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4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科学。以对“现实的人”科学规定为出发点,马克思构建了自己的人学体系,并区别于其他关于人学说。人之所以为人,不因为他是生物实体,而在于他是社会实体,亦即社会存在物。因此,马克思主义学特别强调人社会本质。现实的人在物质生产劳动中诞生和发展,是具体,历史,是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统一,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统一,它包括“有生命个人存在”,“现实的人物质生活条件”和“现实的人活动”。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实现-物质生产活动-是整个现实世界一切变化基础。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说明人、自然、社会及其统一,构建起马克思主义人学科学体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人学 “现实的人” 社会 物质生产 存在物
  • 简介:古希腊城邦公民精神以"公共善"创造出辉煌政治文明。政治国家日渐分离市民社会将古希腊城邦公民精神拓展为包含以公共善为旨归政治品格和以个体善为旨归公共美德两个维度,阿伦特与哈贝马斯试图在交往视域中整合这两个维度来构建当代公民精神。交往视域开启为社会公民精神培育提供了新视角,个体善和公共善在日渐成熟社会中趋向融合。

  • 标签: 古希腊城邦 公民精神 交往
  • 简介:在20世纪分析哲学中,许多哲学家讨论过事实概念。维特根斯坦事实概念,对20世纪20年代以来分析哲学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逻辑实证主义就是那些关注将事实解释为世界逻辑成分哲学流派之一。但是自从逻辑经验主义者揭示了科学本性以来,更多科学哲学家将事实当作观察命题证据来探究,他们并非着眼于事实概念意义,而是着眼于对世界中事实解释。因此,对于科学哲学家们来说,至关重要问题在于:事实是否可以用一种科学方式而被解释为证据,以及我们如何将它们解释成表达事实观察命题相一致。

  • 标签: 分析哲学 事实 证据
  • 简介:摘要: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发展规划或者地缘政治角逐。它背后“命运共同体”和“合作共赢”理念,既深植于中国传统思想,也更加切近马克思共产主义理想本意。这一理念所蕴含整体论思维方式和生化模式因果观不但不排斥个体权益,反而是后者最终保障。将这个理念转化为行为方式,有望导致一个个体主义哲学理念主导下冲突不断世界秩序截然不同世界秩序。这是历史给予中国和世界机遇和责任。

  • 标签: 命运共同体 合作共赢 一带一路 丝路秩序 因果观 囚徒悖论
  • 简介:希腊人以"自由"为理想人性,以"科学"为人文教化手段。"科学"就是希腊人"人文"。"自由"即成为"自己",而"自己"只能通过"永恒"不变者才可达成。追求永恒"确定性"知识于是成为一项自由事业。作为自由学术,希腊理性科学具有非实用性和内在演绎两大特征。自由科学为着"自身"而存在,缺乏外在实用目的和功利目的。自由科学不借助外部经验,纯粹依靠内在演绎来发展和展开"自身"。

  • 标签: 科学 人文 希腊 自由 演绎科学
  • 简介:围绕时间这个被胡塞尔海德格尔共享现象学核心概念,一方面,通过对“活的当下”既流动又静止自身悖谬现象分析.最终可以发现原自我原非我不可还原交织,这是胡塞尔现象学中一切构造起点、意识终极奥秘;另一方面,这种时间现象分析所展示意识深度.反射出早期海德格尔思想胡塞尔现象学同构性——这就是《时间存在》一书思路。针对这两方面可展开评论:其一,时间意识之奥秘揭示乃借助现象学还原.而现象学还原可能性依赖于按照纯粹意向活动来理解意识自身非时间性;其二,对早期海德格尔思想胡塞尔现象学“同构性”解读源自作者对前者一种错误生存论理解.其实.由海德格尔思想整体看来。存有的真理早已贯穿其中

