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19年欧洲肝病学会颁布了新的DILI指南,明确了可以导致固有性和特异质性DILI 种类,确立了DILI 的诊断标准和发生危险因素。由于中草药和抗结核药物临床广泛应用,我国学者对药物肝损伤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包括作用机制,临床表现,易感因素和治疗药物等,是确保DILI用药安全的重要依据。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 浅静脉使用化疗药物易造成给药静脉和 周围组织发红、肿胀疼痛、血管硬化等静脉表现。 本文旨在对外用药物疗法在预防化学性静脉的预防和处理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化学性静脉炎 外用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肝损伤(DILI)的致病药物、临床特点和应对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市2013年1月–2017年6月期间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上报的DILI报告进行收集,共计216例,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品种、给药途径、DILI发生的时间、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DILI病例无明显性别差异,≥40岁的中老年人发生居多(70.37%)。导致DILI的前三种药物分别为抗感染药(36.79%)、治疗精神障碍药(16.98%)和心血管系统药(16.35%)。发生DILI的时间因药物种类不同而异,多在8周内,最快在用药后6d,最慢在用药后7个月余。经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及时停药是治疗的关键。结论:中草药及中成药、非甾体抗炎药和保健品引起药物肝损害比例较高,应予以重视。

  • 标签: 药物性肝损害 回顾性研究 药物种类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给药途径,具有药效迅速、治疒效果可靠等优点,由此,静脉输液治疗是住院及门急诊患最常接受的治疗方法之一・静脉是最常见的并发症。静脉的发生不仅对病人的身心使康造成影响,也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影响治疗效果。近年来,临床对防治静脉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现将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 标签: 静脉炎 原因,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性使用护肝药对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在2018年3月—2019年12月选择120例在我院接受护肝药预防治疗的抗结核药物肝损害患者,将其随机进行分组,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对照组仅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抗结核药物同时使用护肝药治疗。追踪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随访后肝损害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随访6个月后发生转氨酶异常的发生率为25.00%,对照组在随访6个月后发生转氨酶异常的发生率为55.00%,观察组随访后肝损害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的要低,差异(p<0.05),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 预防性使用护肝药可以有效的降低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期间发生肝脏损害的现象,生活质量逐渐呈上升趋势,值得各大医院临床的借鉴与利用。

  • 标签: 预防性 护肝药 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对金黄散在预防静脉穿刺静脉之中的效用进行探究分析。方法:以我院近年接治的 60例静脉穿刺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 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于此基础上使用金黄散外敷,并对比两组患者静脉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静脉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金黄散外敷在静脉穿刺静脉的预防之中,具有较为积极的效果,同时能显著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评价,可于临床之中予以推广。

  • 标签: 金黄散 静脉穿刺 静脉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输液致静脉的原因以及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 : 在 2017 年 12 月到 2018 年 12 月期间在我院因输液致静脉的患者中选取 5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 25 例。对参照组行传统护理干预,对实验组行优质护理干预。分析 2 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静脉预防知识评分以及静脉发生率等。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静脉预防知识评分相比于参照组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 p < 0.05 );实验组患者的静脉发生率为 4.00% ( 1/25 ),参照组患者的静脉发生率为 28.00% ( 7/25 ),经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 p < 0.05 )。 结 论 : 对因输液致静脉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的避免静脉发生,使患者满意护理工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静脉发生。

  • 标签: 输液 静脉炎 预防性护理措施 原因
  • 简介:【摘要】 静脉是由于长期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性反应,或者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导致局部静脉感染。聚氯乙烯 (PVC) 是一种多组分的塑料,具有一定的硬度,用它制作医疗器械时,必须加入一定量的塑化剂来增加其柔韧性,而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巳酯 (DEHP) 是最常用的塑化剂。

  • 标签: BD“ 睿玛”留置针,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静脉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静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静脉化疗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化疗前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化疗期间指导性护理干预、化疗后保护性护理干预。结果:100例急性白血病静脉化疗中只有5例病人发生静脉,明显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采用适当的护理干预,能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性静脉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化疗期 静脉炎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金黄散加蜂蜜外敷与75%酒精湿敷两种方法治疗胺碘酮致静脉的成效比较。方法 将静脉泵入胺碘酮致静脉病患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其中实验组采用金黄散加蜂蜜外敷静脉局部,而对照组采用75%酒精湿敷,比较两种方法治疗静脉的效果。结果 通过干预我们发现金黄散加蜂蜜外敷组治愈率为98.6%,而另外一组为78.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c²=13.8,P

