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舌是中医领域的一项代表性诊疗方法,在中医望诊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鲜明的特色。舌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所记载,但目前流传下来的典籍和相对方药、脉学专著还是很少,因此不同程度上限制了舌的推广应用。在组织舌专业培训中,由于理论内容枯燥、烦琐,对于广大连锁药店员工而言理解和记忆难度较大,因此如何进一步推广中医辨证舌,加强连锁药店员工的专业培训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就中医辨证舌培训内容展开分析,围绕连锁药店日常工作情况,旨在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合理措施来大范围推广舌,对于提升连锁药店销售效益,促进我国中医事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 标签: 舌诊 中医 培训 舌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对根管封药间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220例慢性根尖周炎进行根管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10例为观察组,采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封药;B组110例为对照组,采用甲醛甲酚根管消毒,观察封药1周两组患者疼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0级的患者98例,占89.09%;II、III级疼痛的患者5例,占4.55%,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瘘道II、III级根管治疗期间痛(EIP)的发生率为5.4%,对照组无瘘道II、III级EIP的发生率为19.7%,两组的EIP,发生率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对根管封药能有效地降低疼痛的发生。

  • 标签: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 根管封药 根管治疗期间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急诊分中运用不同预检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6年6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预检分模式,而观察组则运用系统化预检分模式,对两组的分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分准确率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分质量评分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医院急诊科运用系统化预检分模式可以提高分质量。

  • 标签: 急诊分诊 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两种预检分模式对医院急诊分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中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我院所接收的86例急诊患者进行研究,使用双盲法分组措施将患者随机分为了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使用常规预检分模式,观察组使用系统化预检分模式,对比两组中患者的分质量情况。结果 对照组分环境、分熟练程度、分服务态度以及疾病问询技巧评分均低于观察组,组别间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对医院急诊中患者采取系统化预检分措施能够大大提升医院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转系统内不同临床转时机由基层医院转至三级医疗中心的重度子痫前期(SPE)孕妇的母儿结局,探讨转时机对延缓早发子痫前期、减少SPE及其严重并发症发生和改善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转并治疗终止妊娠的159例SPE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转时的临床阶段分为发生SPE严重并发症后转38例(SPE-C组)、诊断SPE后转72例(a-SPE组)、诊断子痫前期后转15例(a-PE组)以及发现PE预警因素后转34例(Warn-s组)。再根据“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五色系风险分类将159例转孕妇进行五色系分组,红色(高风险)及橙色(较高风险)为要求转至三级医院诊疗(红橙组,113例),黄色(一般风险)可在三级以下医院诊疗(黄色组,46例)。分析比较不同转时机的母儿结局及转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1)临床阶段分组:159例转孕妇中,转临床阶段越晚,SPE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转至终止妊娠间隔越短。SPE-C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转至终止妊娠间隔显著短于其他3组(P均<0.05)。Warn-s组的转孕周早于其他3组(P均<0.05),SPE发生孕周、妊娠终止孕周、SPE严重并发症发生孕周均在妊娠34周以后,显著晚于a-SPE组及SPE-C组(P均<0.05);并且孕34周前SPE发生率、孕34周前SPE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孕34周前妊娠终止率、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入住率、NICU入住时长、孕28周前妊娠放弃率均显著低于a-SPE组和SPE-C组;活婴出院率为100%,显著高于a-SPE组和SPE-C组(P均<0.05)。a-PE组的SPE发生孕周和妊娠终止孕周也显著晚于a-SPE组及SPE-C组(P均<0.05);孕34周前SPE发生率、孕34周前妊娠终止率、NICU入住率、NICU入住时长显著低于a-SPE组及SPE-C组(P均<0.05)。(2)五色系风险分组:按照妊娠风险五色系分类转要求,黄色组不在转范围内,但实际转最终发生SPE。黄色组的SPE发生孕周、严重并发症发生孕周、妊娠终止孕周均晚于红橙组(P均<0.05),其孕34周前SPE发生率、SPE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孕34周前SPE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孕34周前妊娠终止率均低于红橙组,NICU入住率、NICU入住时长、孕28周前妊娠放弃率均少于红橙组,活婴出院率高于红橙组(P均<0.05)。(3)黄色组临床转时机分析:159例转孕妇中有46例(28.9%,46/159)可能排除在转范围外,属于五色系黄色风险分类,其中有6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4例在Warn-s组,2例在a-PE组;17例(37.0%,17/46)在孕34周前终止妊娠,其中12例在Warn-s组,5例在a-PE组;23例(50.0%,23/46)在孕34周前发生SPE,其中17例在Warn-s组,6例在a-PE组。(4)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子痫前期预警因素后转是延缓SPE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发现子痫前期预警因素后转以及诊断子痫前期后转均为延缓SPE发生和减少早发子痫前期发生的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转系统中不同转时机是影响母儿结局的关键因素之一;发现子痫前期预警因素或诊断子痫前期及时转可以减少早发子痫前期,可以延缓SPE发生时间及减少SPE严重并发症;子痫前期临床发展衍变复杂,转时机以临床具体情形为主优于模式化的限定性转

  • 标签: 先兆子痫 病人转诊 时间 妊娠结局 医院,县 医院,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分结合医师反馈法提高分准确率。方法选取在内科门诊待分的27126例患者,按照单双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双月分的1344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分;观察组为单月分的13684例患者,护士采用标准化分结合医师反馈法调整分;最后,比较护士对两组患者的分准确率。结果观察组分准确率为98.6%,对照组准确率为97.4%(P<0.001)。结论分护士实行标准化分的同时,结合医师反馈法进行分,能有效提高分的正确率,提高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门诊 正确分诊 医师反馈 护士
  • 简介:目的探讨疑难病例分的追踪学习在门诊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6月至9月对就诊需分的患者做好分疑难病例追踪登记,并落实个案学习计划.比较实施前后的疑难病例分与追踪结果-致的比例和由于护士分原因导致护理投诉所占的比例.结果实施疑难病例分与实际就诊结果-致的比例高于实施前,实施护士分原因导致的护理投诉比例低于实施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疑难病例追踪学习能提高门诊分正确率以改善及患者就医体验.

