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职业健康检查在职业噪声防治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接受检查的30例噪声作业人员为分析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5例实施纯音测听,观察组15例实施40Hz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对比两组人员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不同单耳语频听力阈值检查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单耳语频损伤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职业健康检查在职业噪声防治中的运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职业健康检查 职业性噪声聋 运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高压氧治疗52例职业噪声患者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12月—2017年3月,选取52例我院进行治疗的职业噪声患者,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26)和实验组(n=26),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药物+常氧),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对比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自觉耳鸣及自觉听力下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治疗前500、1000、200、4000Hz的纯音听阈均无明显差异,但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500、1000、200、4000Hz的纯音听阈与对照组相比较好,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职业噪声患者给予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缓解耳鸣及听力下降症状,减轻患者的听力损伤程度,具有一定的安全和可行,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高压氧 职业性噪声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1至2018年广州市职业噪声诊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噪声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3月,以整群抽样方法,查阅2011至2018年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噪声诊断档案,以471例次职业噪声诊断申请者档案为调查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进行其流行病学特征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广州市2011至2018年职业噪声诊断申请共471例次,有211例次诊断职业噪声(44.8%,211/471)。新诊断病例以轻度(83.9%,177/211)为主,高发年龄为40.0~49.0岁(41.7%,88/211),高发工龄为5.0~9.9年(38.9%,82/211),男性(88.6%,187/211)居多。新诊断病例主要集中地区为南沙区(23.2%,49/211)、黄埔区(22.7%,48/211)和番禺区(21.8%,46/211);主要集中行业为制造业(82.0%,173/211)。企业的经济类型多为内资企业(40.8%,86/211),企业规模以中型(42.7%,90/211)为主。结论广州市职业噪声诊断病例虽多为轻度噪声,依然需要引起重视,加强噪声行业防护教育。

  • 标签: 职业病 噪声,职业性 耳聋 诊断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职业噪声患者纯音听阈、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98例职业噪声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康复指导、出院宣教)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负面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生活质量[欧洲五维生活质量量表(EQ-5D-3L)]评估及听力检查(纯音听阈测试)水平变化。结果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SAS、SDS、PSQI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的对照组[分别为:(45.13±3.35)分比(52.87±4.52)分,(42.57±3.24)分比(50.36±3.61)分,(6.45±2.64)分比(9.13±3.48)分],均P<0.05;两组患者EQ-5D-3L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同一的对照组[(13.45±1.42)分比(12.20±1.26)分],P<0.05;两组患者纯音听阈测试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同一频率的对照组[250 Hz:(8.12±3.30)dBHL比(10.21±4.23)dBHL;1 000 Hz:(11.38±4.89)dBHL比(13.42±4.03)dBHL;4 000 Hz:(11.06±6.88)dBHL比(13.41±4.27)dBHL;8 000 Hz:(10.24±6.74)dBHL比(12.78±5.22)dBHL],均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职业噪声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听力水平,对其预后康复有利。

