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焦金岭(北安市体育运动学校,黑龙江北安164000)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赤子》 2009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青少年股后肌群拉伤在具体实践中对拉伤现象是可以预防的,只要在训练中针对青少年的肌肉特点,根据跳跃类的不同项目、不同对象和不同类型的情况,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就可以大大降低股后肌群拉伤的事故发生,这样可以为提高训练和运动成绩创造优越的条件,同时也解除了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股后肌群损伤的困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偏瘫患者早期重视并开展肩周训练对于肩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偏瘫68例患者。常规组采用传统治疗及护理措施。实验组在采用传统治疗及护理措施同时早期重视偏瘫侧肩周训练。对比肩痛发生率与严重程度。                                                                                                         

  • 标签: 偏瘫 肩周肌群训练 早期重视 肩痛
  • 简介:为探讨在沙滩这种特殊的介质上进行排球训练对运动员膝、踝关节力的影响.在1998年沙滩排球训练周期前后.对我国12名兼职沙滩女排运动员的膝、踩关节屈伸进行了等速向心收缩力测试。结果表明。沙滩训练后.膝关节屈快肌纤维的爆发力.伸快肌纤维的最大力和爆发力,踝关节跖慢、快肌纤维的最大力和爆发力增长有显著性意义。这是沙滩训练后原地纵跳成绩提高的重要力原因。

  • 标签: 女排运动员 沙滩排球训练 等速向心收缩肌力测试 弹跳高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膝关节力与步行能力的相关性以及影响其步行能力的因素。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早期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27例进行双侧股四头、腘绳徒手力评定(MMT)、峰力矩测试(PT)、10 m步行时间测试(10MWT)和脊髓损伤步行指数(WISCI Ⅱ)评定。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确定股四头MMT、腘绳MMT、股四头PT和腘绳PT与10MWT和WISCI Ⅱ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10MWT和WISCI Ⅱ的影响因素。结果腘绳MMT与10MWT呈显著负相关(r=-0.703,P<0.01),与WISCI Ⅱ呈显著正相关(r=0.713,P<0.01);腘绳PT与10MWT呈中等负相关(r=-0.413,P<0.05),与WISCI Ⅱ呈中等正相关(r=0.433,P<0.05)。10MWT与WISCI Ⅱ呈强负相关(r=-0.986,P<0.01)。腘绳MMT是影响10MWT和WISCIⅡ的最主要因素(r2分别为0.549和0.536),股四头MMT是影响10MWT和WISCIⅡ的的次要因素。腘绳和股四头的MMT对10MWT和WISCI Ⅱ变化的总贡献率分别为62.5%和64.1%。结论早期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膝关节屈力与其10MWT和WISCIⅡ有显著相关性,膝关节屈伸力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早期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早期步行功能。

  • 标签: 不完全脊髓损伤 肌力 步速 脊髓损伤步行指数
  • 简介:悬吊训练法是一种新兴的发展核心力量、提高肌肉控制能力、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方法。这种训练方法已被国内外体育科研人员应用到了竞技体育,许多竞技运动队纷纷从悬吊的训练中获得益处。本研究希望通过实验验证悬吊训练对运动员腹背的训练效果。从测试数据中可以看出散打项目的专业运动员中,在未进行悬吊训练前,运动员腹背的力量素质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经过一个阶段的系统训练后,腹背的力量素质水平明显提高,无论是肌肉的最大静力还是肌肉的快速力量水平都有明显提高。

  • 标签: 散打 运动员 悬吊训练 腹背肌力量
  • 简介:年长儿严重性斜颈术后多出现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甚至不能进饮食等临床症候,一般持续2~4d,严重者可持续近1周.1996年以来,我们加强了此临床症候的护理,降低了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6例患儿均确诊为严重性斜颈[1],男15例,女21例,10~16岁,平均11.5岁,均行患侧胸锁乳突及相应挛缩组织松解术.