  • 标签: 金黄散加蜂蜜外敷 75%酒精湿敷 胺碘酮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PICC置管后对机械性静脉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80例PICC置管患者,抽签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满意度、机械性静脉率。结果:实验组不良情绪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置管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优质护理 PICC置管 机械性静脉炎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加快静脉药物配药速度的方法。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10例静脉药物配药人员均于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中工作,入组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分组方式以时间先后顺序方式开展,将2018年1月-12月未经配药培训的人员纳入对照组研究范围,将2019年1月-12月经配药培训的人员纳入实验组研究范围,分析培训前后患者静脉药物配药速度。结果 实验组的配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通过对配药人员进行培训,可促进其配药速度的提升。

  • 标签: 加快 静脉药物 配药速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药环节的安全管理。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188例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后由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进行配药,入组时间为2018年8月-2020年8月,分组方式以随机数字表方式开展,分别采用安全管理(实验组,n=94)及常规管理(对照组,n=94)开展配药环节干预,分析管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配药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安全管理方式开展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药环节的管理,可降低配药错误发生概率,提升患者满意程度。

  • 标签: 静脉药物 配置中心 配药环节 安全管理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与药师的协调配合策略。 方法 选取某院 PIVAS 内的护士与药师共 28 名 ,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比较宽松的药物配置程序,实验组则采取较为严格的药物配置制度,要求护士与药师的紧密合作。 结果 实验组完成相关药物的配置时间更高效,护士与药师的自我满意度及患者的满意也高于对照组,差异都十分显著( P< 0.05 )。 结论 药物配置流程进行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药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融洽的团队关系、人员的优化配置等使得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与药师的协调配合更加融洽,提高了药物配置效率、患者的用药满意度以及药师与护士的自我满意度。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PIVAS) 护士 药师 协调配合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与药师的协调配合策略。 方法 选取某院 PIVAS 内的护士与药师共 28 名 ,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比较宽松的药物配置程序,实验组则采取较为严格的药物配置制度,要求护士与药师的紧密合作。 结果 实验组完成相关药物的配置时间更高效,护士与药师的自我满意度及患者的满意也高于对照组,差异都十分显著( P< 0.05 )。 结论 药物配置流程进行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药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融洽的团队关系、人员的优化配置等使得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与药师的协调配合更加融洽,提高了药物配置效率、患者的用药满意度以及药师与护士的自我满意度。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PIVAS) 护士 药师 协调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药物配伍不合理问题,探讨有效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7月静脉药物配伍配方20000例,根据用药管理模式分为,A组(常规用药管理)10000例,B组(合理用药干预)10000例,比较配伍不合理问题、配伍质量监控效果。结果:配伍不合理发生率比较,B组[0.08%(8/10000)]低于A组[0.49%(49/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伍质控效果比较,B组[(97.87±2.27)分]高于A组[(83.24±2.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药物配伍工作中存在不合理配伍风险,加强用药干预可促进合理用药,减少不合理配伍事件,促进用药和治疗安全。

  • 标签: 静脉药物配伍 不合理用药 药物配伍 剂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分级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对于降低药物外渗损伤风险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3-2020.3科室接诊的120例静脉输液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分级护理干预)各为60例,将两组静脉输液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静脉输液中分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以降低药物外渗损伤风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静脉输液 分级护理干预 药物外渗 输液风险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辅助药物氧喷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的效果。 方法: 我院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4 月时间中收治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花儿 118 例进行研究分析,将 118 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辅助药物氧喷吸入治疗,实验组采取系统性护理辅助药物氧喷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等。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喘息改善时间、肺部啰音改善时间、咳嗽改善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P 〈 0.05 )。实验组患者采取系统护理后,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P 〈 0.05 表示。 结论: 为小儿喘息性支气管患者采取系统性护理辅助药物氧喷吸入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促进患儿预后,促进患儿机体生长发育。

  • 标签: 系统性护理 药物氧喷吸入治疗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