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调强放射治疗乳腺癌保乳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行保乳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并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给予观察组调强,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皮损情况、靶区照射剂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和法相比调强发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 标签: 三维适形 三维调强 乳腺癌 保乳术 皮损情况 靶区照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调强放射治疗乳腺癌保乳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行保乳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并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给予观察组调强,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皮损情况、靶区照射剂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和法相比调强发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 标签: 三维适形 三维调强 乳腺癌 保乳术 皮损情况 靶区照射剂量
  • 简介:背景与目的:众所周知,放射性脑损伤是鼻咽癌放疗后的严重后遗症,由于鼻咽部接近颅底部位,颞叶不可避免地包括在照射靶体积中并接受了大剂量照射。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鼻咽癌后程补量照射技术(3Dconformalradiationtherapy,3DCRT)对放射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从2001年10月到2006年10月,共计87例初诊M0鼻咽癌患者,按鼻咽癌’92福州分期,Ⅰ期9例,Ⅱ期36例,Ⅲ期31例,IVa期11例,接受了二放疗(2Dradiationtherapy,2DRT)40Gy+3DCRT补量照射,鼻咽部原发病灶区域总剂量平均为70.5Gy(70~74Gy)。78例(90%)患者接受了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平均随访期38个月(12~60个月)。随访时行头颈部CT/MRI检查并按美国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RTOG)有关放射治疗神经毒副作用评分标准记录与评价。结果:本组87例患者中85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7.7%。放射性脑损伤发病率为4.7%(4/85),其中0级1例、I级2例、II级1例。4例放射性脑损伤发生时间分别为15、21、26和35个月。结论:鼻咽癌2DRT+3DCRT因剂量分布得到优化可使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更低,发病时间推迟。

  • 标签: 放射性脑损伤 三维适形放疗 鼻咽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调强放疗与型放疗疗效上的差异。方法以我院2010年7月到2012年7月收治的4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调强放疗和型放疗两组,各为21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放射治疗方法治疗。结果使用调强放射治疗PTV内最大剂量为61.3Gy,直肠和膀胱的平均剂量为22.8Gy和25.9Gy,使用型放疗PTV内的最大剂量为63.6Gy,直肠和膀胱的平均剂量为40.6Gy和44.8Gy。结论在宫颈癌的放射治疗当中,调强放疗相对于型放疗能够显著改善靶组织内的剂量分布均匀一致性,值得在宫颈癌的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调强放疗 三维适型放疗 比较
  • 简介:目的:评价PET-CT在放射治疗晚期胰腺癌中靶区勾画的价值及放疗后评价疗效的意义。方法:对13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PET-CT检查并定位,分别勾画出大体肿瘤体积CT-GTV和PET-CT-GTV,并分别制定出放射治疗的GTV进行比较。放疗后3个月行PET-CT复查。结果:13例患者的PET-CT-GTV和CT-GTV均不同,其中5例患者PET-CT-GTV较CT-GTV平均减少10.9cm3(25.7%)。CT-GTV平均42.4cm3,PET-CT-GTV平均为31.5cm3(P=0.0045);8例患者的PET-CT-GTV较CT-GTV增加45.3%(27.4cm3),CT-GTV平均为60.4cm3,PET-CT-GTV平均为87.8cm3(P=0.0000)。治疗后3个月PET-CT复查示:7例胰腺病灶较前明显缩小,局部FDG代谢明显减低或消失。其余6例病灶略缩小,FDG不同程度减低。治疗后的SUVmax变化范围为1.6-6.0,SUVmean变化范围为1.4-2.2。结论:采用PET-CT融合图像能够更好地提高靶区确定的精度及不确定性,最大限度减少不同勾画者之间的差异性。治疗前后局部病灶代谢活性的不同程度改变,对评价放疗疗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PET/CT 晚期胰腺癌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放射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常规分次外照射加后程放射治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0年4月~2002年9月用常规外照射加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61例.先常规外照46~60Gy(平均50Gy),后改用放射放疗,每次4Gy~7Gy(平均5.5Gy)共3~4次,隔天1次.结果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55/55)、96.4%(53/55)、100%(5/5),总的局控率95.1%(58/61),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咽癌常规外照射50Gy后采用放射治疗,近期局控率较好,且安全有效.

  • 标签: 鼻咽癌 适形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治疗中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放射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2月份至2021年9月份之间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抽取50例进行研究,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25例和参照组25例,参照组患者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联合组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放射治疗,对比两组T 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结果:联合组患者T 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中CD3+和CD4+指标均高于参照组,CD8+指标低于参照组,联合组整体指标优于参照组,数据组间差异(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肝癌治疗中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放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原发性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应用放射治疗和二放射治疗方法,分析和研究最终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中,我院共收治了1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经商议,决定将这1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工作的对象,并依据数字法,将这10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个组别,一组是对照组,另一组是观察组,每组中各有患者50例。无论是对照组患者,还是观察组患者,均实施保乳术,其中,对照组应用二放射治疗方法,观察组应用放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最终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乳房美容效果中,观察组优良率(98%)高于对照组优良率(84%),数值差异性显著,P<0.05,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在放射性损伤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数据(4%)低于对照组数值(20%),数值差异性显著,P<0.05,其中具有着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行放射治疗效果更显著于二放射治疗效果,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和实践放射治疗方法。

