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结构主义范式在语言学、文学批评与社会研究中的形成与散播,是学术史也是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1929年.雅各布森首次提出“结构主义”这一概念。用采描述布拉格语言学小组(1926—1949)的语言学与文学研究新途径。不同于浪漫主义与实证主义的语文学,布拉格语言学小组视文化现象“不是机械的集合而是结构的整体”.努力“揭示系统的内在规律——无论是历时的还是共时的”,这些规律是由“它们所提供的功能”决定的。布拉格学派是如何偏离了索绪尔语言学教义?这一学术运动大致可划为几个阶段?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思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又是如何流行而最终引发全球结构主义范式的兴起?本文以新的视角对这些问题予以梳理。

  • 标签: 结构主义 布拉格语言学小组 索绪尔 雅各布森
  • 简介:自19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经成为国际学界最显著的话题,有关全球化的研究和言论在汉语学界同样炙热。根据旅美学者刘康的观点,全球化是指冷战结束后跨国资本建立的所谓“世界新秩序”或“世界系统”,同时也指通讯技术以及“信息高速公路”所带来的文化全球化传播。更进一步,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四个层面把握其内涵。

  • 标签: 文化政治学 对话主义 21世纪 金惠敏 文化全球化 “信息高速公路”
  • 简介:<正>杨女士与联合国译员不久前,在纽约与阔别十年的杨贵平女士重逢,她那如莲的眼神和嗓音依旧,岁月老人似乎把她忘了。她的职业是纽约苏玉柏高中的数学老师。上午7点出门,晚7点多到家。晚餐常在夜里9—11点进行。剩下的饭菜就搁在桌上。她夜里的时间属于滋根基金会。在她家住过的朋友说:"常在凌晨还看到满桌的剩饭剩菜,到第二天清早起来,就发现盘子大多空了。"杨贵平出身名门,父亲曾是台湾文化大学的校长。她本人是台湾赴美的留学生、双学士、硕士和哥伦比亚大学修满了学分尚未完成论文的国际教育与发展博士生。20世纪60年代末,杨贵平从台湾

  • 标签: 台湾文化 数学老师 柏高 杨女士 国际教育 康奈尔大学
  • 简介:摘要日本侵华时期,大批日本作家来到伪满洲国,从文化层面为日本殖民侵略推泼助澜。牛岛春子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她是伪满洲国时期日系代表女作家,创作了大量反映“满洲”人民生活状况及在满日本人心理状态的小说、随笔。本文力求结合时代背景,通过考察、分析牛岛春子的生平经历与作品,从文化层面剖析日本殖民主义政权的侵略政策,还原历史真相。

  • 标签: 牛岛春子 &ldquo 满洲&rdquo &ldquo 民族协和&rdquo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现实基础,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的现实意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产生,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也是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哲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准确把握和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环境问题严重困扰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今天。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为我们认识现代社会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实基础 基本精神的意义 现代社会发展
  • 简介:一、从"作品"走向"文本"纵观西方两千多年的文论发展史,在形式主义文论之前,大致经历了摹仿论和表现论两大阶段.摹仿论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文艺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从而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文学;表现论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文学与人的主观世界的关系问题,从而在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寻找文学;形式论则要研究文学的语言形式问题,在文学自身的形式中寻找文学.

  • 标签: 二十世纪 西方形式主义 文艺理论 “作品” “文本”
  • 简介:摘要自由主义思想作为西方国家的主流思想传入近代中国,虽得到一定发展,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为究其原因,本文主要从近代中国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近代中国缺乏自由主义发展所需要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近代中国广大民众文化素质较低以及思想保守、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自身存在缺陷这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

  • 标签: 自由主义 近代中国 失败原因
  • 简介:一、由观念的认同与疏离马尔克斯对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的强烈刺激与深刻影响,已成为文学史上一个不争的事实。美国比较文学家约瑟夫·T·肖认为:“各种影响的种子都可能降落,然而只有那些落在条件具备的土地上的种子才能够发芽。每一粒种子又将受到它扎根在那里的土壤和气候的影响。”以此分析马尔克斯在现代中国传播与接受之原因主要有二: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 魔幻现实主义 拉美 马尔克斯 中国文学 现代中国
  • 简介:超验主义强调的是个人的重要性,正如超验主义的倡导者,亦是超验主义领袖的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所言"相信你自己"。19世纪以爱默生、亨利·戴维·梭罗等人为代表的一群拥有独立思想和独立意识的人发起了一次"超验主义思潮",其根本源于对社会的不满,美国受其影响遭遇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运动,推动美国思想文化达到繁荣的巅峰,随着思想的逆转美国文学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促使美国文学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 标签: 美国文学 超验主义 个人主义
  • 简介:西方主义是用中国人的眼光看西方的结果。新中国文学研究中的西方主义主要有四种。第一、视西方为社会主义的对立面:以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研究文学,把当代西方文学看作颓废的艺术,象征着资本主义的末日,对偏离现实的、不采用通俗形式的文学持否定态度。第二、将西方看作理想的乌托邦:认为西方发达国家代表着发展的方向,其制度比较民主,充分肯定他们的个人奋斗,高度赞扬其怀疑和思辨的精神。第三、带有普世性质的西方主义:断定西方文化具有普适性,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模式是一样的,只能按照西方的道路发展。第四、将西方看作文化帝国主义:认为普世主义背后有意识形态的操控,夸大了西方文化的优点和普适性,贬低了本国的文化。

