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水平的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马鞍山中心医院收治的心房颤动致脑梗死患者136例,均在入院次日清晨检测静脉血浆D-二聚水平.依据出院时情况,分为死亡组(21例)和生存组(115例).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抗凝治疗情况、脑梗死体积、并发症、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血浆D-二聚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住院死亡患者的血浆D-二聚的临床截点.结果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中枢性高热[28.6%(6例)比8.7%(10例)]、NIHSS评分[(19±3)比(12±3)]、入院昏迷[66.7%(14例)比15.7%(18例)]、C反应蛋白[13.5(9.1,50.6)比2.3(0.0,15.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的血浆D-二聚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2.9(0.9,4.0)比0.6(0.4,0.9)mg/L,P<0.01],血浆D-二聚判断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6(95%CI:0.686~0.946,P<0.01).结论急性心房颤动致脑梗死死亡患者人院时血浆D-二聚水平显著高于生存者.

  • 标签: 脑梗死 心房颤动 心源性脑栓塞 血浆D-二聚体 住院病死率
  • 简介:目的通过动态心电图观察参松养心胶囊与托洛尔联合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随机将78例频发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A组(参松养心胶囊+托洛尔):口服参松养心胶囊4粒/次,3次/d,同时给予托洛尔(12.5-25)mg/次,2次/d;B组:口服托洛尔(12.5-25)mg/次,2次/d。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动态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心律失常改善率为97.44%,B组改善率为6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动态心电图可更清晰地观察到,参松养心胶囊与托洛尔联合治疗频发房性早搏及短阵房速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托洛尔。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参松养心胶囊 美托洛尔 房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不同剂型托洛尔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开展,选择80例于我院诊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按照所用托洛尔剂型的不同均分为两组,以托洛尔平片治疗为对照组,以托洛尔缓释片治疗为观察组,分析不同剂型托洛尔治疗价值所在,并对比两组的疗效和心率变异性。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为77.5%,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高,心率变异性指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效果显著,可以增强疗效,帮助患者改善心率变异性,值得去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剂型 美托洛尔 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 心率变异性 影响
  • 简介:目的观察曲他嗪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4例,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心绞痛分型、合并病变及心功能分级分布均相仿.其中33例(治疗组)采用曲他嗪20mgtid口服治疗,对照组31例不用曲他嗪治疗,两组其他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方法、措施、药物均相同,观察两组心绞痛的发作频度、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的心肌缺血情况等,并作疗效比较,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均可显著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硝酸甘油日耗量,并显著改善心电图ST-T,但是总的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则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心绞痛及心电图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和71.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4.8%和32.3%,P<0.05);治疗组在减少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及改善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曲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他嗪可以进一步提高心绞痛的疗效.

  • 标签: 曲美他嗪 冠状动脉疾病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右托咪定对唇腭裂修补术患儿苏醒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本文选取50例唇腭裂修补术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采用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右托咪定,对比两组的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苏醒质量等指标大小。结果治疗组的烦躁、气道痉挛、重新插管以及需托下颌四项苏醒质量指标大小分别是4.00%、4.00%、0.00%以及12.00%,其中烦躁、气道痉挛以及需托下颌三项苏醒质量指标大小和对照组的苏醒质量等指标大小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唇腭裂修补术患者采用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右托咪定后,可以有效调节和改善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大小,进一步促进小儿患者早日苏醒,提升小儿患者的苏醒质量水平。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输出功率下,双极射频消融装置对不同厚度离心房组织消融至透壁所需的时间及使用阻抗指标评价透壁性时的病理学检验,从而确定国产消融装置的合理输出功率.方法20头猪屠宰后马上获取猪心,立即浸入4℃的生理盐水溶液中,清洗后制备离心房组织.使用自行研制的输出功率可调式双极射频消融装置及消融钳,分别使用25W、30W及35W的输出功率对离心房组织进行消融.消融线间隔约5mm,彼此间平行.消融透壁的指标是消融时该处同时测定的电阻抗大于100Ω.依次使用相同的输出功率,记录对不同厚度心房组织完成消融所需时间.消融完成后,沿两条消融线中点依次剪开心房组织,肉眼检查消融效果,测量消融线处组织厚度.按消融组织厚度,将心房组织分成<2mm、2~4mm(≥2mm,<4mm)、4~6mm(≥4mm,<6mm)及≥6mm4组.对应于不同输出功率和厚度,将心房组织分为12个区组.分别随机挑选每个区组的心房组织10块,将心房组织浸入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后心房组织使用石蜡切片,Mason三色法染色,显微镜下检验是否透壁.结果实验共有350条消融线到达透壁指标.4~6mm及>6mm组的心房组织消融完成时间明显长于<2mm组心房组织[(12.4±0.9)s比(24.3±0.3)s,P=0.042;(12.4±0.9)s比(35.9±0.3)s,P=0.001].消融完成时间在输出功率25W与35W间有显著差异[(28.9±0.5)s比(16.9±0.5)s,P=0.010].心房组织厚度与消融完成时间呈正相关.单次消融到达消融透壁指标时的病理透壁率为0~60%,随心房厚度增厚而降低,随输出功率增加而升高.结论心房组织的消融完成时间随射频输出功率增加而缩短,并与心房组织厚度呈正相关.单次射频消融的透壁率较低.综合考虑消融所需时间、透壁率及安全性,输出功率在30~35W是国产消融仪较为合理的射频输出功率.

