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气候异常对国民经济影响评估业务系统“气候异常对国民经济影响评估业务系统”的研究是攻关项目“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究”的第三课题。目的研制影响评估模式,建立业务运行系统及提出相应的抗御不利影响的适应对策。背景任何气候波动,如气候变化、气候异常、气候极...

  • 标签: 气候异常 国民经济影响 评估业务 评估模型 关键地区 短期气候
  • 简介:通过构建广东省两区域动态模型,对广东省碳交易及其他政策措施进行定量评估,分析实施可调控总量的碳交易政策机制对广东省及参与交易部门的经济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按照减排情景到2015年广东完成19.5%的碳强度下降目标,相比基准情景,GDP将减少0.7%;按照强减排情景到2015年将完成20.5%的碳强度下降目标,相比基准情景GDP将减少0.9%;如果在强减排情景的基础上实施碳交易政策,GDP相对基准情景减少0.8%,到2015年实施碳交易政策可减少GDP损失约90亿元,说明广东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能够发挥支持经济发展和节能减碳双赢的作用。

  • 标签: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广东省 碳交易 经济影响
  • 简介:1江西发展低碳工业的基础优势(1)经济发展迅速,工业不断增强。以2009年GDP7589亿元为基数,增速只要维持在10%-13%,到2012年将突破1万亿元,从而进入全国GDP“万亿元俱乐部”行列。

  • 标签: 生态经济区 工业 低碳 鄱阳湖 经济发展 俱乐部
  • 简介:经济欠发达地区气象部门发展产业的思考尚永年(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1内蒙古综合经营10年回顾内蒙古气象部门开展综合经营始于80年代初,1985年国务院25号文件后进一步发展。有关统计数据见表1。10年中,就其主要发展思路或政策策略以及组织形式、经营内容...

  • 标签: 气象部门 内蒙古 法律意识 思想认识 资金 经营人才
  • 简介:通过兴安盟地区近10年降水量及主要农业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说明兴安盟地区农业的投入产出比受自然降水量的影响较大.降水量正常或偏多年份,农业投入增加,产出增加幅度更大,农业投入产出见效益;干旱年份,尽管农业投入增加,产出增加幅度小甚至呈下降趋势,说明干旱年份农业投入与产出并不呈正比关系.

  • 标签: 农业经济 农业投入产出比 降水量 气温 气候变化
  • 简介:20年来,特别是“九五”期间,漳州市气象科技工作者把为防灾减灾和农业服务放在首位,克服困难,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为漳州市防灾减灾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高优农业上规模、上档次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 标签: 农业生产 气候资源 保障 经济 “九五”期间 防灾减灾
  • 简介:基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2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3年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观测资料,组合成100项热量特征指标,利用统计方法系统性分析该区域的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并采用贡献率探讨了最高、最低气温在年平均气温变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不同气温要素的空间分布形态不同,日平均气温≥0℃、≥5℃、≥10℃、≥15℃、≥20℃的积温空间分布形态一致,均呈西低东高分布;稳定通过0℃、5℃、10℃、15℃、20℃的初、终日期在区域内相对集中。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显著或极显著上升趋势,但存在升温的不均匀性,气候变暖以最低气温升高为主要特征,最高气温在春季起到升温加速作用,导致洞庭湖区春季气温上升速率较其他季节大。气候变暖带动日平均气温≥0℃、≥5℃、≥10℃、≥15℃、≥20℃的积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但升温的不均匀性直接关联到稳定通过一定界限日平均温度初、终日期的变化及积温突变时间的变化,5℃、15℃初日呈显著提前趋势,≥0℃、≥5℃、≥10℃积温增加突变时间与最低气温相近,≥15℃、≥20℃积温增加突变时间与最高气温相近。

  • 标签: 热量资源 气候变化 农业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 简介:连江地处福建沿海中部,地理位置特殊,山海结构,资源丰富。以农业为基础的水产业是连江拳头产业,气候因素对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气象资料,使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充分地开发利用气象资源,促进气象科技转换成生产力,转换成经济效益服务于人类,是新时期气象事业发展的新内涵。

  • 标签: 国民经济建设 气象资料 连江 气象事业发展 福建沿海 地理位置
  • 简介: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1949—2006年以来气象灾害对我国农业经济损失的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了农业因极端天气受灾成灾特点;气象灾害对农业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农业受气象灾害的成因,经过数据回归方程统计分析指出极端气候对我国农业经济损失量在加大的趋势,必须做出相应的积极的应对措施。

