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370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分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370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123例,感染发生率为8.97%;共分离出致病原菌110株,革兰阳性菌41株(37.27%)、革兰阴性菌64株(58.18%)、真菌5株(4.55%),致病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居于消化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首位,感染率为32.52%;年龄、机械插管、留置导尿管、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恶性肿瘤和糖尿病等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消化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以呼吸道感染多见,年龄、留置导尿管、机械插管、合用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以及合并糖尿病、恶性肿瘤疾病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 标签: 消化内科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经放射治疗后的恶性肿瘤患者在院内感染的多发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并探讨其预防政策。方法通过统计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103例患者,分析并探讨其中例出现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3例经放射治疗后的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0.39%(21例),院内感染的主要部位有呼吸道,其次是胃肠道、皮肤及尿路等。感染种类主要为细菌,真菌感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真菌占11株(52.38%),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占7株(33.33%),革兰氏阳氏菌感染占3株(14.29%)。结论经放射治疗后的恶性肿瘤患者在院内感染的机率较高,院内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为主。应当做好基础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警惕细菌和真菌感染,是预防和治疗经放射治疗后恶性肿瘤患者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 标签: 恶性肿瘤 放射治疗 院内感染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并总结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本院2001年~2011年,67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ELISA法检测,67例呼吸道感染小儿中MP-IgM阳性67例,阳性率18.3%。实验室检查常表现为外周血表现为WBC、CRP升高,冷凝集试验阳性率有40.0%。67例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症状主要有咳嗽、体温升高,肺部体征干啰音、伴发不同程度的水泡音,呼吸音粗糙、低沉。治疗方法,主要以阿奇霉素与红霉素为主。结论及时进行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关的实验室检查,临床和实验结果综合分析,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肺炎 支原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工作的医务人员326名及接诊患者243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医务人员163名及接诊患者1219例未实施手卫生改进措施,观察组医务人员163名及接诊患者1219例实施手卫生改进措施,比较两组手卫生执行情况及医院感染情况,分析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手卫生细菌检测合格率、诊疗操作前手卫生依从性、诊疗操作后手卫生依从性、接触患者前手卫生依从性、接触患者后手卫生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呈明显负相关性。结论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可大大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

  • 标签: 手卫生 依从性 医院感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换药中预防交叉感染的有效护理服务措施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门诊换药期间交叉感染发生率是0.42%,对照组是3.75%(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度是99.17%,较对照组的90.00%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在门诊换药室中采取综合护理有利于预防患者发生交叉感染,并且有助于维护良好护患关系。

  • 标签: 门诊 换药 交叉感染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路径式护理对院内感染管控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期间在我院综合内科住院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制定院感路径式护理。观察两组住院期间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率情况,以及调查两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院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径式护理能有效减少住院病人的院感率。

  • 标签: 院内感染 管控效果 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原因和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65例患者中,20例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0.77%;经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仰卧位、年龄≥60岁、频繁吸痰以及机械通气时间≥4d等因素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关。结论临床上给予ICU机械通气患者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肺部感染

  • 标签: 肺部感染 机械通气 ICU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筛选2015年02月~2016年02月来到我院救治的患儿共70例,进行分组干预组(n=36例,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常规组(n=34例,施以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儿科院内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对照。结果干预组院内感染率5.56%低于常规组23.53%(P<0.05)。结论优质护理措施在儿科院内感染中的有效应用,能够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的几率,改善患儿的病情,提升医院护理服务水平。

  • 标签: 院内感染 优质护理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抗感染药物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情况对其分析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从而促进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017年在应用抗感染药物所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情况、抗感染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6例抗感染药物严重不良反应中,抗菌药物致严重ADR例数最多,(75例,59.5%),其次为抗结核药物(31例,24.6%),第三为抗病毒类(20例,15.9%);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是肝肾损害(109例,73.47%)与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抗感染药物严重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部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过程隐匿,应加强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重视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安全合理用药。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药物严重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术后输尿管感染的防范对策,分析其对于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输尿管镜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结果在100例输尿管镜术患者当中,发生输尿管感染16例(16%)。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98%>82%)、护理满意率(96%>78%)相对更高,而输尿管感染发生率(6<26%)相对更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尿管镜术后,加强对输尿管感染的防范,其对于提高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促进患者的良好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输尿管镜术 输尿管感染 原因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的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定期做消毒和监测环境空气、人员的预防控制和麻醉恢复室的设置与合理布局、监控污染物品的处理措施及消毒管理麻醉恢复室可重复使用物品,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结果自麻醉恢复室建立以来,至2015年12月与麻醉恢复室相关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每月进行空气细菌培养,结果均合格。结论通过实践,探索出有效的麻醉恢复室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通过监控,对各级人员的各项消毒隔离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督促,促使间接感染途径得到有效的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医院感染 麻醉恢复室 应用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中的院内感染预防方法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2014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中以全程质控感染预防管理作为观察组,2015年—2016年一年未实施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中以全程质控感染预防管理前作为对照组。对全程质控感染预防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总结,对全程质控感染预防管理前后的各个环节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施全程质控感染预防管理前后之间各项操作均趋于规范,因配药时未严格执行规范操作、药液存放运输不符合要求、配置环境空气消毒不合格、配药人员手消毒不合格率均小于实施前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全程质控感染预防管理能够很好的提高工作质量,能够有效的减少静脉药物配置中出现误差,从而有效的避免和降低院内感染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再生医疗器械 全程质控管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60例肺部感染伴咯血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方法对60例肺部感染伴咯血病人进行急救护理主要包括立即吸氧、心电监护、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止血、气管插管行机械通等急救措施及心理护理、满足患者各项生活护理需要。结果经急救存活59例,存活率98.3%,1例死亡,死亡率1.66%。结论加强医护配合和临床抢救护理,可以使肺部感染伴咯血患者取得预期的抢救治疗和护理效果。

  • 标签: 肺部感染 咯血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对呼吸道感染护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12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63例。A组给予持续质量改进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的护理文书(95.24%)、健康宣传(93.65%)、护理操作(92.06%)与消毒隔离(88.89%)等评分合格率均高于B组的77.78%,68.25%,65.08%和63.49%,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B组为23.81%,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能够提高其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情况,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呼吸道感染 护理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服务,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老年科接受诊治的98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服务,研究组患者在行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服务。结果研究组运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服务后,疾病治疗的有效率高达97.87%,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高达100%;对照组疾病治疗的有效率是82.98%,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为80.8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和护理干预中,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和护理干预服务,具有良好的治疗、护理效果,能够有效的提升疾病治疗有效率,增加患者对治疗、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很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从而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 标签: 老年肺部感染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护理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肝脏移植围术期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指导临床科学开展肝脏移植术后预防感染。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进行肝脏移植手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基础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本研究中,合计未感染率为72.3%,总感染率为27.7%,研究组患者中细菌感染、真菌感染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细菌感染、真菌感染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治疗中,肝脏移植围术期患者的主要感染部位为泌尿系统及肺部,主要的致病菌为细菌,予以肝脏移植围手术期患者的合理护理措施,可显著的降低临床治疗中患者感染的几率。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移植围手术期 预防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近几年收治的500例泌尿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导致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入选的500例泌尿外科患者中,共有53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0.6%,导致院内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因素、合并疾病、有创诊治、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及住院时间等。结论泌尿外科患者具有较高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并且导致其发生感染的因素较多,而通过对导致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

  • 标签: 泌尿外科 医院感染 相关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手术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手术作为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手段,越来越能让病人接受与肯定。而控制术后手术部位的感染也是我们医护人员更应重视的环节。

  • 标签: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