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李塨不但是颜元的传人,更是颜元、河北夏峰北学及江南诸友集体培养的一个学者。正是李塨学术来源的这种多重,使得他对颜元既有继承的一面,更有改造的一面。之所以如此,最重要在于颜元学术本身的缺陷和当时正在兴起的考据潮流的挑战,使得李塨不得不到处结盟各派为颜元弥缝。但在兼容并包中,由于内圣方面所兼容的各种知识资源路径无法调和,外王方面康雍之际波谲云诡的政局使其无处下手,李塨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但即便这样,北学也没有随着颜李学的衰落而亡,只是重新又落实到以夏峰北学为主体的北方儒生的日常伦理道德实践中。同时,也正是在李塨的这种失败中,在帝制中国时代,作为取悦皇权以培养忠臣孝子的实学的实质得以彻底暴露。

  • 标签: 李塨 颜元 江南 夏峰北学 实学
  • 简介:本文首先简要地分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翻译中国哲学术语要做到原义、他义、今义相契,以及意义与语境相契的原则,以期对中国传统哲学术语翻译有所启示。

  • 标签: 传统哲学术语 整体性特征 意义相契性
  • 简介:笔者曾经撰写过一篇有关中国史前社会中心与周边形成的文章,认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由于生存形态的变化,农耕社会产生新的分化,形成农耕型社会和农牧交错型社会。随着地域差别的出现,在华北农耕社会诸地域的统合过程中,从农耕社会分离出来的农牧交错型社会在周边地区出现,代表自我统合象征的中心意识产生自来。到了青铜时代的商代,以殷王朝为中心的华北农耕型社会,与代表长城地带北方系统青铜文化的畜牧农耕型社会对立抗争,由此产生新的文化接触。中国古代殷周社会与北边存在的北方系统青铜文化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从殷周社会看北方系统青铜文化社会,那里完全是未开化的夷狄之域。但是,这两个文化系统对东亚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北方系统青铜文化是朝鲜半岛无纹陶器文化和日本弥生文化的源头,另外与中国西南部的石寨山文化、越南北部的东山文化也有一定的谱系关系。两个文化系统还是诠释东亚史前社会文化系统的标尺。这两种文化系统的交错地带是在长城沿线,其中的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对于探索交错地带的文化面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个交错地带的物质文化和地域的形成与扩大进行深入研究,并进一步就有关社会集团的一些问题加以探讨。本文主要依据内蒙古中南部特别是近年发表的有关岱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与龙山时代并行的考古资料,尤其是陶鬲的材料进行考证。

  • 标签: 社会集团 文化交流 地域性 社会文化系统 新石器时代晚期 农耕社会
  • 简介:对青藏高原牧区城镇化特殊研究的不足导致了政策与实践相脱节,牧区城镇化效果不明显。本文认为青藏高原牧区城镇化的特殊决定了要以政府为主导进行“自上而下”的城镇化,以城镇为依托、畜牧业为主导产业,以人口聚集和产业聚集为发展目标,对畜牧业进行同心圆扩展布局,加强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区别地进行牧区城镇化建设,才能摆脱不利因素,逐步引导牧民融入牧区城镇化的进程中。

  • 标签: 青藏高原牧区 民族地区 城镇化 特殊性 政策取向
  • 简介:本文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向社会主义国家转变过程中面临的"三农"问题的实际含义出发,着重分析了毛泽东对于解决当时"三农"问题三个方面的重大历史贡献;扼要分析了他对"三农"问题的探索、思考,对于探索、解决今天中国"三农"问题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三农”问题 毛泽东 历史贡献 现实意义
  • 简介:意大利的布兰迪是当代最伟大的保护修复理论家,1939年在意大利成立意大利中央修复研究所并担任第一任主任,1963年他所撰写的“文物修复理论”至今仍是世界文物保护哲学的经典和理论基础。其理论核心是:修复是根据历史学、自然科学、美观学、材料学的特征来认识艺术品、修复艺术品的方法学。

  • 标签: 修复理论 保护技术 探索 发展
  • 简介:<正>目前,全军第一届志书编纂进入收尾阶段,一些地方和单位已适时转入续志工作。军事志作为社会主义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续修任务历史性地落在军队各级领导和编纂人员的肩上。抓好这一军队系统的文化工程,必须有高的起点、高的标准。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

  • 标签: 军事志 续修工作 时代精神 军队建设 军事斗争
  • 简介: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的作品以第一人称形式记录自己从社会底层到中产阶级的社会迁徙过程。布迪厄的社会区隔理论激发了她对社会运行机制的思考,游走于社会底层和中产阶级的经历赋予了她在不同阶层的直观体验和独特的观察视角。她将两个阶层在生活空间、日常实践和文化品味等习上的差异不断置于对比中,勾勒出位于不同社会空间的个体所表现出的不同性习,客观地展示出不同阶层之间隐形的区隔,使“区隔”这一抽象的社会学概念具体到社会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埃尔诺以个人经历为基础从群体视角反映了社会变迁,将个人回忆融于社会大背景中,使个人的传记成为了一部“社会自传”。

  • 标签: 安妮·埃尔诺 区隔 自传 皮埃尔·布迪厄
  • 简介:西藏自然保护区面积居中国首位,截至目前,西藏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7处,总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已命名自治区级生态县7个、生态乡镇128个、生态村1296个。自2016年起,西藏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50万个生态保护政策岗位,2017年增加到70万个,年人均补助3000元。

