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Q1你知道三角形D底部的“?”处应该填写什么数字吗?Q2能够使最后一个天平平衡的图形是什么呢?

  • 标签: 大脑 天平平衡 三角形
  • 简介:Q1有一个词语放错了圆圈,请你将它找出来,放到正确的圆圈中。Q2食堂为一个有180人的办公室提供意式宽面、蔬菜咖喱和夏威夷火腿肉。

  • 标签: 大脑 办公室 夏威夷
  • 简介:Q1找出六个正确的数字填入下面的框架中。每个空白处都有两个选择,比如第一个空白处可以填2(3A),也可以填3(4C)。当正确的数字填好时,会出现一个简单的规律。这些数字是什么呢?

  • 标签: 挑战 游戏 中国 填图
  • 简介:目的探讨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对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行再次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对远期预后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12月在阜外医院进行PCI治疗的ACS患者,分为既往PCI和非既往PCI两组,并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并进行2年随访,记录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卒中、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及再发卒中)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的远期预后差别。结果共纳入6194例行PCI的ACS患者。既往PCI组共1256例,既往非PCI组共4938例。既往PCI组患者年龄更高,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更多。2年随访结果显示,既往PCI组全因死亡率(2.3%vs.1.1%,p=0.001)、心原性死亡(1.7%vs.0.5%,p〈0.001)、急性心肌梗死(2.7%vs.1.8%,p=0.040)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13.9%vs.11.8%,p=0.039)显著高于既往非PCI组,而血运重建、脑卒中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别。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既往PCI、年龄、左室射血分数〈40%及介入治疗不成功是全因死亡和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在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介入治疗不成功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多因素COX回归显示: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40%及糖尿病史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同时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40%及介入治疗不成功是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既往PCI不再是全因死亡(HR=1.81,95%CI:0.99–3.28,p=0.051)和心原性死亡(HR=1.09,95%CI:1.04–1.14,p=0.062)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中国单中心大样本人群,对于有相同危险因素的患者,既往PCI不是再发ACS介入治疗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既往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增厚与颅内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36例动脉内膜增厚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行动脉超声、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比较并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检出颅内动脉硬化15例,对照组检出2例,观察组颅内动脉硬化检出率4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36例观察组患者中,内-中膜厚度1.1mm患者5例,检出颅内动脉硬化1例,检出率20.00%;内-中膜厚度1.2mm患者14例,检出颅内动脉硬化5例,检出率35.71%;内-中膜厚度1.3mm患者13例,检出颅内动脉硬化5例,检出率38.46%;内-中膜厚度1.4mm患者4例,检出颅内动脉硬化4例,检出率100.0%。结论颈动脉内膜增厚与临床颅内动脉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中对疑似患者及早行颈动脉内膜增厚检测,可为颅内动脉硬化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对于改善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颈动脉 内膜增厚 动脉硬化 相关性 检测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面部神经纤维患者行颈外动脉造影栓塞术后并发铜绿感染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例右面部神经纤维患者行颈外动脉造影栓塞术后并发铜绿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护理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后第25天患者拔除气管套管,痰培养鉴定结果为阴性,创面恢复良好,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并在次日出院。结论经过颈外动脉造影栓塞术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护理、术后出血的观察、绿脓杆菌感染的护理及预防等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神经纤维瘤 大出血 铜绿感染 气道护理 护理
  • 简介:动脉高压(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sion,PAH))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肺小动脉收缩和增生重构为病理改变,导致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高,右心功能不全及至死亡的心血管疾病,有心血管系统的"恶性肿瘤"之称。美国NIH报道PAH的自然中位生存期仅2.8年,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的出现,诊治手段的提高,PAH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