  • 标签: 疑难病例 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急诊预检分标准在急诊分工作中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选取 2019年 6月~ 12月我院急诊科的 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100例)和对照组( 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分,观察组应用急诊预检分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分效果和对就诊服务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的就诊服务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在患者分中应用急诊预检分标准的效果更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分效率和质量,缓解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就诊服务的满意度,有利于医院树立良好口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 患者分诊 应用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分安全管理模式对于提高分正确率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9月~2021年4月设为研究时间段,选取该时间段内急诊收治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分组,参照组(49例,20年9月~12月)接受常规分管理,试验组(48例,21年1月~4月)。比较两组急诊分正确率、治疗预后及分效率差异。结果:试验组分正确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检分管理在提高门诊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我院于2020年3月开展门诊预检分管理。选取2019年9月~2020年2月期间的80例门诊数据作为参照组,采取常规分模式。选取2020年3月~2020年8月期间的80例门诊数据作为实验组,采取预检分管理。比较两组的分质量、患者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的预检准确率高于参照组,门诊等待时间低于参照组,差异成立(P

  • 标签: 预检分诊管理 门诊分诊质量 预检准确率 等待时长 患者满意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升校医院门诊分质量,优化就诊流程,提出预检分管理模式,分析此管理模式对提升校医院门诊分工作质量的相关影响及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1年12月期间的80例校医院门诊数据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分模式。选取2022年1月~2022年3月期间的80例校医院门诊数据作为观察组,采取预检分管理。比较两组的分质量、患者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预检准确率高于对照组,门诊等待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成立(P

  • 标签: 预检分诊管理 校医院 门诊分诊质量 预检准确率 等待时长 患者满意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外科门诊加强预检分管理,并分析其对门诊分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到外科门诊就诊的102例患者。根据其就诊时间分为2组,每组51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预检分管理。评估两组的分符合率、患者就诊满意度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分符合率为96.08%,患者就诊满意度为98.04%,较对照组的78.43%、82.35%相比均更高(P<0.05),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分别为0、1.96%,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外科门诊加强预检分管理可提高分准确度及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门诊 分诊质量 预检分诊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究SOAP分法应用在成人急性胸痛预约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录的68例成人急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将患者均等分为34例对照组、34例实验组,依次采取常规预约分法、SOAP分法,对比指标:①分准确率、②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分准确率、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制定成人急性胸痛预约分方案时,采取SOAP分法可有效提高分准确率、分满意度,取得理想的分效果。

  • 标签: 急性胸痛 预约分诊 SOAP分诊法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门诊患者进行优化门诊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患者4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优化门诊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的分准确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准确率和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门诊患者进行优化门诊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分准确率和治疗依从性。

  • 标签: 门诊患者 优化门诊护理 分诊准确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提高出院回访质量的实践以及我院品管圈成果在各护理单元中的推广应用现状。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普外科病区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该病区出院回访的及时率和回访质量,成果上报给护理部,护理部对品管圈成果进行论证,确定其可行性在全院各病区护理单元推广应用。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着眼于一线临床护理问题的改善,以点带面,护理部着手于成果的推广应用,做到统筹全局、细化落实,在应用中注重实施、评价、反馈、再实施、再评价的循环,以促进护理服务持续改进。

  • 标签: 品管圈 出院回访 成果 推广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小儿外科出院患儿回访管理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小儿外科2010年11月至2012年03月收治的小患儿2280例,经历实施了三个PDCA循环的阶段性改进。即进行计划(P)、实施(D)、查核(C)、行动(A)循环,比较实施前后出院平均回访天数、出院患者回访率、回访方式、患者满意度,寻求一种最优化的出院回访方法。结果实施PDCA循环来管理小儿外科出院患者回访,明显缩短了出院回访天数,提高了出院患者回访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肯定了护理人员的工作,也鼓舞了护理人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出院患者回访质量得到持续提升。结论应用PDCA循环在小儿外科出院患者回访中实施中摸索出了最合理的回访路径,优化了回访过程,表明PDCA循环在出院患者回访的改进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PDCA循环 出院回访
  • 简介:摘要电话回访已经是各个行业中所使用的一种服务方法,在医学界用电话回访作为医患间的交流方式,已在各个方面体现出了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精神病科,据相关资料统计,患有精神病的患者在我国大约在800万左右,出院后有九成的人数是与家人一起生活的,并且精神病患者即使是出院,仍然需要药物来维持,时间应在至少两年以上,所以后续的家庭治疗相当重要,那么电话回访十分适合精神病科看护的使用,而且这种方法取得了病人以及家属的一致好评,下面对关于精神病患者的电话回访进行介绍。

  • 标签: 精神科出院患者 电话回访 效果
  • 简介:摘要基层医院是社区范围内提供初级卫生服务的主体,其服务质量是广大基层群众关心的重点。电话回访是医疗和护理服务的延续,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对增进医患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电话回访 基层医院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出院病人对医院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方法由专职人员对出院病人进行电话回访,征求病人及家属对医院的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及建议,将病人的有效回访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给予持续性改进。结果共回访电话8105个,反映存在的问题113条。结论出院病人电话回访能客观地反映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并可依次查找医疗服务质量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及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 标签: 出院病人 电话回访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