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河南淅川徐家岭M9墓出土的蘧子受鬲铭文自名之字当隶为“”,“”从“圭”得声(指圭是盥的声符),应是“鬲”字异体或鬲的别称用字。

  • 标签: 蘧子受鬲 自名
  • 简介:业师孙继民先生藏有《唐刘献墓志铭》拓片一件,系先生于1998年购于石家庄文化市场。卖主言此拓片为其前代收藏品。墓志原件的出土及流传情况不详,据志文中所说的墓主“终于恒府私第”及所葬之地“府城东北七里尚德之原”、“恒山之右,滹沱之北”,可以推断,其应出土于今河北正定一带。由于仅存拓片,墓志的形制等情况无法确知,从拓片可知其呈正方形,长宽各约55厘米,右下角残缺。笔者查阅《千唐志斋》、《八琼室金石补正》、《金石粹编》及《全唐文补遗》等文献,均……

  • 标签: 出土 墓志铭 墓主 恒山 东北 收藏品
  • 简介:传世文献关于成汤灭夏之役的记载既比较零星又互相矛盾。上博楚简《容成氏》的相关记述优于传世文献,但有一个比较关键的宇未识。通过拆分及与相关诸字比较,试图将其作“京”,读作“亭”,并认定其为“庭”字的通假,进而重构出成汤攻占夏都之后,在最主要的“中庭”举行的“革命大典”。出土文献与考古资料的对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个关键字的释读问题,也对说解二里头一号宫殿的遗迹现象颇有帮助,从而为重构成汤灭夏之役提炼出一段重要史实。

  • 标签: 容成氏 二里头遗址 中庭 革命大典
  • 简介:包山楚简中所涉及的人名很多。本文从古文字的字形、音韵出发,对其中的一姓二名三个字形提出新的意见:将“”字改为“”,“”之异体,疑与鲁之“”邑有关;将“耀”字改为“”,“”、“害”均可能作为声符,但以从“害”得声的可能性更大;将“”改为“”,从“身”、“”声,“肱”之异体。

  • 标签: 包山楚简 人名 考释
  • 简介:分析了三种测量方法──多次激活、加剂量法和钉子技术的优缺点,并对细粒石英前剂量方法进行了专门研究。结果表明,细粒五英前剂量方法测量简便,减少了来自多次激活、试验剂量和归一引起的误差,最小可测年龄能达到几十年。

  • 标签: 热释光测定年代 前剂量技术 细粒石英
  • 简介:水陆攻战纹臆刘弘,李克能1935年,在河南汲县山彪镇一号战国大墓中出土了两件青铜鉴。两器形制相同,大小接近,器表皆以金属镶嵌手法装饰有内容相同的水陆攻战纹图案①。图案所刻划的场景生动,人物动作高度概括,极其简练,而又形象逼真。毫无疑问,图案所表现的...

  • 标签: 公元前 春秋时期 图案 《春秋左传》 中原地区 楚国
  • 简介:上博九《成王为城濮之行》简2“王归,客于子文”,李守奎、白显凤先生以“王归客于子文”作一句读,甚是,但“归”当读为“馈”,“客”当读为“赂”,“王馈赂于子文”,谓楚成王赠送物品给子文;《邦人不称》简2b“颇天之女”,“颇”当读为“激发”之“发”,“女”当读为“怒”,“■天之女”,谓激发了上天的愤怒;《邦人不称》简2b“要王于随寺”,“寺”当读为“畸”,“随畸”当为曾侯在都城随附近设立的祭祀上帝的地方;《邦人不称》简7b“兀千君,■可它”,“兀”当读为“执”,“千”当读为“仁”,“■”当读为“焉”,“它”当为“也”字之误;“机仁君,焉可也”,谓动摇了楚惠王这个仁君的地位,怎么可以呢?