  • 标签: 严重肌 年长严重 性斜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部向心性等张抗阻运动治疗落枕的临床效果,介绍相应的操作手法。方法运用颈部向心性等张抗阻运动治疗落枕患者42例。结果42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30例,占71.4%;好转8例,占19.0%;未愈4例,占9.6%。结论在诊断准确的前提下,颈部向心性等张抗阻运动治疗落枕效果明显。

  • 标签: 颈部肌群 向心性等张抗阻运动 落枕
  • 简介: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颈后等长收缩锻炼)和对照组(手法治疗),【目的】评价颈后等长收缩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论】颈后等长收缩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临床观察 型颈椎病 收缩锻炼
  • 简介:如何全面发展和提高女子体操运动员下肢力量素质,并使其在做起跳动作瞬间达到高度同步性发力,已是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采用美国产CYBEXⅡ+型等动测力系统对国家集训队的部分女子体操运动员下肢力量素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测试,并做了量化分析,旨在为女子体操运动员下肢力量素质训练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发展对策。

  • 标签: 体操运动员 力量素质 发展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腿后内静脉畸形致马蹄足畸形原因,探索相应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小腿后内静脉畸形合并马蹄足畸形病例,共69例,男33例,女36例;年龄2~47岁,平均7.7岁。结合患者主诉、体格检查及MRI检查明确诊断并将致畸原因分为2类。(1)疼痛性障碍:病史、主诉及体格检查提示,患肢镇痛或被动情况下,踝关节背伸可大于75度;(2)挛缩性障碍:病史及体格检查提示患肢镇痛或被动情况下,踝关节背伸小于15度,呈挛缩马蹄足畸形。对于疼痛性障碍患者首选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行手术治疗。挛缩性障碍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分为单纯静脉畸形切除术和静脉畸形切除术+跟腱Z形吻合延长术。所有行手术患者术后进行系统功能康复锻炼。随访期间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计算满意率。结果本组69例,疼痛性障碍13例,均首选药物保守治疗,其中4例因效果不佳转行手术治疗,满意率为69.2%(9/13)。挛缩性障碍56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行单纯静脉畸形切除术11例,行静脉畸形切除+跟腱Z形吻合延长术45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除3例有轻度跛行外,其余53例恢复正常功能,满意率为94.6%(53/56),患者自我满意率100%。结论挛缩性障碍是小腿后静脉畸形合并马蹄足畸形的主要病因,首选手术治疗。对于少数疼痛性障碍导致的功能性马蹄足畸形,首选药物保守治疗,如效果不理想,选择手术治疗可以实现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肌内静脉畸形 挛缩 疼痛 马蹄足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电针联合面部表情控制康复训练治疗重度特发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重度特发性面瘫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5例。2组均采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配合面部表情控制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针。2组均治疗8周,随访6个月。采用H-B量表和面神经Sunnybrook量表评价面神经功能;采用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Facial Disability Index Physical Function, FDIP)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社会功能(Facial Disability Index Social Function, FDIS)量表评价日常生活质量;采用电诱发电位仪检测患侧眼轮匝、口轮匝运动诱发动作电位潜伏期/M波波幅;记录随访期间面痉挛发生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 (60/65 )、对照组为76.9%(50/65)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5,P=0.039)。治疗后,观察组H-B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t=3.438,P<0.01),面神经Sunnybrook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t=2.674,P=0.032);观察组FDIP评分低于对照组(t=3.986,P<0.01);FDIS评分高于对照组(t=4.621,P <0.01);观察组眼轮匝[(2.51±0.27)ms比(2.82±0.46)ms,t=4.258]与口轮匝[(2.97±0.22)ms比(3.35±0.40) ms,t=4.783]NCV潜伏期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眼轮匝[(1.83±0.45)mV比(1.30±0.39)mV,t=3.827]与口轮匝[(2.58±0.60)mV比(1.97±0.36)mV,t=4.017]M波波幅高于对照组(P <0.01)。随访期间观察组面痉挛发生率为4.62% (3/65)、对照组为15.38% (10/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71,P=0.033)。结论电针联合面部表情控制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重度特发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质量,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并有助于降低面痉挛发生风险。

