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假性血小板计数减少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72岁。因脑血栓住进神经科,做溶栓前常规检测,凝血分析(APTT、PT)结果正常,WBC5.1×10^9/L,Hb152g/L,PLT35×10^9/L,血小板减少。了解该患者无出血症状,连验3d血小板始终在(30~40)×10^9/L,临床不敢用药溶栓,转入肾内科,骨穿,骨髓象未见异常,血液涂片后发现血小板呈聚集状态,改用末梢采血,生理盐水稀释法。计数后,血小板计数正常,为200×10^9/L,反复几次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内。因此诊断该患者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此事引起患者不满,后经过解释,才未发生纠纷。患者可以正常的进行药物溶栓。

  • 标签: 依地酸/副作用 抗凝药/副作用 血小板减少/化学诱导 | 人类
  • 简介:对肾上腺结核致Addison病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16岁。缘于全身乏力、倦怠5个月于2010-07-18入院治疗。于外院拍胸片发现两上肺及右中肺斑片状阴影,诊断为继发性肺结核。用异烟肼、链霉素、

  • 标签: 结核/并发症 肾上腺疾病/并发症 艾迪生病/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历摘要例1:女,4岁。因发热,咳嗽5d,以支气管肺炎收住院,在院行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哌酮)和阿奇霉素治疗5d,现患儿咳嗽减轻,体温正常,今又出现腹痛,腹痛发作时间约2h,表现为阵发性腹痛,不剧烈,无进行性加剧,既往无腹部手术病史,一般状态及反应良好,面色正常,自动体位,自发病以来饮食差,腹部查体左中下腹有一局部隆起,可扪及一鸭蛋大小软性包块,有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消失,无呕吐,2d未排便及排气,遂行腹部彩超后发现有“同心圆征”,考虑肠套叠。普外科会诊后建议手术探查及治疗,术中发现:小肠套叠.行手术整复,并继续抗炎治疗,2周后痊愈出院。

  • 标签: 支气管肺炎/并发症 肠套叠/诊断 儿童 学龄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Pin1和CyclinD1在鼻腔的正常上皮、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伴有中到重度不典型增生以及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伴有恶变组织中表达的比较,探讨它们在NIP的发生及恶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临床治疗起到启发和指导的作用。方法实验组收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00年4月至2013年10月间手术和活检的NIP病例40例,NIP伴中到重度不典型增生(伴不典型增生组)25例,NIP伴有癌变(恶变组)16例标本,共计81例。对照组收集非NIP以及排除鼻腔其他肿瘤患者的下鼻甲或中鼻甲粘膜标本9例。结果对照组和各个病变组的Pin1阳性表达数量,经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NIP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以及伴有恶变组中的Pin1蛋白阳性表达比例及表达的程度逐级增高。CyclinD1和Pin1两种蛋白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表达经过spearman秩相关检验(P<0.05),二者在合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的和合并癌变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rs=0.533,P<0.01,二者之间呈正相关。结论Pin1和CyclinD1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以及其伴癌变的组织中表达逐渐增强,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提示这两种蛋白可能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恶变过程中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Pin1的表达对CyclinD1蛋白表达的上调,可能是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的重要机制。

  • 标签: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Pin1 CyclinD1 免疫组化
  • 简介:1病历摘要女,1小时龄。系第1胎,第1产,胎龄40^+周,因“初产头浮”2008—01—02择期行剖宫产,生后面色红,哭声响,Apgar评分1min10分,5min10分。出生体重3200g,羊水清,无粪染。出生约0.5h左右出现面色紫绀,呼吸略促,无呻吟及三凹症,立即给予清理气道,并予吸氧,面色紫绀未改善,立即予转入新生儿科。人院时体检:T36.0℃,P148次/min,R56次/min,反应欠佳,无呻吟及三凹症等呼吸困难,全身紫绀,

  • 标签: 肺炎 吸入性/诊断 心脏缺损 先天性/诊断 误诊 | 人类 婴儿 新生
  • 简介:1病例报告男,5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间断性疼痛1a,无发热、盗汗、咳嗽、乏力、咳痰、痰中带血等症状,10a前曾有肺结核病史,已治愈.查体:腰椎活动度略受限,局部无红肿,无压痛,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双下肢肌力感觉均未见异常,肌张力未见异常.

  • 标签: 结节病/诊断 误诊 结核 脊柱/诊断 脊柱/病理学
  • 简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发病率低、病死率高的急性肠缺血性疾病,且本病临床误诊率高,有报道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死亡患者中90%系由于延误诊断所致[1]。我院消化科曾收治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0岁。突发脐周阵发性绞痛伴腹泻便血1d,伴有出冷汗、黑朦,腹泻后疼痛稍有缓解,至入院前10次余,均为稀水样便,第3次大便中伴有大量鲜血,之后为黑便,有腥臭味,病程中无发热,无头晕头痛,未见呕血,入院查体:神志清,BP130/80mmHg,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活跃。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a余,最高160/120mmHg,平时规律服用氨氯地平片,血压基本控制在140/90mmHg。否认糖尿病史。有吸烟史40a,1包/d,嗜酒史40a,黄酒500g/d。Hb142g/L,RBC4.7×1012/L,WBC11.39×109/L,N0.448,L0.45,PLT279×109/L;粪常规:外观血液++++,隐血++++;电解质:K+3.3mmol/L。腹部平片、腹部B超、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因患者有剧烈腹痛伴便血、出冷汗考虑为缺血性肠病,...