  • 标签: 早期乳腺癌 保乳术 二维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调强放射疗法(IMRT)和放射疗法(3DCRT)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时膀胱、直肠、小肠受照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18年1—12月25例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3DCRT治疗12例(3DCRT组),采用IMRT治疗13例(IMRT组)。采用正常组织接受20、40和60 Gy照射体积占总体积百分比(V20、V40和V60)评估膀胱、直肠、小肠受照体积。比较两组放射性并发症和疗效。结果IMRT组随着处方剂量的增加,膀胱和小肠V20、V40和V60不断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3DCRT组,不同处方剂量间V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40和V60随着处方剂量的增加不断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在同一处方剂量下,IMRT组膀胱V20、V40和V60及小肠V40和V60均明显小于3D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直肠V20均接近100%,不同处方剂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40和V60随着处方剂量的增加不断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在同一处方剂量下,IMRT组V40和V60均明显小于3D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和骨髓抑制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3DCRT组(1/13比3/12、0比3/12、1/13比4/12和2/13比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3DCRT比较,IMRT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对周围器官的放射性损伤较小,且放射性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更好。

  • 标签: 宫颈肿瘤 放射疗法,调强适形 放射疗法,适形 辐射剂量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中晚期宫颈癌放射治疗和五野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间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放射治疗组和五野调强放射治疗组,每组5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靶区剂量学特点以及危及器官的受照情况进行比较.结果3D-CRT和5F-IMRT两种计划下,V9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D95、CI和HI的比较则均有5F-IMRT计划显著优于3D-CRT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其盆腔危及器官的最大受照剂量,可见5F-IMRT计划下小肠、双侧股骨头的Dmax显著小于3D-CRT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经五野调强放射治疗不仅能够提高靶区治疗剂量,而且剂量分布性更好,盆腔正常组织器官的安全性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宫颈癌;放射治疗;五野调强放射治疗;剂量学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27-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实施放射治疗与 XELOX方案化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5年 11月 ~2017年 11月我院 72例胃癌术后老年患者,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 36例,实施单一 XELOX方案化学治疗,研究组为 36例,予以放射治疗联合 XELOX方案化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 3年后的生存率分别为( 80.55%)、( 61.11%)、( 47.22%),均要高于参照组治疗 3年后的生存率分别( 58.33%)、( 33.33%)、( 25.00%)( P< 0.05);同时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33%),要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3.89%),但组间比较无差异( P> 0.05)。结论 老年胃癌手术术后患者实施 XELOX方案化学疗法联合放射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癌 手术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XELOX方案化学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对于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及相关评价。方法:选取 2018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脑胶质瘤的 63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研究组 32 例,参照组 31 例。研究组采用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的治疗方式,参照组仅适用放射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情况 。 结果: 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选用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对于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替莫唑胺 脑胶质瘤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治疗中应用替吉奥联合放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接收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放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替吉奥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各指标下降并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治疗中应用替吉奥联合放射治疗方法,能够降低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替吉奥 三维适形放射 中晚期食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经奈达铂结合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5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单纯使用放疗法和在此基础上结合奈达铂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5.7%)以及临床获益率(96.4%)均优于对照组的(53.6%)和(89.3%),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经奈达铂结合放射治疗的效果佳,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奈达铂 三维适形放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程放疗技术对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采用放疗的187例食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结果3DCRT组治疗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RT组的1、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能明显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并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三维适形放疗 食管癌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推量放射治疗联合全脑放射治疗对肺癌脑转移的有效性。方法选取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96例,按照入院编号分成A组(推量组)及B组(单纯全脑放疗组),A组采取全脑放疗联合局部推量治疗,B组采取全脑放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A组比B组疗效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量放射治疗与全脑放射治疗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

  • 标签: 三维适形放疗 全脑放射治疗 肺癌 脑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靶区形变在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肿瘤科收治的70例放疗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35例),其中35例采用设计常规计划(CCP),设为对照组,35例采用靶区形变后的计划(DCP),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剂量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 三维适形计划设计 靶区形变 计量学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治疗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放疗的意义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食管癌患者治疗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资料。其中手术后25例,纵隔淋巴结转移复发平均时间为19.2月,放疗后21例,复发平均时间为14.3月。食管癌术后的病例先采用常规放疗,DT:40~44Gy/20~22次,然后采用放疗,总剂量达60~69Gy。放疗后的病例均采用放疗,CTV为2~2.5Gy/次,5次/周,每次4~6个照射野投照,总剂量60~68Gy。结果治疗后3个月复查,术后病灶的有效率为88.0%,放疗后的有效率为71.4%,差异有显著性(P〈0.05)。急性放射性气管炎发生率1~2级28.3%(13/46),3~4级19.6%(9/46);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1~2级34.8%(16/46),3~4级10.9%(5/46)。结论食管癌治疗后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进行放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且副作用小,患者均能耐受。

  • 标签: 食管肿瘤 纵隔淋巴结转移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