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高远东《现代如何“拿来”》一书收录的文章主要由两个重要部分组成。一部分以当代自由主义者、新国学主张者以及各种后现代主义者为对话对象,追寻中国现代性问题;另一部分以《故事新编》研究为中心,探寻鲁迅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复杂关系。这些文章秉承鲁迅科学治学的学术精神,力图揭示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态度,

  • 标签: “拿来” 鲁迅 远东 文学论 中国传统思想 言说
  • 简介:从一八四八年二月二十四日到一八五二年十二月二日,总共也就不到四年十个月的时间,但法国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多少让人眼花缭乱的历史事件啊。我曾无数次想通过列表的方式把这一段历史梳理清楚,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那些先后担任过政府首脑的大人物如基佐(Guizot)、梯也尔(Thiers)、巴罗(Barrot)、莫莱(Mole)、拉斐特(Laffitte)、佩利耶(Perier)、布罗伊(Broglie)和那些彼此在相互争斗中又不断联合的政治派别如正统派、奥尔良派、共和派、新山岳党人、秩序党人、左翼反对派、右翼激进派等等还是把我搞糊涂了,因为这些人名与派别对我来说还是生疏了一些,他们所要维护的价值在概念上也很抽象,不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几乎无法搞明白它的实际含义与具体所指,就与现在刚刚入学的大学生们听到"文化大革命"时的"联动"、"井冈山"、"八一八"、"北斗星学会"、"省无联"、"湘江风雷"、"百万雄师"……时的感觉一样。

  • 标签: 事件糅 回忆录法国 思想读
  • 简介:周晓风博士论文《新中国文艺政策的文化阐释》(30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专题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世纪90年代末的中国当代文艺政策",以其特别的学术价值及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浓厚

  • 标签: 毛泽东文艺思想 文艺政策 新中国 文化阐释 意识形态 新拓展
  • 作者: 蒋罗婷
  • 学科: 文学 > 中国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青年文学家》 2009年第1期
  • 机构:文学作品的灵感来自于作家的生活经历,作家们借用作品中的人物与场景来展示自己的人生阅历。但是,并非所有历经丰富的人都能成为一名作家。同样,生活简单而充实的人也可能创造出惊世骇俗的巨作。这其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思想,它随着人的经历成长,最终塑造了一个人的内涵与深度。如果我们将文学作品比作一个人,那么生活经历则是其外在躯体,思想构成了他的灵魂,他们对于一个作家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这里,我选择了弗吉尼亚·沃尔夫以及夏洛蒂·勃朗特这两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来阐释生活经历与思想深度对其文学作品的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荻生徂徕是日本江户时代中后期的大学者,他与弟子创立了徂徕学。其重要意义在于,徂徕学的“思想体系中蕴含了早期近代化的特质和它直接间接地影响了‘明治维新”’。丸山真男论述了“非连续性思维”的徂徕学如何一步步将朱子学中自然与人、道德与政治的连续性斩断并使之解体的过程。认为徂徕学“通过儒教的内部发展,其思想自行分解,进而从自身内部萌生出了完全异质的要素”。

  • 标签: 荻生徂徕 政治思想 源流 非连续性 早期近代化 道德与政治
  • 简介: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答(新观察)记者问》,闪耀着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光辉,虽写在半个多世纪前,但至今仍站得住,立得稳,并具有现实意义。不过,解放后郭沫若的一些创作实践,特别是1958年前后的一些诗文,违背了他自己所宣扬的理论主张,“实践”和“理论”相脱节,为世人所诟病。这是一个应该为后人记取、总结的深刻教训。

  • 标签: 郭沫若 关于文风 唯物辩证法 深刻教训
  • 简介:文艺复兴的浪潮已经退却了几百年了,但是文艺复兴给我们留下印痕却依旧存在。科学至上的理念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和史学得到重视也源于那个时代

  • 标签: 文艺复兴 当今 哲学 史学 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