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世界上动植物蛋白质资源日益短缺,L-氨酸的产量和需求量与日俱增。经研究L-氨酸及其盐可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和饲料等多个领域。目前,世界赖氨酸产品约90%用于饲料添加剂,10%用于食品和医药中间体。特别是其用于食品强化剂和饲料添加剂中效果显著。本文综述了L-氨酸及其盐的生理特性,主要应用形式和主要应用领域,以及对其全球生产情况和近两年的市场情况进行了回顾,并对L-氨酸的市场进行了展望。虽然近几年,氨基酸行业的出口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随着世界养殖业的大力发展,L-氨酸及其盐的需求量必将保持较高的水平,需求的增加或将继续拉动赖氨酸的市场价格。同时由于生产厂家纷纷扩产,新进入者逐渐增多,全球赖氨酸巨大的产能也会让各大赖氨酸生产厂家陷入争夺有限市场份额的纷争中。

  • 标签: L-赖氨酸及其盐 食品强化剂 饲料添加剂 市场回顾 市场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的血清脯氨水平,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81例,以及同期年龄匹配的因其他疾病就诊的非心衰患者42例。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组40例、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清脯氨水平,并分析它与心功能等指标的关系。结果(1)在3组患者中,HFpEF组患者的血清脯氨水平最高[(71.94±31.93)μg/ml],但与对照组[(61.09±18.05)μ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rEF组血清脯氨水平最低[(34.32±17.16)μg/ml],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脯氨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房内径均呈负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均为P<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脯氨与HFrEF独立相关(OR=0.908,95%CI:0.845~0.975,P=0.008)。结论本组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清脯氨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关,与HFrEF独立相关,可能为心衰代谢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脯氨酸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 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脯氨羟化酶-2(PHD-2)对肝细胞肝癌(HC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机制。方法应用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HCC患者组织建立Hep3B肝癌细胞株,建立HCC裸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移植瘤模型,PHD-2沉默组利用瘤体内注射的方式将胆固醇修饰的PHD-2 RNA干扰(RNAi)注射入瘤体内,同时设立空白组(不做处理)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进行对照研究,每4 d注射1次,观察并记录裸鼠的瘤体生长变化,开始注射药物后第16天处死裸鼠,采集瘤体标本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HD-2、p-Smad2/3及癌基因c-Myc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检测220例HCC临床标本中c-Myc的表达,分析其与PHD-2以及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结果(1)在HCC裸鼠移植瘤模型中PHD-2沉默组裸鼠瘤体增长缓慢(F=15.60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瘤体标本中PHD-2沉默组p-Smad2/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0.589±0.074比0.086±0.012、0.091±0.008,F=286.53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PHD-2沉默组c-Myc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组(0.108±0.004比0.539±0.023、0.592±0.087,F=189.46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IHC技术检测220例HCC临床标本中PHD-2及c-Myc的表达,c-Myc的高表达与肿瘤体积较大、分化程度较低、TNM分期较晚、高水平的甲胎蛋白显著相关,与PHD-2的表达显著相关(r=0.557,P<0.01)。结论PHD-2的高表达可以促进HCC细胞在体内的增殖,PHD-2促进HCC进展的作用有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中的p-Smad2/3表达,进而上调癌基因c-Myc的表达来实现的。

