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2 个结果
  • 简介:33年来最大宗的流星雨景象,已于98年11月17日曝光,对喜爱观星者而言是一太奇景。但对卫星通讯系统构成头痛问题。

  • 标签: 流星雨 卫星 撞击 调校 系统构成 曝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肩峰撞击综合征(SAIS)患者通过指导其进行核心肌群等速肌力训练对促进其病情康复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运用核心肌群等速肌力训练。结果:施治前VAS肩关节疼痛度评分2组做对比差异微小P>0.05,经施治与对照组相比,VAS肩关节疼痛度评分为观察组更低P<0.05;康复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中,观察组97.22%、对照组83.33%,P<0.05。结论:对于SAIS患者进行核心肌群等速肌力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症状,并可显著提升其康复效果。

  • 标签: 肩峰撞击综合征 核心肌群等速肌力训练 康复 价值
  • 简介:通过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64式、92式、转轮式三种手枪弹丸小角度撞击硬质物后反弹的角度偏转与侵彻力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得出:164式手枪弹在小于30°角入射三种硬质物后的反弹的弹丸对人体有致命性杀伤;转轮式手枪弹在撞击后反弹的弹丸对人体无致命性杀伤;92式手枪弹在15°以内角度入射时撞击后反弹的弹丸对人体有致命性杀伤,超过15°弹丸破裂。2弹丸撞击硬质物反弹后的角度,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反射角度也增加,约为入射角度的一半左右,最大角度不超过25°。3在与反弹点距离1m时,三种弹丸反弹的最大高度为45cm,为安全距离为远离硬质物45cm。

  • 标签: 手枪弹丸 反弹 角度偏转 侵彻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距下关节融合治疗成人伴有腓骨肌痉挛的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AATF)撞击综合征(AATFIS)的临床疗效。方法系列病例报告。纳入2017年3月—2021年4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足踝外科伴腓骨肌痉挛的AATFIS成年患者18例(18足),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2~56(42±11)岁。18例患者均行距下关节融合+跗骨窦清理+AATF切除术,其中7例伴腓骨短肌短缩患者同期行腓骨短肌腱延长术。术中模拟患肢负重状态,并与非负重状态交替,观察两种情况下距下关节旋转以及AATF与跟骨颈撞击情况。术后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改良Ashworth量表腓骨肌肌张力分级评估,并将末次随访观察数据与术前进行对比;同时,根据患者末次随访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8例患者均可见较大的AATF,其中软骨损伤13足、距跟前韧带损伤16足、距跟骨间韧带损伤7足,副关节面周围及跟骨颈部骨赘增生11足。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43(17.5±6.3)个月。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复查影像学资料均显示距下关节融合良好,无不融合病例。术后患者痉挛解除或缓解,足弓恢复良好,后足力线良好,前中足无明显外展。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84.6±6.2)分]高于术前[(33.8±6.7)分],VAS评分[1(0,2)分]较术前[7(7,8)分]降低,改良Ashworth量表腓骨肌肌张力分级(0级9例、1级9例)较术前(3级6例、4级12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65、Z=3.78、Z=3.84,P值均<0.05)。根据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定疗效,本组患者疗效优5例、良9例、可4例。结论距下关节融合是治疗成人伴有腓骨肌痉挛的AATFIS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关节疾病 关节融合术 距下关节 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 撞击综合征 腓骨肌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路径式康复护理对肩峰撞击症患者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舟山市中医院行肩峰撞击症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早期组,每组49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早期组实施早期路径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d肩肘外科医生评估表(ASES)和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UCIA)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术后14 d、6个月早期组ASES[(57.65±1.24)分、(89.34±4.21)分]和UCIA[(27.45±3.63)分、(33.35±1.22)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44.19±1.22)分、(19.68±2.71)分;(63.65±2.76)分、(28.01±3.73)分](t=54.16、35.72、12.00、9.52,均P < 0.001);随访6个月后早期组功能独立性(FIM)总分[(112.34±4.65)分]、生活质量评价量表-36(SF-36)评分[(86.36±12.39)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106.57±3.91)分、(79.79±11.71)分](t=6.64、2.69,均P < 0.05)。结论早期路径式康复护理对肩峰撞击症患者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 康复 临床路径 肩峰撞击症 肩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肩肘外科医生评估表 肩关节功能评分 功能独立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临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凸轮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临界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凸轮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并随访2年以上的患者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36.13±8.67)岁(范围20~50岁)。术前外侧中心边缘角(lateral center-edge angle,LCEA)为22.3°±1.6°(范围20.1°~24.7°)、α角为64.1°±4.6°(范围56.0°~69.8°)。术前通过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封闭试验排除髋关节外疾病,采用髋关节镜下髋臼有限成形、盂唇缝合、头颈区充分成形、关节囊紧缩缝合术治疗。术前、术后1年、术后2年随访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Harris评分(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s,mHHS)和国际髋关节评分(International Hip Outcome Tool-12,iHOT-12)评价疗效。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 ±0.8)年(范围2.0~4.7年)。VAS评分由术前(6.07±1.56)分降低至术后1年(1.96±0.92)分、术后2年(1.86±1.01)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64,P<0.001);mHHS评分由术前(53.87±13.04)分提高至术后1年(86.12±8.64)分、术后2年(88.71±8.15)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70,P<0.001);iHOT-12评分由术前(40.00±7.33)分提高至术后1年(76.27±9.50)分、术后2年(78.67±10.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91,P<0.001)。术后α角降低至40.27°±4.52°(范围34.8°~49.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4,P<0.001)。随访期间无一例需行翻修手术。结论关节镜技术治疗临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凸轮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可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术后2年随访期间翻修率低。

