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基于一种六加速度计配置方案,给出了载体加速度和角速度的解算公式,并分析了无陀螺捷系统粗对准原理。在静基座下,针对系统初始对准前得不到载体角速度初始值而导致地球自转角速度在载体坐标系上的分量无法获得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可行的,具有实用价值的非完全自主式粗对准方案。依靠外部航向设备得到初始方位姿态,通过加速度计敏感的重力矢量输出获得初始水平姿态,进而解算出载体初始捷矩阵。误差分析表明,方位粗对准精度不超过2°,水平粗调精度在0.3°以内。

  • 标签: 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 粗对准 加速度计 角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右室梗塞常规12心电图改变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单纯急性下壁或下壁心肌(MI)与31例合并右室梗塞(RVI)的常规12心电图作对比分析。结果常规12心电图有关标准对合并RVI的诊断价值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以上标准综合诊断敏感性为准96.77%。结论常规12是诊断合并RVI的可靠方法之一。对孤立性即单纯RVI亦有诊断价值。

  • 标签: 右室梗塞 常规导联 心电图
  • 简介:以采用整体隔振措施的配重式三轴机抖激光陀螺捷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仿真方法,重点讨论了惯系统的静不平衡、动不平衡、转动惯量以及隔振器刚度和阻尼对静态环境条件下由于陀螺抖动机构的不平衡引起的圆锥运动(细分为三类)的影响规律。研究认为,惯系统的静平衡性和动平衡性只影响第三类圆锥运动,对一二类圆锥运动的影响甚微;惯系统转动惯量的增大将会使圆锥运动减小;系统隔振频率越靠近陀螺抖动频率,圆锥运动越强烈;系统隔振器阻尼对圆锥运动的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为机抖激光捷系统的结构设计及圆锥误差的事前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捷联惯导系统 机械抖动激光陀螺 圆锥运动 数值仿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患者的右胸心电图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患者50例为实验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时间选取为2015年1月—2017年5月,其均接受右胸心电图检查,对其检查的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患者V1、V3R、V4R、V5R的QRS形态中,其Qr或Qs型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其rS’或rS型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R或RS型几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V1、V3R、V4RST段抬高≥0.1mV、≥0.05mV的几率、V3R、V4RST段抬高<0.05mV的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患者接受右胸心电图检测,能够较好对其病情进行反映,从而为其疾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 标签: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 右胸导联心电图 应用价值
  • 简介:将捷安装在火炮的摇架上,直接测量身管的射向,可提高火炮的操瞄精度。采用四元数法求解火炮随动系统的解耦误差控制量,使方位、高低随动能够独立控制,可避免将主令与捷姿态测量的对应值直接求差,作为随动系统的误差控制量,致使两个通道的运动控制存在耦合的问题,从而提高调炮精度。工程实践证明该方法有效。

  • 标签: 自动控制技术 捷联惯导 四元数法 火炮随动系统
  • 简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制导炮弹上低精度MEMSIMU/GPS组合系统的飞行中初始对准算法.通过引入辅助的载体惯性系和导航惯性系,将所求姿态四元数分解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述载体系相对于载体惯性系的姿态,由MEMS陀螺仪输出积分求解;第二部分描述导航系相对于导航惯性系的姿态,利用GPS位置输出解析求解;第三部分描述两辅助惯性系的相对姿态,采用Re-quest算法完成解算.详细讨论了算法误差、有效性条件,并对Re-quest算法进行了优化和简化.蒙特卡洛仿真结果表明,在弹体加速度以指数规律变化条件下,对准算法可以在10s时间内达到水平误差小于0.2°(1σ)、航向误差小于0.4°(1σ)的精度,完全满足制导炮弹组合系统初始对准的精度要求.

  • 标签: 空中对准 MEMS IMU GPS Re-quest 误差分析
  • 简介:重点介绍了杆臂效应原理和舰载水下潜器传递对准误差模型,针对潜器用捷式惯性导航系统(SINS),在释放前摇摆基座上进行初始传递对准时,系统中存在的杆臂效应误差问题,提出了直接补偿杆臂干扰加速度和设计低通滤波器的补偿方案.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方案可以有效的提高传递对准精度,提供高准确性的导航姿态基准.

  • 标签: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 杆臂效应:传递对淮:摇摆基座 初始对准 误差补偿 舰载水下潜器
  • 简介:针对激光陀螺具有标度因数稳定、漂移误差变化小的特点,建立了适合激光陀螺捷系统的陀螺及加速度计组件简化误差参数模型,推导出了适合激光陀螺捷系统外场快速自标定的误差模型,设计了激光陀螺捷系统9位置系统级标定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可快速准确的标定出加速度计组件的标度因数、安装误差、零偏及激光陀螺安装误差等15个主要参数,方法简单易行.

  • 标签: 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 参数稳定性 系统级标定 误差参数辨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下壁ST段改变与冠脉前降支(LAD)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下壁ST段改变与LAD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60例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伴下壁ST段下移组中85.7%LAD病变位于近端(第一对角支开口前)或者远端(第一对角支开口后)合并第一对角支病变,非ST段下移组中仅16.7%LAD病变位于近端或者远端合并第一对角支病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壁AMI患者中,心电图下壁ST段下移是LAD病变部位预测的评价指标。

  • 标签: 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 前降支 冠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直流系统运行可靠性对发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生直流接地故障后,迫切需要及时找到接地点并消除故障。常规的试停电法不能解决直流系统单极多点接地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并经实际工作检验,找到了一个新的办法可以快速有效处理直流系统单极多点接地问题。对直流系统及发电厂主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直流系统 多点接地 处理方法
  • 简介:如何界定当前的国际体系?这一体系对中国的安全构成哪些影响?中国应当如何应对?这些都是中国学术界和外交界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认为:当前的国际体系是单极体系,在所有国际体系中,单极体系对崛起国家构成的挑战最大;作为崛起国家,中国有必要客观认识自身的处境,并呆取有效措施应对单极体系对中国国家安全的挑战。