  • 标签: 癌,肝细胞 脯氨酸羟化酶-2 p-Smad2/3 c-Myc
  • 简介:目的探讨L-氨酸L-Arg)对糖尿病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给大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组、L-Arg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用药4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肝细胞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肝组织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OS)、Na^+-K^+-ATPase、Ca^2+-ATPase活性以及NO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Mn-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肝组织细胞内NOS、Na^+-K^+-ATPase、Ca^2+-ATPase活性明显降低;与糖尿病组比较,L-Arg治疗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Mn-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且肝组织细胞内NOS、Na^+-K^+-ATPase、Ca^2+-ATPase活性及NO含量显著升高。结论L-Arg对糖尿病大鼠肝脏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左旋精氨酸 自由基 CA^2+ -ATP酶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L-氨酸能够增强人凝血因子Ⅷ(hFⅧ)基因在体外的表达机制。方法:扩增B结构域缺失的hFⅧcDNA(BDDhFⅧcDNA)的A1、A2、A3、C1和C2结构域基因,并将其作为启动子,分别插入含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的载体pCAT3-Enhancer的启动子位点,构建成载体pAl—CAT3-Enhancer、DA2-CAT3-Enhancer、pA3-CAT3-Enhancer、pC1-CAT3-Enhancer和pC2-CAT3-Enhancer。再将各载体分别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后,加入L-氨酸(终浓度10mmol/L)培养24h。实验设转染阴性对照(不含启动子)、转染阳性对照.各组再设加L-氨酸及不加L-氨酸的对照组(共14组)。采用体外细胞核连缀反应(run—onassay)检测CAT基因的转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HUVECs裂解液中CAT蛋白的含量。结果:在无L-氨酸存在的情况下,转染阴性对照载体pCAT3-Basic、pA3-CAT3-Enhancer、pCl-CAT3-Enhancer和DC2-CAT3-Enhancer的HUVECs裂解液中均未检测到有CAT基因转录,CAT蛋白含量均为背景值,转染阳性对照载体DCAT3-Control的HUVECs裂解液中CAT基因有强转录,转染pAl-CAT3-Enhancer和pA2-CAT3-Enhancer的HUVECs裂解液中只能检测到微弱的CAT基因转录,CAT蛋白含量分别为(61.85±7.86)pg/10^6个细胞和(60.27±7.27)pg/10^6个细胞。在与L-氨酸共培养24h后,转染pA2-CAT3-Enhancer的HUVECs裂解液中CAT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强.CAT蛋白含量达到(368.56±21.85)pg/10^6个细胞,显著高于未加L-氨酸组(P〈0.01).而转染其他各载体的HUVECs裂解液中CAT基因转录和表达的变化与未加L-氨酸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Ⅷ的A1和A2结构域基因能作为启动子驱动CAT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而L-氨酸可显著增强hFⅧA2结构域基因启动的CAT基因转录和表达。

  • 标签: L-精氨酸 凝血因子Ⅷ 启动子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简介:目的分析对妊娠期高血压大鼠实施L-氨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建立妊娠高血压大鼠模型共60只,分为对照组(30只,使用硫酸镁治疗)和观察组(30只,使用L-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大鼠的血压值和死胎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大鼠使用L-氨酸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 简介:<正>3项指标用ELISA法检测(单位μg/ml)。慢性肝炎组136例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和脯氨肽酶(PLD)分别为156.48±48、142±36和1248±215,肝硬化组84例依次为318±189、256±132和1696±46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7例(分别为100

  • 标签: 肝硬化早期 层粘蛋白 肝硬化组 层粘连蛋白 脯氨酸 慢性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本论文探讨了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糜酶活性与羟脯氨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0例慢性肝炎患者,行肝组织活检,按肝纤维化分期分组,肝组织中糜酶活性检测采用ELISA法,肝组织羟脯氨含量测定采用胃酶酸解法。结果①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糜酶浓度升高,且纤维化分期高的(S3,S4)患者,其肝组织中糜酶浓度分别明显高于纤维化分期低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纤维化分期高的(S3+S4)患者,其肝组织中糜酶浓度明显高于纤维化分期低的(S1+S2)患者,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糜酶活性与肝组织HYP含量呈正相关性,r=0.672,P<0.01。结论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糜酶活性与肝纤维化关系密切。

