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临床护理情况,旨在找出最有效的新生血管青光眼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5年 1月 -2017年 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实施白内障手术,且术后合并新生血管青光眼的患者 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0例。对照组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系统化的临床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患者后期康复情况。结果:经过临床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且观察组患者后期随访情况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于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来说,除了临床有效治疗外,还必须给予其系统化的临床有效护理,不仅可以明显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还可以促进患者后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范围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白内障; 术后; 合并; 新生血管青光眼; 护理      为了探讨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青光眼护理意义,为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临床有效护理提供重要依据 [1]。本文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实施白内障手术、且术后合并新生血管青光眼的患者 80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3年 1月 -2015年 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实施白内障手术,且术后合并新生血管青光眼的患者 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0例。观察组,男 23例,女 17例,年龄 11~ 74岁,平均( 34.1±6.4)岁;入院治疗前眼压 34~ 62 mm Hg,平均( 42.9±3.8) mm Hg;平均住院时间( 11.2±4.0) d。对照组,男 22例,女 18例,年龄 12~ 71岁,平均( 35.2±7.5)岁;入院治疗前眼压 35~ 62 mm Hg,平均( 43.0±3.9) mm Hg;平均住院时间( 11.3±4.1) d。导致 80例患者合并新生血管青光眼的病因如下:( 1)患者出现视网膜静脉阻塞问题;( 2)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问题;( 3)患者出现视网膜炎症问题;( 4)患者出现视网膜动脉阻塞问题;( 5)其他病因 [2]。对应的患者例数分别为 15、 38、 10、 11及 6例。     1.2 方法     1.2.1 手术治疗方法 医生根据 80例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相应且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对于存在节段透明症状的患者,主要进行视网膜光凝手术临床有效治疗,在实施完白内障手术后,还要给予患者有效地抗青光眼手术治疗,在抗青光眼手术实施完成后,要为患者采取有效地止血措施,另外还要给予患者抗炎药物临床治疗。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和患者日常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长期治疗和保健护理方案,定期给药,合理安排患者的日常饮食,让患者定期进行适当的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系统化的临床护理,在手术实施治疗前,要给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休养氛围,要保持病房安静和环境卫生,给予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指导,告诉患者及家属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要以患者为核心主体,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同时加大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护理责任感,护理人员要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日常生活和活动方案,及时了解患者和家属的需求,解决患者和家属的相关问题。要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多和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主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要让患者了解后期可能产生的相关问题和不适感觉,以及降眼压药物的治疗作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前,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常规临床检查。患者出院后,要做好后期病情随访工作,要在患者手术实施结束后落实术眼保护工作,避免用力揉眼,避免进行比较大的眼部运动,要叮嘱患者定期进行病情复查,在后期随访调查过程中,要着重观察患者眼压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后期随访情况。护理情况分为明显有效、基本有效及无效,护理有效率 =(明显有效例数 +基本有效例数) /总例数 ×100%。护理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 =(非常满意例数 +满意例数)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比较采用字 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比    经过临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 2=22.093, 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过观察对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 2=19.061, P<0.05)。     2.3 两组患者后期随访情况比较    患者后期病情随访主要包括眼压有效控制情况、血管消退率情况、视力维持情况以及后期不用给予止痛药物治疗的情况,观察组后期随访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3 讨论    近年来,眼部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在多种眼部疾病当中,术后合并新生血管青光眼疾病是比较常见的,相关研究表明,导致患者病情恢复缓慢的主要原因就是舒适度较低,因此在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必须给予患者有效地疼痛临床护理 [3]。等到患者眼压逐渐升高后,患者眼部会出现不适感觉和疼痛感觉,因此要为患者进行降眼压药物临床治疗,通常为患者注射适量的甘露醇,还要为患者服用适量的乙酰唑胺药物等,要严密观察患者排气基本变化情况,避免患者出现低钾问题 [4]。在患者抗青光眼手术治疗后,也要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因为等到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其疼痛感是比较强的 [5]。在这个过程中要多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必要时为患者服用适量的止痛药物,对于那些疼痛感比较强的患者来说,要及时为患者服用镇痛药物,常见的镇痛药物有曲马多等,对于那些疼痛症状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患者,给予其服用适量的氟桂利嗪胶囊 [6]。另外,对于一部分实施植入手术的患者来说,后期会出现眼压过高的问题,护理人员要避免患者进行过量的眼球运动,叮嘱患者闭目休养,在患者手术实施完成之后,要保证病房安静,避免环境问题导致患者受到刺激,加重眼部疼痛感 [7]。    参考文献     [1]何彩娣,任蔚虹 .激光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青光眼的护理 [J].护理与康复, 2011, 10( 5): 398-399.     [2]高荣萍,李华萍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青光眼的护理 [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4): 320-321.     [3]李桂荣,钟珊 .激光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青光眼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8): 700-702.     [4]薛朝华,罗汉萍 .玻璃体腔注射 Avastin联合手术治疗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的护理 [J].护理学杂志, 2011, 26( 8): 51-53.     [5]刘振英,苗培建,董维玲,等 .