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γ-干扰素体外释放联免疫试验( TB-IGRA)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8月收治的 120例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 TST)与 TB-IGRA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TST诊断肺结核、肺外结核的阳性率为 68.2%和 50.0%, TB-IGRA诊断肺结核、肺外结核的阳性率为 86.4%和 87.5%; TST诊断涂阳、涂阴肺结核的阳性率为 62.5%和 59.4%, TB-IGRA诊断涂阳、涂阴肺结核的阳性率为 87.5%和 84.4%。与 TST诊断相比, TB-IGRA诊断肺结核、肺外结核及涂阳、涂阴肺结核的阳性率较高( P< 0.05)。结论: TB-IGRA诊断结核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试验 结核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微阵列检测技术联合羊水细胞染色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院 2017年 11月至 2019年 6月在我院产前诊断科室就诊的符合介入性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 2870例,其中 168例同时实施羊水细胞染色核型分析检查和染色微阵列检查。结果:核型分析阳性检出率约为 14.29%( 24/168),染色微阵列阳性检出率约为 20.24%( 34/168),检出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149),但是染色微阵列检出率更优;染色微阵列检出的染色数目异常及嵌合体,和羊水细胞染色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在染色核型分析正常案例中,染色微阵列阳性检出率为 11.11%( 16/144),其中致病性 CNVs检出率为 2.78%( 4/144);不明意义异常检出率为 7.64%( 11/144)。在染色微阵列分析结果正常案例中,染色核型分析检出平衡性结构异常检出率为 4.48%( 6/134)。结论:染色微阵列技术在染色片段缺失 /重复异常检测上,比染色核型分析更有优势,而染色核型分析可以弥补染色微阵列在染色平衡易位和倒位检查中的不足。染色微阵列检测技术联合羊水细胞染色核型分析,可提高异常检出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染色体微阵列 染色体核型分析 产前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奥曲肽联合凝血冻干粉在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收治的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 80 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 40 例给予 奥曲肽 治疗,观察组 40 例给予 奥曲肽 + 凝血冻干粉治疗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 总有效率为 90.00% ( 36/40 ),高于对照组 72.50% ( 29/40 ) ( P < 0.05 ); 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应用阿替普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2月)内,入组观察对象70例,均为急性脑梗塞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即接受阿替普早期溶栓治疗,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对不同组患者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对照组,n=35)与综合护理(观察组,n=35),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97.14%(34/35)高于对照组患者82.86%(29/35),(p<0.05);阿替普早期溶栓治疗期间观察组急性脑梗塞患者血管闭塞、脑出血、心动过缓等并发症发生率2.86%(1/35)低于对照组患者17.14%(6/35),(p<0.05)。结论:针对阿替普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保障溶栓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提高医疗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阿替普酶 早期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应用阿替普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2月)内,入组观察对象70例,均为急性脑梗塞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即接受阿替普早期溶栓治疗,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对不同组患者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对照组,n=35)与综合护理(观察组,n=35),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97.14%(34/35)高于对照组患者82.86%(29/35),(p<0.05);阿替普早期溶栓治疗期间观察组急性脑梗塞患者血管闭塞、脑出血、心动过缓等并发症发生率2.86%(1/35)低于对照组患者17.14%(6/35),(p<0.05)。结论:针对阿替普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保障溶栓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提高医疗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阿替普酶 早期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采用椎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侧弯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 2017 年 1月至 2019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脊柱侧弯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 100例,均采用椎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程度、活动能力、受伤椎体高度以及伤椎 Cobb’s角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100例患者术前的疼痛程度、活动能力、

