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以新鲜菠菜和生菜为试材,使用低温加湿保鲜柜,研究了叶菜类蔬菜低温加湿方式贮藏期间叶片VC含量、失重率和色差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加湿方式贮藏叶菜类蔬菜能够较好地保持叶片水分和叶片组织的活性,贮藏5d后,叶菜中VC含量损失率低于30%,明显低于其他贮藏方式,叶片日均失重率为4%左右,而低温贮藏为10%左右,此外,叶片色差变化最小,很好地保持了蔬菜的新鲜度。

  • 标签: 叶菜 VC含量 色差 失重率 感官 低温密封加湿
  • 简介:为解决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控制问题,将HACCP体系与质量功能展开(QFD)相结合,应用HACCP体系进行全过程控制,运用QFD获取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的顾客需求项及各项权重,根据各项关键控制指标的重要度,完成预防措施质量屋的构建并应用到HACCP体系预防措施和纠偏措施的制定中,从而对乳制品质量安全进行控制。

  • 标签: 乳制品 质量安全控制 HACCP体系 质量功能展开
  • 简介:2010年12月14日在北京召开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会议上传出消息,"十二五"期间,农业部将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规定,大力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全面加强风险评估监测、科学研究及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尽快构建既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 标签: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安全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法》 强化 风险评估体系 专家委员会
  • 简介:以青椒(麻辣四号)为试材,采用不同包装(普通纸箱、瓦楞纸箱、微孔保鲜膜)、不同运输车辆(厢式半封闭货车、普通货车)及0.5μL,L1-MCP共6种组合方式处理,青椒经6h公路运输后(厢式半封闭货车温度18~24℃、相对湿度70%~80%;普通货车温度18~24℃、相对湿度50%~60%),贮于常温条件下(温度18~22℃、相对湿度80%~85%)12d,研究不同包装与运输方式对常温贮藏青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0.5μL/Ll—MCP处理、采用5层瓦楞纸箱内衬微孔保鲜膜包装、用厢式半封闭货车运输的处理。能保持青椒较高的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失重率与呼吸强度,抑制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延缓膜脂过氧化进程,延长贮藏期,保鲜效果显著。

  • 标签: 青椒 包装 运输 品质 常温货架
  • 简介:我国开展的淀粉改良的转基因甘薯培育成功并顺利收获。这项研究的主持者、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张鹏研究员最近向记者透露,田间试验收获的新型甘薯,是通过转基因技术改变了甘薯的淀粉品质,这将增强我国甘薯育种潜力和拓宽其应用领域。

  • 标签: 转基因技术 淀粉品质 品质改良 甘薯 培育 植物生理生态
  • 简介:针对我国乳业危机的现状,指出影响我国乳品质量安全的6个主要问题;分析制约我国乳业发展的瓶颈,并从5个方面论述我国乳业国家标准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加强我国乳品质量安全标准建设的3点建议。

  • 标签: 乳品质量 食品安全 国家标准
  • 简介:研究了5种保鲜剂(1mmol/L苯甲酸、0.5%氯化钙、1.0%过氧化氢、1.0%维生素C、1.0%柠檬酸)处理对新鲜切割生菜(10~15mm切割度)在3℃贮藏期间品质变化及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贮藏条件下,5种处理中,1mmol/L苯甲酸和0.5%氯化钙显著延缓切割生菜的叶绿素、总酸、VC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保持了较好感官品质,贮藏到第12天仍有商品价值;1,0%过氧化氢和1,0%VC处理对保持切割生菜的品质有一定的作用,但处理效果略次于苯甲酸和氯化钙,商品贮藏期仅为8天:1.0%柠檬酸的处理效果不明显,商品贮藏期仅为6天左右。

  • 标签: 切割生菜 保鲜剂 贮藏 品质
  • 简介:采用0.05%的乙醇熏蒸处理新鲜茎瘤芥24h,用聚乙烯保鲜袋包装后在室温(15±2℃)条件下贮藏,每3d取样测定分析茎瘤芥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0.05%乙醇处理的新鲜茎瘤芥在贮藏期间呼吸强度明显低于对照,其中,在贮藏第9天时最为明显,呼吸强度低于对照51.4%,并可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贮藏的第15天,分别高于对照的26.3%、20.5%和79.0%;同时可显著降低新鲜茎瘤芥在贮藏期间的发芽率和腐烂率,起到延缓其衰老进程,提高贮藏品质的作用。

