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经历了1935《生死场》的发表年以后,1936年中的萧红的情绪和身体状况都急剧下滑,萧军在感情上的不忠和他们性格的差异都暴露出来,对于相对感情至上的女性来说是非常悲痛的,也波及到了她的创作情绪。这种种忧愁苦恼即使有鲁迅家的庇护和陪伴也终于不能掩了,终于,她决定避居日本。

  • 标签: 萧红 萧军 书信 青岛 东京 创作情绪
  • 简介:时间:2016年3月2日地点:青岛南昌路林语山畔孟力租屋孟力原名郑旭升,曾用名郑连,笔名梁宝、冯喜、黄金、张冀。1928年生于青岛。194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46年青岛《青报》校对,1947年青岛《民报》国际版编辑记者,1948年胶东文协干事,1950年青岛文联(筹)秘书、编辑。1957年出版中篇小说《山谷炊烟》,同年被打成右派,1978年平反。发表杂文、随笔、小说、诗歌若干。我曾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赵:孟老,我曾请臧杰采访您,了解了您的一生经历,虽然涉及到四十年代,但不是四十年代专访。

  • 标签: 四十年代 胶东文协 《民报》 山音 国际版 郑旭
  • 简介:郑建华放下作协主席韩嘉川放下《青岛文学》副主编高建刚放下《青岛文学》小说编辑章芳放下《青岛早报》副刊编辑

  • 标签: 《青岛早报》 副刊编辑 副主编 文学
  • 简介:1924至1926年间,在我们的世纪被奉为国学大师的顾随正在青岛胶澳中学担任国文和英文教师,后期他还担任过《青岛时报》中文版总编辑。为了排遣寂寞、呼朋引伴,他把几个浅草社的同仁好友或邀至青岛度假(冯至、杨晦),或招至胶澳中学同事(陈炜谟、陈翔鹤)。以青岛为背景,展开了一段"浅草""沉钟"社的文学交往。本文篇幅有限,将把视角暂且聚焦于1924年冯至应顾随之邀来青度夏之一月。

  • 标签: 冯至 浅草社 胶澳 陈翔鹤 沉钟 陈炜谟
  • 简介:“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不寒不暑,可舟可车”是对青岛这座美丽城市最真实的写照。经过“十二五”的努力,青岛已经形成三季花开、四季常绿的美好景象,曾获得“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宜居城市”等称号;成功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并获得鲁班奖和詹天佑奖,成为中国园林艺术和城市生态建设的优秀范例。本次征文大赛主题是“为青岛喝彩·园林让城市更美好”。

  • 标签: 征文大赛 园林城市 詹天佑奖 世界园艺博览会 中国园林艺术 可舟
  • 简介:吕家香,笔名孟嘉、吕山查。1933年生于江苏沛县。1949年考入青岛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山东医学院工农速成中学。1957年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改正后,任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诗歌研究。著有《诗潮、诗人、诗艺》、《品与思》、《唐人咏怀绝句精品赏析》、《一朵喇叭花》、《温暖与悲凉》、《从旧体诗到新诗》等。

  • 标签: 青岛 口述 家乡 工农速成中学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大学
  • 简介:卫礼贤1873年生于德国斯图加特,1891年考入图宾根新教神学校,1895年通过神学职业资格考试,获得牧师职位。1897年德国占领胶澳,次年与清廷签订《中德胶澳租借条约》,

  • 标签: 卫礼贤 德意志 青岛 职业资格考试 斯图加特 德国
  • 简介:我还是第一次在文章中使用“写作命运”这个词。在北京的城市空间里,我偶尔会想起乡下院子里父亲和三舅亲手打造的那架松木梯子——粗糙、结实、

  • 标签: 城市空间 写作 松木 诗人 青岛 亲和
  • 简介:摘要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大学生通过提高自主管理能力不断完善发展自我。由此,分别从大学生、学校、老师三个方面,探索提高青岛工学院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策略。

  • 标签: 青岛工学院 大学生 自主管理
  • 简介:不久前,我看到了一份有关美国梦的民调结果。据《今日美国》报道,24%的人认为自己已经实现了美国梦,40%的人相信自己能够实现美国梦,15%的人表示毫无希望,21%的人表示对此并不关心。我不知道类似的问卷在中国会是一个怎样的比例分布。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美国梦,还是中国梦,它是有关国家的梦想,更是个人的梦想。而国家的价值,正在于提供一种相对公正的秩序,使身处其中的个人

  • 标签: 中国梦 中国心 我不知道 相信自己 天都 《今日美国》
  • 简介:<正>对于当代诗歌的“中国性”问题,身在海外的诗人似乎比起国内的诗人更关心一些。前几年海外出版的一份汉语刊物还组织过一个讨论,不少人写文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意见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的观点,还是认为进入当代社会以来,由于西方文化以强势文化的面目出现,受到它的影响,中国诗歌的外来因子越来越多,其中国特征日渐

  • 标签: 中国诗歌 诗探索 文化场域 中国特征 西方文化 强势文化
  • 简介:一个伟大的诗人或作家,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因为在他的心灵宇宙中涵纳着整个世界;同时,他也为世界所景仰、所包容.普希金就是这样的一位伟大的俄罗斯诗人和作家.最近读到张铁夫先生主编的《普希金与中国》(岳麓书社2000年9月出版),对这一点的理解又更深了一层.

  • 标签: 普希金 诗人 作家 心灵 包容 民族
  • 简介:这其实是我构思的一部伟大小说的标题。这也是我没有十分把握就发动观察的第一位男作家。两个未遂的概念合成起来,是可以抵消一些幻灭感的吧。在《西湖》上发过一个小辑,七年前,在那个著名的“新锐”栏目。至于这个“双重观察”栏目,一开始我心下盘算这样子你写我,我写你,不要惹出事端来。不过按我图省事的习惯,实在不愿事事周全,避开什么撇清什么,制造什么成全什么,全由别人说了算。

  • 标签: 绅士 中国 概念合成 《西湖》 男作家 幻灭感
  • 简介:每每到冬,便想到春,想春的人便三千里河山心中走遍。走的走,留的留,二十八年都是这样乘着冬日的阳光冥思。

  • 标签: 中国梅
  • 简介:<正>中国香不张扬不呛鼻不浪漫,素雅内敛,像煞我们的传统审美,恬淡而深邃,袅然缥缈之际,承载得起一部沉甸甸的五千年中华历史!中国香,是以柔克刚的最好典范。腊梅香,水仙花

  • 标签: 中华历史 传统审美 对我说 我自己 清新活泼 上海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