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人工肝大量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时患者血中离子(Ca2+)、总(TCA)、甲状旁腺素(PTH)和骨素(BGP)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采用日本产KM8800型人工肝血液净化装置为2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共36治疗次,每次置换同型冰冻血浆3000ml,比较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1h血中Ca2+、TCA、PTH和BGP的变化.同时,随机抽取体检正常者与置换治疗用血浆标本各10份作相应检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即刻Ca2+和TCA浓度明显降低(P<0.01),PT和BGP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1h血清中除BGP外,Ca2+、TCA、PTH已基本恢复,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与体检正常者比较,患者治疗前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置换治疗用血浆中Ca2+和TCA浓度极其减少(P<0.01),PTH和BGP无差异(P>0.05).结论大量血浆置换可造成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发生低血症,这可通过患者体内PTH和BGP的调节作用短期内自行纠正.治疗中和治疗后应注意监控,以提高疗法的安全性.

  • 标签: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血浆置换 甲状旁腺素 骨钙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低和标准透析液在枸橼酸钠抗凝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本院一共收治高危出血患者 80例,按照奇偶数法分组,分别给予标准透析液治疗(甲组)、低透析液治疗(乙组),对比两组结局。结果:两组透析前的电解质浓度( K+、 Na+、 Ca+)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的电解质浓度明显改善,乙组治疗后的电解质浓度明显优于甲组(P<0.05)。 乙组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小于甲组(P<0.05) 。结论:低透析液在枸橼酸钠抗凝血液透析中应用,抗凝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标准钙透析液 低钙透析液 枸橼酸钠抗凝血液透析 体外循环凝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低和标准透析液在枸橼酸钠抗凝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本院一共收治高危出血患者 80例,按照奇偶数法分组,分别给予标准透析液治疗(甲组)、低透析液治疗(乙组),对比两组结局。结果:两组透析前的电解质浓度( K+、 Na+、 Ca+)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的电解质浓度明显改善,乙组治疗后的电解质浓度明显优于甲组(P<0.05)。 乙组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小于甲组(P<0.05) 。结论:低透析液在枸橼酸钠抗凝血液透析中应用,抗凝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标准钙透析液 低钙透析液 枸橼酸钠抗凝血液透析 体外循环凝血
  • 简介:目的观察口服葡萄糖酸及不同口服方式对单采血小板前后献血者血清甲状旁腺素(PTH)及、磷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单采血小板献血者57名,分为未补钙组(n=26)、采前一次口服组(n=19)和采集过程中少量多次口服组(n=12),分别检测血小板采集前后血清PTH和、磷离子浓度。并选择献全血组20名。结果单采血小板后57名献血者血清中PTH浓度均明显升高,血清磷明显降低,与采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补钙组与一次口服组单采前后PTH浓度升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7,P〈0.05);未补钙组与少量多次口服组单采前后PTH浓度升高幅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3,P〉0.05)。单采组采前PTH浓度高于献全血组(t=2.083,P值均〈0.05),血清、磷的浓度低于献全血组(t值分别为2.069,2.162,P值均〈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单采血小板前献血者口服一定的葡萄糖酸可以降低机采过程中血清PTH升高的幅度,但在血小板采集过程中少量多次口服并不能降低血清PTH升高的幅度。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葡萄糖酸钙 甲状旁腺素 血清钙磷 献血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服醋酸联合低透析液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高磷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选择50例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透治疗伴有高磷血症的患者,接受醋酸2片,3次/日,随餐口服,透析治疗3次/周,每次4小时的治疗,采用低透析液(离子的浓度为1.25mmol/l),治疗30天后进行评估。结果与实验前比较,患者血磷和磷乘积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白蛋白、碱性磷酸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皆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水平均未见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口服醋酸联合低透析液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高磷血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而且不易引起高

  • 标签: 高磷血症 醋酸钙 低钙透析液
  • 简介:离子及其转运是机体内多种生理功能的重要调节因子,中药在调节离子稳态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以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和中医药理论为基础,从中药成分、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和中成药不同层次分析总结中药调控细胞内离子的作用特点及机制,为中药现代化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中药 钙转运 作用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持续性血液净化在多种危重病症患者救治中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性,但其置换液用量大,而且多种危重病症患者是不宜用乳酸盐置换液;又由于碳酸盐置换液的不稳定性,目前世界大多国家都没有商品性的碳酸盐置换液,因此大多透析单位采用碳酸氢钠的单独通路输入法,我们也采用过这种方法,操作比较麻烦,碳酸氢钠往往不能与置换液其它成分同步恒定输入,这在理论上对患者的救治可能是一不利因素,为此我们利用Diapct床旁血液净化机在模拟CVVH治疗模式的情况下,观察预先配制的碳酸盐置液(A、B液)治疗中混合后碳酸盐置换液离子浓度的变化.