  • 标签: 国际体系 单极体系 “极”国家 崛起国家 中国 美国
  • 简介:本栏可以作为实验一种散文理想——在散文这个大花园里,除了牡丹、月季、大丽花之外,还应该植入一些外来的新品种,哪怕是芨芨草,它们也有生命力极其顽韧的优点。本栏陆续请来十二位散文界外的高人,写出别样一些“散文”,给读者提供一些新的向度和梯度,同时,也为了探索“散文”的边界究竟有多大……

  • 标签: 散文 新品种 芨芨草
  • 简介:[目的]探讨思维图在乳腺癌术后病人患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乳腺癌术后病人88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头宣教的模式指导病人术后患功能锻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思维图模式,出院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患功能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功能锻炼知晓率以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病人术后患肩关节的外展、前屈、后伸、旋内、旋外的角度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功能锻炼知晓率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思维图指导乳腺癌术后病人进行患功能锻炼,能提高病人功能锻炼的有效性和满意度,促进患功能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思维导图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功能锻炼 依从性 满意度
  • 简介: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剪力墙体系的新型钢连梁,称之为双阶屈服消能钢连梁,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小震消能的双阶屈服钢连梁剪力墙体系的抗震设计方法。该新型钢连梁由两部分并联而成,分别是发生剪切屈服的核心板梁和发生弯曲屈服的外套箱形梁。在小震作用下,剪切屈服板梁进入塑性,发挥消能减震作用,弯曲屈服梁保持弹性从而保证结构的整体刚度。在中震及大震作用下,剪切屈服梁和弯曲屈服梁同时进入塑性,发挥更大的消能作用,使主体结构免遭过大的地震损伤。在合理考虑第1阶屈服力和第2刚度与第1刚度比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双阶屈服钢连梁剪力墙体系的小震消能减震设计方法.根据该方法设计了一个20层的双阶屈服消能钢连梁墙结构,最后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 标签: 双阶屈服钢连梁 联肢剪力墙 小震消能 抗震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旋转式光纤捷系统的误差效应研究关乎系统的设计和精度的提高。在建立惯性元件误差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系统的旋转调制原理,推导了惯性元件的零偏、安装误差、标度因数误差和随机误差在单轴单方向旋转下产生的误差效应,仿真研究了转速大小对系统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旋转调制可以有效补偿与转动轴垂直方向惯性元件的零偏,且转速越大效果越好;旋转调制会引入额外的标度因数误差效应,且转速越大误差越大。在设计旋转式捷系统时,要求惯性元件的标度因数误差和安装误差尽可能小,并且转速不宜过大,采取正反旋转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取得更显著的误差补偿效果。

  • 标签: 捷联惯性导航 光纤陀螺 单轴旋转 误差
  • 简介:针对传统无陀螺捷系统角速度求解复杂,解算效率低,惯性元件安装精度要求高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无陀螺捷导航方案,将8-UPS型并联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作为其惯性元件,直接测量出运载体的六维绝对加速度。基于矢量力学理论,推导了其惯基本方程;通过数值积分运算来提取载体的线运动参量;运用空间几何理论建立姿态方程,实时更新捷矩阵以获取载体的角运动参量,从而完成了导航建模与解算。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满足航行体中精度实时导航的要求,是有效可行的。与同类导航相比,该系统具有结构紧凑、解算效率高、物理模型误差敏感性低等优势。

  • 标签: 无陀螺捷联惯导 六维加速度传感器 导航解算 惯导基本方程 姿态更新
  • 简介:为在外测数据处理中获取更高精度目标部位修正结果,解决已知目标几何尺寸难以精确修正的问题,提出采用捷系统姿态修正跟踪部位的方法.根据捷系统遥测四元数信息计算姿态旋转矩阵,利用外测处理中各个参照坐标系的相互关系,修正垂线偏差的影响,实现跟踪部位位置参数保精度修正.通过测试场景仿真计算,与常用速度矢量修正法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姿态修正方法精确可行、结果正确,满足数据处理的精度要求和结果评定需要.

  • 标签: 姿态 垂线偏差 跟踪部位修正 坐标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多持续ST段下移与T波倒置的原因。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09年6月因不典型胸痛在我院就诊且ECG有持续全ST段下移与T波倒置的18患者,均无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病史,剔除瓣膜病,电解质紊乱,洋地黄药物影响及脑血管病所致的继发性ST-T变化。随访中常规观察了ECG,超声心动图(UCG),心脏X线片的变化。结果18例患者中肥厚型心肌病9例,占全组患者的50%,扩张型心肌病4例(22.2%),缩窄性心包炎1例(5.56%),糖尿病2例(11.11%),原因不明T波倒置者2例(11.11%)。在5~15年随访中,除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出现左心衰竭外,其余14例均能胜任日常工作,生活,无心肌梗死发生。结论有全持续ST段下移与T波倒置的不典型胸痛患者,不要只想到冠心病,应该全面考虑,心肌病所占比例较高,尤其肥厚型心肌病。

  • 标签: 全导联 持续 ST段下移 T波倒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右室梗塞常规12心电图改变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单纯急性下壁或下壁心肌(MI)与31例合并右室梗塞(RVI)的常规12心电图作对比分析。结果常规12心电图有关标准对合并RVI的诊断价值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以上标准综合诊断敏感性为准96.77%。结论常规12是诊断合并RVI的可靠方法之一。对孤立性即单纯RVI亦有诊断价值。

  • 标签: 右室梗塞 常规导联 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