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在不适宜进行同位素示踪吸水剖面测试的古城油田,推广应用了井温法吸水剖面测试技术,取得了较为准确的吸水剖面,而且在注汽开发油藏动态监测工作中,首创了注蒸汽吞吐采油井普通井温法吞吐剖面测试技术和间歇汽驱注汽井普通井温法吸汽剖面测试技术,拓展了普通井温测井装备的应用领域,大大降低了热采油藏动态监测成本,为油藏动态研究和开发方案调整提供了大量准确可靠的资料。

  • 标签: 井温测井 吸水剖面 吸汽剖面 动态监测 古城油田
  • 简介:高压或常压极低渗透层压力曲线特征表现为流动平缓,压力恢复缓慢,实践已证实具有此类曲线特征的地层增产措施无效.但近年来,胜利油田连续出现多口具有此类曲线特征的地层经压裂或酸化获得增产的好效果.从试井理论基础入手,认真分析了出现这类特殊测试曲线形态及其措施有效的原因,并以实例加以说明,对今后该类曲线的认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测试曲线类型 极低渗透层 油层改造 压力恢复曲线 试井理论
  • 简介:斜坡作用,特别是滑坡,是危险变形作用最突出的现象之一。传统上采用动态大地测量调查边坡作用。此外,一些地球物理方法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的发展前景,采用这些方法可以调查岩体内不同性质物理场的特点。本文集中探讨两种调查方法——地震声波法和倾斜测量法,其物理原理自然与研究岩石应力一变形状态相关。这两种方法在文献中的论述相对较少,这是促使本文报道的其他动机。

  • 标签: 地球物理监测 动态大地测量 地球物理方法 变形作用 发展前景 状态相关
  • 简介:利用场气田的压力恢复试井解释成果,经理论计算求取气井的产能方程和气井的无阻流量,求得Vogel方程的系数α及场气田计算无阻流量的一点法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产能方程对比表明,该公式比较适合场气田的实际,计算精度比常用的一点法公式高.

  • 标签: 新场气田 气井 产能 无阻流量 试井解释
  • 简介:本文主要讨论改善自动拟合试井解释法现代试井解释的一种重要方法的收敛以及多解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大地妨碍了这种方法在实际油田中的应用。本文以均质油藏模型为基础,利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将压力曲线按其所表征的参数的敏感度不同分为两段。采用分段拟合的方法,用一种的迭代过程,代替原有的拟合方法。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提高了计算结果的收敛,改善了解的唯一,原则上这种思路可以推广到双重介质等复杂油藏模型的自动拟合试井解释中。

  • 标签: 试井解释 油藏模型 双重介质 解的唯一性 理论分析 压力曲线
  • 简介:多相流在油田生产中普遍存在,简化后的多相流试井近似分析方法,以单相流试井分析方法为基础,有可能掩盖多相流试井曲线的一些重要特征。运用数值试井模型对均质油藏油气水三相流试井规律进行研究;对不同情况下曲线形态变化的机理进行分析。发展了对多相流试井规律的认识。

  • 标签: 油气水 三相试井 油田 多相流动 气体 饱和度
  • 简介:引言2004年10月23日17时56分,日本泻县小千古市发生了里氏6.8级“泻县中越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泻县中越地震诱发了362个宽度超过50米的滑坡和12个体积超过100万立方米的大型滑坡。日本文部科学省(MEXT)组建了“2004泻县中越地震”灾害调查组,其调查经费来自MEXT的科学技术专项协调基金。地震灾害调查包括4个主题:(1)地震灾害;(2)滑坡灾害;(3)地下工程灾害;(4)综合研究。滑坡灾害调查组成员由防灾研究所(京都大学)、

  • 标签: 地震灾害 滑坡灾害 新泻县 日本 诱发 灾害调查
  • 简介:生态地质学需要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有:a研究岩石圈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功能及它们形成的规律和发展动力;b从岩石团生态功能更替的观点,研究岩石团近地表部分对人为影响稳定性评价的理论和方法;c为了保护和改进岩石圈近表地层的生态功能,需要努力研究控制这些地层状态和性质的理论和方法;d研究利用工业废物和处置废物场地选址的理论、方法和手段;e发展工程保护的地质理论和方法。

  • 标签: 生态地质学 科学问题 实用问题 逻辑结构 地质学 环境保护
  • 简介:场气田JP3气藏是一个开发程度很低的低孔渗致密碎屑岩浅层气藏,水力加砂压裂是提高其单井产能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该气藏13井次水力加砂压裂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岩是控制JP3气层产能的主要因素;水力加砂压裂入地总液量规模应与产层岩、地层压力相适应;JP3气层水力加砂压裂规模以加砂量不大于15m3为宜,更大砂量的加砂应尽量减少前置液量并提高砂比.

