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垂体腺瘤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间25例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16例发生尿崩症,3例脑脊液漏,4例电解质紊乱,2例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对垂体腺瘤术后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全程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垂体腺瘤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病人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方法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顺利康复。结果经过整体护理及心理干预,使手术顺利进行,缩短了住院日。结论积极做好垂体腺瘤患者的术前指导和术后护理对患者减少并发症,顺利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脑垂体腺瘤 鼻蝶入路 护理
  • 简介:泌乳素(prolactin.PRL)腺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约占垂体腺瘤的60%。其临床表现包括闭经、泌乳、不孕、头痛、视力障碍及垂体功能低下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放射治疗。由于以多巴胺激动剂(dopamineagonist,DA)为主的药物治疗不仅可以使PRL水平下降、性腺功能恢复正常,而且可以使肿瘤体积缩小、避免手术,所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本文就泌乳素腺瘤药物治疗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垂体肿瘤 泌乳素腺瘤 药物疗法
  • 简介:垂体腺瘤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颅内肿瘤,既有肿瘤的性质,同时也有内分泌学特性。垂体腺瘤的危害主要有:垂体激素过量分泌,产生一系列代谢紊乱和脏器损害;肿瘤压迫使其它垂体激素低下,引起相应的靶腺功能低下:肿瘤压迫鞍区结构,导致相应功能严重障碍。其诊断和治疗也应从以上三方面考虑。核磁共振检查及内分泌激素测定是垂体腺瘤诊断的重要手段。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经蝶入路优于经颅入路。本文从垂体腺瘤诊断和治疗方面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予以概述:垂体腺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垂体腺瘤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疗效的评价,侵袭性垂体腺瘤以及垂体腺瘤放疗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 标签: 垂体腺瘤 经蝶显微外科 诊断 治疗
  • 简介:1病历摘要女,35岁;妊娠28周,以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20d入院。查体视力:左/右0.08/0.08,双眼视野近全盲。鞍区MRI平扫见类圆形等T1、长T2信号影,大小约2.0cm×1.8cm,视交叉受压上抬(图1)。血清泌乳素173.49ng/mL,其余垂体前叶激素水平正常。术前经麻醉科、产科会诊,在全麻下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术中见鞍内为红褐色陈旧血性液体,瘤壁四周为混杂有含铁血黄素样组织的质地较软的灰白色肿瘤。

  • 标签: 垂体腺瘤 泌乳素 妊娠 垂体卒中
  • 简介:摘要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部分垂体腺瘤在通过手术、常规药物和放射治疗后,仍因耐药或多次复发而导致治疗困难。随着对肿瘤免疫环境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免疫细胞的浸润可能对垂体腺瘤的治疗和预后有积极的影响。而肠道菌群可以与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影响肿瘤的免疫环境,并通过"脑肠轴"的双向信息交流影响大脑健康,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地用作监测全身疾病状态、预测疾病进展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新兴的治疗手段中。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对肠道菌群与垂体腺瘤免疫环境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部分垂体腺瘤在通过手术、常规药物和放射治疗后,仍因耐药或多次复发而导致治疗困难。随着对肿瘤免疫环境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免疫细胞的浸润可能对垂体腺瘤的治疗和预后有积极的影响。而肠道菌群可以与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影响肿瘤的免疫环境,并通过"脑肠轴"的双向信息交流影响大脑健康,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地用作监测全身疾病状态、预测疾病进展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新兴的治疗手段中。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对肠道菌群与垂体腺瘤免疫环境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在垂体腺瘤磁共振动态增强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在我院确诊为垂体腺瘤的患者共52例,将患者分为干预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对照组患者不给予任何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是否顺利完成检查,有无造影剂渗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出现造影剂渗漏的情况,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未完成检查,有6例患者出现造影剂渗漏的情况;干预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总例数为2例,不良反应率为7.14%,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总例数为8例,不良反应率为33.33%,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垂体腺瘤磁共振动动态增强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检查,并且造影剂渗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垂体微腺瘤共振态增强 应用 分析
  • 简介: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0%~15%。虽然大多数垂体腺瘤是良性肿瘤,但是它常常引起一些内分泌症状,如巨人症、闭经泌乳及Cushing综合征等;另外由于其在颅内的特殊位置,肿瘤的增大和侵袭往往引起头痛、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等症状。虽然近年来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部分垂体腺瘤尤其是侵袭性垂体腺瘤对于神经外科医师而言,

