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间隔排列》一课为例,阐述“探索规律”教学的一些基本策略:激活生活经验,在直观观察中感知规律;积累数学经验,在体验活动中发现规律;提升反思意识,在迁移应用中掌握规律。

  • 标签: 探索规律 间隔排列 生活经验 数学经验 反思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总结经食道超声引导下微创经胸非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分析、探讨在ASD封堵术中TEE的作用。方法患者术前均TTE粗筛,术前,TEE准确定位和测量ASD,选择合适的封堵器,监测整个封堵过程,引导导管鞘管通过房缺及封堵伞的释放、评价即刻封堵效果,确认是否有残余分流或并发症。结果3例TEE发现不符合封堵条件,改体外循环下手术。12例封堵成功,心内操作时间15~50min,平均(26±13)min,术后复查均无残余分流。结论TEE对于选择适合ASD封堵器封堵的患者、指导封堵器器的释放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经食道超声 房间隔缺损 经胸封堵
  • 简介: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植物性中药材的品质鉴定中,窦红涛[13]将rDNAITS序列分析用于快速鉴定临床常见的镰刀菌,等.花椒及其混淆品的rDNAITS区序列分析与鉴别[J].药学学报

  • 标签: 区遗传 基因转录 应用现状及
  • 简介:摘要目的试析产前超声心脏切面检查对室间隔缺损胎儿的检出价值。方法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从来我院进行接收产前检查的孕妇中选取了300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并整理这些孕妇的病历资料,做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300例孕妇中有8例检查出了胎儿存在室间隔缺损问题,具体类型有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大动脉转位、合并其他系统畸形,分别有3例、1例、1例、1例、2例。结论产前超声心脏切面检查对室间隔缺损胎儿,有着一定检出价值,但是要注意检查方式的科学应用。

  • 标签: 超声心脏切面 产前检查 胎儿室间隔缺损 检出价值
  • 简介:摘要防误闭锁装置的安装可以有效防止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如果防误闭锁没装或装置不完善,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就针对现行的母分间隔电气防误回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10kV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柜的结构特点,提出了2种改进方法,经过改进,完善了母分间隔的防误回路,有效地消除事故隐患,为电力系统的安全供电提供了保障。

  • 标签: 10kV配电 防误操作 设计缺陷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前后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要点。方法对69例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前加强心理护理,纠正心率失常,控制肺动脉高压。术后严密观察心率与心律的变化,及早发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观察气道压力(呼吸机)、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早发现肺动脉高压危象并发症及时处理;加强各种管道管理与术后心理护理,做好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结果69例成人房间隔缺损全部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术后早期二次开胸止血3例,心律失常8例,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2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结论完善的术前、术后护理保证手术疗效,术后充分评估病情,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 标签: 体外循环 房间隔缺损 护理
  • 简介:摘要新研制的用于跨越水平排列双分裂导线间隔棒的跟斗滑车,能够有效地跨越输电架空线路间隔棒到达需要作业的位置。解决了原有跟斗滑车无法越过间隔棒不能进行等电位作业的问题,保证了设备的可靠稳定运行,提高安全系数和作业效率,确保带电作业安全性。

  • 标签: 带电检修,水平排列,双分裂导线,跟斗滑车,等电位作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管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58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导管封堵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58例患者有55例1次即封堵成功,3例因为房间隔下缘组织薄封堵失败,2次封堵后成功,1次封堵成功率为94.8%,手术后患者的右心室内径、右心房内径以及肺动脉收缩压变化均有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治疗效果明显,可以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 标签: 导管封堵 房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显示房间隔缺损平面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常规切面诊断的继发孔型ASD患者共56例,再使用特殊的超声心动图切面显示ASD平面形态学特征。比较常规切面测量的ASD最大直径和房间隔切面测量的ASD最大直径。结果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胸骨旁房间膈切面成功显示完整的ASD缺损平面,显示成功率高达91.1%;ASD平面显像中测量的最大直径与常规切面测量的ASD最大直径的差异显著(P〈0.05);房间隔切面能清晰显示继发孔ASD平面形态学特征和范围,并能显示AsD与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冠状窦、主动脉和三尖瓣之间的空间关系。结论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胸骨旁房间隔切面能显示完整的ASD缺损平面,准确测量ASD缺损直径,并识别2个或多个ASD的形态学以及缺损口之间的关系和距离,可为ASD的鉴别诊断提供直观、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缺损 平面图像 房间隔切面 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游离壁破裂和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识别发生心脏破裂(C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南京鼓楼医院于2013年10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AMI患者,选取28例合并CR的AMI患者为CR组,按照1∶2选择年龄、性别、心肌梗死部位和入院GRACE评分匹配的56例未合并CR的AMI患者为非CR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资料及用药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R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84例患者,其中女性44例(52.4%),平均年龄为(74.32±11.54)岁。CR组中,游离壁破裂16例,室间隔穿孔11例,游离壁破裂合并室间隔穿孔1例。住院期间,CR组21例死亡(75.0%),而非CR组无死亡病例。CR组和非CR组的基线资料基本相似,但较非CR组相比,CR组的脑梗死比例多(39.3%比8.3%),白细胞计数高[(12.30±3.63)×109/L比(10.87±2.35)×109/L],入院时外周收缩压水平低[(116.54±24.84)mmHg比(127.33±22.59)mmHg],室壁瘤的比例高(35.7%比8.3%)。此外,CR组的β受体阻滞剂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使用率均明显低于非CR组(均为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R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既往脑梗死(OR=6.00,95%CI:1.43~25.26,P=0.01)和室壁瘤(OR=7.45,95%CI:1.75~31.71,P<0.01),β受体阻滞剂为独立的保护因素(OR=0.07,95%CI:0.02~0.25,P<0.01)。结论合并CR的AMI患者短期死亡率高,常伴有脑梗死病史、血白细胞升高、室壁瘤和低血压。既往脑梗死和室壁瘤为CR的独立危险因素,而β受体阻滞剂为其独立保护因素。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小儿房间隔缺损(ASD)杂交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经胸超声(TTE)引导下行杂交封堵术治疗小儿ASD的术前病例选择、术中引导杂交封堵、术后随访。结果按入选标准的ASD患儿行杂交封堵术无一例失败。结论TTE引导下小儿ASD杂交封堵术值得推广。