  • 标签: 关节镜检查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股骨髋臼撞击征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关节镜下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围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体会。方法选择48例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总结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及康复训练体会,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术后患肢体位的摆放、生命体征、伤口渗血情况的观察及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等。结果48例患者经过科学的围术期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随访6~12月,4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采用UCLA评分标准,该标准根据肩关节的疼痛、功能、主动向前上举的角度、肌力及患者的主观满意度进行评分,优34例,良4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80%。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围术期护理及术后的早期合理康复训练,保证患肢功能的恢复,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关节镜 肩峰撞击综合征 围手术期护理 康复训练
  • 简介:针对海口市内河(湖)黑臭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开展了曝气增氧生态修复与射流曝气电化学氧化处理黑臭河水的中试研究。经过一个多月的试验运行,在进水浓度较高且水质波动大的情形下,运行状况良好,COD、NH3-N、TN等的去除率达到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中消除黑臭的要求。

  • 标签: 黑臭河水 曝气 微生物 射流 电化学氧化
  • 简介:[摘 要] 新型水汽分离泵作为一项新工艺的推广,本文着重介绍了合肥港巢城港区二期地基处理工程采用新型水汽分离泵进行加固处理,与传统射流泵进行对比,不仅节能减排、节省电费、降低造价、且能保证压力稳定、沉降稳定、安全高效,更便于现场施工。

  • 标签: 新型水汽分离泵 传统射流泵 地基处理
  • 简介:现有小麦制粉生产线皮磨系统使用齿辊磨粉机研磨的方法未考虑分离胚芽,对麦皮损伤过大,产出粘麦皮的细小胚乳粒过多。我们设想研发一种能在麦皮和胚芽破损率大幅度降低的前提下,把小麦胚乳与麦皮及胚芽与粘有麦皮的粒胚乳分离开的撞击脱皮脱胚机。理论分析和样机原理试验显示:撞击脱皮脱胚机能在最大限度保持麸皮和胚芽完整的前提下,达到把胚乳与胚芽和麦皮分离开的目的。

  • 标签: 皮磨 研磨 撞击 皮胚分离 芽胚分离 撞击脱皮脱胚机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颈疝窝与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相关解剖学参数或结构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佛山市中医院CT室352例无髋关节症状行MSCT检查,扫描范罔包括髋关节的患者的MSCT资料,其中诊断股骨颈疝窝且髋关节存在疝窝者(观察组)63例79髋(双侧16例,单侧47例),诊断股骨颈疝窝但髋关节不存在疝窝者(对照组)47例47髋,在余下的242例患者中按性别、年龄匹配63例非股骨颈疝窝且双侧髋关节均无疝窝患者为阴性对照组。测量各髋关节的股骨颈仅角、股骨头颈偏距率、股骨头直径、股骨头颈交界部宽径、股骨颈七部宽径、髋臼前倾角、前髋臼角、后髋臼角及髋闷凹陷指数等参数。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髋关节的各解剖学参数差异均无统纠一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头颈交界部宽度、股骨颈上部宽度及股骨颈d角均大于阴性对照组,股骨头颈偏距率则小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患者的股骨头直径、髋臼的倾角、前髋臼角、后髋臼角及髋臼凹陷指数差异均尢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股骨颈疝窝患者存在股骨近端的形态异常,可能与Cam型FAI相关。

