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后外侧入路行髋关节置换(THA)后外侧结构重建前后的髋关节生物力学变化。方法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期间,行人工THA手术患者9例10髋,其中股骨头坏死患者3例4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关节炎患者侧3例3髋(CroweⅠ型2例,CroweⅡ型1例),股骨颈骨折3例3髋;男4例,女5例;年龄41-75岁,平均59.67岁。常规采用后外侧入路、生物型假体。所有患者均行关节囊及外旋肌群修复,于关节囊及外旋肌群修复前后分别测定髋关节内收、外展0°,屈曲45°和屈曲90°内旋时,关节即将脱位时扭矩的大小,观察股骨大转子后方有无骨折、关节囊及外旋肌群有无撕裂、缝线有无开结及断线、坐骨神经损伤。结果关节囊及外旋肌群缝合前后扭矩有显著增加,屈髋45°时,缝合前扭矩测量为(7.88±5.87)N·m,缝合后扭矩为(14.03±6.81)N·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屈髋90°时,缝合前扭矩测量为(12.22±3.58)N·m,缝合后扭矩为(17.15±5.81)N·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现1例大粗隆后缘骨折,1例后外侧结构缝合打结后,线结松动,1例缝线断裂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无关节脱位发生,无坐骨神经损伤。结论THA术中后方关节囊及外旋肌群的修复可显著改善THA术后关节即刻稳定性。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关节囊 髋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方法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针对伤口感染、髋关节脱位和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压疮、肺部并发症便秘等并发症方面进行了积极的预防及护理。结果本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加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成功率,保证病人痊愈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感染 肺部并发症 深静脉血栓 髋关节脱位 压疮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病人体位的稳定性及减少因体位摆放不当而导致的损伤。方法统计两种摆放方法对病人的股动脉压迫例数和术中体位变动例数。结果采用传统方法摆放的37例手术体位术中发生体位变动3例,压迫股动脉2例。改进后的体位摆放25例手术体位术中发生体位变动和压迫股动脉均为1例。结论改进后的手术体位术中体位变动率由原来的8%降为4%,股动脉压迫率由原来的5%下降为4%。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体位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的主要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给予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锻炼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个月后研究组和对照组髋关节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髋关节评分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髋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护理期间研究组出现感染1例,对照组出现感染3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采取针对性的康复锻炼护理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 髋关节 置换术 康复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采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6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患者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密切配合,了解并掌握手术步骤能够确保手术的成功。

  • 标签: 髋关节 置换手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则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疼痛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对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髋关节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同时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并总结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性髋关节强直患者55例(72个髋关节),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分析髋关节术前术后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及Harris评分;综合分析术后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结果术后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比较术前、术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上端纵行骨折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髋臼假体松动2例,股骨假体下沉1例。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置换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是治疗晚期髋关节强直性脊柱炎晚期改变有效方法,同时要注意由于患者本身体质因素,并发症比较多,术后合理的治疗措施也非常关键。

  • 标签: 强直性脊柱 髋关节置换术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自体输血技术在单侧初次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45例单侧初次髋关节置换术者在术前预存自体血400ml,术中进行自体血液回输,检查入院当天、手术当天及术后第3天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结果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不同的贫血症状,输入少量异体血。结论年龄70岁以下、基础病少、行单侧初次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通过自体输血技术,可不需输入异体血,但术后也应注意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必要时仍需少量异体血输血。

  • 标签: 自体输血 单侧髋关节 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髋关节置换术采用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置换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置换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切口的长度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以及术后止痛药用量少(P<0.05);两组手术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置换术具有对关节组织和神经的创伤小、出血少、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建议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术髋关节置换术 小切口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行早期系统功能锻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实施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系统功能锻炼。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天、第2天监测两组DVT形成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相关指标。结果两组DVT形成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相关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髌上10cm患肢周径术前和术后第1天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早期系统功能锻炼能够减轻THA术后DVT形成的症状和体征,对预防DVT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术,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7.5%,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感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2例、关节松动2例、感染1例,不良反发生率为12.5%,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确切,患者的疼痛、肿胀等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且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手术安全有效,对提高患者预后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髌骨置换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72例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只单纯给予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在关节置换术中行髌骨置换。结果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的膝前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个月的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的Feller髌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关节置换术采用髌骨置换能有效减少患者的膝前疼痛,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与髌骨功能。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髌骨置换 HS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后阶段性系统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功能锻炼,以提高病人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质量。方法针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63例患者进行系统性中医护理,做好髋关节术后患者日常生活护理的每个环节,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结果63例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均恢复较好,未发生不良后果。结论采取系统的护理方法、功能锻炼,对髋关节术后患者恢复起着关键作用。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后 中医护理 功能锻炼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髋关节置换术使患者尽早地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减轻疼痛,早期下床。方法对32例老年人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中,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全面检查了解各系统的功能状况,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练习股四头肌、腓肠肌的收缩运动,完善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伤口引流的颜色、量等变化,术后保持患肢中立位,两腿之间垫三角枕,以防髋关节术后脱位。结果32例关节置换的病人手术全部成功,未出现假体脱出,患者满意。结论通过本组病例的护理我们体会到周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前观察,认真的指导患者掌握功能锻炼的要领,有效的预防并发症,详细的出院指导是防止假体脱出,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加强功能锻炼,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老年患者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治疗中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58例纳入本研究,均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对比手术前后患者髋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手术前对比,我们发现手术后患者髋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大,VAS评分明显下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具有满意的疗效,可增加髋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程度,改善髋关节功能。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 创伤性骨关节炎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延续性健康教育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0月在骨伤科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学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住院期间均实施相同的康复锻炼。对照组予常规出院指导,并发放书面指导手册;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出院后6个月内实施延续性健康教育。比较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6个月的Harri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2组患者出院时的Harri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3个月、6个月的观察组Harri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延续性健康教育可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的功能康复,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延续健康教育 康复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戒烟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择期髋关节置换术吸烟患者,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戒烟组和对照组。戒烟组患者于手术前4周接受戒烟,给予患者戒烟辅导和尼古丁替代疗法,使患者戒烟或吸烟量减少至少50%;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治疗,很少或根本未接受到吸烟的风险信息或戒烟辅导。两组患者均按医院常规接受腰硬联合麻醉或全麻。采用双盲法记录两组患者心、肺、肾和神经并发症的例数,住院天数和住ICU天数。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20例患者,每组各60例,均为男性,年龄65~82岁,体重42~75kg,ASAⅠ~Ⅲ级。最终戒烟组56例、对照组57例患者完成研究。结果显示:戒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6vs.39/57,P=0.000)、术后伤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56vs.21/57,P=0.000)、切口感染发生率(1/56vs.13/57,P=0.001)、需二次手术者(1/56vs.9/57,P=0.022)和伤口清创者(1/56vs.8/57,P=0.040)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此外,戒烟组患者骨外科中位住院天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14天vs.26天,P=0.000)。结论手术前4周戒烟可有效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戒烟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并发症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法,对照组则应用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和止痛效果,同时记录术中麻黄碱的用量等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诱导时间、手术时间、麻黄碱的用量和术中镇痛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术中见效快,能够提供较长时间的手术麻醉和镇痛,呼吸功能保持较好,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不大,术后并发症也较少,具有很大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高龄患者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