  • 标签: 新场气田 水力加砂压裂 统计分析 产能
  • 简介:Williams鉴于在古赤道存在的砂楔多边形而建议,在元古代地球黄道相对于太阳系平面具有更高的倾角(≥54°,现在为23.25±1.25°)是必需的,以使年均气温下降至0℃以下,以及延长在古赤道区域的季节周期。冰雪地球假说有人认为可以替代用于解释高位地球黄道倾角的特殊碳酸盐岩帽和低纬度冰川沉积物相结合的学说。我们利用对冻土中拉应力和潜在裂隙扩展的分析和数值模型验证这种假说,即形成砂楔的裂隙可能发生在冰雪地球气候条件下的赤道上。

  • 标签: 裂隙扩展 新元古代 地球 冰雪 砂楔 冻土
  • 简介:为准确定量评价注水油藏吸水效果,引入基尼系数,改进了传统基尼系数吸水剖面分析模型;定义吸水优劣分界点,区分原有基尼系数相同而吸水分布差异大的注水情况,简化了传统面积比值算法。将模型用于滨南649区块注水井吸水剖面分析,A井基尼系数1.58,吸水优劣分界点在层厚百分比59.77处,每米吸水百分数33.60,A1层、A2层、A3层、A9层属于吸水较劣层;B井基尼系数1.62,吸水优劣分界点在层厚百分比54.86处,每米吸水百分数25.94,B1层、B4层、B5层、B6层属于吸水较劣层。解决了传统基尼系数在两口井相同(0.37)而吸水分布差异大情况下无法量化区别的问题。

  • 标签: 新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 吸水均匀程度 滨南649区块
  • 简介:我们测试了利用数字、彩色航空正射影像以及空间与辐射测量分辨率的单视场全色卫星影像对意大利近来滑坡进行填图的概率,并更新了现有滑坡位移测量数据。2004年9月至2005年6月,在亚平宁山脉中部翁布里亚的90km。区域内降雨导致大量滑坡发生。通过对降雨记录分析发现,滑坡出现与降雨时间比较吻合,即滑坡多发生在潮湿的降水期。滑坡主要发生在农耕区,且形态细微、覆盖较好,因此识别个别滑坡并填图比较困难。尽管应用识别滑坡很困难,不使用立体可视化方法,仅采用航空和卫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共识别457个滑坡并填图,单个滑坡面积(AL)在3.0×10^1与2.5×104m^2之间,滑坡总面积ALT为6.92×10^5m^2。为了鉴别滑坡,研究者采用空中摄影测量解译准则识别和制作滑坡图。结果表明,利用航空和卫星传感器获取的单视场高分辨率影像,能够绘制很难探测的滑坡地区滑坡图,其空间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可以满足需求。不同时相的航空影像(2005年3月)和卫星影像(2005年6月到7月)可提供分阶段滑坡信息,并可统计不同时间段内滑坡分布面积。与该地区先前存在的滑坡数量和大小信息相比,通过航空和卫星影像获取的滑坡信息更加完整。绘制地图中滑坡数量比先前探测的数量多出145%,滑坡面积多出85%。在改进的滑坡填图中,2004-2005年滑坡多发季节滑坡滑动率φL=27.1mm/yr,比先前对同时期滑动率的评估值高30%。在亚平宁山脉中心地带,该滑坡滑动季节变化率远远高于长期地区侵蚀率。该滑动率的加速增加归因于农业行为导致边坡稳定性下降。

  • 标签: 滑坡 填图 滑坡体积 滑坡活动率 卫星
  • 简介:从基础理论入手,建立了在裂缝油藏中,具有有限导流能力的垂直裂缝井在定压开采条件下产量预测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的理论推导和求解,获得了产量预测公式,绘制出产量预测理论图版。应用该图版进行生产曲线拟合,可以评价确定油藏参数,从理论上对油井产量进行有效分析和预测。

  • 标签: 裂缝性油藏 垂直裂缝 产量预测 理论图版
  • 简介:由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事故,大量放射物质抛向周围介质,高密度污染喷出物的弥散现象具有区域特征。目前切尔诺贝利的《污斑》遍布欧洲大部分土地,包括地下水饮用区域。在俄罗斯,紧邻第聂泊自流水盆地东部的布良斯克州东南部受害最严重,该地区的污染程度和传播范围史无前例。由于该

  • 标签: 放射性物质 地下水污染 污染脆弱性 切尔诺贝利
  • 简介:滑坡能对人类生活造成损害与破坏。对这些危害进行适当分析与模拟能够减低相关损失,甚至能够防止滑坡体移动。Zab河流盆地易受滑坡影响。为了评估研究区内的滑坡风险,使用了层次分析法(AHP)、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局部数据。这些局部数据包括:边坡、边坡方位、到公路的距离、到排水网的距离、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地质因素、地形特征以及研究区气候条件。利用AHP模型可提供显示滑坡初始脆弱的真实区域图像。基于研究结果,确定南部盆地最易受滑坡影响。

  • 标签: 滑坡 GIS脆弱性 Zab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