  • 标签: 双极射频消融 组织厚度 输出功率 消融完成时间 透壁率
  • 简介:目的:对比培哚普利与托洛尔治疗糖尿病无症状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48例糖尿病无症状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各75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培哚普利,给予对照组托洛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Tei指数、E峰/A峰比值(E/A)及血浆脑钠肽(BNP)变化。结果观察组LVEF、Tei指数、E/A均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症状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为13.3%,观察组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P<0.05)。结论培哚普利治疗糖尿病无症状心功能不全效果优于托洛尔,长期应用有较好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美托洛尔 培哚普利 糖尿病 心功能不全
  • 简介:目的探讨托洛尔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心肌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62只,经左心室注射42μm微栓塞球,建立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将存活的100只大鼠随机分为微栓塞组(CME组,50只)、托洛尔组(CME-M组,50只),另以左心室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为假手术组(S组,50只),各组按注射后3、6、12、24h、4周共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10只,观察炎性细胞因子在心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与S组比较,CME组在微栓塞后3、6、12、24h时间点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LVEF显著下降(P〈0.05),4周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CME组比较,CME-M组3、6、12、24h时间点TNF-α、IL-1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0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4周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CME组比较,CME-M组12、24h和4周LVEF显著升高(P〈0.05)。结论托洛尔可以明显改善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心肌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栓塞 美托洛尔 细胞因子类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目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6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6.5±6.8)岁.根据患者入院时血浆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27例及非H型高血压组34例.比较H型高血压组与非H型高血压组的血压变异性指标(24h、日间及夜间血压变异系数)及左室重构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射血分数).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比例、体质指数、吸烟史、糖尿病、高脂血症比例无差异(P〉0.05).H型高血压组24h、日间及夜间血压变异系数明显比非H型高血压组升高(P〈0.05).H型高血压组中,血浆Hcy水平与24h收缩压变异系数呈明显正相关(r=0.373,P〈0.05),且左室肥厚例数明显比非H型高血压增加(25.93%vs.8.82%,P〈0.05).H型高血压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均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5).H型高血压组中,血浆Hcy与左室质量指数(r=0.325,P〈0.05)、左室后壁厚度(r=0.284,P〈0.05)呈正相关.结论高Hcy血症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大、左室重构呈正相关.

  • 标签: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 左室重构
  • 简介:"专病一化"是一种疾病一化优质护理的简称。精细地规范某一种疾病的入院、病情观察、自理能力评估、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疼痛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及指导、出院指导与出院随访等全程护理服务的具体内容与质量标准,把优质护理服务落到实处,使每种疾病的特色护理常规系统化、标准化。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诊断脑血管狭窄,血管畸形,动脉瘤等颈内外血管疾病的金标准[1],但是此项检查为有创性,多数患者会存在抑郁、焦虑情绪,

  • 标签: 专病一体化护理 护理路径 全脑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监测感诱发电位在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监测22例脑血管病患者在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中体感诱发电位N20波形的变化,观察感诱发电位变化与术中、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在脑血管内介入治疗过程中4例患者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出现改变,并有相应神经功能障碍,18例患者术中体感诱发电位无明显改变,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一侧肌力减退.感诱发电位的变化与术中、术后脑缺血有相关性(P<0.01).结论在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治疗过程中,监测感诱发电位的变化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体感诱发电位 动态监测 神经外科 血管内治疗 脑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分析肺动脉高压合并腺样肥大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对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自2012年至2014年收治的肺动脉高压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例为腺样肥大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肺动脉高压.结果3例右心导管结果,mPAP(33.33±10.06)mmHg,PVR(1015.00±606.66)dyn·s-1·cm-5,经治疗后复查活动能力均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结论腺样肥大致肺动脉高压行病因治疗联合靶向药物波生坦口服安全有效.