  • 标签: 农业经济 气候因素 中国 气象灾害 文献分析 统计资料
  • 简介:1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相结合的典范瑞典政府十分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早在20世纪60年代,应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就已进入瑞典国家的政治议程。1967年瑞典成为世界上第1个成立国家环境保护局的国家,并于1969年通过环境保护法案,

  • 标签: 气候变化 瑞典 长相 经济 环境保护局 环境问题
  • 简介:利用1961--2010年江西省26个气象站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研究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历史气候变化事实;基于“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Version3.0)2014--2100年数据,预估未来不同RCP情景下区域气温和降水变化。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气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升温趋势高于江西全省;降水强度呈增强趋势。未来气温依然呈现为上升趋势,如果从现在开始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气温的上升趋势将在2040年后得到缓解。如果长时间存在高能源需求及高温室气体排放,则未来降水年际变化更大,极端降水事件发生将更为频繁。

  • 标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气温 降水 历史事实 未来预估
  • 简介:加拿大环境部最近公布了研究气候变化对加国经济影响的计划,目前正在接受投标。加拿大环境部指出,加拿大的研究将会侧重加拿大区域间的差别,针对气象模式的转变和极端气候条件对经济的影响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估。

  • 标签: 气候变化 加拿大 经济 招标 极端气候条件 气象模式
  • 简介:根据生态经济战略的核心问题和江西省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江西实施生态经济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指出了江西开展生态经济建设的几个切入点.

  • 标签: 生态经济 战略 抉择
  • 简介:气候变化情景在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预估中得到广泛应用,温室气体排放情景是气候模拟的基础,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环境条件、社会管理等假设组成了社会经济情景。IPCC先后发展了SA90、IS92、SRES等情景,应用于历次评估报告。随着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发展,SRES情景的不足逐步显现,为此,IPCC调整了情景的发展方法和过程,发展了新的情景框架[1-2],于2007年发布典型

  • 标签: 社会经济 IPCC 影响评估 区域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排放 气候变化情景
  • 简介:简要分析了知识经济对气象行业发展的影响及发展商业化气象眼务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建立包括观念、体制、机制、知识、科技在内的气象创新体系。

  • 标签: 知识经济 气象服务 发展战略
  • 简介:60年代初,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首先提出水文与气象预报相结合,以后新安江水电厂就开展了这项预报工作。由于迳流主要来源于降水,因此,只有较好的掌握流域内未来的来水量(或迳流量),才能较好地为水力发电生产服务,提高它的经济效益。目前水文气象预报相结合,为水力发电生产服务,大致有以下二条途径:一是应用气象因子来直接预报流域来水量(或入流量),如我厂气象组用海温因子直接预报入流量。用100百帕环流因子预报未来年入流量丰枯等),以减少降水迳流辗转相关的误差。一是降水极为复杂,瞬息万变,做到非常准确预报难度较大,因此,一般是应用今后天气分析的几种可能性,计算分析这些可能出现天气会对水库防洪渡汛工作、水力发电生产产生什么影响,趋利

  • 标签: 水文气象预报 迳流 环流因子 来水量 天气分析 水库防洪
  • 简介:引言茶叶是我市主要经济作物,在我市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近几年来,由于受市场刺激,竞争愈来愈激烈。外地茶利用气候上的优势,在我市新茶未上市前乘虚而入,抢先占领市场。往往是在每年3月初,外地新茶就可以到我地上市,而本地新茶要到3月下旬才能上市,大部分新茶要到4月中下旬。由于上市迟,价格就低。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绍兴市越城区东陈茶场于1993年进行塑料大棚茶园试验,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塑料大棚茶园 增温效应 经济效益 日光型 日平均气温 深翻施肥
  • 简介:胜栋在《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撰文指出,人类与自然的紧张关系,迫使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并要求人类在处理环境价值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关系时,必须根据各种不同形态价值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列和实施,做出正确的选择,包括三个选择层面:一是价值层面的选择。人类价值具有极其丰富、无限多样的表现形式,如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政治价值、道德价值、文化价值、环境价值等。

  • 标签: 社会价值 经济价值 环境价值 自然界 大学学报 道德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