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认识景爱,是在1982年上海国际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上。那时,景爱刚从研究生毕业,在会上提交了《呼伦贝尔草原的地理变迁》一文,以大量的考古材料和实地考察所见,论证了呼伦贝尔草原的沙漠化,是从公元10世纪契丹人移民垦荒开始的。这篇论文写得非常成功,得到了谭其骧先生的称赞,我读过以后也觉得其论述十分深刻。

  • 标签: 景爱 《沙漠考古通论》 历史文化 西部地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姚舜牧是明朝官吏、学者。《药言》一书是他在广昌任知县时所写,原名《药训》,后人取药石之意,改为《药言》。

  • 标签: 《药言》 教子 原名
  • 简介:亚马孙雨林的一只蝴蝶,轻轻扇了一下翅膀,扰动了周围的空气,推动了空气的流动。这股来自热带的空气穿山越海,逐渐抱成团,经与冷空气结合发展,在遥远的海面形成了强大的台风。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这说明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却可能造成一个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小问题通常蕴含着大文章,大文章通常蕴含于小问题之中。

  • 标签: 领导干部 工作作风 领导艺术 领导工作
  • 简介:本书作者详细占有史料,历时多年实地寻访,以散落各处的西南联大校舍遗迹为线索,以多位联大教师名家的旧居为点,再现并评议了抗战时期与西南联大相关人物、事件,并对战时昆明进行了浮世绘式描写。

  • 标签: 西南联大 余斌 抗战时期 浮世绘
  • 简介:《诗比兴笺》自成丰刻本署“陈沆撰”,然同时亦有“实魏默深先生之作”的传说。本文将龚橙跋语与吴清鹏诗注联系起来,证明该书实陈沆死后三年魏源才动笔辑笺的作品,且以北京大学所藏稿本佐证,只是后经整理赠予陈廷经假托其父之名刊行,才成了“陈沆撰”。

  • 标签: 《诗比兴笺》 龚橙 北大稿本 魏源
  • 简介:5月8日的人民日报在《文化新闻》(11版)刊登了一条新闻,题为《人民日报社论列入中华经典诵读篇目》。这条新闻让我眼前一亮:好家伙,人民日报社论都成了中华经典了,真的好厉害!我对社论有着特别的敏感,这是因为我在地方报纸写了十几年社论、评论员文章,可以说对社论这种新闻体裁比较熟悉,当然对人民日报发表的一些社论也就读得比较多。人民日报的社论能成为'中华

  • 标签: 人民日报社 经典 社论 新闻导语 文化新闻 体裁比较
  • 简介:奥斯基先生本籍意国。生地威隆纳,为文艺复兴一代古都,古多义士情侠,莎翁叵咏其骏烈。先生居威尼斯及翡冷翠,复游学德法诸国,于欧西史哲,博洽贯通,尤精拉丁语系之文学。受聘德国海都伯及罗马大学,教授二十余年。著作发明,见于英德法西意五国文字,巨篇伟帙,言百万计。以1939年至美各地讲学,

  • 标签: 翡冷翠 西史 罗马大学 骏烈 英德 寒山子
  • 简介:2001年初,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决定更新原有基本陈列,为此专门派遣业务人员赴陕西、河南、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参观考察了相关博物馆、历史遗迹和名人纪念馆,收集了大量资料和陈列素材,同时也了解到一些目前较先进的陈列理念和展示手段。在此基础上,由相关馆领导主持,并提出基本构想和框架,结合杜甫

  • 标签: 诗圣 杜甫草堂 展示 素材 纪念馆 决定
  • 简介:悬棺葬是广泛分布于华南和东南亚地区的一种奇特丧葬习俗和考古文化,流行时间达数千年之义。它恰似一部古老神奇的乐章,情深意浓,婉转悠扬,唤起了后人对往昔的追忆,对历史的深思。半个多世纪以来,悬棺葬这一世界性文化现象引起了无数中外学者和游人的极大兴趣和关注,为揭开这一“干古之谜”作了种种探索。

