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探讨梓醇能够有效抑制小胶质细胞引起的炎症反应,本研究采用梓醇预处理原代小胶质细胞,利用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建立体外小胶质细胞活化的炎症模型,通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含量,观察梓醇对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梓醇能够明显降低活化的小胶质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和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等免疫炎性因子,而且有效的降低了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本研究结果表明,梓醇可有效地抑制LPS引起的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为帕金森病的防治提供了一个崭新有效的治疗途径。

  • 标签: 梓醇 小胶质细胞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Resveratrol对人T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在体外使用Resveratrol处理人外周血T细胞,并给予抗人CD3和抗CD28抗体活化,观察其对T细胞增殖、细胞因子分泌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进一步通过免疫印迹和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探讨Resveratrol对T细胞活化影响的分子机制。结果我们现有的实验提示Resveratrol可以明显抑制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且能抑制IL-2、IL-4、IL-5、IFNγ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但并不影响T细胞的凋亡。进一步研究表明Resveratrol通过提高Sirt1的表达和增强其对C-jun的脱乙酰化来发挥作用。结论此研究提示resveratrol可能在T细胞引起的炎症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Resveratrol T 细胞活化 脱乙酰化 C-jun Sirt1
  • 简介:摘要对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ERK信号通路活化过程进行探讨,对目前ERK信号通路活化引起增生性瘢痕的可能机制加以阐述,为进一步研究ERK信号通路活化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ERK信号通路 增生性瘢痕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细胞与血栓形成、血小板活化之间的相关性,从血液学角度寻求抗癌治疗新靶点。方法1.将大白兔随机分为肝移植瘤模型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30只;2.建立VX2兔肝模型;3.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时间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表达水平。结果1、肝移植瘤组瘤株种植后外周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表达水平随着病程进展逐渐上升;2、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在不同的检测时间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表达水平变化不大;3、瘤株种植后1w、2w后肿瘤均有转移,转移组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结论兔VX2肝移植瘤组血液中的血小板处于激活状态,其活化标志物水平增加,活化的血小板可能参与了肿瘤的转移,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水平的检测可作为肝癌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 标签: VX2兔移植瘤血小板活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影响。方法选用我院2014年~2015年90例患者的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作A、B、C三组。本院选用的是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相应的配套试剂,分析标本保持时间和温度对活化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影响。结果标本全血温室(26摄氏度)放置,离心后温室(26摄氏度)放置6hAPTT结果和0h的结果相对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室检测未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的APTT标本时,离心或未离心的标本在为开盖的试管中,保存在4摄氏度或室温下,应当选择标本采集4h内进行检测。

  • 标签: 标本 温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检测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用活化器整脊技术治疗非特异性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通过活化器整脊技术对C1、C3、C5、C7椎体活化调整方法进行治疗,隔天一次,六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治疗2—4个疗程,平均2.4个疗程。结果52例患者,按视觉模拟评分法和颈痛残障程度评分进行评定,均进入结果分析。治疗后的平均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8.20±1.55),(4.55±1.96)分,P<0.01。结论长期伏案工作或缺少运动导致的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是非特异性颈痛的主要原因,对颈椎椎体的活化调整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活化器整脊技术 非特异性颈痛 视觉疼痛评分 颈痛残障程度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顺尔宁)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活化水平的影响并观察其疗效。方法80例2~13岁的MPP患儿随机分为顺尔宁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组仅给予综合治疗,顺尔宁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顺尔宁每晚1次口服。于治疗前、后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及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并观察两组咳嗽、喘息缓解及肺部啰音消失所需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MPP患儿EOS及血清EC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1);治疗后顺尔宁治疗组咳嗽、喘息缓解及肺部啰音消失所需时间比常规治疗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EOS及血清ECP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均<0.05),常规治疗组患儿血清EOS及血清ECP水平仍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1)。结论顺尔宁可缩短病程,降低MPP患儿外周血EOS计数及血清中ECP水平,在MPP的抗炎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孟鲁司特钠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一代全自动血凝仪CS-5100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报警信息加以深度分析,为临床提供精准检验结果。方法对两例APTT报警早凝-初期反应异常和轻微凝集的样本,将其曲线与正常曲线比较,并用金标准手工法重新检测APTT,与仪器结果相比较,结果此两例报警信息凝集曲线与正常曲线有很大差异,仪器报出结果与手工操作结果不符。结论对新一代血凝仪CS-5100检测APTT有报警样本,要观察曲线变化,与临床沟通,手工验证,发出与临床相符报告,更好为患者服务。

  • 标签: CS-5100血凝仪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异常报警
  • 简介:摘要背景与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人胃癌BGC823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EGCG通过NF-kB(p65)途径活化Caspase-3诱导移植瘤细胞凋亡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人胃腺癌(BGC823)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用不同剂量的EGCG进行治疗,并设对照;采用Westernblot法肿瘤组织的凋亡相关基因NF-kB(p65)、Bcl-2、Bax、Caspase-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裸鼠异种移植瘤治疗实验结果显示,EGCG对移植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Westernblot分析表明EGCG能下调NF-kB(p65)蛋白的表达,促使Bax/Bcl-2蛋白表达的比值增高,并且可以促进Caspase-3的活化。结论EGCG对人胃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诱导移植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通过NF-kB(p65)的下调,促使Bax/Bcl-2比值增高,进而导致Caspase-3的活化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交叉污染对全自动血凝分析仪SYSMEXCS2000I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S2000I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交叉污染排查、干扰分析实验与避免交叉污染程序设计。结果交叉污染排查实验证明FIB对APTT存在负干扰,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其他项目无影响;加生理盐水组,加OVB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加Thrombinreagent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经避免交叉污染实验设计并筛选出结果,FIB+APTT(设置前)组合所测APTT偏倚超过允许范围,存在负干扰,混合血浆及质控品1,2FIB+APTT(设置前)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FIB+APTT(设置后)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SYSMEXCS2000I要注意防止交叉污染,用CLⅠ清洗试剂针可有效避免交叉污染对APTT测定的影响。

  • 标签: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交叉污染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标本血量不足对凝血酶原时间(英简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英简APTT)检查结果所造成的影响。方法择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凝血检查的180例患者,利用计算机将全部患者入院编码打乱随机抽取进行平均分组,实验A组患者采集血量不足标本与抗凝剂比例为81,并采集合格血量标本(2.7ml)作为对照A组;实验B组患者采集血量不足标本与抗凝剂比例为71,并采集合格血量标本作为对照B组。结果实验A组患者的PT与对照A组相比,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APTT与对照A组相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B组患者的PT、APTT与对照B组相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标本血量不足对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具有显著影响。

  • 标签: 标本血量不足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评价对患者机体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6月—2018年11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基于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以及血小板活化功能变化。结果(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CD63、CD426、血小板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应用于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治疗中具有较好效果,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机体血小板活化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疗效 血小板活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