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直接PCI后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2004年10月至2007年3月期间在北京友谊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236例,所有患者均应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测定介入治疗前和术后第1、2、3天肾功能,分析造影剂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CI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36例患者中,男性184例,女性52例,平均年龄(64.6±11.5)岁,发生CIN46例,发病率为19.5%;CIN组中原有肾功能不全者(基线Ccr〈60ml/min)达6/46,心功能不全者达19/46,同非CIN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造影剂剂量CIN组为328±166ml,非CIN组为248±124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原有肾功能不全(基线Ccr〈60ml/min)、造影剂的剂量、LVEF〈40%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IN在STEMI患者直接PCI后发病率较高,原有肾功能不全、造影剂的剂量、LVEF〈40%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直接PCI 造影剂肾病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APJ受体是1993年发现的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与血管紧张素111型受体AT1有很高的同源性,其内源性配体为Apelim近来发现APJ受体在心肌肥厚形成中存在双重作用,心肌细胞中APJ受体的激活一方面可以改善心肌功能,另一方面却可以提高大鼠对压力诱导的心肌肥厚的敏感性。本文探讨APJ受体在压力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自噬、P13K调节机制,为阐明APJ受体在压力诱导的心肌肥厚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心肌细胞肥大 APJ受体 压力诱导 PI3K 自噬 调节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国产瑞替普酶(简称 r-PA)与尿激酶(简称 UK)治疗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简称 STEMI)疗效。方法:本研究主体为 2017年 8月 -2019年 8月间来院治疗的 95例 STEMI患者。随机分 A组和 B组,分别是 48例与 47例。 A组用药方案为国产 r-PA, B组用药方案为 UK。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A组的冠脉再通率为 97.92%, B组为 85.11%; A组的不良事件率为 10.42%, B组为 27.66%; A组的心功能指标均优于 B组( P< 0.05)。结论:为 STEMI患者行国产 r-PA治疗的效果优于 UK,可促进冠脉再通,减少不良事件,改善心功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国产瑞替普酶 尿激酶 急性 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选择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研究使用曲美他嗪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保护梗死心肌细胞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12月住院NSTEMI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调脂、ACEI、β受体阻滞剂及曲美他嗪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予曲美他嗪联合左卡尼汀(2.0g,qd,iv-drip)共2周。分析治疗前后脑纳肽(BNP)、超声心动图(UCG)参数中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结果,比较二组参数间的差别。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接受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后BNP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LVEF)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应用曲美他嗪联合左卡尼汀能够最大限度保护NSTEMI患者梗死心肌细胞以保存左室收缩功能,促进心功能恢复。

  • 标签: 曲美他嗪 左卡尼汀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左室收缩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性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开展价值。方法:取 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系统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情况。结果:两组心功能分级情况相近( X2=0.006、 0.023、 0.041、 0.026, P=0.940、 0.878、 0.840、 0.871);护理后,除Ⅲ级外,观察组Ⅰ -Ⅱ级、Ⅳ级心功能均优于对照组( X2=4.885、 3.997、 0.916、 14.892, P=0.027、 0.046、 0.338、 0.000)。结论:系统性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开展价值显著,有效提升患者心功能。

  • 标签: 系统性护理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 心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人参果皂苷注射液(IGF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在对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松扎再灌注120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计算心肌梗死范围(MIS),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前列环素(PGI2)及血栓素A2(TXA2)水平.同时测心肌梗死及非梗死区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结果IGFS对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损伤120min大鼠,可明显缩小MIS,降低血清CK、LDH活性及LPO含量,提高SOD及GSH-Px活性,能使血浆ET、AngⅡ、TXA2水平明显下降,PGI2水平及PGI2/TXA2比值明显增高,亦可使心肌梗死及非梗死区FFA含量明显降低.结论IGF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对心肌的氧化损伤,纠正心肌缺血时FFA代谢紊乱,减少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ET及AngII释放,纠正PGI2/TXA2失衡等机制有关。