  • 标签: 经胸超声心动图 杂交封堵术 评价 推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药水时间对急性结膜炎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将我院接受急性结膜炎治疗的5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两种眼药水持续滴入方式,观察组采用两种眼药水时间前后间隔15min后滴入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且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观察组眼部充血正常时间、畏光流泪疼痛消退时间以及视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急性结膜炎患者实施眼药水间隔时间15min滴入两种眼药水,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眼药水 间隔时间 急性结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食道超声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具体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2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共有30例患者房间隔缺损在34mm至40mm的区间范围内,12例患者出现房间隔膨出瘤合并多空所致的房间隔缺损。对所有患者进行经食道超声的应用,同时选择封堵器对患者房间隔缺损出进行封堵。结果所有患者中成功封堵的患者人数为35例,准确率为83.33%。封堵失败的患者人数共有7例,封堵器在拉扯的过程中出现滑落的患者人数为3例,其余4例患者均是因为封堵器受到挤压,并在左心房出现膨胀,造成封堵器型号的不合适。结论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用经食道超声技术,能够有效进行封堵器的选择,保障患者心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各项指标达到规定数值,同时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 标签: 经食道超声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换药间隔时间对清创缝合术后患者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清创缝合术且术后需要换药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度各4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抗菌素对感染进行预防。对照组患者每隔1天换一次药,直到伤口拆线;实验组患者在术后第一天和第二天进行第一次、第二次换药,之后三天换一次药,直到伤口拆线;对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伤口痂皮损伤率和伤口愈合情况良好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换药间隔时间对清创缝合术后患者的伤口愈合有直接影响,合理的换药间隔时间能对伤口损伤进行有效控制,同时让伤口更快愈合。

  • 标签: 换药间隔时间 清创缝合术 伤口愈合 影响
  • 简介:针对广西小蚕供应与蚕农需求有矛盾的现状,分析了传统的共育模式和分室饲养共育小蚕两种模式的收蚁间隔、生产经营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认为分室饲养共育小蚕能合理利用蚕室蚕具和人力,并能有效做好蚕室消毒防病工作。通过比较不同间隔时间收蚁方式的优缺点,推荐间隔6d为共育基础时间的分室饲养共育小蚕技术。建议通过增加共育生产线来提高共育室小蚕饲养批次,加强蚕室的消毒防病以及统筹管理工作,从而达到分室饲养的高成功率、高收益的目标。

  • 标签: 分室饲养 小蚕共育 收蚁 间隔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分析我院经胸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septaldefect,ASD)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方法治疗ASD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我院2007年3月~2014年09月收治了65例先天性ASD患者。其中,经胸ASD直视修补术(A组)治疗43例,TEE辅助下经胸微创ASD封堵术(B组)治疗22例。结果B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围术期平均失血量、平均切口长度、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A组。相应指标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治愈,术后随访3-36月,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传统胸骨正中切口直视修补术、经右胸微创封堵术治疗ASD,均可获得较高的治愈率。而后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手术 微创 封堵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硬膜外试验剂量与追加剂量间隔时间长短对阻滞效果的影响,提示麻醉中在时间控制上可能因为小小疏忽,却会给病人带来难忘痛苦。方法符合条件剖腹产病人120例,随机分为A组60例,实验剂量3分钟后追加首次剂量;B组60例,试验剂量6分钟后追加首次剂量。结果两组病人年龄、体重、局麻药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阻滞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在临床上应用普遍,阻滞效果好坏虽与操作技术、局麻药用量、种类、浓度有关,但麻醉者是否认真也很重要,因为仅试验剂量与追加剂量之间几分钟的时间差别,效果就有很大不同。

  • 标签: 硬膜外 首次剂量 追加剂量 间隔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控制肺静脉释放法(双盘张开顺序法)操作技术经验在常规方法无法顺利堵闭的小儿房间隔缺损(arterialseptaldefect,ASD)病例中提高介入操作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当遇到房间隔缺损较大,边缘条件不佳时,应用改良控制肺静脉放置双盘装置封堵器法堵闭儿童ASD病例182例,男70例,女112例,年龄2~14(3.8±1.6)岁,体重9~48(22±11)kg.释放封堵器时先将左心房伞在左上肺静脉轻轻伸出,在左心房伞受肺静脉血管限制未完全张开时,迅速将右房伞在右心房侧打开,使左心房伞受重力和牵拉作用自动滑入左心房张开,左、右心房伞在房间隔两侧迅速成型站稳.堵闭术后1,3,6个月和1,3,5年进行持续临床追踪及随访,用超声复查.结果采用改良方法治疗房间隔缺损成功率为98.4%(179/182),而改良前组成功率为68%(11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超声复查:肺静脉最高流速术前为:(0.5±0.2)m/s,术后:(0.6±0.2)m/s(P>0.05),堵闭术前后无明显变化.所有病例术后X线胸片无肺淤血改变.结论本项技术改良能明显提高介入治疗小儿ASD操作成功率,扩展手术适应证.未发现肺静脉梗阻等并发症.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封堵器 介入封堵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