  • 标签: 综合性康复护理 职业性噪声聋 纯音听阈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鼓室内注射与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职业噪声(ONID)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辽宁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6例ONI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鼓室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20 μg,两耳分别隔日注射1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20 μ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8 d,比较两组左、右耳语频平均听阈,患者自觉耳鸣、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改善情况,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左、右耳语频听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左、右耳语频听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3.8 ± 4.2) dB/HL比(34.5 ± 3.9) dB/HL、(23.2 ± 4.4) dB/HL比(35.9 ± 5.1) dB/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耳鸣、头晕症状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28/30)比72.4%(21/29)、15/17比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584、5.705,P<0.05)。两组患者头痛、失眠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9%(30/33)比69.7%(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694,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降低,并且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8.46 ± 3.13)分比 (10.55 ± 3.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ONID,能有效改善患者听力水平,减轻耳鸣、头晕症状,改善不良情绪,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听觉丧失,噪声性 中耳 鼠神经生长因子 耳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鼓室内注射与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职业噪声(ONID)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辽宁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6例ONI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鼓室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20 μg,两耳分别隔日注射1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20 μ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8 d,比较两组左、右耳语频平均听阈,患者自觉耳鸣、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改善情况,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左、右耳语频听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左、右耳语频听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3.8 ± 4.2) dB/HL比(34.5 ± 3.9) dB/HL、(23.2 ± 4.4) dB/HL比(35.9 ± 5.1) dB/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耳鸣、头晕症状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28/30)比72.4%(21/29)、15/17比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584、5.705,P<0.05)。两组患者头痛、失眠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9%(30/33)比69.7%(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694,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降低,并且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8.46 ± 3.13)分比 (10.55 ± 3.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ONID,能有效改善患者听力水平,减轻耳鸣、头晕症状,改善不良情绪,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听觉丧失,噪声性 中耳 鼠神经生长因子 耳鸣
  • 简介:【摘要】目的 围绕疑似职业噪声患者,采用SBAR沟通模式实施护理干预,评定其效果。方法 基于特定时间(2021年6月-2022年6月)、地点(本院)与对象(疑似职业噪声患者),选取70例,将其实施分组(共分成2组,所采用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每组皆为35例),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围绕SBAR沟通模式来展开护理,对比两组遵医嘱完成听力检查率、疾病知晓率、用药依从率。结果 B组遵医嘱完成听力检查率(97.14%)、疾病知晓率(94.29%)、用药依从率(94.29%)均较A组(71.43%、65.71%、74.29%)高(P<0.05)。结论 针对疑似职业噪声患者,采用SBAR沟通模式开展护理,不仅能提高其疾病知晓率,而且还有助于其遵医嘱完成听力检查率与用药依从率的提高。

  • 标签: 疑似职业性噪声聋 SBAR沟通模式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经过调查研究之后可以发现,职业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巨大的,会直接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长期在噪声的环境下工作,可能就会导致工作人员出现神经衰弱、高血压、心率异常等等一些情况。因此,相关企业在实际的生产和发展过程中就要积极开展噪声监测工作,实现精准防控工作。才能减少噪声可能会对工人产生的影响,保证他们的职业健康。

  • 标签: 职业性噪声 精准防控
  • 简介:摘要  通过选取上海市6家制造业公司的噪声检测数据,对每家公司的噪声定点采样及个体采样的结果数据进行双侧T检验发现定点采样的噪声均值均低于个体采样且p值均小于0.05,表明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文献查询以及调查、访谈等形式,阐述个体采样更能准确评价作业环境中职业噪声暴露水平,并探讨个体采样的优劣势以及如何规范和推广个体采样方法。

  • 标签: 职业病危害因素 噪声 个体采样
  • 简介:摘要非稳态噪声已成为工作场所主要噪声类型。与稳态噪声比较,非稳态噪声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听力损失。本文通过对非稳态噪声接触导致职业听力损失的新形势、国际噪声接触评估标准概述和面临的新挑战以及非稳态噪声导致听力损失新证据等内容进行综述,为非稳态噪声导致职业听力损失的未来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工作场所 噪声,职业性 非稳态噪声 听力损失 耳蜗突触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人群职业噪声暴露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方法于2019年12月,从东风同济队列中纳入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的退休职工21 412人作为研究对象,职业噪声暴露根据现场监测数据或工种信息进行评价;听力评估在8 931人中进行,以双耳500、1 000、2 000、4 000 Hz的平均听阈均≥25 dB定义双耳听力损失。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噪声暴露、双耳听力损失和心血管疾病十年风险的关联。结果与无职业噪声暴露的工人比较,职业噪声暴露≥20年的工人心血管疾病的十年风险明显升高(OR=1. 20,95%CI:1. 01~ 1.41,P=0.001);在性别的亚组分析中,男性工人心血管疾病的十年风险明显升高(OR=2. 34,95%CI:1. 18~ 4. 66,P<0.001),但在女性中没有统计学意义(OR=1. 15,95%CI:0. 97~ 1. 37,P=0.153)。在双耳听力损失的分析结果中,作为高噪声暴露指标,双耳听力损失与心血管疾病十年风险升高有关(OR=1. 17,95%CI:1. 05~ 1. 44,P< 0.001),且这种关联在男性(OR=1. 24,95%CI:1. 07~ 2. 30,P<0.001)、年龄≥60岁(OR=2. 30,95%CI:1. 84~ 2. 88,P<0.001)和噪声暴露人群(OR=1. 66,95%CI:1. 02~ 2. 70,P=0.001)中更加明显。结论职业噪声暴露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噪声,职业性 心血管疾病 双耳听力损失 风险
  • 简介:<正>古往今来,在世界各种不同的文化里,利用女色去勾引男人,从而达到金钱勒索、破坏名誉、谋财夺利、偷盗情报、颠覆政权、夺取江山等等的目的,是很普遍的事情。这种利用女色的手段就是中国人所谓的美人计,又因为美人计的效果灵验,于是又有英雄难过美人关之说。