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治疗糖尿病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及护理 [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49( 7): 799-801.     [6]黄瑜,谢月霞,肖平,等 .联合手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青光眼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1): 47-49.     [7]蔡敏玲 .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青光眼的护理观察 [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2( 27): 306-30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拉西坦对血管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血管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奥拉西坦800mg/次,3/d)44例和对照组44例(脑复康0.8g,3次/d),共治疗3个月,在治疗前、治疗3月后进行简易状态量表(MMSE)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MMSE评分增高,NIHSS评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奥拉西坦能明显提高血管痴呆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奥拉西坦 血管性痴呆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康柏西普在治疗新生血管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期间接治的 60例 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0例,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 30例,则采取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凝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水平、眼压水平。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研究组术后视力水平要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在全视网膜激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降低眼压,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康柏西普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视力水平 眼压水平。
  • 简介:近年来,随着对Alzheimer病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逐渐发现血管因素在AD的发病及疾病进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流行病学、神经病理学、神经影像学、神经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不断有证据证实这一点.传统观点认为AD是老年变性病,病因与遗传、病毒感染、炎症、铝中毒、胆碱系统功能缺陷、细胞骨架改变以及颅脑外伤有关,均未提及与血管因素有关,而是把AD和血管痴呆(VascularDementia,VaD)截然分成变性和血管病两个概念,把是否有脑血管病作为区分AD与VaD的要点,显然这样的分类已显示出局限性.血管认知障碍(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VCI)这一概念的提出为AD的归属提供了新的方向,AD是否应该属于VCI的范畴呢?这个问题的澄清不单是简单意义上概念的转换,而将会为AD的诊断和早期防治提供一条新思路.

  • 标签: ALZHEIMER病 血管性认知障碍 神经分子生物学 病发病机制 血管性因素 脑血管病
  • 简介:新生血管青光眼(neovascularglaucoma,NVG)是一种继发于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疾病的严重类型的青光眼,难以控制的眼压、视力的急剧下降和眼部疼痛症状是其特点。目前国内外对NVG的研究颇多,新的治疗方法不断被探索,然而手术仍是其目前最终的治疗方式,尤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药物与其它手术的联合治疗更是近年NVG治疗的热门话题。本文对NVG的治疗方面的不同方法和疗效进行综述。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药物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 小梁切除术 Ahmed引流阀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认知障碍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选取60位在我院就诊的血管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位,两组使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数据可知,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评分没有大的差距,治疗了8周之后,两组的评分都有所增加,研究组的评分变化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使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认知障碍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认知水平,经过用药检测,说明使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安全的,并且没有不良症状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丁苯酞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01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进行血管痴呆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治疗组除了进行常规治疗外,进行了给予盐酸多奈哌齐口服治疗,对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各项疗效观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干预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盐酸多奈哌齐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奈哌齐治疗血管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血管痴呆患者11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奈哌齐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多奈哌齐治疗血管痴呆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多奈哌齐 血管性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微血管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曲美他嗪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半年后随访并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运动负荷实验结果以及冠脉血流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较比,实验组胸痛症状明显缓解(93.33%VS78.67%,P<0.05),心电图运动负荷实验检查总有效率增高(89.33%VS72%,P<0.05),冠脉血流明显改善(86.67%VS70.67%,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微血管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曲美他嗪 冠状动脉造影 慢血流 心电图运动负荷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痴呆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从2015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66例血管痴呆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及研究组各有33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质量均要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是9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是78.8%,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管痴呆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具有显著临床价值,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血管认知障碍属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与痴呆的诊断标准还具有一定的距离。在了解血管认知障碍的理论内容以及治疗现状发展的基础上,对治疗手段以及预防机制加以明确的探讨,对于血管认知障碍的了解会更加深入具体,从多种角度了解其发病的原因,并对针灸治疗进行深入探讨,综述在血管认知障碍治疗中应用针灸治疗的研究进展情况。