  • 标签: 胡塞尔 海德格尔 时间 意识 存在
  • 简介:在全球化时代,各自代表着不同中心论文化传统和文化形态如何共存?跨文化理解,甚至一种普遍意义上跨文化哲学是可能吗?针对这些问题,奥地利哲学家维默(FranzMartinWimmer)设计了"多极对话"(Polylogues)模式,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为哲学发展和跨文化理解交流提供了一套哲学实践模式。一方面,哲学植根于具体文化传统和语言;另一方面,哲思活动本身文化传统又不完全重合,而是要克服文化传统和历史偶然性、追求普遍真理和共同哲学。作为跨文化哲学实践策略"多极对话"既要提防中心主义普世论,也要排除分离主义个殊论。

  • 标签: 文化 跨文化哲学 文化中心论 多极对话
  • 简介:关于笛卡尔对激情作用论述,通常认为笛卡尔不但将激情一项功能理解为告诉我们什么是有利什么是有害,而且还将激情视作我们向导。最近,一些学者开始对这种通常解读发起挑战。关于这个问题研究可以归结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根据笛卡尔说法,激情功能到底是什么?换句话说,笛卡尔真的主张激情功能是知识性吗?第二个问题是,在笛卡尔看来,我们是否应当以激情为导向?对笛卡尔关于激情功能学说所提出一种解读主张激情可以并且也应当作为我们向导,只是需要受到某些控制。

  • 标签: 笛卡尔 激情 感觉 心灵与身体
  • 简介:康德对于美和道德之间关系问题所给出回答是:"美作为道德象征",或者说"美的东西是道德东西象征"。在这里,"美""道德"分别作为"美的东西"和"道德东西"二者抽象名词经由"象征"一词实现了关系上联结。这种关系成立建构在康德对于二者区分和类比之上:一方面,美和道德有着异质性结构,即前者由感性图型上升至理念,而后者则由理念规范感性行动;但另一方面,两者又存在着可类比性,例如,对于美和道德判断都能使人产生愉悦感,等等。因而,康德以"象征"来描述二者关系至少在语义层面上是成立

  • 标签: 美的东西 道德 道德的善的东西 象征 康德
  • 简介:批判语境经验主义将社会和规范方面融入对科学理解中,实践实在论也使文化和规范方面在理解科学时发挥重要作用。对二者比较分析表明,前者可作为实在论一种形式。二者结合可发展出“多元社会实在论”这一新实在论形式。在讨论了地图类比、目标导向经验主义对不充分决定性问题分析之后,通过借助海伦·朗基诺最近研究可得出,多元社会实在论尽管可能,但由于缺乏上帝视角,它在为不充分决定性问题提供决定性解决方案时并不乐观。

  • 标签: 目标导向的经验主义 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 实在论 不充分决定性
  • 简介:《时间存在》第一部分基于胡塞尔晚期时间现象学手稿对感知想象关系、原自我原非我关系以及睡眠、死亡等问题作出了细致现象学分析,其中时间意识"视差现象"为解决胡塞尔自我概念难题提供了依据,而原非我概念则为解释康德先验图型论困难打开了新思路。第二部分则借助新方式比较"此在""自我"、"存在""意识",为重新理解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二人思想关系差异提供了批判性视角,指出海德格尔许多关键思路在胡塞尔那里早已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眼于《时间存在》论题,对关于意向相关项时间、关于早期海德格尔对时间理解与其整个现象学思路之间关系等问题还可以展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时间与存在》 胡塞尔 海德格尔 现象学
  • 简介:邬焜教授对于信息科学和哲学及其一般哲学关系重要贡献,刚开始为国外学者所认识。邬焜研究一种非标准、非真值函项逻辑,即现实逻辑,相互支撑。这一逻辑乃是对法籍罗马尼亚人斯特凡纳·卢普斯科开拓性工作发展。基于邬焜理论和这种逻辑,许多批评性术语和概念将因其对科学哲学特定影响而获得重新规定。因此,不妨将这种结合理论作为关于一种演化中信息社会规范伦理学之发展必要因素。更多还原