  • 标签: 中国悬棺葬 丧葬习俗 考古文化 婉转悠扬 世界性文化 流行时间
  • 简介:我想用"空谷足音"来形容吴江新书和我读后的感觉。这本书就是《社会主义前途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中国社科出版社2001年9月第二次印刷),主要收入了他十年来有关的论著和答问(书中同时收入了写于八十年代的几篇文章,从中可以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来龙去脉,看到作者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作者的研究最早是针对1983年一份宣传我国已进入建设共产主义的实践、制造理论和政策混乱的"提纲"的)。难得的,也是在国内久矣不见的,是在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它原有的理论体系及其宣传、阐释和实践)时表现的自由精神。吴江数十年来一直进行理论研究,如他所说,"在研究中亦曾人云亦云,受教条之累",而在这里他打破了教条式的理论思维定势。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政党 共产主义者同盟 社会主义前途 八十年代 教条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简介:李清照“乐府声诗并”之说产生在南北宋之交重建礼乐文化的时代大潮中,在于揭示“诗”之歌唱的发展历史,强调“诗”之歌唱的必然性,以及创作“协音律”之“歌词”的特殊性。“乐府”、“声诗”均为历史概念。在《苕溪渔隐丛话》所引“李易安云”这段话中,“乐府”指“永依声”之“歌”,“声诗”指“声依永”之“歌”。以“乐府”名“词”,已是当时惯例。任半塘《唐声诗》之“声诗”,专指“直接协乐合舞之歌辞”,是在唐代歌唱“实际表现”和“历史基础”上确立的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强调“声”之于“文”的重要影响意义。

  • 标签: 乐府 声诗 商榷
  • 简介:<正>韩国钧一生,从晚清到民国,虽遇政治腐败,世乱日亟,但能出污泥而不染.为官,官声素;归林,乡里称颂.从慈禧太后到共产党,异代各方,咸为嘉许,殊属难得.本文主要记述他在清末、民国时期为官的廉能.韩国钧,字紫石,亦字止石,晚号止叟.1857年生于江苏海安县海安镇.早年困厄,父母早丧,由“在室守贞”的二姑母抚养成人.1877年考取秀才.1879年中举人.此后,四次会试均落第,1889年依例应大挑,得一等,即以知县分发东河,前往开封,复经河道总督甄别,改分河南归地方候补.先后奉激檄镇平、祥符、武陟、永城、濬县知县.1902年,奉旨以道员归河南补办,遂返开封充河北矿务局总办、交涉局会办.1903年,又奉派总办河北蚕桑实业中学堂.1905年,辞差赴

  • 标签: 紫石 袁世凯 韩国 民国时期 江浙战争 福公司
  • 简介:宋人笺注《新唐书》的著述一共有十部,现有七部已经亡佚,后世对它们罕有提及。通过考证,可基本厘清七部佚的作者、成书情况、内容等问题。此七部佚的价值,首先在于能修正前人的固有看法;其次则是能补相关书籍记载的缺漏。

  • 标签: 新唐书 宋代 笺注 宋史
  • 简介:刘天和是湖北麻城人,明代名臣,饱学鸿儒。其学识渊博,善治水利,精于诗文,通于史志,亦达于医药,故其著述甚富。有文献载刘天和"《陶节庵伤寒六法》《幼科类萃》《经念良方》",网上有关资料亦如是。以李经纬、庄树藩所编辞书及有关史料为准进行查考,证得《陶节庵伤寒六法》为明代医家陶节庵所编,刘天和校注并刻印,《幼科类萃》为明代儿科医家王銮所撰,刘天和刻印,唯《经念(验)良方》乃刘天和为解民疾苦,宦游时留心医药、搜集医方、精选医书撰成,且流传甚广。

  • 标签: 明代医家 刘天和 医药著述 考证
  • 简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邮票,加上1983年和1984年发行的中国古典戏曲《西厢记》和《牡丹亭》,合称为“四二曲”邮票。这些邮票,设计堪称一流,市场反映极好。不但在集邮界,而且在海外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热门题材不嫌多,澳门、台湾省和某些国家,近年争相发行“四”邮票,对于补充我国“四二曲”邮票的不足与组编中国古典文学专题,都有促进作用。

  • 标签: 邮票 互补 《三国演义》 古典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戏曲 中国古典文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诗比兴笺》作者问题是近代学术研究领域的一桩著名公案,近代著名学者已有此书为魏源所作的说法;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多位学者考证,此书实系魏源所作,这一结论在魏源研究领域基本被认可,却没有引起古代诗学研究者的关注。其实,此书作者乃魏源还可做四个方面的充分补证。《诗比兴笺》与现存陈沆的著作缺少关联,同时,《诗比兴笺》与魏源大量著作形式以及思想内容存在明显的一致性.包括笺注体例、词句、文意和思想观念的相同与近似。魏源将此书“著作权”转让给陈沆的行为.实与古代“托名”现象的文化传统有关。明确此书为魏源所作对于推进清代诗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诗比兴笺》 陈沆 魏源 形式 君子 托名
  • 简介:前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路上,仰望着大山间的悠悠白云,我触到了一种无忧无虑的梦。不光是因为"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诗句和月亮女儿故乡的美丽传说,也因为这座被誉为中国"休斯敦"的探月港放飞的神奇梦想,这片留下"彝海结盟"佳话的青山绿水渐渐地撩起了她面上的轻纱,所有的生命和色彩都化作了一道不朽的风景,在历史灿烂的星空里,见证着飞天奔月的传奇。

  • 标签: 大山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感悟 彝海结盟 休斯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