  • 标签: 慢性肝炎 糜酶 羟脯氨酸
  • 简介:摘要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发病原因为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缺乏。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可直接调控EPO基因转录表达,促进红细胞生成,其稳定性由对氧敏感的脯氨结构域(prolyl hydroxylase domain,PHD)的羟化状态决定。近年来,多种低氧诱导因子-脯氨羟化酶抑制剂(hypoxia-inducible factor-prolyl hydroxylase inhibitors,HIF-PHIs)被成功开发,并相继完成了临床试验,有望成为新一代肾性贫血治疗药物,其中罗沙司他(roxadustat,FG-4592)已在中国获准上市。本文主要综述HIF-PHIs在肾性贫血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贫血 肾功能不全 治疗 低氧诱导因子 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
  • 简介:目的建立测定紫杉醇含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方法,以此考察多聚(L-氨酸)-丙氨酸-紫杉醇偶合物在各种缓冲液和血浆中的稳定性。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BetaBasicC18column(150mm×2.1mm,5μm),流动相:乙腈-水-甲酸(65:35:0.1),流速:0.2ml/min;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源,选择离子反应监测,正离子检测模式,前体药物-产物离子转换选择离子反应监测得出紫杉醇的质荷比m/z为854.2→286.1,内标多西紫杉醇的质荷比m/z为808.3→527.2。结果该检测方法的最低定量下限为0.5ng/ml,线性范围0.5~5000ng/ml,r=0.9980;多聚(L-氨酸)-丙氨酸-紫杉醇偶合物在醋酸盐缓冲液中的稳定性高于在磷酸盐中的稳定性,多聚(L-氨酸)-丙氨酸-紫杉醇偶合物在血浆中释放出紫杉醇的量明显高于其在醋酸盐和磷酸盐缓冲液中释放出紫杉醇的量。结论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成功应用于紫杉醇含量测定及多聚(L-氨酸)-丙氨酸-紫杉醇偶合物稳定性评价。

  • 标签: 紫杉醇 多聚(L-谷氨酸)-丙氨酸-紫杉醇偶合物 稳定性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脯氨肽酶活性与IGF-I、SS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生化法和化学发光法对3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脯氨肽酶与IGF-I、SS含量测定。并与35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脯氨肽酶、IGF-I和SS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血清脯氨肽酶活性水平与IGF-I、SS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133、0.5782、p<0.01)。结论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脯氨肽酶活性和IGF-、SS水平的变化有助于了解本病的发生机制和预后评估。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脯氨酸肽酶 胰岛素生长因子-I 生长抑素
  • 简介:摘要酱油是我国家家户户做菜时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但是市场上存在的酱油品质千差万别。为了检测不同酱油品种L-氨酸钠的含量,建立了一种以SBA-40酶电极型生物传感分析仪为基础仪器,在该仪器的基础上配置了谷氨酸氧化酶酶膜。通过实验发现该仪器的配置对于L-氨酸钠的含量测定速度快、精确度高。使用这种方法并不需要将酱油进行脱色处理和衍生化处理,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对L-氨酸钠的浓度进行检测,并且可以进行多次重复,是一种能够很好的对酱油的品质进行检测的方法。

  • 标签: 酱油 L-谷氨酸钠 酶电极 生物传感器
  • 简介:以硫酸盐木质素为原料,利用反相悬浮技术制备出球形木质素吸附剂,然后利用球形木质素吸附剂吸附L-氨酸,并进行吸附条件的优选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吸附效果取决于吸附质溶液pH值、吸附质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以及无机盐盐浓度等。当吸附质溶液pH值为9.0时,吸附质初始质量浓度为300mg/L,吸附时间为120min,吸附温度为25℃时球形木质素吸附剂的平衡吸附容量可达60.0mg/g。此外,氯化铵对球形木质素吸附剂吸附容量的影响大于氯化钠,而且随着盐浓度的增大,吸附容量从60.0mg/g降至2.6mg/g。同时进行了解吸再生和对比实验,发现用1.5mol/L的氨水解吸时,解吸率可达93.3%。

  • 标签: 球形木质素 吸附剂 吸附 L-赖氨酸 解吸
  • 简介: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作为生物活性分子,广泛参与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采用营养液培养,研究Cu胁迫下番茄体内L-氨酸、NO、多胺代谢对外源NO的响应机制,以期为铜污染区域蔬菜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Cu胁迫下添加外源SNP(硝普钠,外源NO供体)能够调节番茄根系和叶片中精氨酸脱羧酶(ArginineDecarboxylase,ADC)、鸟氨酸脱羧酶(OrnithineDecarboxylase,ODC)及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活性。根系中,外源SNP能够上调NOS活性,L-氨酸代谢向着NO合成方向进行;叶片中,外源SNP能够同时上调ADC、ODC、NOS活性,PA、NO的合成同时进行;此外,Cu胁迫下添加外源SNP能够增加根系和叶片L-氨酸含量,而作为PA、NO的合成前体,精氨酸含量升高无疑会间接促进PA、NO的合成,从而提高番茄对Cu胁迫的抵抗能力。

