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古鲜卑人西出大兴安岭,取代了匈奴族在蒙古高原上的统治地位,并在北方诸族血缘、语言不断融合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以匈奴语为主、掺杂了鲜卑语成分的混合语言,即后世的“突厥语”。而南迁阴山一河套地区的拓跋鲜卑其语言则较多地保留了“蒙古原语”——早期鲜卑语特征。古文献中,以东胡一鲜卑族裔建立的“柔然汗国”,其语言却沿着“匈奴化”的方向发展。“高车”、“回纥”以及今天楚瓦什人从语言上仍可看出与鲜卑族的渊源关系。“东胡一鲜卑”系语言不仅是“现代蒙古语”的祖语,也是遍布欧亚大陆的“现代突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鲜卑族早期历史 族名特征 东胡一鲜卑系语言 柔然 高车 回纥
  • 简介:本文对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收藏展出的生活在东北边疆的满、朝鲜、蒙古、达斡尔、鄂伦春、赫哲、鄂温克、锡伯等少数民族文化及生产生活习俗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揭示了狩猎民族的鱼皮文化、桦皮文化和服饰文化的基本内涵.

  • 标签: 黑龙江省 民族博物馆 民族文物 北方地区 少数民族 赫哲族
  • 简介:本文介绍的是夏龙江下游的土著民族的起源与现代生活状况。他们是女真人的后代,曾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是黑龙江下游的真正主人。现在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在水天一色的黑龙江入海口,在黑龙江下游的沼泽、密林中,土著人辛勤地劳作着。他们从事渔猎生产。他们对外国人说俄语。除了尼夫赫语属古亚细亚语之外,其余几个民族——那乃人(赫哲人)、乌尔奇人、乌德盖人、奥罗奇人、奥罗克人全操满语,属满—通古斯语族。

  • 标签: 奥罗奇人 尼夫赫人 乌德盖 那乃人 乌尔奇人 黑龙江
  • 简介:锡伯语文是满语文的继续,但随着地理和人文环境的变化,在满语文的基础上,形成于锡伯语文。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各民族之间交往的密切,锡伯语文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双语教育成为锡伯族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汉文化的重要作用为广大群众所共识。锡伯语文的发展表现出几个很明显的阶段。改革开放以后,锡伯语文呈现较明显的衰落趋势,这是客观规律。但是,语言的消亡,并不等于民族的消亡,民族的消亡是漫长的历史过程;语言的消亡,仅仅是一种工具的消失,亦仅仅是民族的四要素之一。

  • 标签: 锡伯族 语言文字 发展趋势
  • 简介:俄罗斯著名东方民族学家尼古拉·符拉基米洛维奇·柯切什果夫研究员(历史学博士),是全俄唯一的研究蒙古、布里亚特、卡尔梅克及远东各小民族的专家,本文简要介绍了他的研究成果。

  • 标签: 俄罗斯民族学家 柯切什果夫 研究成果
  • 简介:中国通古斯语族民族的萨满教特点及其文化价值是本文探讨的主题.中国通古斯语族民族作为整个通古斯文化的一个分支,其精神信仰和宗教行为还保持着某些语族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它保持了狩猎时代的信仰传统,而这个传统已经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消失,因而弥足珍贵;其二,通古斯人的萨满教比较完整地展示了它的氏族性,从而证明了萨满教在起源和发展方面的重要特点,即社会组织和信仰组织的长期重合;其三,通古斯人的萨满教具有萨满文化核心区域的典型特征,它突显出研究中国通古斯语族民族萨满教的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国通古斯语族 萨满教特点
  • 简介:2004年7月23日,大连民族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杜崇旭教授、俞慕寒教授前来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进行学术访问交流,中心主任赵阿平教授等科研人员予以热情接待并进行座谈交流。杜

