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喘憋性肺炎患者在接受雾化吸入治疗期间给予系统化护理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64例小儿喘憋性肺炎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配合完成雾化吸入治疗)和系统护理组(采用系统护理方式配合完成雾化吸入治疗),各32例;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气喘缓解时间、哮鸣音缓解时间)。结果:系统护理组护理总满意度(93.75%)高于常规护理组(62.50%)(P

  • 标签: 小儿喘憋性肺炎 雾化吸入 系统性护理 家属护理满意度 住院时间 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系统护理,同时分析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雾化吸入治疗的46例小儿喘憋性肺炎患儿,均选自2021年1月-2021年12月,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3例。两组均接受雾化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系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咳嗽消失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观察组更短(P<0.05)。结论:对雾化治疗的小儿喘憋性肺炎患儿实施系统护理,可有效改善疾病症状,加快其康复进程。

  • 标签: 雾化吸入 治疗 小儿喘憋性肺炎 系统性护理 应用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系统轻链(AL)型淀粉样变性是指由单克隆轻链作为前体物质形成的淀粉样蛋白沉积至多种组织器官而导致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近年来,AL型淀粉样变性领域进展迅速,诊断方法日益精准,治疗新药层出不穷,患者的长期预后也明显改善。为进一步推进AL型淀粉样变性的高质量规范化诊疗,更好地指导我国医师的临床实践,东部战区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合相关领域专家对2016年制定的《系统轻链型淀粉样变性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了更新。

  • 标签: 淀粉样变性 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 诊断 治疗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辨证分型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系统红斑狼疮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系统红斑狼疮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醋酸泼尼松,给予观察组醋酸泼尼松+中医辨证分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  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红斑狼疮患者在常规使用醋酸泼尼松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辨证分型 醋酸泼尼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环磷酰胺+泼尼松联合治疗系统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系统红斑狼疮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给予对照组环磷酰胺单药治疗,给予研究组环磷酰胺+泼尼松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情况。结果 经治疗,两组的各项血清免疫学指标水平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IgM、IgG、IgA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高于研究组(2.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环磷酰胺用药基础上联合使用泼尼松治疗系统红斑狼疮具有良好疗效,既能调节血清免疫学指标,又能减少不良机体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环磷酰胺 泼尼松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效果 联合治疗 血清免疫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系统红斑狼疮患者实行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94例系统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泼尼松单独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方法。观察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较低,(P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环磷酰胺 泼尼松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DNA免疫吸附治疗儿童重症系统红斑狼疮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研究DNA免疫吸附治疗的30例儿童重症系统红斑狼疮(2017年1月~2022年6月收治)进行本次实验探究,给予所有患儿DNA免疫吸附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患儿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患儿ANA滴度及ds-DNA抗体滴度变化情况、治疗及护理干预前后患儿心理状态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患儿治疗效果较好,痊愈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93.33%;患儿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及护理后患儿ANA滴度及ds-DNA抗体滴度均改善,p<0.05;患儿治疗与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  DNA免疫吸附治疗儿童重症系统红斑狼疮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同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帮助患者病情恢复,且未见不良反应,治疗安全可靠,患儿经治疗与护理后,心理状态佳,且生活质量较好,值得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 标签: 儿童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 DNA免疫吸附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系统红斑狼疮患者采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观察其作用情况。方法:2020年1月为观察开始时间,2022年6月为观察结束时间,将80例患者分组对比,泼尼松组采用泼尼松治疗,环磷酰胺组采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观察两组血清炎因子水平情况。结果:泼尼松组和环磷酰胺组治疗后血清炎因子水平对照中,泼尼松组IL-6、IL-10、INF-a指标水平均高于环磷酰胺组,(t=13.684,p=0.008),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系统红斑狼疮患者采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环磷酰胺 泼尼松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贝利尤单抗应用在初发系统红斑狼疮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我院初发系统红斑狼疮患者7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使用泼地松、羟氯喹、吗替麦考酚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贝利尤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贝利尤单抗治疗系统红斑狼疮效果显著,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贝利尤单抗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系统红斑狼疮采用双重滤过血浆净化后配合相关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系统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分为双重滤过血浆净化+护理的研究组(n=30)和常规治疗参照组(n=30),统计结果并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和护理前血清各项指标(IgA、IgG、IgM、白蛋白、C3、C4)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其中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临床治疗效果的优良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系统红斑狼疮患者采用双重滤过血浆净化治疗及相关护理,能够改善其血清指标,促进治疗效果提高。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双重滤过 血液净化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系统洁牙方法对口腔牙菌斑的减少作用,比较系统洁牙方法和传统洁牙方法对于牙菌斑清楚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高校不同年级大学生共1000名,均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实验组进行系统洁牙方法的教学,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习惯和意识的强化,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传统的刷牙方法,0月基线和6个月随访调查,比较不同组别、不同时间段,调查对象牙菌斑个数(NdGdCOB自倍频微片激光器检测方法)。结果实验后期6月份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牙菌斑差异显著(t=10.23,P=0.00)。实验组0月前侧牙菌斑(42.13±10.21),6月后侧(11.23±5.21),实验组两个时间段比较差异显著(t=10.11,P=0.00)。结论进行系统的刷牙方法传授和习惯强化,能显著降低人群牙菌斑数量,改善口腔卫生和健康。