  • 标签: 就业岗位 保护政策 贫困人口 生态县 西藏 农牧民
  • 简介:学前教育幼儿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教研水平,提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师幼互动中,教师的提问要具有专业、指向性、有效,将教研活动融入实际教学中,幼儿在教师的有效提问中能调动起学习的积极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猜想,拓展思维,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 标签: 幼儿教师 有效提问 师幼互动 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教育 教研水平
  • 简介:民族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共同的道德传统等特性,在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历史潮流的当代,各国教育的民族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一国教育作出怎样的民族定位选择,反映了一国教育在教育国际化大潮中的生存和适应能力,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前景。冷静面对教育国际化的影响,辩证应对教育国际化与民族的关系,在适应国际化大势中完善、光大、弘扬自己的优秀民族特性,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 标签: 中国教育 教育国际化 教育民族性 民族性定位
  • 简介:在近代中国,电影院是一个与都市、政治、文化和战争等相关联的特殊城市公共空间。在晚清以来都市现代化建设和想象乃至构建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它扮演了特殊而重要的角色。抗日战争爆发前,其形象特质同现代紧密相连。而抗日战争爆发后,则成为众矢之的。这一变化与时代诉求、拥有话语权的国家和民间精英对它的定位息息相关。

  • 标签: 电影院 娱乐 现代性 爱国
  • 简介:本文对青藏高原藏族游牧区学校实施的"普适化"教育模式与藏族游牧文化背景的文化适应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游牧区的教育模式应在游牧文化的背景下构建,而非套用内地教育模式。以教育人类学的视野研究游牧区藏族学校教育对文化的选择,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将游牧区的学校教育放在整个游牧社会文化背景中去考察,从文化主位审视游牧区现代学校教育的社会和文化适应性问题。

  • 标签: 教育人类学 游牧文化 教育模式 文化适应
  • 简介:欧战前后,中西方都各自面临着“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时代。但是,因时代的落差,当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热衷于以欧洲19世纪的文明为范本,猛烈批判传统文化之时,欧洲人却正致力于反省自己的资本主义文明。其反省现代与社会主义思潮的并兴,不仅标志着西方现代思潮发生了深刻的变动,而且也给其时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从虔诚地追随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到认同反省现代、批判资本主义,再到信仰马克思主义,李大钊、陈独秀这一共同的思想进路,既合乎其自身发展的逻辑,同时也集中代表和凸显了20世纪初年中国社会思潮变动的鲜明主线。他们最终归向马克思主义,既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善果,同时也是整个西方现代思潮影响中国的必然结果。

  • 标签: 陈独秀 李大钊 反省现代性
  • 简介:序言经过清朝近300年的分割统治,蒙古社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曾因频繁的移动而有着与蒙古社会的各部族之间以及与外部世界交流、接触可能的开放式的蒙古社会,却被封闭在以旗为单位的有限的空间内,以至于变成了一个内向而封闭的社会。加之,以内蒙古地区为中心,自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中国内地贫穷汉人农民的大量流入。

  • 标签: 社会史研究 蒙古社会 可能性 结构变动 近现代 19世纪中叶
  • 简介:本文通过对日据时代台湾和朝鲜警察制度及其特征、警察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警察对基层社会渗透能力的比较研究,来更具体地评价两地“殖民现代”形成程度,而且尝试重新研讨解释殖民地朝鲜历史的几个理论架构(包括殖民剥削论、殖民现代化论以及殖民现代论)。本文特别考虑以下三点:第一,对台湾和朝鲜警察制度比较分析,以利凸显两地警察制度形成过程与其特征;第二,将殖民地台湾这个“参照对象”置于围绕朝鲜“殖民现代”而展开的争论中,以助更客观地观察朝鲜的“殖民现代”;第三,为此,用计量方式来集中分析有关警察数量与力量,以做笔者主张的依据。

  • 标签: 台湾地区 朝鲜 “殖民现代性” 警察辅助机关 地方社会规 训权力
  • 简介:在本章中,我将回顾近年来已经取得很大进展的、有关考古学陶器研究的一些新的观念和模式,并探讨对其如何应用和评价的。这次评述主要集中在专业化(Specialization)、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和多样(Diversity)三个重要的概念上,因而不可能面面俱到。1981年,我用玛雅低地的一组资料,发表了一个陶器制造的专业化——强化生产演变“模型”,

  • 标签: 专业化 多样性 标准化 陶器 考古学
  • 简介: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政权之后仅仅8个月,二月革命时还默默无闻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掌握了国家政权。这场革命扭转了俄国的发展方向,影响了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在十月革命100年之际,梳理研究列宁对俄国革命认识的变化和发展,对于进一步理解十月革命及其开辟的道路,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十月革命 认识发展 列宁 特殊性 布尔什维克党 世界历史进程
  • 简介: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营造传承空间的文化气息、丰富传承主体与客体的精神与物质生活,是当下值得关注的热点与重点问题。本文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生产场域研究,通过社会学、人类学、旅游学、文化学等多角度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文化再生产"与"场域"理论,深入研究司家秋千会与旅游的关系,分析出现存的问题,并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传承空间与文化的互动交融,以此推动司家秋千会的弘扬与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有意义的方法与形式。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司家秋千会 旅游 生产性传承 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