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原因和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65例患者中,20例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0.77%;经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仰卧位、年龄≥60岁、频繁吸痰以及机械通气时间≥4d等因素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关。结论临床上给予ICU机械通气患者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肺部感染。

  • 标签: 肺部感染 机械通气 ICU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9月400例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0例,观察组采取镇静镇痛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结果观察组经过镇静镇痛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静镇痛护理运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不仅能够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舒适性,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护理 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思维导结合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在妇科大专实习护生抢救物资培训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将60名大专实习护生随机分为传统培训组与思维导结合情景模拟培训组,每组30人。两组同学在培训前后进行理论考核,由学生对培训效果给予评价。结果思维导结合情景模拟培训组学生分数提高空间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思维导结合情景模拟在对大专实习护生在抢救物资的培训不仅在知识理解、教学水平等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在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正向的提升作用。

  • 标签: 思维导图 情景模拟 实习护生 抢救物资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缺血性脑血管病体检者11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心电图总异常率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4例患者出现心脏并发症,主要有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等;观察组78例患者超声心动异常,主要有瓣膜异常、室壁运动异常、左室肥厚、心功能减低、左房增大等;观察组中左室射血功能正常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低于左室射血功能异常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就诊的确诊GDM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并于选择年龄、BMI、孕周匹配的同期健康产妇5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胎儿LVDs、RVDs、LVDd、RVDd、IVWT、RVWT、IVSs、IVSd及LVEF、CO、E、A、E/A。结果观察组胎儿LVWT、RVWT、IVSs、IVS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胎儿CO输出量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E/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DM能够影响胎儿生长发育,造成胎儿心脏结构、功能异常,超声心动图为无创性的检测,而且具有可反复性监测的特点,为GDM的优生优育起到帮助。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GDM 心脏结构 心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超声心动在鉴别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心力衰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急诊重症病房胸片中双肺显示有渗出性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小于0.50,是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其余25例是进行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对照组)。使用超声心电图对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以及下腔静脉直径进行测量,然后将所有患者的肺动脉高压以及左房高压发生率的发生率进行记录,对比超声心动在这两种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利用超声心动进行检测,发现对照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期末内径以及下腔静脉直径在明显减小的同时,患者左房压升高的情况明显降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的升高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使用超声心动在鉴别和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以及急性心力衰竭中,肺动脉高压对这两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没有价值。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左房压以及下腔静脉直径能够有效的实现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心力衰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临床效果以及综合护理体会。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就诊的75例ICU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所有患者给予镇痛镇静,常规组行常规护理;综合组给予综合护理。评价镇痛镇静前后患者疼痛评分、Ramsay评分、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对比两组镇痛镇静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1)综合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2)干预前两组疼痛评分、Ramsay评分、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相似,P>0.05;干预后两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Ramsay评分明显升高,跟干预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干预后常规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波动幅度大于综合组,P<0.05。(3)综合组镇痛镇静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临床效果确切,有良好镇痛镇静效果,辅以综合护理,可有效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ICU机械通气患者 镇痛镇静 临床效果 综合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50例患者采用咪唑安定及异丙酚行镇静治疗,采用Ramsay评分监测镇静水平,调整镇静药用量,使Ramsay评分2-4级之间。结果镇静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镇静后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有所降低(P<0.05),血氧饱和度(SaO2)有所增高(P<0.05),无护理并发症及意外发生。结论对重症病房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给予良好的镇静治疗、监测,能有效减少护理意外的发生,改善病情。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镇静 护理Effectiv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sedation du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s in ICU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机械排痰护理方法对于胸外科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胸外科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机械排痰法,对照组使用人工排痰法,对比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机械排痰法,对于胸外科术后患者的排痰效果、排痰量改善更为有效,大幅降低了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率,是一种值得大范围推广的临床护理方法。

  • 标签: 胸外科术后 机械排痰法 人工排痰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洗必泰用于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为提高患者口腔护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方法将我院内科ICU于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138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组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9例,分别采用洗必泰和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口腔异味、VAP发生率、口唇干裂、黏膜出血情况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洗必泰能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卫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洗必泰 机械通气患者 口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扼颈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件的现场及尸检特点,为此类案件的法医学检验鉴定及案件侦破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地区发生的扼颈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法医学鉴定过程及结果。结果机械性窒息死亡他杀案件的发生具有一定时间性、区域性,加害方式以徒手、扼颈为主。结论扼颈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件基本都属于他杀,在现场勘察和尸体检验中注意甄别扼颈致死后伪装自缢的情况。

  • 标签: 扼死 机械性窒息病理学改变 法医学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为50例,进行无创正压通气。B组患者为30例,进行有创正压通气。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应的机械通气治疗后,A组50例患者中治疗有效例数为43例,治疗有效率为86.0%,B组治疗有效例数为22例,治疗有效率为73.3%。B组患者在通气过程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漏气,30例患者均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00.0%。A组患者通气过程中2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8.0%。结论选取合适的机械通气方法对于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意义。

  • 标签: 内科 急诊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 简介: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护理作用。方法对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采用Roy适应模式,然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脱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相关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oy适应模式能够显著提高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情况,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Roy适应模式 机械通气 脱机成功率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在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过程中,经气道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迅速人工气道,保证呼吸道始终有效通气,是机体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生理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维持的有力保障,同时为下一步治疗做好基础。因此,保障机械通气的顺利实施、维持人工气道顺畅,气体交换充分需要优质气道护理。优质气道护理可有效规避呼吸系统感染、保证呼吸通畅、缓解临床症状。

  • 标签: 气道切开 机械通气 湿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检查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出生的疑似先天性心脏病的130例新生儿,对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进行检查,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检查后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128例,其中67例为动脉导管和卵圆孔未闭,占比为52.3%,其余61例占比为47.7%。其中房缺占比最高,为72.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检查在临床上检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率较高,为新生儿的进一步治疗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新生儿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归脾汤对心脾两虚证频发室早患者的动态心动变化。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心脾两虚证频发室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口服归脾汤中药汤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动态心电图异常率为30.0%,对照组为60.0%(P<0.05);治疗组的ST段下移次数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EF、E峰流速高于对照组,A峰流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对心脾两虚证频发室早可以明显降低动态心动异常率,降低ST段下移次数,值得临床参考。

  • 标签: 归脾汤 心脾两虚证 室早 动态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系记忆法-思维导在中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学习中的具体应用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学五年制2016级100名学生,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自行复习)和观察组(联系记忆法-思维导),每组各50名学生。结果两组学生的期末成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中医学基础课程知识的掌握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系记忆法-思维导应用到中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学习中,能够有效提高中医院学生的基础课程知识掌握水平、期末成绩和学习能力等,可以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广泛应用。

  • 标签: 联系记忆法-思维导图 中医学 基础课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外周血管超声联合诊断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65例设为甲组。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检查和外周血管超检查。分析检查情况。结果高血压性心脏病经超声心动检出率90.3%,外周血管超声检查检出率80.6%。外周血管超声检查检出率比超声心动检出率低,有显著差异(P<0.05)。外周血管超声检查与超声心动检出率96.4%,两种联合检查方式检出率高于超声心动检查、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和外周血管超声联合检查能够提高检出率。

  • 标签: 高血压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 外周血管超声 联合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技术、沟通能力、工作责任心、服务态度、定时巡视等护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后能显著降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重症监护室(ICU)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针对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