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的早期(3~6h内)应用溶栓治疗法,及时溶解冠状动脉的血栓,使心肌得到再灌注,从而挽救濒死的心肌或缩小心肌坏死的范围,改善预后,是近年来治疗AMI的主要进展之一。溶栓治疗时间越早,梗死范围越小,病死率也越低。GISSI研究表明:用链激酶静脉溶栓,起病后1h内开始者,其21天病死率较6h内开始者减低47%(0.086/0.0154)。自1999年开始我科应用尿激酶(UK)溶栓疗效好、安全性高、成功率高,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溶栓治疗 病死率 急性心肌梗死(AMI) 护理 病后 梗死范围
  • 简介:孕妇30岁,孕2产1,住院号27047。因停经39周,腹痛5h于2001—01—158:50入院。既往体健,孕期定期门诊检查,孕7月诊为臀位,经胸膝卧位后,胎位无改变。查体T36.6℃,P80次/min,R20次/min,BP17/13kPa,心肺听诊正常。腹围102cm,宫底94cm,胎心140次/min,肛诊示宫口开大2cm,胎膜未破,先露单臀。血WBC11.6/10^9/L,RBC3.82×10^12/LHGB125g/L,L0.319,L0.681。尿常规正常,心电正常,B超示单胎臀位妊娠,脐绕颈。

  • 标签: 正常 围产期心肌病 剖宫产术后 臀位 尿常规 查体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急症,典型病例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少数病人以腹痛为主诉,缺乏明显胸痛、胸闷症状,在就医初始容易误诊。我们自1998年以来,收治急性心肌梗死215例;其中以腹痛为主要表现就医者18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腹痛 症状 发病机理 迷走神经 心肌酶
  • 简介: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同一份心电图各导联最长与最短QT间期的差值,其大小反映各部分心室肌复极化不均的程度,QTd是1990年由Dag等首先提出,又称心肌复极离散度,对预测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有重要临床价值。QTd增加是冠心病心律失常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评估急性心肌梗塞(AMI)近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心电图 Q-T离散度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