  • 标签: 乙醇 茎瘤芥 贮藏品质
  • 简介:为研究不同保鲜包装对高唐紫茄品质的影响,以高唐紫茄聊育3号品种为试材,分别采用聚乙烯(PE)微孔保鲜膜和聚氯乙烯(PVC)保鲜膜两种自发气调包装(MAP)处理,于9℃冷库贮藏,测定茄子果实贮藏期间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微孔膜和PVC膜包装均可明显延长聊育3号茄子果实的贮藏期,显著抑制果实硬度的下降和失重率的上升,有利于茄子果实贮藏期间可滴定酸(TA)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保持,显著抑制茄子果实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上升,PVC包装处理可较好地抑制果皮亮度及色泽的变化,微孔膜包装有利于果实中芦丁含量的保持。综合分析得出,高唐紫茄聊育3号品种宜采用PVC膜包装贮藏,推荐贮藏期为25d。

  • 标签: 高唐紫茄 贮藏品质 保鲜膜 自发气调
  • 简介:对真空预冷后冷藏(2~3℃)青菜、不经预冷处理直接冷藏(2~3℃)青菜和室温(19~21.2℃)放置的青菜3个实验组的品质变化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预冷过的青菜在贮藏中的品质降解要小于直接冷藏的青菜.

  • 标签: 青菜 真空预冷 品质 货架寿命
  • 简介:为建立大豆油脂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以油脂产品各环节的实际生产为基础,利用ASP.NET,SQLServer系统软件,建立了大豆生产信息及加工过程中关键控制点数据库,构建了追溯体系。实现了不同终端客户利用不同的查询途径即可获得大豆油脂产品的追溯查询信息,以及对大豆油生产、流通、消费、服务等过程的全程监管和经营责任的追溯愿望。

  • 标签: 大豆 油脂 追溯系统 食品安全
  • 简介:以鸭梨为试材,研究了田间套袋对常温(25±2)℃下鸭梨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以及果实低温(0±0.5)℃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并未推迟或提前常温下鸭梨果实的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高峰,但套袋鸭梨的呼吸高峰低于未套袋鸭梨,而乙烯释放高峰无明显差别。采摘时,套袋鸭梨较未套袋鸭梨果实硬度大、可滴定酸含量高,VC含量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套袋和未套袋鸭梨果实硬度均有所下降,但套袋鸭梨果实硬度下降更为迅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在贮藏过程中整体上升,贮藏后期(210d)套袋鸭梨果实SSC显著高于未套袋果实(P〈0.05),而之前两者无显著差异;套袋鸭梨果实TA含量较未套袋鸭梨下降更为迅速;贮藏初期套装鸭梨果实VC含量较低,但在贮藏后期这种差别已不明显;套袋鸭梨果心褐变指数较低,未套袋鸭梨果心总酚含量高且下降更为迅速,其PPO活性显著高于套袋鸭梨(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鸭梨果心褐变指数与PPO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套袋处理对抑制鸭梨贮藏期间果心褐变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鸭梨 套袋 采后生理 贮藏品质 褐变 PPO
  • 简介:以山东沾化冬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方式对冬枣货架期好果率、腐烂指数、转红指数、软化率、热伤害程度、失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空气、热蒸汽和热水3种热处理方式中,热水处理的效果最好,其最佳条件为50~55℃处理6~8min,能显著提高冬枣货架期品质,抑制腐烂指数、软化率、发酵率上升和好果率的下降,延长冬枣的货架寿命.但热水处理又促进了冬枣货架期转红指数的上升.

  • 标签: 冬枣 热处理方式 货架期 果实品质 好果率 腐烂指数
  • 简介:为探讨箱式气调保鲜对鲜食莲蓬贮藏品质和生理的影响,以鲜莲蓬为试材,(2±0.5)℃条件下采用气调保鲜箱进行贮藏,测定不同气嘴的气调箱和聚乙烯(PE)保鲜膜(对照)中莲蓬的感官品质指标、相关生理指标及环境气体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嘴箱式气调处理贮藏21d可有效控制贮藏期内莲蓬由于失水、褐变及黄化导致的外观商品性下降,并能抑制莲子口感的劣变,较常规PE膜包装保鲜期至少延长1周;2嘴箱式气调处理可抑制贮藏过程中莲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抑制莲房组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减缓莲房组织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的增大;2嘴气调箱内气体环境最有利于莲蓬的贮藏,适宜的气体浓度O2为13%-15%,CO2为5%-5.5%。综上,2嘴箱式气调保鲜更有利于鲜莲蓬的低温贮藏。

