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正>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山海》堪称一郎“奇书”。全书仅3万1千余字,却蕴含着上古时代的丰富信息,然而,由于时代久远,其中很多宝贵的信息并不为后世的读者(包括今天的研究者)所理解,所重视,常被斥为怪诞不经,甚至被视为神话总集。今天,我们应该让《山海》从神话回归历史,恢复它作为上古时代信史的本来面目。

  • 标签: 《山海经》 中国神话研究 中国古代神话 黄帝 历史化 司马迁
  • 简介:<正>闻名于世的佛经巨著蒙文《甘珠尔》是蒙古族人民的重要文化遗产,是研究蒙古族文化史、科技史、宗教史、文艺理论、翻译理论、语言学、天文学、哲学、医学以及气功理论等方面必不可少的重要文献。历史上,蒙文《甘珠尔》曾两次正式成书。第一次为1602—1607年和1628—1629年,由锡哷图固师与公噶斡节尔、萨姆丹僧格等主持;第二次是循清康熙帝圣旨,于1717—1720

  • 标签: 陀罗尼 圣者 金刚 蒙古族 蒙文 大智慧
  • 简介:敦煌陈写本《佛说生》残卷(P.2965)的研究,显示了该卷内容的重要性与独特性,但是在书写风格、时代特征等方面,仍然有待于深入探讨。本文就是在这些方面的一点努力。

  • 标签: 敦煌 南朝陈 写本 《佛说生经》P.2965
  • 简介:陈垣先生曾疑京藏《摩尼教残》为《二宗》,林悟殊则指出解决这部的本名及出於摩尼何典的悬案对确定这部残的资料价值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这部与摩尼教科普特文着作《克弗来亚》第38章作了详细比较,旁及粟特文、中古波斯文与回鹘文资料,探索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此无疑不可能译自《克弗来亚》第38章,但是二者高度相似,不仅结构相近,而且对应术语多达三十余个,合理的推论只能是二者同源,即二者均是摩尼亲撰的《大力士》的改写本。二者的相异之处,应当是在长期的、复杂的多语种传播过程中出现的。而二者的类似之处则出自《大力士》原本。

  • 标签: 摩尼教 《摩尼教残经》 《大力士经》 《克弗来亚》
  • 简介:<正>唐释慧琳的《一切音义》是一部重要的佛教典籍工具书,其网罗古训,音释梵,摭拾极广,包孕弥富,保存了大量唐代尚存的古书佚文,在整理和研究有关古籍上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颇为学者们重视.然关于此书的流传情况,学术界历来说法不一,颇多失实之处,本文不揣浅陋,对此作了一些考证,以就教于方家.

  • 标签: 《慧琳音义》 《一切经音义》 版本流传 藏经 《宋高僧传》 高丽国
  • 简介:《文史知识》1995年第8期所载张子开先生《〈三字〉成书年代小考》一文,据五代泉州昭庆寺静、筠二师所集《祖堂集》卷6《洞山和尚》中已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等与今本《三字》相似的语句,而断定《三字》"早在公元

  • 标签: 三字经 成书年代 祖堂集 蒙学读物 今本 陈淳
  • 简介:佛教经典《能断金刚》有诸多藏汉译本,文章选取两种藏译本和两种汉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各译本之间的差异,确定其完整标题为《神圣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多大乘》,分析了藏译本修辞手法的运用特点。

  • 标签: 敦煌文献 P.T.99 能断 金刚经 藏译本 汉译本
  • 简介:两千多年前,上座部佛教由印度向南传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家,并大约在公元10世纪到11世纪期间,分别从泰国、缅甸传入我国的傣族地区,与傣族的原始宗教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傣族特色的贝叶文化。

  • 标签: 贝叶经 西双版纳州 南传上座部佛教 傣族 贝叶文化 大学出版社
  • 简介:本文选取了《药师》中与女性相关的内容为考察中心,通过梵文诸写本和汉、藏译本的对比找出东晋和唐代义净译本与其他文本在"转女成男"方面的差异,并结合其历史文化背景指出译者有意对这些内容做了改动,是为了经文传播以及适应当时社会风尚的需要。

  • 标签: 药师经 转女成男 义净
  • 简介:绪言《三厨》是以道教经典《五厨》为基础撰出的佛教伪经。赖敦煌遣书和日本古写的发现,这部曾经亡佚的经典得以重现于世。本被发现之後,由於其中强烈的道教因素而获得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但前贤的研究往往以相对静态的视角分析其中的佛道教因素。

  • 标签: 交涉 佛道 道教经典 敦煌
  • 简介:<正>十三及四书的形成两千年来,宣扬儒家思想的典籍浩如烟海。在清朝的《四库全书总目》中著录的经部书籍已达一千七百多部,约两万卷。不过,作为重要经典的儒家著作,最初只有六部,即所谓孔子的六,后来发展为十三部,就是通常所说的“十三”。下面对这些经书由六部逐步增加为十三部的演变作些介绍:

  • 标签: 十三经 儒家学说 《春秋》 《仪礼》 孔子 《尚书》
  • 简介:2011年6月15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了"梵文贝叶写本研究论坛"。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地区以及德国莱比锡大学等的近3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郑堆副总干事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与会的12位学者作了发言,其中9位专家围绕着如何开展梵文贝叶写本研究提出了看法和意见。

  • 标签: 贝叶经 论坛 写本 梵文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正>沈阳清故宫,是满族统治者入主中原之前,在东北塞外营建的最大一座皇宫。其建筑风格,融合了汉、满、蒙、藏等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史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汉族文化,也为满族人民,包括其统治阶级学习和吸收。因此,在沈阳清故宫内,不仅在大内宫阙,楼台亭榭等建筑中多采用大木架结构,飞檐,斗拱等汉族传统的建筑形式,而且诗文题

  • 标签: 《书》 沈阳故宫 《诗》 遗迹 帝王 皇太极
  • 简介:3月11日,绵阳市副市长大忠听取市地方志工作汇报,对做好2016年地方志工作提出要求。他指出,要结合市县乡换届工作,切实加强地方志部门领导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抓班子,强队伍,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要切实抓好《绵阳市地方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既要与国家、四川省的规划紧密衔接,又要突出绵阳特色,着实创新发展;要抓好市、县两级抗震救灾志的审改出版工作,坚持实事求是,

  • 标签: 地方志工作 领导班子建设 地方志事业 绵阳市 换届工作 队伍建设
  • 简介:秦蕙田味窝初印《五礼通考》,版刻甚佳,深受赞许,《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一部,上有乾嘉经师批校,弥足珍贵。然其刊印年代,学界尚无定论。本文钩稽该书编纂史事,分析味窝“初印本”与“通行修订本”异同,推断《五礼通考》初刻于乾隆廿六年冬,修订本之刊行则在乾隆廿九年后,以秦氏病逝,耒竟其事。今存味窝本多为此修订本。而该书又收入《四库》,复增讹谬,因讨论其刊印经过,故附论及之。

  • 标签: 五礼通考 味经窝初印本 通行修订本 四库全书本
  • 简介:地方志源远流长,一向以官修为主,传世经典自然也多为官修志书。唯始修于光绪十一年并于民国十年印成的《武缘县图》,凡例规范入志门类及其内容极为详尽且有创新,整体编修得法,体例齐备,运用恰当,内容翔尽实用,图表精到,突出稽考史料和调查资料入志,颇具"乾嘉遗风"。因此,不仅为同时代人推崇为"私家著述之善本",入藏京师国史馆,也为后来方家共识,为世称道,饮誉志界。但涉及作者、编修始末和传世版本等一些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尚待进一步关注和探究。

  • 标签: 民国 武缘县图经 黄君钜 黄诚沅
  • 简介:近日,《内江市志(1935—2006)》终审验收会召开。会议同意《内江市志(1935—2006)》通过终审验收,希望市志办按照终审会议提出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后,上报省政府批准,完成交付出版任务。

  • 标签: 内江市 经审会 终审 省政府 交付
  • 简介:“橘逾淮而北为枳”见于《周礼·考工记》,《淮南子·原道训》则有“橘树之江北则化而为橙”之语,故橘北移有枳、橙之异,后流为橘有二变说。本文从、子语境考察枳、橙之异及橘化枳的问题,认为:二书中枳、橙差异的表述,出于百家异说的风气,本为同义相代;“橘逾淮而北为枳”后来成为伪常识,历代经学者的解释,皆本《周礼》“此地气然也”之说,而子部之书,对经书中的这一命题不仅怀疑,而且从植物分类的角度提出橘枳不同种、橘枳不能化的看法,此看法得到移植和嫁接实践的证实。比勘、子语境中两种认识的差异,可见中国传统学术特点之一斑。

  • 标签: 淮河 经学 子学
  • 简介:吐蕃统治敦煌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写活动。敦煌汉文文献S.2711、S.7945、P.3205、S.6028即是对坊同一次写活动的记录,再现了寺院抄生选派流程和坊运作程式。藏文文书Ch.73,xv5则反映了坊写生的另一重要来源:部落百姓。

  • 标签: 吐蕃 写经 敦煌
  • 简介: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复建项目。在连续6年的南京重洽会上未“嫁”出去之后。已取得重要进展。人们对金陵大报恩寺的历史研究方兴未艾。今献疑浙江平湖新近出土国家一级文物《妙法莲华》原为金陵大报恩寺之物。若然。可为重建金陵大报恩寺再添东风。

  • 标签: 平湖 历史研究 报恩 金陵 琉璃塔 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