  • 标签: 上博简 《成王为城濮之行》 《邦人不称》 新释
  • 简介:1999年6月4日《洛阳日报》(星期刊)载《白鹤飞处金谷园》一文(以下简称《白文》)报道:王正新先生将有关金谷园遗址的文稿送到洛阳历史文物考古研究所,张纯俭副所长以及该所工作人员高度重视,并多次到孟津实地考查。最后确认:“金谷园遗址位于白鹤镇北部的黄河岸边”。这“确认”,很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因为石崇“财产丰积,室宇宏丽,后房数百,皆曳纨绣,珥金翠。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

  • 标签: 金谷园遗址 中国 文物考古 洛阳市
  • 简介:<正>秦简文字是战国晚期秦人的墨迹,其字体介於篆隸之间,又稱古隸或秦隸,从總方面看,是不难辨認的,秦简整理小组已为全部简文窵了釋文,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特别是一些形体比较特殊的字,也得到了确切的隸釋,如1040号简有两例结体相同的字,写作(?)、(?),整理小组釋为“叕”,读为“(食叕)”。按之简文文意,这两个字釋为“叕”,是很确切的,但在近3.8萬字釋文中,難免有些字隸釋有误,有些字解释得不太准确,在81年版《雲夢睡虎地秦墓》一书误釋或没有确釋的字中,有的字在90年版《睡虎地秦墓竹简》一书中已改正过来,如872背面简的(?)字,原釋为“蔦”,误“女”为“(?)”,新版已改釋为“(?)”;813背面简的

  • 标签: 睡虎地秦简 疑难字 战国晚期 古文字学 睡虎地秦墓竹简 秦人
  • 简介:敦煌写本《杂抄》一卷,题下原注:'一名《珠玉抄》,二名《益智文》,三名《随身宝》。'看这几个名称即可知道是民间的通俗用书,其中应倮存有当时社会风俗习尚的资料。可惜原件已为伯希和携归法国,入藏巴黎国立图书馆(编号伯二七二一)。二十年代初刘复教授到巴黎抄录了该馆的大量敦煌写本,编成《敦煌掇琐>出

  • 标签: 敦煌写本 伯希和 敦煌掇琐 巴黎国立图书馆 慧立 《西京杂记》
  • 简介: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有多枚奏牍,皆为海昏侯国向朝廷上奏的官文书,这是较为少见的汉代高等级公文实物。除海昏侯走妇外,在这批奏牍中还涉及到“仆臣饶居”、“主大后”等多个人物,涉及到“秋请”等多种问题。笔者试从这批奏牍的性质与内容入手,为海昏侯墓出土奏牍中所见诸多问题提供合理的解答。

  • 标签: 海昏侯墓 奏牍 官文书
  • 简介:《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北卷)收录有《陈善墓志》,上册存其拓片,下册附释文,可参照阅读。但因原石蚀泐等原因,释文多处误读或未能识读,这严重影响研究者对此出土材料的正确使用。依照拓片对释文进行校勘,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拓片记录内容的原貌。

  • 标签: 河北 出土墓志 释文 校正
  • 简介:<正>现存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编号三四五四的敦煌写本《六韬》残卷,因其为敦煌遗书中仅见的一种较完整的兵书而引人瞩目。特别是历来辨伪学者指《六韬》以伪,此写本的发现与研究当更显出它的价值。该卷本首尾残缺,恰存二百行;卷端上截断裂,故阙九半行;行字不齐,约五千余字。残卷无印章题记,书法颇不佳,前后观之,出一人手;惟第六十五至七十计六行,书势纵逸,雄健中略显肥厚,颇类唐人笔意,当为另一人所书。残卷与宋元丰后《六韬》传本迥异,故一九三七年,王重民先生题为《原本<六韬>》,实则仅《六韬》