  • 标签: 股骨髋臼撞击征 股骨颈疝窝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踝关节镜下距后三角骨切除联合清理长屈肌(FHL)滑膜治疗骨性后踝撞击综合征(PAIS)合并FHL腱鞘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踝显微外科收治的14例PAIS合并FHL炎的患者资料。男8例,女6例;年龄29~53岁,平均42.4岁。采用后踝俯卧位全踝关节镜下切除距后三角骨和巨大的距骨后外侧突,并松解、清理FHL。通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年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Maryland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活动度由术前跖屈19.2°±4.0°、背伸14.2°±2.9°改善为术后1年跖屈42.9°±2.7°、背伸24.5°±3.2°,AOFAS评分由术前的(42.1±4.2)分提高至术后1年的(91.6±2.7)分,Maryland评分由术前的(43.9±4.1)分提高至术后1年(91.9±3.5)分,VAS评分由术前的6(6,7)分降为术后1年的0(0,0)分,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全踝关节镜距后三角骨切除联合松解FHL治疗PAIS合并FHL腱鞘炎效果良好,创伤小,能同时解决FHL病理性炎症、PAIS等问题。

  • 标签: 踝关节 关节镜 腱鞘炎 撞击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 根据四川省19个市州第五次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失访人群情况,寻求相应对策。 方法 从自建放射从业人员流行病调查数据管理系统导出excle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总队列数为4098例,完成随访2362人,占比57.6%,失访1736人,占比42.3%;。失访率超过45%的分别是攀枝花、成都、雅安、凉山州、广元(从高到低排列)。失访的机构中每家机构失访人员≥15例的有13家医疗机构,失访人数占比24.83%。失访原因主要有查无此人(28.61%),肿瘤死因系统查询不到(11.71%)等。 结论 失访率为42.3%,加入全国队列可能会有随访意义,其中对照组失访率大于放射组。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抓住随访的时间周期等方式提高随访率,可利用信息化系统,建立电子档案方便后续随访跟踪,为其他类似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思路。

  • 标签: [] 医用X射线工作者 失访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发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与肩峰形态及肩峰下间隙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骨科采用肱骨近端钛板治疗的6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40例,女22例;年龄35~71岁,平均53.5岁;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38例,四部分24例。根据Nikolaus提出的标准判定患者术后SIS的发生情况,并将其分为SIS组和Non-SIS组,在术后X线片上观察肩峰形态并测量肩峰下间隙[肩峰-大结节间距(AGI)、肩峰-钛板间距(API)],并分析其与发生SIS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及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SIS组患者18例,Non-SIS组患者44例;SIS组中Ⅰ型肩峰3例,Ⅱ、Ⅲ型肩峰15例;Non-SIS组中Ⅰ型肩峰20例,Ⅱ、Ⅲ型肩峰24例。SIS组中Ⅱ、Ⅲ型肩峰患者比例(15/18)显著高于Non-SIS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S组患者的AGI及API分别为(11.6±2.1)、(14.2±2.4)mm,明显小于Non-SIS组患者的(15.7±2.8)、(18.5±3.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S是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常见并发症,肩峰形态异常(Ⅱ、Ⅲ型肩峰)、骨折复位欠佳(AGI变小)、钛板放置过高(API变小)等均为术后发生SIS的重要诱发因素。

  • 标签: 肩关节 肩撞击综合征 肩峰 肱骨近端骨折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数字化断层融合(DTS)成像在冈上肌出口位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于巴彦淖尔市医院因肩关节不适就诊,且经临床查体、MRI检查确诊的93例SI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56例、女性37例,年龄30~77(55.4±8.2)岁。所有患者均在MRI检查后7 d内,为明确是否有行肩峰成形术或肩袖重建术的必要而行X线数字化摄影(DR)和DTS成像检查。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测量的肩峰形态差异的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肩-肱距离(AHI)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t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测量的AHI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AUC的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MRI、DR、DTS 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SIS患者肩峰形态检查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4,P>0.05)。MRI、DR、DTS 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测量SIS患者AH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7±1.21)mm对(8.91±1.50)mm对(8.66±1.25)mm,F=3.84,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MRI与D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P<0.05),而MRI与DTS、DR与DT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0、1.24,均P>0.05)。MRI、DTS、DR诊断AHI的灵敏度分别为96.35%、96.36%、86.79%,特异度分别为72.44%、58.28%、54.73%,AUC分别为0.906、0.808、0.677,95%CI分别为0.839~0.951、0.727~0.874、0.586~0.760,三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1,P<0.05)。结论冈上肌出口位DTS是确诊SIS相对经济、实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作为肩部不适患者的一种普查方法。