  • 标签: 针灸 治疗 血管性认知障碍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MRI显示的脑梗死的病变部位、数量及脑白质疏松的部位和程度与非痴呆型血管认知障碍(VCIND)之间的相关,初步分析VCIND影像诊断的特点。方法采用成组设计对照研究,VCIND组40例,认知功能正常脑梗死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所有入组者均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颅脑MRI等检查。结果1.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认知障碍患者MRI所示的梗死灶,以基底节及额叶多见(P<0.05),梗死灶的数目多于认知功能正常的脑梗死组(P<0.01)。2.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认知障碍患者MRI表现除梗死灶外,还多合并脑白质疏松,白质疏松程度重于认知功能正常的脑梗死组。结论1.VCIND患者其梗死的部位以基底节、额叶多见,梗死灶的数量与认知功能有关,多发梗死灶可能是VCIND的一个特征。2.VCIND患者多伴有白质疏松,白质疏松是引起VCIND认知障碍的重要原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血管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从治疗开始建立门诊档案,定期了解头痛情况及有无复发,随访1年,根据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复发情况判断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87%,对照组77%,两组比较观察组有效率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对于神经血管头痛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是一件切实可行的事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症状,提高了临床疗效。

  • 标签: 血管性头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脑电图和TCD在血管痴呆(V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VD患者进行脑电图、TCD检测,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36例脑电图异常表现为:a节律变慢,广泛θ活动,局限性慢波(出现在额区、颞区、顶区),2例出现痫样放电;TCD表现血流速增快或减慢,频谱形态改变,为高阻型,动脉硬化表现;结论:脑电图、TCD检测是诊断VD的重要方法,尤其在发病早期.

  • 标签: 脑电图 经颅多普勒 血管性痴呆 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美金刚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血管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2组均根据患者合并疾病的情况,给予控制血糖、血压、降脂和改善脑血液循环等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美金刚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尼莫地平。2组均持续服用12周。对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进行评定,观察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MMSE、ADL及CD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MMSE、ADL评分分别为(19.5±4.0)分及(24.7±7.9)分,对照组MMSE、ADL评分分别为(16.1±4.7)分及(28.4±11.8)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CD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后症状逐渐自行缓解,不影响继续治疗。2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美金刚联合尼莫地平能有效地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有较高的安全。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美金刚 尼莫地平 血管性痴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近些年中药活性成分的使用,各种疾病都能得到更好的治疗。血管痴呆最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临床上治疗主要以改善患者脑缺血状态以及提升认知功能为主,近些年从葛根素中提取异黄酮类化合物,可有效调节人体的神经递质,抑制体内神经元凋亡及自噬,促进患者的血管功能恢复正常,在改善血管痴呆方面比较占优势。在中医生,葛根素入络则血气畅行,脑神得通,疗效显著。基于此,文章对葛根素促进神经元功能恢复,以及促进损伤的血管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 标签: 葛根素 血管性痴呆 神经元 血管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介入治疗在妇产科领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妇产科大出血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33例)和观察组(血管介入治疗,33例),观察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止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3.94%VS75.76%),差异明显(X2=4.243,P=0.039<0.05).结论:针对妇产科大出血患者,通过血管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管性介入治疗 妇产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白内障手术后合并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为临床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提供最佳护理。 方法: 2013年 1月至 2015年 2月我院对 80例白内障手术后合并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 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和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有 29例有效, 10例基本有效, 1例无效,临床护理有效率是 97.5%,对照组有 20例有效, 13例基本有效, 7例无效,临床有效率是 82.5%。观察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X2=22.093, 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 10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 85%。 结论:白内障手术后合并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接受系统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护理效果,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 白内障; 术后; 合并; 新生血管青光眼; 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后VD(血管痴呆)的影响因素。方法 实验对象为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诊治的60名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将其中30名VD病人归入实验组,另30名非VD病人归入参照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后VD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性别方面,对比2组未见明显区别(P>0.05);在年龄与文化程度上,2组表现出明显区别(P<0.05);在高脂血症、吸烟、冠心病(CHD)、饮酒、高血压(HBP)与糖尿病(DM)发生率上,实验组较参照组皆明显偏高(皆P<0.05)。结论 年龄、文化程度、高脂血症、吸烟、CHD、饮酒、HBP与DM皆是缺血性脑卒中后VD的影响因素,临床需掌握此类病人存在上述影响因素与否,以此来指导有效治疗方案的确定。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性痴呆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