  • 标签: 血液净化 碳酸盐置换液 配制方法 碳酸氢钠 通路输入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碳酸氢钠联合氟康唑治疗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口腔真菌感染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6例,对照采用碳酸氢钠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氟康唑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4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与对照组3.5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氢钠联合氟康唑可以显著提高口腔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碳酸氢钠 氟康唑 口腔真菌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碳酸镧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6例存在高磷血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随机分为醋酸对照组和碳酸镧治疗组,每组23例.观察12周.检测实验前和实验后4、8、12周时血、血磷、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对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口服碳酸镧4周后血磷及磷乘积水平明显下降,血清磷水平由服药前(2.65±0.33)mmol/L降为(2.34±0.28)mmol/L(P<0.05),而血清、iPTH在治疗前后并无明显变化.醋酸组血磷、磷乘积、iPTH水平明显下降,血水平上升.碳酸镧与醋酸组比较,血磷下降速度更快.结论碳酸镧能够安全和有效地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磷水平.关键词高磷血症;血液透析;碳酸镧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87-02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身体健康关注度也持续上升。是人类身体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元素,对人们的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并且对于在临床方面的主要应用进行简要的阐述。

  • 标签: 人体健康 临床应用 探讨
  • 简介:1资料与方法资料:对照组140例,均系健康义务献血人员,男88例,女52例;年龄20~50岁,平均32.5岁。恶性肿瘤组138例;早期45例,中期38例,晚期55例。方法:器仪Aa—400大型生化分析仪,随机配套试剂,均空腹采肘正中静脉血,严格按该机操作说明进行。2结果对照组140例血清为(2.29±0.18)mmol/L。肿瘤组138例,血清为(2.18±0.22)mmol/L,其中早期45例,血清为(2.24±0.17)mmol/L中期38例血清(2.20±0.21)mmol/L,晚期55例血清为(1.95±0.23)mmol/L。随机取恶性肿瘤组中患者100例(早

  • 标签: 血清钙 恶性肿瘤患者 血清白蛋白 降钙素 高唐县 生化分析仪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尤尼舒)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00 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常规治疗组加尤尼舒组(治疗组),疗程为一周。结果:一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6.42 % ,对照组为 77.27 % ( P < 0.05 );观察 24 周治疗组无一例复发脑梗塞,对照组 6 例 13.63% 复发;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葡萄糖酸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探讨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产后出血孕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应用葡萄糖酸联合缩宫素米索前列醇治疗;对照组50例,应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两组产后出血量及缩宫素的使用剂量。结果:经过观察后发现,在产后出血量以及缩宫素的使用剂量方面均为试验组的数据更优,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葡萄糖酸钙 产后出血 缩宫素
  • 简介:背景:面神经周围性损伤后,首先涉及其中枢神经元轴突的逆行性反应,神经能否再生则取决于神经元胞体的存活及功能状态。目的:检测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中神经型黏附分子和胎盘型黏附分子的表达变化。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n=48)和对照组(n=8)。模型组兔建立右侧面神经压榨损伤模型。模型组分别于损伤后1,4,7,14,21,28d各取8只兔进行检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兔右侧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中神经型黏附分子和胎盘型黏附分子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对照组兔右侧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中无神经型黏附分子或胎盘型黏附分子标记的阳性神经元。模型组兔右侧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中存在神经型黏附分子和胎盘型黏附分子阳性神经元,2种阳性神经元数量均在第14天时达到峰值。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损伤后4-28d兔面神经核中神经型黏附分子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损伤后1d时兔面神经核中胎盘型黏附分子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损伤后7-28d时兔面神经核中胎盘型黏附分子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提示面神经损伤的早期即出现2种分子的阳性表达,其中胎盘型黏附分子的表达自神经损伤后一直存在,而神经型黏附分子表达时间相对较短。在面神经损伤时,面神经核中神经型黏附分子和胎盘型黏附分子均表达增加,说明面神经再生可能与黏附分子的高表达有关。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神经型钙黏附分子 胎盘型钙黏附分子 面神经核 信号转导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冠心病患者,在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不同用药方案下,观察其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10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均为冠心病患者,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匹伐他汀治疗(观察组,n=50),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n=50),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血脂TC、LDL-C、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HDL-C指标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用药不良反应(肌肉疼痛、胃肠反应、水肿肝功能、皮疹)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10.00%(5/50)与对照组患者12.00%(6/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匹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用药。

  • 标签: 匹伐他汀钙 阿托伐他汀钙 冠心病 临床疗效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