  • 标签: MIRNA 垂体 垂体腺瘤 靶基因
  • 简介:目的总结开颅手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的经验。方法2007年12月到2011年8月开颅手术治疗巨大垂体腺瘤患者3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9例。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32个月,次全切除9例中,7例复发,予以伽玛刀治疗。结论合理的手术入路、良好的术野暴露、熟悉鞍区的微血管分布、术中重视对重要结构的保护、娴熟的显微手术技术是减少术中损伤,提高巨大垂体腺瘤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垂体腺瘤 经颅入路 显微手术
  • 简介:我院自1988年至2006年收治垂体腺瘤476例,其中符合巨大垂体腺瘤(肿瘤直径〉4cm)49例。我们应用显微手术技术,采取不同手术入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垂体腺瘤 巨大型 经蝶手术 显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垂体腺瘤患者的垂体组织在MRI上的影像学表现与其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100例的MRI资料,甄测垂体与瘤体的相对位置以及术后的影像学改变。结果无功能型腺瘤垂体位置多为平侧关系,生长激素型腺瘤垂体组织多为垂直上下关系,部分病例术后垂体组织恢复不够满意,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垂体腺瘤患者中,生长激素型腺瘤垂体组织位于肿瘤上方者较多;无功能型垂体腺瘤者,垂体组织位于肿瘤侧方者较多。

  • 标签: 垂体腺瘤 垂体 磁共振成象
  • 简介:摘要垂体腺瘤发病机制复杂,受多种基因和多种病理因素控制。由于因素众多,各种调控机制复杂多变,所以尽管近年来医学界对垂体瘤分子机理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且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但其确切的机理还需要进一步阐明。随着分子生物及基因技术的发展,新的基因和蛋白还会被发现,这将会为垂体腺瘤的诊断及治疗开创新的天地。

  • 标签: 垂体瘤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FOCUS(field of view optimized and constrained undistorted single-shot)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在泌乳素型垂体腺瘤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泌乳素型垂体腺瘤与24例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MRI平扫、动态增强及FOCUS DWI序列图像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比较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组病变与未受累区ADC值及高泌乳素血症组平均ADC值间差异。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比较高泌乳素血症组垂体前叶左、中、右三个区域间ADC值。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ADC比值(即rADC)的诊断效能。结果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组病变区的ADC值小于邻近未受累垂体区及高泌乳素血症组垂体前叶平均ADC值(P<0.001),且后两者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高泌乳素血症组垂体中间部ADC值显著高于左右两侧部(P右=0.001,P左=0.012),而左右两侧ADC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rADC诊断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结论FOCUS DWI有助于鉴别泌乳素型垂体腺瘤及单纯高泌乳素血症垂体组织,可以考虑应用其辅助诊断泌乳素型垂体腺瘤,从而为临床制订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 高泌乳素血症 鞍区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垂体腺瘤的诊断方法与药物或手术治疗的选择仍存在争议。随着放射免疫和影像学的进展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垂体腺瘤的发现率逐年递增,然而如何早期诊断垂体腺瘤并给予确切有效而经济的治疗方法仍是当前临床的热点。本文介绍我院自1986年~2003年经门诊诊治和住院手术近千例患者的系列研究,确立了鞍区CT薄层增强扫描+矢、冠状重建和垂体MRI动态增强能确切显示腺瘤病灶在鞍内的大小、方位及其与蝶窦的立体关系,为经蝶人路、肿瘤切除提供准确定位及术后疗效评估的依据。通过系列中西药门诊治疗观察及经蝶手术疗效长期随访,确立了垂体腺瘤诊治的策划方案。本文通过

  • 标签: 垂体微腺瘤 生活质量 增强扫描 动态增强 手术治疗 早期诊断
  • 简介:本文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到2010年3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经手术证实的垂体腺瘤卒中72例,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

  • 标签: 垂体腺瘤 垂体卒中 经蝶窦手术
  • 简介:摘要异位垂体腺瘤(ectopic pituitary adenoma,EPA)是位于蝶鞍外且与鞍内正常垂体不连续的垂体腺瘤,其发病罕见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EPA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分泌激素的类型和水平,以及肿瘤对邻近结构的压迫。术前的影像学检查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绝大多数EPA是通过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辅助药物治疗可延迟甚至避免手术的需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