  • 标签: 罗密欧 奥图 人关 过美 女秘书 第一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期职业噪声、粉尘暴露对作业工人机体状况的影响。方法以某汽车制造企业同时接触噪声、粉尘两种危害因素的工人作为观察组,以单独接触噪声工人为对照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观察指标包括血压、心电图、肝脏B超。结果观察组5年工龄组工人B超脂肪肝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6~10年工龄组工人高血压检出率、心电图异常检出率、B超脂肪肝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1~15年工龄组工人B超脂肪肝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6~20年工龄组工人心电图异常检出率、B超脂肪肝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职业活动中,两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对作业工人的身体危害有叠加作用,职业粉尘接触对作业工人机体非特异性损伤不容忽视。

  • 标签: 噪声 粉尘 健康状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职业噪声是工作场所最常见的职业有害因素之一,长期暴露于职业噪声不仅可导致听觉系统的损伤,还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一定影响。大量研究认为职业噪声接触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的损伤,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和心肌梗死,但职业噪声接触和中风的研究结果尚存在争议。本文汇总了近年来国内外人群流行病学资料,综述了职业噪声接触与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和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为设计和开展更完善的流行病学和机制研究、深入认识职业噪声接触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基础,从而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 标签: 噪声,职业性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 冠心病 中风
  • 作者: 焦洁 袁璐璐 李坛 吴辉 谷桂珍 陈国顺 张焕玲 余善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河南省职业病医院)劳动卫生科,郑州 450052,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郑州 450001,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河南省职业病医院)办公室,郑州 450052,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体检中心,平顶山 467036,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郑州 45119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NA甲基化与职业噪声听力损失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2006年建立的某钢铁厂噪声作业工人研究队列中,选择职业噪声暴露听力损失病例为病例组,职业噪声暴露听力正常人群为对照组。共纳入60例调查对象,其中病例组和对照组各30例。应用850K全基因组DNA甲基化芯片技术检测甲基化水平,采用R包champ进行差异甲基化位点(DMP)的显著检验,采用R包champ的Bumphunter算法,进行差异甲基化区域(DMR)分析。采用clusterProfiler对基因列表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高血压情况、体育锻炼和累积噪声暴露量方面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DMP和DMR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检测了713875个位点,差异显著的甲基化位点439个,占比0.06%;检测了650个区域,差异显著的甲基化区域72个,占比11.08%。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在中枢神经系统投射神经元轴突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发育、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轴索发生和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分化4个通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和对照组在鞘脂代谢、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通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职业噪声听力损失的发生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投射神经元轴突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发育、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轴索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分化、鞘脂代谢、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等通路相关的基因表达调控或代谢有关的基因甲基化状态有关。

  • 标签: DNA甲基化 病例对照研究 职业性噪声听力损失
  • 简介:职业眼病主要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活动范围内由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眼部病变,从而导致职业眼病。职业眼病主要包括一下接种类型:化学眼部灼伤、电光眼炎、职业白内障以及激光所致白内障等。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陶瓷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噪声对工人的健康影响,探讨陶瓷企业噪声职业病危害有效防控措施,为防控噪声职业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9家陶瓷企业接触噪声作业工人758名为噪声组,不接触噪声的同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或其他作业工人116名为对照组,进行听力测定、心电图、血压等健康检查,并对噪声组与对照组之间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噪声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听力、心电图、血压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产车间噪声超标率达67%。企业对防治职业噪声存在布局不合理、减振降噪措施缺乏、劳动者个体防护缺失等不足。结论职业噪声对劳动者听力、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危害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改进生产工艺,合理布局生产设备,落实减震降噪措施,加强劳动者个人防护,缩短接触噪声时间及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对防控噪声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噪声 陶瓷 听力受损 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