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比腔内治疗与自体静脉转流术对膝下动脉闭塞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行腔内治疗与自体静脉转流术的膝下动脉闭塞的TAO患者,对比两种方法的围术期并发症、早期失败率、保肢率、通畅率及溃疡愈合时间等。结果共纳入83例患者,96条肢体,其中腔内治疗组40例(47条肢体),自体静脉转流组43例(49条肢体),所有患者均有严重肢体缺血(CLI)表现。平均随访时间为26个月(3-48个月),总体保肢率为88.54%(85/96),共11条肢体因症状加重接受踝上截肢术。腔内治疗组保肢率为87.23%,自体静脉转流组89.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一期通畅率腔内治疗组1年为51.43%,3年为19.00%;二期通畅率1年为65.13%,3年为47.89%。自体静脉转流组一期通畅率1年为71.24%,3年为60.52%;二期通畅率1年为80.98%,3年为68.87%。腔内治疗组通畅率较自自体静脉转流组低(P〈0.01)。溃疡愈合时间腔内治疗组为(4.5±3.1)个月,自体静脉转流组为(3.2±2.4)个月,腔内治疗组溃疡愈合时间较自体静脉转流组长(P=0.047)。结论腔内治疗的保肢率与自体静脉转流术相当,尽管通畅率较低,但再次治疗程序简单,创伤小。特别是对于缺乏膝下流出道或合适大隐静脉移植物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供选择。

  • 标签: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膝下动脉闭塞 腔内治疗 自体静脉转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抽栓在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支架植入术后再闭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30例(30条肢体)糖尿病合并ASO行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经下肢动脉CTA明确诊断后行AngioJet机械抽栓,根据病变程度辅以球囊扩张术,术中即刻造影评价血管通畅情况,术后采用ABI、足趾血氧饱和度(SaO2)、足部皮温、穿刺点并发症及血红蛋白尿等指标观察疗效。结果本组全部病例下肢血流恢复通畅,术后ABI、足趾SaO2、足部皮温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穿刺点血肿发生率为3.33%(1/30),血红蛋白尿发生率为83.33%(25/30)。本组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8±8.6)个月,其中8例(26.67%,8/30)再次出现支架内闭塞,经再次AngioJet机械抽栓辅以球囊扩张后,血流恢复通畅。结论AngioJet机械抽栓可以快速、有效、安全地清除支架内血栓,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糖尿病 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 支架植入术 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外固定、有限内固定及完全内固定在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三组,各20例。分别为外固定组、有限内固定组及完全内固定组,比较三组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腕关节活动度。结果完全内固定组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腕关节活动度均优于有限内固定组及外固定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内固定在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中效果最为显著,保证了桡骨远端的长度,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外固定 有限内固定 完全固定 C型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切开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0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44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对照组22例)和有限切开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组(实验组22例)。通过比较两个组别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评分及并发症情况,初步探讨两种方式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差异。结果在踝关节恢复程度优良率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实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限切开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优异,是一种临床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

  • 标签: 胫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外固定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介入方法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42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有14例为髂动脉,其中3例为单纯球囊扩张术,11例为内置支架术;13例为股浅动脉,其中2例为单纯球囊扩张术,10例为内置支架术;6例为动脉,其中1例为单纯球囊扩张术,3例为内置支架术;9例为膝下动脉单纯球囊扩张术。结果上述病例没有手术死亡的情况发生。14例髂动脉患者都取得成功,9例股浅动脉患者取得成功,引起血栓形成的患者有1例,3例介入患者失败转为实施人工血管转流手术;4例动脉患者取得成功;3例膝下动脉患者取得成功。术后对患者平均进行20个月的随访,实施髂动脉单纯球囊扩张术的1例患者一年后再次产生狭窄,患者实施内置支架术后症状消失。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介入治疗方法具有有效、安全、恢复快、创伤小等明显优点。

  • 标签: 动脉硬化 闭塞症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 动脉硬化闭塞症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是由于动脉硬化引起,少数为糖尿病患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好发于大中型动脉。动脉分歧部是血栓闭塞性疾病的好发部位。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后导致狭窄或闭塞动脉远端血流减少引起相应的脏器或肢体供血不足的症状。

