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生骨胶囊联合祛伤灵三方综合治疗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阿法骨化醇+鲑鱼降钙素+生骨胶囊+祛伤灵三号方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法骨化醇+鲑鱼降钙素治疗,观察患者总体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56/60)和81.67%(49/60),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骨胶囊联合祛伤灵三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其结合西药治疗的方法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西药。

  • 标签: 生骨胶囊 祛伤灵三方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早中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治疗的46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性单椎体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侧组及双侧组。单侧组(20例)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双侧组(26例)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观察两组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前中柱平均高度、Cobb角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0.0%,双侧组发生率为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2例出现伤椎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10.0%。结论单侧与双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在早中期疼痛及活动能力方面改善率相似,相对于双侧手术,单侧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势。

  • 标签: 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陈旧性 胸腰椎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探究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研究组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对照组使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结果研究组的骨水泥渗漏率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相当,无明显差异,对照组的后凸矫正率要高于研究组。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均能够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此,根据患者情况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才能更好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11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保守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椎体成形术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VAS疼痛评分。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术后90d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7.27%)明显低于观察组(23.63%),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其术后预后好,患者的疼痛减轻,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 椎体压缩性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30例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手术之前和手术之后分别对每一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观察前后结果并对前后的变化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果发现30例患者的手术都非常的成功,其中,有2节椎体出现了骨水泥少量外漏,但并未出现神经根与脊髓损伤。研究还发现,所有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术前和术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数值分别由术前的(2.87±0.26)和(7.2±1.1)分降到术后(1.13±0.23)和(2.16±1.13)分。结论对于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具有较好的疗效,不但伴有较少的并发症,而且可以有效的减少术者的放射线暴露。因此,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5-0036-0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1年后骨密度和骨吸收指标(β-CTX)的变化,了解骨密度变化与骨吸收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入选了3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患者,给予阿仑膦酸钠70mg/w,碳酸钙600mg/d和维生素D125IU/d,治疗12m。在基线和治疗12in后进行DXA骨密度测定,在基线、治疗3m和12m后测定骨吸收指标β—CTX。结果治疗1年后腰椎2~4、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均有上升,而所有受试者治疗3m后β—CTX均较基线下降(74.21±43.66)%。治疗3m后β—CTX的变化率和治疗12m后腰椎2~4和股骨颈骨密度绝对值呈相关(Betastd=-0.418,P=0.017;Betastd=-0.321,p=0.032)。结论治疗3m骨吸收指标β-CTX的变化率有望成为预示患者对阿仑膦酸钠反应的早期指标。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转换指标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94例老年OVCF患者随机分为PVP组与PKP组,PVP组47例患者行PVP术,PKP组47例患者行PKP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PKP组的手术时间长于PVP组,骨水泥注入量少于PVP组,术后伤椎高度增加多于PVP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的VAS评分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PVP及PKP术效果均比较理想,但是PKP术的伤椎恢复高度更为理想,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T引导下单侧和双侧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68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单侧球囊扩张组32例,双侧球囊扩张组36例,两组均在CT引导下经椎弓根入路施行穿刺。比较两组术前、术后VAS评分,术后骨水泥椎体内分布面积比值,椎体高度恢复以及有无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术后68例获得6个月随访,VAS评分同组术前术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术后椎体压缩率及术后两侧骨水泥分布面积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观察病例均未出现椎管内骨水泥渗漏,均未出现感染等切口不良反应。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有效缓解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疼痛,单侧和双侧球囊扩张均可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短期内对椎体整体稳定性均无显著影响,均未出现骨水泥不良反应,CT定位引导安全性良好。

  • 标签: 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CT引导
  • 简介:申请条件:①自愿申请。申请人职称为副主任医师以上,博士、硕士以上学历,英语水平为CET6级以上,可以自行上国际英文网站检索资料,年龄不限;②根据2013年社团组织管理的新规定,骨形态计量学学科组对外称为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形态计量学专家委员会,又如,HRT学科组,称为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激素替代疗法(HRT)专家委员会;③邮寄纸质版的同时,请将电子版发至回执下面的邮箱,经学会办公室转发学科组主任审核认可后,由学会发证书;④每个学科组专家委员会由7—9人或9—11人组成,专家来自国内外。

  • 标签: 专家委员会 骨质疏松 老年学 学会 中国 骨形态计量学
  • 简介:骨质增生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人体中的一些骨骼关节常处于运动状态,因此关节软骨周围的血液循环较旺盛,给骨骼提供营养,这样骨骼关节处就会出现代偿性软骨增长。时间久了,增生的软骨被钙化,即为骨质增生。据调查显示,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和一些长期伏案工作者患骨质增生的概率极高。

  • 标签: 骨质增生 手治疗 关节软骨 伏案工作者 运动状态 血液循环
  • 简介:利用低倍组织观察、化学元素分析、偏析面积比等方法,研究不同过热度、不同动态轻压下参数对管线钢铸坯中心偏析疏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过热度的提高,铸坯中心偏析面积比呈降低趋势;将轻压下位置适当后移可以使铸坯沿宽度方向偏析分布更加均匀;偏析面积比随着压下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压下量增加到4.5mm后,中心偏析的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管线钢 中心偏析 过热度 动态轻压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股骨髓腔内打压植骨联合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009年3月~2014年3月75岁以上高龄,80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伴严重骨质疏松且骨皮质薄的患者,术中行股骨髓腔内打压植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8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6个月,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90.2%.末次随访X光片显示股骨髓腔内植骨部位骨性愈合良好,未见骨水泥渗漏,假体稳定性良好,无松动及下沉.结论股骨髓腔内打压植骨术联合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伴严重骨质疏松患者,疗效满意,明显降低假体松动及下沉、有效的增强骨折端愈合强度,减少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1.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良好且随访满意,减少长时间卧床的并发症发生.关键词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打压植骨置换治疗人工股骨头骨水泥假体松动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68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08-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骨质增生治疗与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82例选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划分为两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服用补肾温经活血汤,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物理治疗,并行相应护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为70.7%,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药联合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临床效果优良,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膝关节骨质增生 中药 物理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增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骨质增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患者。利用西药给予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对两者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过治疗,给予中西医结合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不良反应率为3.3%。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4%,不良反应率为16.7%。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增生,能够明显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治疗 骨质增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增生症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择选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骨质增生症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表法将全部患者分成甲组与乙组,其中,对甲组患者予以单一西药治疗,而在此基础之上,对乙组患者再予以中医治疗,然后对2组患者的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乙组中患者的有效率(95.3%)与甲组患者(76.2%)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质增生症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骨质增生症 西药 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