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8 个结果
  • 简介: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确定应依据民事诉权理论,重点在于应使实体权利能够得到司法的保护,并且使诉权能够得到合法、有序的行使。本文认为,实体权利义务主体行使相应的诉权是首要的、通常的诉权行使方式,在实体权利义务主体不适合行使诉权的情况下考虑诉讼担当。我国首先应完善环境实体权利的确认与设置。行政主管机关、检察机关、环保组织可以在其职权或所代表的权利范围内行使对应的诉权,个人仅可以在与其有关的利益范围内提起广义的环境公益诉讼。在诉权冲突的情形下,应设立督促起诉等配套程序。

  • 标签: 环境公益诉讼 原告主体 诉权 督促起诉
  • 简介:法律关系即权利义务关系是法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贯穿整个法学体系的重要脉络.民事诉讼中原告人的撤诉权是法律赋予原告的一项重要权利,但是原告行使撤诉权的同时也会侵犯到被告诉讼利益,进而引发所有法律人对权利行使边界问题的思考.对于权利的属性,一直存在不同的理论,每种理论有其合理性的同时,也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对于权利的边界,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范畴一直十分模糊,需要更明确的分析和界定.为实现权利与自由,必须明确权力行使的限度,防止权利的滥用.

  • 标签: 撤诉权 权利 滥用
  • 简介:男女离婚诉松平等是平等的要求。在妇女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和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限制男方离婚诉权不利于对女方、男方、子女权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保护,也违背了婚烟法自身体系的一致性,其实施效果也极差;它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漠视诉权、固守传统婚恋观念、固守厌讼观念的产物。《婚姻法》第34条应废除。

  • 标签: 诉权 《婚姻法》 离婚 婚烟法 子女权益 婚恋观念
  • 简介:<正>上诉率通常用来衡量司法公正的程度以及当事人是否受到"冤屈"。从经验的角度而言,如果当事人对一审的判决不服,对一审法院的表现不满,其最为便捷、最为合理的举动就是提起上诉,请求二审法院对一审法院的审理程序和实体结果进行核查。因此,上诉率高,往往意味着一审法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甚至可能暴露出一审程序中存在的若干问题。随着对审判质量控制的重视,法院在审判管理工作中开始重视

  • 标签: 上诉率 刑事案件 基层法院 危害公共安全 服判息诉 上诉案件
  • 简介:本文首先探究现代诉权的性质和特征,并从法律的可诉性分析法院审判权的终局性;同时,针对现实案例存在的理论偏差,运用诉权和审判权的制约功能推断出排除法院主管行为的无效性,其意义在于明确司法实践中充分的保护民事主体的诉权,更好地为其提供司法救济。

  • 标签: 主管效力 制约功能 功能排除
  • 简介:2005年10月27日,我国新《公司法》几经修订于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新《公司法》首创了一人公司、公司法人格否认等新制度,同时,对于公司股东诉权的规定,也有许多新的创立。它首次明确了股东的直接诉讼和派生诉讼,弥补了旧公司法存在的缺陷,填补了我国关于派生诉讼制度的空白,为中小股东行使权利,保护权益设立了法律屏障的保护。但同时,我们在为此欢呼的同时,也应用理智的眼光、冷静的态度分析这一新权利的行使所面临的困境,并着眼于如何应对.这对于切实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是有效而必要的。本文着眼于派生诉讼的制度规定.对上述问题做出简单探讨。

  • 标签: 派生诉讼制度 《公司法》 股东诉权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司法人格否认 保护权益
  • 简介:司法资源的配置情况影响着司法效益的实现,就民事诉讼活动而言,司法效益的实现应该是成本观念下诉权保护和程序优化的均衡。民事诉讼诉权的保护依托于程序的正义,民事诉讼程序的优化以保障诉权的实现为目的。通过民事诉讼成本动因分析的执行成本与过程成本控制搭建以主体性与程序性为指标的交叉性司法效益衡量体系。在执行成本动因层面,通过审前的证据交换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引入降低民事诉讼成本投入,在过程成本动因层面,通过业务委员会、合议庭组织和联动化执行程序改革实现民事诉讼程序优化。