  • 标签: 肩撞击综合征 放射摄影术 X线数字化断层融合成像 磁共振成像 冈上肌出口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腕关节镜辅助尺骨头Wafer切除术与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手外科收治的45例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资料。男26例,女19例;年龄28~48岁,平均38岁;右侧31例,左侧14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22例患者关节镜下行尺骨头Wafer切除(切除术组),23例患者行开放尺骨截骨短缩钢板内固定手术(截骨术组)。术前行X线检查评估尺骨正变异的高度及MRI初步评估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月骨和三角骨的损伤情况。术中采用腕关节镜检查关节内情况,清理增生滑膜并修复损伤的TFCC,术后所有患者腕关节内均注入富血小板血浆(PRP),定期随访并拍X线片观察尺骨愈合情况,采用改良Mayo评分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切除术组与截骨术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切除术组有20例患者获平均13.7个月随访,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80.3±6.2)分,其中优7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0.0%(18/20);截骨术组有22例患者获平均14.3个月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有3例患者随访半年内仍有轻度疼痛;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85.1±5.9)分,其中优6例,良13例,可3例,优良率为86.4%(19/22)。两组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骨正变异高度≤3 mm时,采用腕关节镜下尺骨头Wafer切除术较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可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腕关节 截骨术 富血小板血浆 尺骨撞击综合征 尺骨头Wafer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距下关节镜下切除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治疗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16年6月—2019年8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足踝外科距下关节镜下治疗的12例13足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13~51(38±11)岁,左侧6足、右侧7足,5例伴有腓骨肌痉挛。12例患者均在距下关节镜下行关节清理加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切除术,术后门诊定期随访,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2例患者13足镜下均可见较大的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其中8足有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软骨损伤,12足有距跟前韧带损伤,5足有距跟骨间韧带损伤,4足有明显的关节滑膜炎表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1(17.46±6.28)个月。5例腓骨肌痉挛患者术后情况:3例腓骨肌痉挛消失;1例明显缓解,但长距离行走时仍可诱发,休息即可缓解,行腓骨短肌腱延长术后解除痉挛;1例未缓解,患者拒绝行肌腱延长术,针刺加药物治疗后疼痛较前减轻。术后随访期间复查影像学检查均显示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解除。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和VAS评分分别为(82.77±4.99)分和(1.62±1.33)分,与术前AOFAS评分(47.69±13.42)分、VAS评分(7.62±1.04)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80、14.162, P值均<0.01)。结论距下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加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切除是治疗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距骨 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 距跟撞击综合征 距下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腕关节镜结合尺骨短缩截骨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合并创伤性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周围撕裂的疗效,说明腕关节镜在此类病例中的作用。方法自2017年8月至2020年9月,我科共收治尺骨撞击综合征合并创伤性TFCC周围撕裂患者8例,就诊前均有外伤史但无桡骨远端骨折病史。均行尺骨短缩截骨结合关节镜下TFCC探查缝合修复术。术前桡尺远侧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不稳定者术中经骨缝合;稳定或仅有轻度不稳定者经关节囊缝合。术后定期随访。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PRWE评分、活动度及握力作为功能评价指标。结果所有病例镜下均可见腕尺侧结构退变表现,均有创伤性TFCC周围撕裂。其中Palmer 1B型4例,1C型1例,背侧撕裂3例;1B型中合并DRUJ不稳定者3例,轻度不稳定者1例。1例合并TFCC背侧撕裂者失访,其余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44个月,平均27.1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为13.5周,无骨不连。术后尺骨变异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PRWE评分、关节活动度及握力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MRI未见腕骨信号异常者,术中应用关节镜可明确尺骨撞击综合征诊断,为截骨提供依据。有外伤史的尺骨撞击综合征可能合并创伤性TFCC损伤,应同时进行尺骨撞击综合征截骨治疗和TFCC周围撕裂缝合修复,以提高整体疗效。

  • 标签: 截骨术 关节镜 尺骨撞击综合征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桡尺远侧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对负重下与自然状态下冈上肌出口位测量A-h值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了我院2017年7月到2017年10月确诊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病人30例,在进行负重下、自然状态下行冈上肌出口位摄片。结论测量肩峰到肱骨头间距,得出负重下和自然状态下两组实验数据,进行配对实验,统计得出数据,看有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数值结合狭窄程度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进行诊断和分类,给临床提供准确的依据。

  • 标签: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冈上肌出口位 A-H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