  • 标签: 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侧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临床疗效 椎 Cobb’s角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心肌CK-MB检测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中的诊断标准。方法 纳入2020.3至2021.3内本院收入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40例作为研究组、细菌性肠炎患儿40例作为实验组,另纳入同期体检儿童40例作为对比组,分别检测PCT、CRP与CK-MB水平,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实验组PCT、CRP水平均高于研究组与对比组,而研究组CK-MB水平均高于实验组与对比组,P<0.05;实验组PCT、CRP阳性率(40.00%、90.00%)均高于研究组(10.00%、25.00%)与对比组(12.50%、12.50%),而研究组CK-MB阳性率(92.50%)均高于实验组(22.50%)与对比组(10.0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联免疫法用于重组赖脯胰岛素制剂中检测四环素残留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使用联免疫法对不同剂型的赖脯胰岛素进行检测。结果:8倍稀释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80%~120%之间,根据其他类别残留量检测的加送范围,其结果符合要求,可选择样品实行8倍稀释。结论:联免疫法适用于充足赖脯胰岛素制剂四环素残留量的检测中,准确率较高,且使用范围也较广。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重组赖脯胰岛素 四环素残留 检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以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致腰背疼痛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椎成形术应用其中起到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从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致腰背疼痛的老年患者中进行抽取,抽取的年限为 2018年至 2019年,抽取的月份为 9月至 10月间,共计抽取出 70例参与本次研究。此次研究将以分组的方式进行,其中接受开发性手术进行治疗的 35例纳入至对照组,接受椎成形术进行治疗的 35例纳入至实验组,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各项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椎成形术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其可以明显的促进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老年患者的疼痛时间,缩短手术、下床以及住院的时间,并且可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老年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腰背疼痛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实施经皮椎成形术治疗后的效果和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82例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和护理,治疗组患者给予椎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治疗时均给予围术期护理,分析治疗和护理后两组的VAS评分、cobb角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VAS评分、cobb角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下降,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治疗效果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取阿替普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机械再通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以及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为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份之间,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法,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阿替普静脉溶栓法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接受阿替普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机械再通法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研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所获得的数据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数据结果,所得结果差异较大,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结果说明,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阿替普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机械再通法进行治疗,所获得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且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情分也有着明显的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意义以及价值。

  • 标签: 血管内机械再通法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牙科的治疗工作中,大块充填树脂的应用愈发广泛,其优势在于操作便捷、治疗时间较短、聚合应力及收缩反应偏低、治疗效果突出。基于此情况,笔者将于此篇文章中针对大块充填树脂的性能、原理及分类进行讨论,并探讨此医疗技术于牙修复中的应用。

  • 标签: 牙体修复 大块充填树脂 聚合收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替普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应用方法、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50例观察组和 5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用阿替普溶栓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剂量为 0.9mg/kg,对照组为 0.6mg/kg,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出血情况以及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痊愈 17例,显效 19例,有效 11例,无效 3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4%,对照组患者痊愈 15例,显效 16例,有效 15例,无效 4例,治疗有效率为 92%,比观察组患者略低,但无统计学差异, P>0.05。出血情况方面,对照组出现 1例颅内出血,牙龈出血、皮下瘀斑和消化道出血各 2例,发生率为 14%,观察组患者则出现颅内出血、牙龈出血各 4例,皮下瘀斑 5例,消化道出血 3例,发生率为 32%,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最终对照组患者出现 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低于观察组患者的 5例和 10%的发生率,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阿替普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出血情况,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阿替普酶溶栓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出血情况 安全性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究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凝固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的疗效及肾毒性 。方法: 将 106 例凝固阴性葡萄球菌感染新生儿均 分成实验组( 万古霉素联合广谱青霉素类治疗 ) 、对照组(广谱青霉素类治疗) 。对比两组的疗效及肾毒性 。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指标异常发生率、尿蛋白、尿 αl- 微量球蛋白、尿 NAG 水平相比, P > 0.05 。结论: 万古霉素可有效治疗凝固阴性葡萄球菌感染新生儿,且肾毒性更低 。

  • 标签: 万古霉素 新生儿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 肾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年龄对阿替普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9.06-2021.06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60岁为分层界限,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实施阿替普静脉溶栓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NIHSS与mRS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NIHSS与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年龄影响最终治疗效果和预后,在临床中应加强对高龄患者的药物使用疗效评估,提高临床预后。

  • 标签: 年龄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丁苯酞联合阿替普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采取电脑抽检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12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64例,给予开展阿替普治疗)、实验组(64例,给予采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治疗)。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治疗前后NIHSS、ADL等评分。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2%(2/64)例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62%(10/64)例,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治疗后实验组NIHSS、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脑梗死 安全性 丁苯酞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应用阿替普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安全性。方法 随机抽取 40例 患者将其纳入实验调查范围,患者均在2017年 3月 -2019年 3月 到本院接受诊治,使用数字分组法分两组,分别采用常

  • 标签: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缺血性脑卒中 疗效 不良发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多潘立酮、复方消化(胶囊)联合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单位消化内科收治的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计66例,病例纳入时间2018年3月-2020年5月,依据电脑抓阄方式分组,33例一组,单药组予以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联合复方消化胶囊治疗。结果:观察组上腹痛、上腹胀、早饱、胃肠道不适等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单药组(P

  • 标签: 多潘立酮 复方消化酶(胶囊) 联合治疗 老年患者 功能性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