  • 标签: 肠系膜血管闭塞/诊断 误诊
  • 简介: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患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疟原虫可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患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的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极易漏诊、误诊。现报告我院1例感染恶性疟原虫而被误诊的患者。

  • 标签: 疟原虫 发热 诊断 误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卵巢畸胎瘤的早期诊断。方法对1例卵巢畸胎瘤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11岁女孩,主因腹痛1天入院,诊断为“急性胃炎”,给予抗感染、抑酸等治疗不见好转,经腹部B超及盆腔MRI示左侧附件区占位性病变,考虑畸胎瘤,转入妇科行腹腔镜治疗,术中所见左侧卵巢肿物蒂扭转,病理回报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结论卵巢肿瘤蒂扭转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但在儿童比较少见,故对腹痛症状的女孩,需进行全面细致的查体,及时完善腹部B超,必要时行盆腔MRI检查明确诊断,避免漏诊误诊,力争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卵巢 畸胎瘤 儿童
  • 简介:1病历摘要女,年龄49岁。右眼瞳孔区白色物遮盖,视物模糊不清2a,来院就诊。临床诊断:右眼白内障。眼科检查:V0s数指/50cm,光定位,辨色力正常,角膜清,前房适中,瞳孔直径0.3cm,光反射灵敏,晶状体呈白色混浊,眼底未窥见。超声所见:右眼晶状体内可见数枚强回声光斑,呈“彗星”征,其中较大直径约0.5cm。右眼玻璃体内为无回声区,眼底光带光滑,视神经为类V型的低回声区,球后可见呈低回声区。超声提示:右眼晶状体纤维钙化。后行右眼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术中见晶状体呈乳白色混浊,与虹膜轻度粘连,核硬扩大切口挽出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液化并少量溢出,娩出的晶状体核坚硬,直径0.5cm,厚0.3cm,前面较平坦,后面较隆起,无晶状体皮质。镜下见晶状体纤维增生钙化。

  • 标签: 眼疾病/超声检查 晶体/超声检查 钙质沉着症/超声检查 | 人类
  • 简介:对我院肝脏脂肪瘤MRI诊断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35岁。在B超体检中发现肝脏右后叶占位考虑为海绵状血管瘤,CT检查诊断为肝脏右后叶脂肪性质肿瘤,患者既往体健,无任何不适。AFP(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和CA19-9(糖链抗原)均无增高表现,其他肝脏生化检查指标也均为正常范围之内。磁共振扫描仪。

  • 标签: 肝肿瘤/诊断 脂肪瘤/诊断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男,38岁。因持续性心前区不适、紧迫感不缓解而就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大致正常。时正处夏季,天气炎热,患者表情紧张,脸色略显苍白,大汗淋漓,上衣几乎湿透。3min后再记录心电图,与前一份比较发现:S—T段Ⅱ、Ⅲ、aVF形态略有抬高,T波无明显变化。平卧2min后,再次记录心电图与前一份比较显示:S-T段Ⅱ、Ⅲ、aVF抬高较前明显,

  • 标签: 心肌梗塞/诊断 心电描记术
  • 简介:1病例报告男,35岁.以失血性休克、腹部钝击伤、肝破裂收住院.查体:T35.4℃,P94次/min,R20次/min,BP40/0mmHg.急性痛苦面容,皮肤黏膜色泽苍白.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HR94次/min,律齐.腹平胆,腹肌紧张,上腹偏右压痛明显,肝区叩痛,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B超提示腹腔积液、肝破裂.

  • 标签: 肝/损伤 破裂/并发症 胆囊/损伤 撕裂伤/并发症
  • 简介:女,27岁。因停经45d、腹痛伴阴道出血7d于2008—02—25入院。门诊查血HCG747.70mlu/ml,入科经完善检查确诊为:(1)右输卵管妊娠(流产型);(2)左附件囊肿。经患者及其丈夫要求保守治疗,于2008—02—26给予肌注甲氨蝶呤针75mg,行杀胚治疗,肌内注射甲氨蝶呤针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下腹闷痛不适,要求手术治疗,于2008—02—29行腹腔镜下盆腔粘连松解+右侧输卵管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报告:(右侧)符合输卵管早期妊娠,伴不完全性流产和出血;

  • 标签: 甲氨蝶呤/副作用 超敏反应/病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