  • 标签: 莲蓬 箱式气调 感官品质 衰老生理 贮藏
  • 简介:以0℃冷库中贮藏85d后的白罗莎里奥葡萄果实为试材,进行常温(25℃)货架试验,研究不同褐变程度(1、2、3级)葡萄果实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货架期的延长,葡萄果皮由原来的鲜绿色逐渐转变为红褐色,原红褐色则逐渐加深;果实表皮褐变度和色差a*值均呈增加趋势,但不同褐变程度变化差异较大;果实硬度呈缓慢下降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呈缓慢增加趋势;各级果实V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1级果实丙二醛含量随货架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2级和3级果实随货架时间延长而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不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葡萄表皮褐变度与各生理和品质指标之间存在一个二次方程关系,且大部分有较高的拟合度。

  • 标签: 鲜食葡萄 褐变 品质变化 货架期
  • 简介:以翠冠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常温条件下微孔保鲜膜、果蜡和果蜡+微孔保鲜膜对翠冠梨果实货架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保鲜膜对控制果实失水具有较好的效果;果蜡处理能有效地保持果实的硬度;两种处理均可以抑制可溶性固形物(TSS)和可滴定酸(TA)含量的下降;果蜡+微孔保鲜膜处理在具有以上两种处理效果的同时,还可显著地降低梨果实的丙二醛(MDA)含量,并在贮藏期间保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从而保持其良好的贮藏品质,延长翠冠梨果实的货架期。

  • 标签: 翠冠梨 品质 微孔保鲜膜 果蜡 货架期
  • 简介:为获得高品质的牡蛎干制品,探究牡蛎冷风干燥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以新鲜牡蛎为原料进行冷风干燥处理,研究不同干燥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牡蛎干燥特性,考查不同干燥条件对牡蛎复水率、色泽、TVB-N值、TBA值及菌落总数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水平范围内,提高干燥温度、降低相对湿度均能明显加快干燥速率。经分析验证,在干燥温度20℃,相对湿度55%条件下,牡蛎冷风干制品品质较好。

  • 标签: 牡蛎 冷风干燥 温度 相对湿度 品质
  • 简介:以"檀香"橄榄果实为试材,研究7个采收期(从9月7日到12月7日按节气采果,分别为采收期Ⅰ、Ⅱ、Ⅲ、Ⅳ、Ⅴ、Ⅵ、Ⅶ)对鲜食橄榄果实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参数。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迟和果实成熟度的提高,采收期Ⅰ~采收期Ⅵ的橄榄果实表面色调角h°、果皮叶绿素含量、果肉可滴定酸和单宁含量下降,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值、可溶性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和糖酸比值增加,果实食用品质提高;但采收期Ⅶ(过熟)的橄榄果实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和果实食用品质下降;因此认为,采收期显著影响鲜食橄榄果实品质,且以采收期Ⅵ(完熟,小雪节气采收)的橄榄果实鲜食品质最佳。同时发现,橄榄果实表面色调角h°,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固酸比值、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糖酸比值、单宁含量等品质指标可作为确定鲜食橄榄果实食用品质及采收期Ⅰ~采收期Ⅵ成熟度的参数,为量化衡量橄榄果实食用品质和成熟度提供方法。

  • 标签: 橄榄 鲜食 采收期 品质 成熟度 参数
  • 简介:以目前常用尼龙编织袋包装为对照,采用不同气调包装贮藏方式(100%CO2,100%N2,100%空气及真空和它们的不同比例)进行大米为期10个月的贮藏,定期测定大米含水量、脂肪酸值、过氧化氢酶活性、黏度及蒸煮品质。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自然贮藏环境下,N2及真空包装能够显著提高上述各大米保鲜品质指标,可有效保持大米新鲜品质,在黑龙江大米包装及高端米开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 标签: 气调包装 黑龙江 大米 保鲜品质
  • 简介:以海南主栽芒果品种“贵妃”芒果树为试材,研究采前喷洒不同浓度(O.3、05、1.0、2.0、3.0、4.0g/L)的赤霉素(GA,)对采后芒果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采前GA,处理均能够延缓采后果实a*值的上升,抑制叶绿素的降解和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的积累,降低叶绿素酶(chlorophyllase)、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并推迟酶活性高峰的出现,但采前高浓度(4.0g/L)GA3处理会使“贵妃”芒果至果实完熟时仍不能完全转色,对外观品质具有不利的影响。

  • 标签: GA3 芒果 色泽 外观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