  • 标签: 西方主义 文学研究 新中国
  • 简介:谭恩美是当代美籍华裔作家的杰出代表。她的处女作《喜福会》是一部非常畅销的小说,是多元文化的代表作。本文拟从多元文化主义的视角出发,解读《喜福会》中的多元文化主义现象,探讨谭恩美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 标签: 多元文化主义 谭恩美 《喜福会》
  • 简介:中华道统思想是中国文化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道统的起源即中华文明和文化的产生,道统思想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道统思想的基本精神包括仁爱精神、中道和谐精神、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经世日用精神和包融涵盖精神。中华道统思想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密切联系,在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富强、文明、和谐、平等、公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内容都与中华道统思想有关,反映中华道统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对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在当代的持续发展,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中华道统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仁爱
  • 简介:<正>最近几年,“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受到我国理论界的重视.报刊上发表了不少专题论文,也有专著出版.但目前国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和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学、哲学、社会学领域,对它的归宿——美学、文艺理论的介绍和研究,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冯宪光同志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思想》(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年10月出版),作为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艺美学思想 发展马克思主义 卢卡契 文艺理论 马尔库塞
  • 简介:新世纪以来,中国新诗的审美格局更其多元化,作为其中重要一元的后现代主义诗歌,是后现代思潮对新诗创作产生深刻影响的结果,这类诗歌不仅在艺术技法的变革上新招迭出,而且也以文本建构上的超凡脱俗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读者的阅读期待,为诗坛添设了不尽的生机与活力,自然也引发了持续的诗学辩驳和争议。对于新世纪诗歌中的后现代书写加以细致研究和阐释,不仅有利于认识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的艺术流变轨迹,也能借助诗歌这一独特的文学文体洞察到当代人的思想图貌和心灵踪影,

  • 标签: 后现代主义文本 新世纪诗歌 现代主义诗歌 后现代思潮 中国新诗 新诗创作
  • 简介:<正>一人性、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给予近几年文学创作以积极而巨大的影响,使新时期的文学出现了一种对人性、人道主义问题的普遍注意,是人们有目共睹的事实。这一问题获得如此突出的地位,自然与人们对长期以来的以“人性论”禁锢文艺的反拨不无关系,但主要地还应从文学艺术本身与人性、人道主义问题的内在联系上来找原因。文艺作品是写人的——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人的感情、人的欲望、人的性格、人的命运的展示;是人写的——作为艺术家的人以自身的生命活动(感受、思想、情绪、愿望)和创造能力对人的生活和人的灵魂的显现;是写给人的——以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调动欣赏者的生活积累和思想感情,使他们得以观照自己、鞭策自己、提高自己。无论是艺术产品的创造,还是艺术作品的鉴赏,都是人类生命活动的自觉性的积极表现,是人的创造力、感受力、生命力等本质力量的有力确证。这些都从根本上造成了人性、人道主义问题与文学艺术的不解之缘。

  • 标签: 人性构成 人与人 作品人物 文学创作 阶级性 生命力
  • 简介:<正>1究竟怎样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本质观?时下,国内外理论界观点各异,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不同意见。一种以苏联学者波斯彼洛夫、卡岗和我国的陈涌、陆梅林为代表,主张“艺术认识本性论”,或曰“意识形态本性论”,认为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一种以苏联学者万斯洛夫、齐斯和我国的钱中文等为代表,主张“艺术审美本性论”,或曰“审美的意识形态论”,认为“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它的最根本特性应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结合”,由此,文学艺术是

  • 标签: 社会生活 艺术审美 客体 心理学 艺术本质 意识形态性
  • 简介:<正>“五四”新文化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酝酿和发展起来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早在“五四”前几年,由于1911年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未能改变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交迫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新的阶级力量增强的历史条件下,痛感旧文化旧思想是社会改革的严重障碍,便创办刊物,奔走呼

  • 标签: 抗战文艺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文艺工作 街头诗 《新青年》 为社会主义服务
  • 简介:女性人文主义将其对"女人"和"女人的文学"的强调当成一项策略,体现的是女人作为人的价值主体去审视、思考、探寻、追求女人、男人乃至个人的生存发展空间。本文将对女性人文主义理论的理解作为背景,详尽分析女性人文主义视角下的萧红作品人物形象,表现萧红对人文主义和人类生存发展空间的深刻思考。

  • 标签: 女性人文主义 萧红 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