  • 标签: 逸周书 文王 残卷 敦煌写本 伪学者 校释
  • 简介:随着各种墓志、碑刻的出土与刊布,以及部分鲜见的古代文献的整理和出版,学者们在《唐刺史考全编》面世以后,积极利用这些新刊碑刻、墓志及文献等对其予以增补、校正,陆续发表了一些相关补正和研究论文,使之不断完善。近年,唐代相关的墓志资料又有进一步的整理和公开出版,其中内容颇可进一步补校现有学术研究成果。本文仅就笔者所见的相关资料,整理其中部分与唐代刺史有关联的内容,在比照《唐刺史考全编》和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原书凡例与道州郡编次顺序,对是书及已有研究成果略做订和考校。经梳理考证,本文共补校《唐刺史考全编》京畿道、关内道、陇右道等15道的华州、同州、岐州等47州55条刺史相关文献,其中新增17名刺史在41州的任职、任期手睛况,校刺史任地、任期15处。同时增补《唐方镇年表》忠武军{i度使之阙一处。

  • 标签: 唐刺史考全编 刺史 墓志 唐代
  • 简介:<正>《说文》作为一部篆文字典,历来备受学者们的推崇,然而,它所随载的古文,由于种种原因,直到近年才真正受到学术上的重视。近年来,大量的战国文字资料的出土,确证了王国维的《说文》古文战国文字说。一些有卓识的学者利用《说文》古文,释读战国文字,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这不仅开拓了学者们的眼界,也使对《说文》古文的研究开展起来。从发表的资料看,近年对《说文》古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字形上,即解释字形结构,纠正讹度字形,事实上,《说文》古文和历代的传抄过程中,不

  • 标签: 战国文字 字形结构 说文 篆文 古文 文字资料
  • 简介:<正>解放以来,随着郑州二里岗文化遗址与郑州商代城址的发现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从郑州商城区域内出土了一批东周时期的陶文。这批陶文不仅为研究郑州地区东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沿革等提出了珍贵资料,同时对郑州二里岗文化和商代城址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甲骨文 二里岗文化 春秋左传 郑州地区 简释 印文
  • 简介:<正>吐鲁番阿斯塔那九一号墓出有唐代苏海愿等家口给粮帐,共十件,原为二十片残纸,系两面书写,字体工整钤有官印者是官府文牒,定为a(正)面;书写潦草之粮帐,定为b(背)面。据正背两面文书的内容文式、字体墨色、纸色断岔等特征,分别缀合而成。背面共计记有四十三户粮帐,其中三十户字迹较清楚,十三户已残。这组粮帐文书,乃唐安西都护府、西州、高昌等县官府文案处理之后,当作废纸记下的草帐,后为墓主制作鞋冠葬具。文书剪损残破巳甚,且帐式非一,书写不规则,字体潦草,有的甚至漫漶不清,难以辨识。本文拟将此帐检出复原,并试图对文书的年代及其性质作一考察。

  • 标签: 安西都护府 吐鲁番出土文书 高昌 吐鲁番文书 官府 居延汉简
  • 简介:殷墟甲骨文中的"度"字主要有两种写法:一种写作,是"度"的表意初文,象手持直尺进行度量;另一种写作"■""■",是从表意初文演变过来的形声字。甲骨文中从"度"的字有两个:或为"■",是揣度、忖度、审度的意思;为"■",是估量统计的意思。

  • 标签: 甲骨文 度田 变形音化
  • 简介:<正>近年来,咸阳市区出土了一批古代玺印,有官印、姓名私印、吉语印和单字印等。这批玺印,无论历史价值或书法篆刻价值都很重要,很有研究参考价值,兹介绍如下。一、汉魏官印1、伏波将军章:1981年咸阳市东三十里窑店镇出土。铜印龟纽,正方形印面,通高3厘米,边长2.2厘米,龟昂首爬行,印面篆书阴文“伏波将军章”五字。(图一)。伏波将军之官职,始于西汉,从西汉到北周,

  • 标签: 阴文 篆书 私印 咸阳市 古印 简释
  • 简介:<正>战国记容铜器刻铭中,常见有“?”字,如:上乐鼎:??分。《代》2.53梁上官鼎:上官,??分.《代》2.53.信安君鼎;信安君,私官,?年。《考古与文物》1981年2期。

  • 标签: 战国 中华书局 铜器 考古 文物 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