2糖尿病的合理选择。

  • 标签: 津力达颗粒 2型糖尿病 胰岛&beta 细胞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心衰合并2糖尿病患者使用格列净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3.1-2023.8内就诊的28例心衰合并2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常规治疗)和实验组(14例,格列净),收集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TNF-α显著更低,hs-CRP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格列净可以有效减少心衰合并2糖尿病患者TNF-α和hs-CRP值,促进恢复,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衰 2型糖尿病 达格列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0.3%阿帕林凝胶治疗面部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60例诊断明确的面部痤疮患者,按Pillsbury4級分級法入选的中度尋常性痤瘡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组,比较0.3%阿帕林凝胶与0.1%阿帕林凝胶,每晚一次,治疗2周、4周、8周和12周,記錄皮肤局部刺激反應如干燥、脫屑、紅斑、灼熱感及其他不良反應。结果经外用0.3%阿帕林凝胶组治疗2周、4周、8周和12周有效率为15.5%、32.3%、53.4%和79.25%,0.1%阿帕林凝胶组治疗2周、4周、8周和12周有效率为14.5%、30.2%、42.3%和62.1%,兩组疗效比较中,0.3%阿帕林療效反应明显高于0.1%阿帕林。结论0.3%阿帕林安全性及療效均较0.1%阿帕林高。

  • 标签: 0.3%阿逹帕林 痤疮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展脑梗死应用依拉奉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72例进展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两组均采取常规脑梗死治疗,再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依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的总有效率;观察患者治疗后生活能力评分在治疗后7d、14d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在进展脑梗死的治疗中,应用依拉奉治疗可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依达拉奉 进展型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津力颗粒对1糖尿病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SD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津力颗粒治疗组(JLD),另设正常对照组(NC),每组5只。对NC、DM和JLD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5%CMC和JLD3g/kg,每日1次,共8周。最后一次给药后24h,测定空腹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液透明质酸(HA)、Ⅳ胶原(Ⅳ-C)、Ⅲ前胶原(PC-Ⅲ)、血清层粘连蛋白(LN)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测定血ALT、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es,AKP)活性和肝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和p-Smad2/3蛋白表达;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分析肝组织AngⅡmRNA、Smad2mRNA、Smad3mRNA表达。结果:DM组和NC组相比,BG、HbA1C、ALT、AST、AKP、HA、LN、PC-Ⅲ、Ⅳ-C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AngⅡ含量,TGF-β1蛋白和p-Smad2/3蛋白表达增高(P〈0.01),肝脏Smad2mRNA、Smad3mRNA和AngⅡ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DM组大鼠比较,JLD组大鼠的BG、HbA1C、ALT、AST、AKP、HA、LN、PC-Ⅲ、Ⅳ-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AngⅡ含量和p-Smad2/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AngⅡmRNA、Smad2mRNA、Smad3mRNA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而肝脏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降低。结论:津力颗粒对1糖尿病大鼠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肝组织AngⅡmRNA表达和肝组织AngⅡ含量,以及降低AngⅡ非依赖于TGF-β1对p-Smad2/3的调节有关。

  • 标签: 津力达颗粒 糖尿病 血管紧张素Ⅱ SMAD2/3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氟拉滨联合化疗治疗初治滤泡淋巴瘤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确诊的40例初治滤泡淋巴瘤患者,其中17例接受FC方案治疗,13例接受R-FC方案治疗。所有患者都接受3-7个周期的化疗,平均化疗周期数为4个周期。结果40例患者中达达到完全缓解者26例,部分缓解者1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氟拉滨治疗初治滤泡淋巴瘤的临床缓解率较高,无病生存时间较长,且不良反能够以耐受。

  • 标签: 氟达拉滨 滤泡型淋巴瘤 初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格列净应用于2糖尿病患者降糖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糖尿病患者110例,依据随机原则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采取格列净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格列净应用于2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控制降低患者空腹血糖,有效降低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达格列净 2型糖尿病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尤瑞林联合依拉奉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疗效。方法选择96例急性后循环脑梗(PO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48例,分别采用奥扎格雷钠等常规治疗方法及尤瑞林联合依拉奉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尤瑞林联合依拉奉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安全有效。

  • 标签: 尤瑞克林 依达拉奉 后循环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