  • 标签: 信息时代 哲学精神 邬焜
  • 简介:英语和法语science不同,德语Wissenschaft具有更广泛"科学"含义,即包括数学和自然科学(小科学)、社会科学(中间科学)和人文科学(大科学)。不是自然科学为人文科学奠基,而是人文科学为自然科学奠基;人文科学不是自然科学方法在人文领域内运用,相反,自然科学才是人文科学在自然领域中运用。作为大科学文、史、哲经常也要用到小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和中间科学(社会学、伦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方法,但都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它们最终都要归属于人学,即人哲学,体现为逻辑和历史相一致哲学方法。

  • 标签: 大科学 中间科学 小科学 人学 逻辑和历史一致
  • 简介:世界若欲顺利迈向未来。我们需要有提升到更高境界的人性。这并不是过去人们所认为“成年”而已。笔者先前曾就中美教育所共同面对一个挑战一些华人学者进行过交谈:那就是现代性并不能培育出成熟心性。④因为教育改革对于全球未来发展极为重要,笔者在本篇论文中,试图在那些交流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美中未来教育改革对话方向。笔者将提出三项基本主张,然后据此提供建议以为响应。

  • 标签: 博雅教育 对话 中美 心性 成熟 培养
  • 简介:郭秀艳(以下简称"郭"):各位学者、同学们,大家好!感谢大家能够在这样风雨交加天气里准时赶来。今天我们交流的话题是"不公平感与人社会行为"。不公平感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人们发现公平准则被破坏时所产生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且公平和正义是许多学科都有所涉及重要议题,

  • 标签: 不公平感 青年学者 社会行为 华东师范大学 沙龙 行为反应
  • 简介:胡塞尔关于“原初生活世界”分析可以依动态构造法则和静态内容而做区分。在他那里,就作为内容面向生活世界而言.有关历史先天和历史目的论现象学分析构成其主要内容。但胡塞尔历史现象学没有同等公正地对待历史和哲学。利科关于记忆、遗忘和虚构想象研究可以被看作对内容面向生活世界修正和进一步发展,它们分别揭示了人类记忆历史处境、遗忘存在处境和想象“彼在”存在论。据此,生活世界内容可被刻画为作为记忆(遗忘)和希望(失望)生活世界。对这一人类存在论基础内容关注是哲学家使命,依此关怀,哲学家能够在伦理和政治现实层面给予人们振聋发聩提醒。

  • 标签: 生活世界 记忆 历史现象学 遗忘 想象 希望
  • 简介:正在举行上海世博会有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其中包括来自五大洲180多个国家。这么多国家的人们汇聚在浦江两岸,不仅将展现他们各自现实和理想中“城市”,而且将表达他们对“让生活更美好”理解。

  • 标签: 人类进步 价值观 文化 上海世博会 国际组织 国家
  • 简介:普林斯顿大学著名哲学教授亚历山大·内哈马斯(AlexanderNehamas)尼采研究代表作《尼采:生命之为文学》~(1)在当代英语世界中占据着重要学术地位。尼采这位哲学家文学特质,让他作品吸引了大量读者,但这也导致了严肃职业哲学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认真对待尼采。在许多英美哲学家看来,尼采更像是一位诗人、文学家甚至神秘先知。

  • 标签: 文学特质 亚历山大 哈马斯 尼采 生活艺术 自我塑造
  • 简介:邬妮教授对于信息科学和哲学及其一般哲学关系重要贡献,刚开始为国外学者所认识。邬炕研究一种非标准、非真值函项逻辑,即现实逻辑,相互支撑。这一逻辑乃是对法籍罗马尼亚人斯特凡纳·卢普斯科开拓性工作发展。基于邬妮理论和这种逻辑,许多批评性术语和概念将因其对科学哲学特定影响而获得重新规定。因此,不妨将这种结合理论作为关于一种演化中信息社会规范伦理学之发展必要因素。

  • 标签: 信息时代 哲学精神 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