  • 标签: 腺样体肥大 肺动脉高压 睡眠呼吸暂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患者的护理和病情观察。方法收集我科2012年1月~2015年6月共92例行玻璃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后做好心理护理及给予正确的卧位指导,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结论玻璃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重要手段,做好手术后的护理,特别是给予正确的体位指导及护理,可减少患者的不适症状,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 眼内填充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海水浴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于海水浴前后对60例海水浴组和60例一般疗养组的T2DM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并分析其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以心脏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的进行比较。结果:①疗养前:T2DM患者HRV和LVEF值均较健康组降低(P〈0.05~〈0.01),且T2DM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DM+SMI)组较单型性T2DM(DM)组的降低显著(P〈0.05~〈0.01);②疗养后:与疗养前比海水浴DM组各值升高显著(P〈0.05),DM+SMI组升高非常显著(P〈0.05~〈0.01);而一般疗养组各值均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海水浴疗对老年T2DM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着积极康复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海水浴疗法 心率变异性 老年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不考虑心血管疾病病史的前提下,N末端脑钠肽前(NT-proBNT)是一个比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人更能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标志物”。根据发表在《美国心脏学院杂志》的一项为期9年的前瞻性研究中,研究人员在3,649名60岁或以上的英国男性的弗明汉危险评分标准中添加NT—proBNT作为其中一项标准,结果显示其对风险分类有着CRP所未能获得的重要意义。

  • 标签: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心血管事件 老年人 美国心脏学院 评分标准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CHF)患者N端脑钠肽前(NT-proBNP)、内皮素(ET)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入选56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9例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心衰患者按照NYHA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3个亚组,分别测定患者NT-proBNP、ET水平,同时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并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及CHF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亚组的患者NT-proBNP水平分别为(336.24±41.25)ng/ml、(1761.35±21.43)ng/ml、(2693.45±41.54)ng/ml、(3161.26±67.56)ng/ml,ET水平分别为(19.89±11.35)ng/L、(48.60〈21.25)ng/L、(61.56±31.68)ng/L、(161.67±46.56)ng/L。对照组患者及CHF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患者血浆NT-proBNP、ET水平呈逐渐增高趋势,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除心功能Ⅱ级组与心功能Ⅲ级组间ET与LVEF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其余各组间NT-proBNP、ET水平及LVEF、LVDD水平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1)。NT-proBNP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769,P<0.05),与LVDD呈正相关(r=0.606,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656,P<0.05)。ET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357,P<0.05),与LVDD呈正相关(r=0.265,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274,P<0.05)。结论CHF患者NT-proBNP与ET水平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与心功能分级有良好的相关性,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价有意义。

  • 标签: 心力衰竭 N端脑钠肽前体 内皮素
  • 简介:目的比较右托咪啶与异丙酚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腹部手术全麻恢复期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93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n=31):右托咪啶组(A组)、异丙酚组(B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输注右托咪啶0.2μg/kg(15ml)、异丙酚1.5mg/kg(15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15ml,输注时间15min。三组均采用全身麻醉,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全麻恢复期不良反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拔管后各时间点镇痛效果,Ramsay镇静评分评估镇静等级。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B组镇痛有效率提高(χ2=3.54、4.17,均P<0.05),躁动、呛咳、心血管事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χ2=2.76、2.38、3.81、4.02、3.55、4.48,P<0.05),拔管后5min、30min、60minVAS评分均降低(t=2.10、2.45、2.54、2.36、2.78、2.91,均P<0.05);A组和B组拔管后5min、30min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C组(t=2.87、3.02、2.69、3.15,均P<0.05);A组拔管后60min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2.55,均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静脉输注右托咪啶可改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的质量。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异丙酚 老年人 全身麻醉 麻醉恢复期
  • 简介:具有胰岛素抵抗的代谢综合征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很高.过氧化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在糖脂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PPARs激动剂则可以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移行和增殖,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及稳定粥样斑块等方面阻止或延缓AS的发生.

  • 标签: 过氧化酶体激增剂 动脉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进程中肾索一血管紧张索一醛固酮系统(RAAS)的变化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安舒通(SPI)干预对心肌纤维化大鼠AngⅡ产生途径的影响。方法:制作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①模型判断组,②ACEI组,③SPI组,④两药合用组,⑤不用药组,另设⑥假手术组。术后4周以心重/体重、心肌胶原含量判断模型成功.然后灌胃予以ACEI(0.9mg/kg·d)、SPI(1.8mg/kg·d)及二药合用(ACE10.45mg/kg·d+SPI0.9mg/kg·d)8周,对比各组问心重指数、心肌胶原含量、血浆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Ⅰ(AngⅡ)和醛固酮(ALD)含量及心肌血管紧张索转化酶(ACE)和糜酶样活力。结果:腹主动脉缩窄4周后,心肌纤维化大鼠模型心重/体重、心肌胶原含量与血浆、心肌AngⅡ和ALD水平升高。予以ACEI和SPI治疗后,上述指标有所改善(P〈0.05~〈0.01),且联合用药,心肌ACE和糜酶样活力降低(P〈0.05)。结论:咪达普利和安舒通均能减轻心肌纤维化,但二者联用优于单独应用。

  • 标签: 螺内酯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