  • 标签: 人参果皂苷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清酶 心肌代谢 自由基 血管活性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左西孟旦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1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左西孟旦治疗,对其临床护理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11例患者经左西孟旦治疗后效果明显,1例患者治疗1h后出现低血压,及时给予多巴胺治疗后,患者低血压症状得到缓解,用药治疗后,机体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检查结果均未受影响,未发生耐药。结论临床上使用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时候应做好药物护理和常规护理,如发生不良反应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 标签: 左西孟旦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护理
  • 简介: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护理要点。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采用盐酸替罗非班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并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对其平均分组,分别应用综合护理方式(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对照组)进行干预,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经研究,实验组的治护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患者病症进行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病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盐酸替罗非班 综合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治疗组,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方案治疗;同期再选择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及血管再通几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推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案效果突出,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异丙肾上腺素(ISO)致心肌缺血损伤大鼠的心肌组织中apelin及其受体APJ的变化,探讨丹参酮IIA改善其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ISO组、不同剂量丹参酮IIA治疗组。皮下注射ISO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ELISA分析检测血浆和心肌apelin和NO的含量,real-timePCR方法检测心肌中apelin及其受体APJmRNA表达,Westernblot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APJ、eNOS及其磷酸化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SO组大鼠血浆和心肌组织apelin和NO含量均下降,心肌组织中apelin和APJmRNA水平表达下调(P〈0.01),APJ、eNOS磷酸化蛋白水平降低;与ISO组相比,中、高浓度的丹参酮IIA可以明显增加大鼠血浆和心肌组织中apelin和NO含量,增加心肌组织中apelin和APJmRNA表达水平,增加心肌组织中APJ和eNOS磷酸化蛋白水平。结论:丹参酮IIA抗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其上调心肌组织apelin/APJmRNA的表达、提高apelin/APJ蛋白水平、增加eNOS磷酸化水平和NO生成有关。

  • 标签: 丹参酮IIA 心肌缺血 APELIN/APJ eNOS/NO
  • 简介:目的观察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扩张型心肌病并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全部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基础上,加服螺内酯片和美托洛尔,6周后观察疗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和心功能参数,包括心率(HR)、左室缩短分数(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分钟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结果两组心功能疗效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r=4.56,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率(HR)、左室缩短分数(LVFS)、每分钟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改善程度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 标签: 扩张性心肌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 美托洛尔 螺内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IABP)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其中28例在IABP下行PCI术,20例直接PCI患者。监测手术耐受性、有创血压、心率及并发症。结果IABP组血压明显增高(P<0.01),心率明显减慢(P<0.01),并发症明显减少(P<0.01)。结论IABP联合PCI治疗可提高手术耐受性和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主动脉球囊反搏 心肌梗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分析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可取得理想疗效。

  • 标签: 血府逐瘀汤加减 西药 急性心肌梗死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倍他乐克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将采取常规治疗的2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取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的4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SV)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

  • 标签: 小剂量 倍他乐克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价值及护理满意度。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观察主体,采集时间2019年11月/2021年12月(开始/结束),依据配偶设计法分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循证组(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结果 循证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循证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可缩短患者卧床及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高,可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循证护理 护理满意度 卧床时间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患有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当中采取心理护理干预以及常规护理干预的方式,对于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4月在我院急诊就诊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各40例患者,分被采取心理护理以及常规护理两种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差距较小(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当中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方式,能够使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有效缓解,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将其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当中。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诊 心理护理 SAS SDS评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重度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使用艾司洛尔辅助治疗对血压及心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7月-2021年7月期间接受重度冠心痛心肌缺血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探讨对象,经随机抽抽取分为两组,参考组和实验组。其中参考组患者49例,实验组患者49例。参考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艾司洛尔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惠者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有所改善,较参考组患者更加明显。数据具有差异性(P

  • 标签: []艾司洛尔 血压 重度冠心病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我院的134例患者,采用随即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7例,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概率;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出现并发症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不良情绪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心机梗死患者过程中,循证护理模式具有明显成效,护理效果最佳,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得到广泛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性心机梗死 护理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将曲美他嗪药物辅助应用于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施治疗效。方法:试验所选对象是2020.01至2021.12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干预的存在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疾病患者8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作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提供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曲美他嗪,统计施治后两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施治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联用曲美他嗪实施治疗,既能够缓解患者临床体征与症状,同时还不易增加患者发生不良用药反应风险,有利于确保患者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适宜借鉴应用。

  • 标签: 缺血性心肌病 心力衰竭 曲美他嗪 用药安全性 用药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对患者临床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 生活质量 心率变异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