  • 标签: 主题征文 肺动脉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测与评价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到2016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颈动脉进行检测,并以同期体检的1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受检者的颈部动脉斑块检出情况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组患者的斑块检出数量、不稳定性斑块所占比例,颈动脉狭窄检出率、中重度狭窄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上述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动脉可以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判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测与诊断,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2015年(每年选取50例)使用单纯吻合指动脉的方法末节断指再植的150例(156指)的病例进行回顾与分析。所有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指动脉端端吻合,对于缺损较多的患者要采用对侧动脉移植后的方法进行端端吻合,并且要尽量对优势侧动脉进行吻合,之后要进行甲床放血,维持2~5d后,建立有效循环。手术结束后,要对再植指的成活率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出院之后,至少要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对患者的再植指的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6指中,成活146指,失败10指,成活率为93.6%,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患指生长良好,甲床毛细血管充盈且正常,指腹饱满,指甲的后外形与健侧相比并未明显的异常,皮色及皮温正常,感觉能力以及运动功能恢复良好。成活率与失败率对比P<0.05,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结论采用单纯吻合指动脉对末节断指进行再植,有很高的成活率,不影响外观、感觉能力以及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单纯吻合指动脉 末节断指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经导管栓塞子宫动脉(T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对35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经导管双侧子宫动脉注入平阳霉素超液化碘油乳剂栓塞,其中20例加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对患者肌瘤大小、临床表现及雌激素水平变化观察评估.结果35例患者术中显示子宫动脉栓塞完全,术后3个月和6个月B超或CT复查,肌瘤体积分别缩小40.5%、78.3%,其中有临床症状的30例术后3~6个月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TUAE疗效可靠、操作简单、手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平滑肌瘤 介入治疗 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颈动脉分叉区域的神经解剖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为今后的临床手术操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12例24侧成人头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颈动脉分叉区域颈丛神经、交感神经走行、脑神经、相互关系等展开研究分析,对间距进行测量,对空间分布关系进行确定。结果经测量发现,耳大神经同胸锁乳突肌前缘交点至乳突尖的距离平均为(27.3±4.8)mm;颈横神经同胸锁乳突肌前缘交点至乳突尖距离为(53.6±5.5)mm;喉上神经交叉点与颈动脉分叉颈部凹陷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平均为(8.2±3.8)mm;舌下神经同颈袢上根分叉点至颈动脉分叉凹陷部最低点的距离平均为(8.4±4.1)mm。结论颈动脉分叉区域神经解剖研究对于在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中,保护神经、指导操作、降低术后并发症等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依据,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 标签: 颈动脉分叉 神经结构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动脉栓塞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9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干预效果和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干预效果以及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方面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时,采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方式,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患者的满意度也比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术 子宫肌瘤了 护理干预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童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拟行儿童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是保证儿童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儿童 介入治疗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coronaryarteryspasmsyndrome,CASS)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我科近年收治的2例CAS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例1因胸腔穿刺后突发剧烈胸痛、全身紫绀、低血压、心电图V2~V6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拟诊“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转上级医院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考虑冠状动脉持久痉挛导致心肌梗死;例2因反复胸痛意识障碍1年就诊,发作间期多次常规心电图及24h长程心电图均仅2、3、aVF、V4~V6ST-T非特异性改变,住院发作时急查心电图示2、3、aVF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1、aVL、V4~V5ST段水平压低,3度房室传导阻滞,转上级医院冠状动脉造影示RCA近段狭窄30%,考虑右冠状动脉痉挛,安装永久起搏器预防猝死。结论CASS在我国并非少见,只有极少数患者能捕捉到发作时的心电图,基层医院医师接诊缺血性胸痛患者,特别是伴发作性2个以上相关导联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者,应想到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的可能,避免不适当的诊疗。

  • 标签: 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管内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回顾1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颈部血管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相关资料及血管内支架置人情况,分析血管内支架置入的疗效。结果左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12例,次全闭塞1例,右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3例,右侧锁骨下动脉闭塞1例,成功置人17枚锁骨下动脉支架;术后患侧上肢脉搏、血压恢复正常;随访12月,无明显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SSS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且安全有效。

  • 标签: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血管内支架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动脉栓塞的急诊手术护理对急诊手术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34例急性动脉栓塞患者实施急诊手术护理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急诊手术护理的应用价值,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4例患者抢救成功,均无术后并发症,患者自述患肢疼痛减轻。结论加强急性动脉栓塞的急诊手术护理,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有利于抢救的顺利进行,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动脉栓塞 手术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目前常用的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方法,减小TACE毒副作用,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治愈率,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是目前肝癌介入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护理的角度,围绕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健康教育等角度对TACE护理措施进行分类总结,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为TACE护理提供经验参考。

  • 标签: 肝动脉化疗 栓塞术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