  • 标签: 大连民族 学院杜崇旭 教授来访
  • 简介:游牧民族亦称畜牧民族。游牧民族的许多文化特征都趋于一致,语言亦然。本文以我国北方几个典型的游牧民族的语言材料为依据,探讨了我国游牧民族语言所表现的物质文化特征。作者指出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游牧民族语言中的畜牧业词汇的综合性特征表现为丰富性、广泛性、系统性、生成性以及共源性,它们是这些游牧民族语言的内核部分,是其它词汇、熟语和言语形式产生的基础。并由此认为,一种语言的词汇的内核成分的性质和内涵,是由操这种语言的民族群体的物质文化传统及其特点所决定;由游牧民族语言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也可领略游牧民族的文化观念、心理心态、思维特点以及其他精神世界图景。

  • 标签: 游牧民族 畜牧业经济 物质文化 语言 蒙古高原 词汇
  • 简介:2006年暑期语言调查培训班于2006年7月26日至8月10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大学举办。本期培训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所、云南民族大学、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国际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院(SIL)东亚总部为本期培训班提供了Toolbox软件。

  • 标签: 云南民族大学 语言调查 培训班 暑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 语言研究所
  • 简介:本文运用对比研究和历史研究的方法,论述了阿伊努人的语言文化及宗教信仰等的基本特征和独到之处。同时指出了阿伊努人与日本人在语言文化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的有关共性,进而提出了阿伊努人在人类文化学的诸多方面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诸民族的语言文化及宗教信仰也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共有关系。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对东北亚传统语言文化及宗教信仰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和长远的科学意义。

  • 标签: 阿伊努人 语言文化 文化与宗教 北方少数民族 阿伊努语 宗教信仰
  • 简介:2005年1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长孙宏开先生应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邀请前来讲学。孙宏开先生主持的《中国新发现语言研究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方言研究丛书》的著述出版以及汉藏语言同源词数据库的建设工作等多项成果在国内外都引起了极大反响。在与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的座谈中,孙宏开先生介绍了近20年来中国民族语言研究的重要成果。结合汉藏语言研究的发展历程,

  • 标签: 研究员 讲学 会长 学会 满族语言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各民族的通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通婚双方语库的特点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不同民族间的通婚以及使用不同裕固语的裕固族族内通婚使得家庭用语复杂化。不同类型通婚家庭交际用语的选择既受通婚双方语库特点的制约,同时也影响着后代语言使用的特点。在通婚家庭中,父母的语库特点尤其是双方的共同语库对后代语言使用特点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类型通婚家庭语言使用情况的分析,既有助于了解旭南县各民族语言使用的共时特点,也可以观察各民族语言使用的发展趋势。

  • 标签: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西部裕固语 东部裕固语 汉语交际 藏族 汉族
  • 简介:根据国家民委党组决定,为动员全国有关学科的专家学者、有关地区和社会各界的力量,举全国之力,做好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筹委会于2006年4月19日在北京召开了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筹备工作会议。来自中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和民族工作者参加了会议。

  • 标签: 世界大会 工作会议 民族学 人类学 北京 专家学者
  • 简介:2000年3月13日至16日,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李传勋教授、秦相源教授、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阿平教授、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赵传君教授应俄罗斯阿穆尔大学邀请,出席了在布拉戈维申斯克举行的“远东区域经济与民族交往国际学术会议”。

  • 标签: 黑龙江大学 教授 研究中心 国际学术会议 主任 学者
  • 简介:1991年8月3日至7日,由中国译协、四川省民族语文翻译学会、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中央民版出版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民族团结》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学术讨论会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市隆重举行。国家、省、地、市等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凉山州主要领导也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24个民族、21个语种的翻译工作者、专家、学者百余人汇聚邛海宾馆,交流自1989年以来民族语文翻译的学术研究新成果,共同促进我国翻译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大会收到学术论文200余篇,由专家组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16名、三等奖12名,在大会上进行了表彰。我所助理研究员黄锡惠的论文《满语地名翻译的语源、音变问题》,因其学术上的重要价值而被选入这次会议,并荣获一等奖。黄锡惠同志从事满语地名的系统、深入研究,取得诸多突破性学术成果。目前已发表这方面学术论文30余万字,其中不乏填补空白之作。

  • 标签: 民族语文 黄锡 学术讨论会 翻译事业 中国译协 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