  • 标签: 系统性洁牙 牙菌斑 清除
  • 简介:系统红斑狼疮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在延长生存期的同时,努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临床医疗、护理所追求的目标。在正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全面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和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对该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尤其应注重个体化原则;合适的时机与恰当的技巧可以提高效果。允许家属在场参与学习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采用医院、社会、家庭相结合,由院内教育向院外教育延伸,充分调动患者个人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是目前对SLE患者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 标签: 健康教育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简介:摘要系统血管炎(SV)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以血管壁炎症和纤维素性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器官和组织。所有类型的血管炎均可累及肠道,引起各种非特异性消化系统症状,甚至合并严重急腹症而危及生命。血管炎累及肠道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而与原发性消化系疾病难以鉴别。本文主要就SV肠道受累的临床特征和诊疗策略进行综述。

  • 标签: 系统性血管炎 炎症性肠病 肠道
  • 简介:近代中国科学家郑贞文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科学传播的先驱,以系统思维的观念,开展科学术语的译名统一与科学著述活动并发展科学教育,推动近代科学传播呈现出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为本位的系统特质,凸显科学文化的传播格局。本文运用系统思维研究方法论,阐述郑贞文科学观的系统思维属性及其科学传播的系统特质。

  • 标签: 近代中国 郑贞文 科学传播 科学文化 系统思维
  • 简介:摘要肺是系统血管炎最常累及的器官之一,胸膜、肺间质、肺实质、气道、血管均可能受累。巨细胞动脉炎和结节多动脉炎的肺部受累较少见,大动脉炎相对常见,可累及胸膜、肺实质,部分患者表现为肺动脉管壁增厚、血栓形成,在原发病炎症控制后肺部病变通常可随之好转。白塞病最常见的肺部表现为肺梗死和肺动脉瘤。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常见合并间质肺病(ILD),其中以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为著,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被发现与ILD发生密切相关。肺结节、肿块和空洞形成是肉芽肿多血管炎最常见和最具特征的表现,肺内结节的变化常与全身病情平行。弥漫肺泡出血是MPA最主要的肺部表现,并显著影响疾病预后。嗜酸性肉芽肿多血管炎最常见的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双侧游走实变影,无空洞,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可迅速消退。系统血管炎的肺部表现复杂多样,若对此认识不足,可能导致延误诊治,本文就各类原发性系统血管炎的肺部受累特点进行归纳、综述。

  • 标签: 血管炎 肺受累 间质性肺疾病 弥漫性肺泡出血
  • 简介:摘要SSc是一种慢性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病,90%SSc患者有消化系统受累,但国内外鲜有SSc合并肠气囊肿(PCI)的病例报道。本研究报道了4例SSc合并PCI患者,均为局限性皮肤型SSc的女性患者,年龄分别为44岁、55岁、66岁、71岁。从发病到出现PCI的病程为5~30年。患者都有体型消瘦、雷诺现象、腹痛、腹胀、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的临床特点,CT均可见腹腔游离气体、肠壁内积气影。其中合并肺间质改变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禁食、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促胃肠动力药物、肠内外营养等治疗,患者均好转出院。PCI是SSc罕见的并发症,临床和腹部影像学表现与急腹症相似,但多采取保守治疗方式,临床医师需注意鉴别。

  • 标签: 硬化病,系统性 气腹 肠气囊肿
  • 作者: 李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4期
  • 机构: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重庆401220
  • 简介:牙周病属于口腔三大疾病之一,该病的始动因子为菌斑微生物,会和宿主产生反应,牙周周围组织会出现炎症反应,甚至被破坏,从而引发慢性感染性疾病。根据统计表示:全世界范围内牙周病的发病率超过80%,也是人们最常发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逐渐进展,牙周病不但会向口腔局部牙周组织进行累及,还和全身多系统疾病具有密切联系,这一结局也被大量报道。

  • 标签: 牙周病;全身系统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