  • 标签: 面神经麻痹 针灸疗法 康复 诱发电位 治疗,临床研究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MRI在小儿肠神经元发育异常症(intestinal dysganglionosis,IDs)中评估肛周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4例无直肠肛管疾病小儿及34例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及巨结肠类缘病患儿的盆底MRI表现,对比观察肛提及肛门括约肌发育情况。结果无直肠肛管疾病儿童肛提及肛门括约肌均显示良好,形态规则,内部信号均匀。34例先天性巨结肠及巨结肠类缘病患儿中,HD患儿25例,HAD患儿9例。28例(82.35%)均显示扩张段及远端鸟嘴样狭窄的痉挛狭窄,30例(88.24%)可见扩张段肠壁不同程度的增厚。27例(79.41%)表现为盆底形态异常。22例(64.71%)表现为肛门括约肌形态异常,两侧形态不对称,腹不规则增厚;5例(14.71%)表现为耻骨直肠形态异常,两侧腹不对称,一侧较另一侧不均匀增厚;7例(20.58%)表现为肛门括约肌、耻骨直肠形态对称规则,边缘光滑清楚,腹无明显增厚,内部信号均匀。结论MRI可清晰显示肛提及肛门括约肌的发育情况,且安全无辐射,为IDs患儿制定手术方案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的影像学支持。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肠神经元发育异常症 先天性巨结肠 巨结肠类缘病 肛提肌 肛门括约肌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曲阜师范大学羽毛球公共体育课中的30名学生进行前臂小力量训练是否有助于发球稳定性的实验研究,旨在为羽毛球教学及大众羽毛球运动的普及提供参考。

  • 标签: 前臂小肌群 羽毛球 发球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体外冲击波联合肩周训练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2月于我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80例肩袖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肩周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疼痛VAS评分、CMS评分及UCLA评分情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CM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UCL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肩袖损伤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肩周训练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CMS和UCLA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肩周肌群训练 肩袖损伤 疼痛 肩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体外冲击波联合肩周训练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2月于我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80例肩袖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肩周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疼痛VAS评分、CMS评分及UCLA评分情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CM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UCL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肩袖损伤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肩周训练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CMS和UCLA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肩周肌群训练 肩袖损伤 疼痛 肩关节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四肢近端的功能锻炼对皮肌炎和多发性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收入院的皮肌炎和多发性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风湿科常规护理。一组为观察组,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功能锻炼护理干预。对患者出入院时的力评定、自理能力评估、生活质量评价、疼痛评价、肌酸激酶检验结果进行对比,比较各项指标的改变幅度, 另外再对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最后得出结论。结果 观察组在以上五个围度评价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估计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而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功能锻炼对皮肌炎和多发性炎患者是安全且有效的,而且还能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为临床护士的健康教育做指引,可制定并形成功能锻炼的标准化体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超短波物理疗法联合穴位电针,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及肩部力的影响。方法 患者104例(2022.01至2022.12),随机分甲、乙组,各52例。予超短波物理疗法治疗、超短波物理疗法联合穴位电针治疗。比对两组疼痛评分、肩部力。结果 乙组VAS评分比甲组低;乙组MF、MPF协同收缩率比甲组高,AEMG协同收缩率比甲组低(P<0.05)。结论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用超短波物理疗法联合穴位电针治疗,效果甚好,可促进疼痛减轻、肩部力改善,推荐。

  • 标签: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 超短波物理疗法 穴位电针 疼痛 肩部肌群肌力
  • 简介:目的提出空军歼击机飞行员颈肩抗阻训练方法,以期减轻空军歼击机飞行员颈肩疼痛。方法选取年龄在30~38岁且间断肩颈疼痛期约为1周至1个月不等的80名空军歼击机飞行员,进行颈肩部抗阻训练与放松按摩治疗。结果抗阻训练方案在缓解空军歼击机飞行员颈椎疼痛、改善体征方面都有较好的干预效果。结论颈肩抗阻训练方法有利于提高空军歼击机飞行员目标力量。

  • 标签: 空军歼击机飞行员 颈肩肌群 抗阻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周稳定性训练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5年2月来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40例,按照术后康复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20例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20例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髋周稳定性训练方式进行康复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髋周稳定性训练可有效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且治疗后患者并发症较少,疗效安全、可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髋周肌群 稳定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