  • 标签: 下 肢动脉硬化 介入治疗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近5年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既有巨大进步,亦存在不少问题。世界血管协会联盟对慢性威胁性肢体缺血的定义、评估和治疗提出了系统性指导意见,获得了业界广泛认可,但在临床工作中的落实并不令人满意,很多患者并未得到规范的药物治疗。在手术方面,药物涂层球囊的普及具有革命性意义,其用于治疗股腘动脉、膝下动脉病变已被证实安全、有效;踝下动脉旁路移植对肢体远端中小血管病变具有较好疗效;对无血管重建条件的患者,深静脉动脉化可能是值得探讨的新方向。作者通过回顾最新文献结果,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希望对周围血管专业医师对该病的深入了解有所帮助。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性 药物疗法 旁路移植 球囊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血管内再通术(复合手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ICAO)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采用复合手术治疗的66例CICAO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颈内动脉起始处无残端或有残端呈非"锥形"改变。观察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改变。结果66例患者中,58例(87.9%)血管再通成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1%(4/66),其中2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2例颈部切口肿胀压迫气管,均治愈。术后随访6~33个月,58例再通成功的患者中,34例临床症状改善,24例稳定;47例患者行DSA或CT血管成像检查,其中3例(原闭塞节段均在颈内动脉起始段至床突段或以上)再闭塞,4例再狭窄,但均无明显症状。8例血管再通失败的患者中,6例症状稳定;2例症状加重,出现新发脑梗死。结论采用复合手术治疗无残端或有残端呈非"锥形"改变的CICAO患者的血管再通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再闭塞率较低,能降低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颈内动脉 慢性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血管内再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脐动脉闭塞的超声特征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首次发现及外院转诊的胎儿脐动脉闭塞病例共13例,孕妇年龄19~38(28.08±6.25)岁,分析其产前超声特征,随访胎儿结局。结果(1)11例在晚孕期发现,2例在中孕期发现。孕期产检均发现2条脐动脉,后期发现1条脐动脉。(2)5例发现胎儿经线小于孕周,1例胎儿结构异常,1例球拍状胎盘,1例脐带绕颈2周,1例胎儿脐静脉腹内段囊状扩张,1例胎心率减低,其余3例未发现其他异常。(3)6例孕妇选择及时终止妊娠或2 d内行剖宫产手术。(4)11例胎儿存活,2例未存活。结论胎儿脐动脉闭塞具有明显的超声特征,临床仅发现脐动脉闭塞分娩时间要综合早产并发症及胎儿情况而定。

  • 标签: 超声检查 胎儿 脐动脉 闭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介入治疗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外科治疗,成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近年来,随着药物支架和长球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内膜下成形术以及多种新的技术和器械问世并应用,明显提高了长段闭塞性病变开通率。本文就对该疾病临床特征、临床检查方法、TASCⅡ分型、介入治疗技术以及治疗的策略等方面进行细致的阐述,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 标签: 下肢 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40例该病患者进行研究,按不同护理均分两组,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采用综合护理的综合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仅采用常规护理办法的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对该病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综合护理 效果 下肢动脉闭塞
  • 简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通常由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引起,是急性肠缺血最常见的原因,目前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在临床上具有发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凶险、误诊率(90%-95%)及病死率(60%~100%)较高的特点。由于本病腹痛症状与其他急腹症很难鉴别,肠道耐受缺血时间不过数小时,错过时机则不可逆转,所以早期诊断和有针对性地治疗,以及正确选择手术方式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现将我院2000—2005年收治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2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急性肠缺血 早期诊断 治疗 血栓形成 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血管内再通术(复合手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ICAO)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采用复合手术治疗的66例CICAO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颈内动脉起始处无残端或有残端呈非"锥形"改变。观察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改变。结果66例患者中,58例(87.9%)血管再通成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1%(4/66),其中2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2例颈部切口肿胀压迫气管,均治愈。术后随访6~33个月,58例再通成功的患者中,34例临床症状改善,24例稳定;47例患者行DSA或CT血管成像检查,其中3例(原闭塞节段均在颈内动脉起始段至床突段或以上)再闭塞,4例再狭窄,但均无明显症状。8例血管再通失败的患者中,6例症状稳定;2例症状加重,出现新发脑梗死。结论采用复合手术治疗无残端或有残端呈非"锥形"改变的CICAO患者的血管再通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再闭塞率较低,能降低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颈内动脉 慢性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血管内再通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与预后,以期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14例在临床中发现并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过程。结果10例患者经血管造影证实侧支血管代偿好,予以抗血小板聚集和控制危险因素治疗后病情稳定,生存质量良好;4例患者经血管造影证实侧支血管代偿差,4例虽经溶栓治疗无好转后死亡。结论基底动脉闭塞若侧支血管代偿充分预后较好,反之则预后较差。

  • 标签:
  • 简介:摘要动脉硬化闭塞症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是由于动脉硬化引起,少数为糖尿病患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好发于大中型动脉。动脉分歧部是血栓闭塞性疾病的好发部位。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后导致狭窄或闭塞动脉远端血流减少引起相应的脏器或肢体供血不足的症状。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 介入治疗 护理配合
  • 简介:目的回顾性总结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对68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57例采用解剖性旁路手术,11例采用解剖外旁路术。结果死亡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其中1例结肠坏死,切除坏死肠段并结肠造瘘后治愈;2例合并呼吸功能障碍;1例合并腹股沟切口淋巴漏。其余63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主-股(双股)动脉旁路术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方式,对于下肢缺血患者必要时行序贯性旁路术。

  • 标签: 主髂动脉闭塞症 主双股动脉旁路 治疗结果
  • 简介: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一种全身性动脉性疾病,是由于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物质不断扩大和继发性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狭窄、闭塞而造成肢体急、慢性缺血的一组临床证候群.近年,ASO已成为中老年人常见的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好发于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腘动脉等处.1994年2月至2001年9月我们共收治ASO18例,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总结如下.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围手术期 护理 血管造影
  • 简介:无线闭塞中心(RBC)是CTCS-3级列控系统的地面核心设备,是我国高速铁路的重要技术装备,是保证高速列车运行安全、可靠、高效的关键设备之一.无线闭塞中心系统设备的日常维护及故障处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标签: RBC 维护 故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