  • 标签: CU胁迫 番茄 一氧化氮 L-精氨酸 多胺
  • 简介:聚左旋赖氨酸(poly(L-lysine))可以作为基于载体应用于基于转染。但由于DNA转染效率较低,现在对于聚左旋赖氨酸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对于其修饰上。本实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已合成的PLLz和mPEG-PLLz进行脱保护,得到了重复单元为80、100、120的PLL,mPEG-PLL,对得到的材料进行了细胞毒性,荧光素梅转染定性以及定量的实验。分析得出结论相同重复单元的mPEG-PLL的转染效率要高于PLL。

  • 标签: 聚左旋赖氨酸 修饰 转染效率
  • 简介:目的 探讨精氨酸对糖尿病烧伤创面修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对照组(B组)、糖尿病精氨酸干预组(C组)和糖尿病甘氨酸对照组(D组)。糖尿病模型通过腹腔注射STZ建立,然后喂养8周后给予深Ⅱ度烫伤,于伤后0、1、3、7、14、21d时相点对创面愈合面积、组织形态学改变、创面组织糖含量、羟脯氨(OHP)含量及局部组织释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进行检测。 结果 应用精氨酸后,皮肤组织糖含量降低,创面局部炎症反应出现较早,坏死组织脱落及上皮匍行提前,OHP含量、组织释放TGFβ1能力均增加,创面愈合明显加快(P<0.05~0.01)。 结论 L氨酸可通过降低皮肤组织糖含量及增加TGFβ1的合成和释放,促进糖尿病烧伤创面愈合

  • 标签: 糖尿病 烧伤 L-精氨酸 创面愈合
  • 简介:"酶法生产L-肉碱”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采用合成拆分与生物转化相结合生产,利用拆分废物D-肉碱为原料,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填补了国内该工艺研究的空白,工艺先进、合理,适合我国国情,酶转化产L-肉碱15g/l以上,提取收率达70%,产品质量达到美国药典USP23版要求.制备工艺已申请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62018A.

  • 标签: 生产肉碱 酶法生产
  • 简介:目的:评价N-葡萄糖基L-半胱氨酸(NGP,I)的食用安全性.方法: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对NGP,I进行90天大鼠喂养试验.取70~90gSPF级SD大鼠120只,分为4组,雌雄各半,分别给予各供试品组动物1.0、2.0、3.0g·kg-1·bwNGP,10.5%羧甲基纤维素钠(0.5%CMC-Na)混悬液,对照组给予0.5%CMC-Na.结果:90天后各组动物生长发育情况良好,给予NGP,I对大鼠体重、食物利用率无明显影响,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脏器系数等指标未见异常.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除少许自发病变外,未见与喂食供试品有关的病理改变.结论:在上述剂量范围内NGP,I对大鼠血液生化、血液学等指标无明显影响,未引起大鼠肝脏、肾脏等主要器官组织形态学改变.本次研究结果表明,NGP,I的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3.0g·kg-1.

  • 标签: N-葡萄糖基 L-半胱氨酸 NGP I 90天喂养试验 大鼠 保健食品
  • 简介:本文采用二茂铁作为电子传递介体,利用蘑菇组织含有丰富的酪氨酸酶,将蘑菇组织肉浆固定在二茂铁(PVC膜)修饰石墨电极上,用电流法测定L氨酸浓度.研究了电极的制备和最佳实验条件,其线性响应范围为20×10-4~45×10-3mol·L1,响应时间小于5min,电极寿命至少30d,可用于实际样品分析.

  • 标签: 生物传感器 组织电极 修饰电极 二茂铁 L-酪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