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无肝素透析对有高危出血倾向、活动性出血患者或围手术期患者、应用肝素有禁忌证者的透析效果和预后。方法通过对50例透析患者行无肝素透析,了解透析方式、时间对透析中凝血程度的护理观察。结果生理盐水中洗在体外循环的抗凝中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透析器完全发生凝血的可能性<6%。这些患者在透析后临床观察未发现出血加重及新的出血情况,无血栓及栓塞临床表现,血小板值无明显变化。结论行无肝素透析既可降低出血危险,又可达到充分的透析效果。

  • 标签: 血液透析 无肝素 凝血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孕产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我院之中,收诊的100例孕产妇,2019年2月-2021年2月纳入研究组,并选择同一时期院内体检健康非孕产妇志愿者100例,纳入对照组,对两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水平,相对比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孕产妇进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可有效掌握患者孕产期变化,为临床预防措施的实施做好准备。

  • 标签: 孕产妇 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胃癌患者采取凝血功能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7年10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已知胃癌患者61例,选取同期健康人群57例,分别纳入实验组、对照组,均开展PT、APTT、TT检查, 对比各项检测结果及阳性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PT、TT明显升高, APTT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胃癌 凝血功能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素在脓毒症凝血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01~2020.05本院收治脓毒症凝血病患者共35例均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肝素,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C-反应蛋白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凝血检验结果影响因素,推动凝血检验合理性建设。方法 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开始/结束)门诊就诊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凝血功能检验,分析标本采集量、不同标本放置时间凝血检验结果差异,分析凝血检验合理性建设措施。结果 不同标本采集量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对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标本放置时间APTT比对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标本放置时间PT比对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标本采集量、不同标本放置时间会对凝血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为准确分析检测者具体情况,需要科学控制标本采集量,规范凝血检验操作流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合理,准确鉴别检测者情况。

  • 标签: 凝血检验 标本采集量 合理性 标本放置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凝固法)检测凝血酶时间(TT)失败原因,并结合临床制定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21年1至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部21 359份TT检测血液样本中检测失败的样本233份,其中男132例,女101例,年龄73(66,79)岁。根据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显示凝固曲线及检测失败错误代码,结合患者临床信息、样本性状、用药情况等原因进行检测失败原因分析,并制定应对措施。选取2021年7至1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部96份TT检测失败的脂血样本作为验证样本,男56例,女40例,年龄72(65,79)岁;分别采用凝固曲线人工判读法、磁珠法、高速离心后再检测3种方法获得TT结果,比较3种方法检测TT结果的差异。结果233份TT检测失败样本占总样本数的1.1%(233/21 359);其中脂血样本占41.2%(96/233),肝素干扰样本占23.2%(54/233),患者使用口服抗凝药样本占22.3%(52/233),样本存在微小凝块或血浆量不足现象占13.3%(31/233)。仪器所示凝固曲线报警信息分类:基线期吸光度变化值增大(SD>2 mAbs)样本占32.6%(76/233),二阶导数无峰值样本占30.5%(71/233),反应过程吸光度变化值(基线期与平台期吸光度差值)<35 mAbs样本占25.8%(60/233),起始点过低及无法找到起始点样本占8.6%(20/233),无凝固曲线样本占2.6%(6/233)。233份样本中,依据反应原理及标准凝固曲线图形可以进行人工判读样本占55.8%(130/233)。96份因脂血导致凝固法检测失败的样本中,78份样本量充足,可进行磁珠法检测。高速离心后再测法、凝固曲线人工判读法与磁珠法检测TT结果分别为14.10(14.80,13.38)、14.30(14.99,13.60)、15.65(17.25,14.65)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78份脂血样本磁珠法检测结果与凝固曲线人工判读法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r=0.99,P=0.001)。结论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凝固法)检测TT失败的样本可通过凝固曲线与报警信息分析失败原因;对于脂血样本可通过人工判读、高速离心后再测或磁珠法获得TT结果。

  • 标签: 凝血酶时间 凝固曲线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科收治的84例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为显性DIC,所有患者都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结果观察组40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APTT、PT、INR、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FIB、P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D-二聚体+FIB的AUC最高达到0.828,同时敏感性达到85.0%(34/40),特异性87.0%(40/46),符合率86.0%(74/86)。结论凝血检验指标诊断显性DIC效果较好,PLT+D-二聚体+FIB可作为诊断组合。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检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输血对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凝血功能、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用数字随机表法将70例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分成2组,各35例。分别实施全血输血(对照组)和成分输血(观察组)。对比两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和抢救结局。结果观察组输血后除了TT,其余指标都优于对照组且优于输血前,抢救成功率(94.29%)更高(p值<0.05)。结论成分输血应用在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治疗中能够使病人的凝血功能得以改善,效果可靠。

  • 标签: 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输血 凝血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止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在临床诊断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DIC前期58例和DIC的同期患儿58例,所有患儿进行危重病例评分均小于90分,对比同期正常新生儿58例,分别分为实验组A、B;患儿给予小剂量肝素治疗,对比A、B2组治疗前后及同期正常新生儿血浆止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后各项止凝血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各项指标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D/FD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D-D、TAT、FDP、D-D/FDP凝血功能指标检测,能对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前期进行准确判断,能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止凝血功能指标 检测 诊断 新生儿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采用成分输血治疗形式对其凝血功能与治疗效果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择30例于我院产科分娩的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纳入时间为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15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血浆输血形式,实验组行成分输血模式,对比2组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凝血酶原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短,实验组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参照组(53.33%),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成分输血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症状,提升其凝血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成分输血 产科 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凝血三项联合D-二聚体检验在孕妇凝血状态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纳入病例总数为60例,收集起止时间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将30例孕晚期孕妇纳入观察组,并将同期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非妊娠女性纳入对照组。两组均接受D-二聚体与凝血三联联合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判断检查结果差异性,进而评价凝血三项及D-二聚体联合检验评估孕妇凝血状态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 D-二聚体上对比差异显著,观察项数值较高(P

  • 标签: 凝血三项 D-二聚体 检验 凝血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