  • 标签: 司法效益 成本动因 民事诉讼 诉权保护 程序优化
  • 简介:<正>2004年6月28日,建行与信达资产签订了债权转让协议,约定建行将上述债权转让给信达资产,并向实业公司履行了通知义务。2004年11月29日,信达资产又与东方资产签订了债权转让协议,约定信达资产将上述债权转让给东方资产,也向实业公司履行了通知义务。2006年6月2日,东方资产与信托公司签订了财产信托合同,约定东方资产将上述债权信托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进行管理、运用

  • 标签: 《信托法》 债权信托 通知义务 债权转让 财产信托 所有权结构
  • 简介: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各有局限性,任何一种诉讼程序都难以理想地解决行政民事争议关联案件。法律的困惑和现实的困境促使我们寻求新的纠纷解决模式,我们所探求的路径必须着眼于纠纷的解决,并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将行政民事争议关联案件的审理程序放置在审判实务中进行具体操作是检验制度设计最直接的方法。确立基础性诉讼优先审理的原则,并以当事人诉权的选择为基础进行实务操作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

  • 标签: 行政民事争议 关联案件 审理程序
  • 简介:现行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检察机关的审判监督规定、尤其是对刑事上诉案件的监督规定得不够具体,当前对上诉案件的审判监督工作薄弱的原因之一是监督工作中缺乏可操作性的具体规定,却没有独立的、专门的机构对人民法院刑事上诉案件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

  • 标签:
  • 简介:GATF第20条“一般例外”条款的核心是,豁免成员方为保护人类生命健康以及保护可用竭资源等目的而采取违反WTO规则或其所作承诺的贸易限制措施,在WTO体制尚无具体环境规则的情形下,该条款是WTO成员方可资援引以实现环境保护目的的重要协定条款。但根据WTO上诉机构的裁决,在出口税方面,中国政府却无权引用“一般例外”条款,这在WTO成员中绝无仅有,其后果十分严重。在现代国际法中,GATr第20条保护的人权、动植物的生命健康权以及可持续发展权均是主权国家应享有的固有权利,是国际法赋予国家的固有权利,同时也是主权国家必须履行的国际法义务,绝不可因wT0成员方明示或暗示、直接或间接、单方或协议的方式而被放弃。WTO上诉机构认定,中国因《加入议定书》第11.3条未明确规定引入GATT1994或“一般例外”就丧失了援引“一般例外”条款的豁免权利,这样的结论与国际法的理论和最新实践可谓背道而驰。

  • 标签: GATT“一般例外” 《中国加入WTO议定书》 固有权利
  • 简介:2008年7月18日,欧盟、美国、加拿大在世贸组织起诉中国汽车零部件案的专家组报告散发全体世贸组织成员。经过认真研究,中方不能完全认同此案专家组的法律解释和裁决结论。2008年9月15日,中方根据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规则提出上诉,希望上诉机构能够作出公正裁决。

  • 标签: 汽车零部件 专家组 WTO 世贸组织 争端解决程序 组织成员
  • 简介:聂树斌案件反映出我国诉权缺失的司法状态。诉权缺失包括两种模式,即诉权可处分性的缺失和诉权程序主导性的缺失。在我国,造成诉权缺失的深层原因是诉权背后的宪法性义务的弱化造成了权力的私有化结果。因此,必须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来补正我国缺失的刑事诉权

  • 标签: 诉权 裁判权 权利 主导性
  • 简介: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被虚置,公安机关刑事追诉自由裁量权在现有条件下有被滥用的可能,对犯罪嫌疑人诉权甚至生命权构成严重威胁。在我国目前司法机关设置体制框架下,由肩负客观义务的检察官对公安机关刑事追诉权进行全面的法律监督,强化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具体侦查监督措施,是目前体制下保护嫌疑人诉权的现实路径。

  • 标签: 侦查裁量权 检察官客观义务 嫌疑人诉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