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不仅是高校理工科院系内部的教育改革,而且时促进社会的进步乃至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针时目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从历史与现实两个方面进行了剖析,阐述了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并对当前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理工科大学生 人文素质教育 高等教育 学生综合能力 教学改革 校园文化
  • 简介:大学生文化心灵塑造为切入口观照高校文化建设,根据理工科大学生文化心灵塑造存在的薄弱环节,分析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从内容和途径两个层面探究理工科大学生文化心灵塑造的有效策略,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理工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参考思路。

  • 标签: 理工科大学生 文化心灵塑造 对策
  • 简介:本文从营造理工科学院文理交融新局面、丰富精神家园、提升“双创”热情等角度阐述了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从思想觉悟、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环境因素等方面分析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并在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传承优秀文化,“四个课堂”联动,构建评价机制等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实路径。

  • 标签: 理工科大学生 人文素养 提升
  • 简介:针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格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以及人格教育的主要内容,探讨理工科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原则与途径。提出知情意行统一等5项原则和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建立优良人格形成的基础等9条途径,旨在为高校理工科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 标签: 理工科大学生 人格教育 心理学
  • 简介:摘要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目前是衡量大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部分学校把四级成绩与学位证书直接挂钩,甚至把四级通过率作为招生的重要招牌,从学校领导、部门负责人、老师、学生都非常关注四级考试成绩。理工科的四级考试成绩往往是大家探讨的焦点,笔者结合所在学校实际情况及改革方法,对于理工科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 标签: 英语四级理工专业学生改革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梳理了创新人格的含义,通过对31名国内外心理学家研究的元分析提取了理工科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十二个核心特征,分别是好奇心、成就动机、自信心、敏感性、幻想性、独立性、独创性、坚持性、敢为性、灵活性、幽默、情感丰富。最后论述了培养理工科大学生创新人格的途径与方法。

  • 标签: 理工科大学生 创新人格 培养途径
  • 简介:目的探讨工科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质的关系,为工科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对2298名2007级工科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工科大学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9.4%;心理健康组与心理不健康组的16种人格因素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X1、X2、X3、Y1、Y2、Y4等6个次级人格因素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采用Stepwise回归分析,紧张性、忧虑性、稳定性、聪慧性、兴奋性、怀疑性、世故性、自律性、独立性和实验性等10个因素组成的回归方程能够解释总体方差43.7%的变异(F=179.08,P%0.01);紧张性单因子预测作用最为明显,能够解释总体方差的31.9%(F=1078.48,P〈0.01)。结论工科大学新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其心理健康与人格特质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工科大学生 心理健康 人格特质 卡特尔量表 回归分析
  • 简介:本文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理工类院校在校生、应届毕业生、历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领导等660多人进行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和因子分析方法考察理工科大学生对英语口语教学的需求。结果显示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为找工作和丰富日常生活。他们虽然对英语口语非常重视,但缺乏练习时间和方法。课堂教学应把重点放在“整体表达能力”和“交际策略能力”的培养上,并运用形成性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理工科大学生 英语口语教学 需求 学习动机 形成性评价
  • 简介:我国现行工科大学物理的内容和体系形成于50年代,源于前苏联,教学方式以传授知识为主,以培养“专才”为目的,虽然经历过多次改革,教学内容已有所更新,体系也有小的改革,但就大的框架而言,基本上是延续了50年代形成的体系,由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的模块式结构组成,按历史顺序分成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两部分,经典物理部分按经典观点讲述,近代物理部分按近代观点讲述,至今没有大的变化,篇幅分配上经典物理占据了内容的大部分(约80%以上),近代物理内容少,要求低,使当代物理学发展、现代工程技术及重大科技成果难以引入。由于近代物理安排在经典物理之后,而且还经常因学时不足而在教学中被砍掉。有的学校只讲6—8学时相对论或者量子论就算了事.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日益突出。

  • 标签: 工科大学 物理教学 内容改革 中国 教学方式
  • 简介:现代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促进了人类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也带来了人类的生态环境危机,导致了人类精神家园的失落,造成人格的异化和畸形发展,这对当代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文章分析了理工科大学生审美精神和诗意情怀缺失的现状,提出加强审美教育,从生命意识和生态人格、超越意识和审美精神、栖居意识和诗性智慧等方面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诗意栖居情怀。

  • 标签: 审美教育 审美精神 诗意情怀
  • 简介:对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工科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及特点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并指出:要对工科大学物理教学进行改革,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彻底的改革。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全方位的同步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前提及必要条件。

  • 标签: 工科大学物理 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 建议
  • 简介:目的通过对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与评定,探讨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的性别,年级及城乡差异。方法采用Spielberger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2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217人,女生26人。结果理工科大学生的状态,特质焦虑不存在性别差异,状态焦虑,特质焦虑都存在年级差异(P<0.001),4年级大学生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明显高于1年级,2年级和3年级大学生,理工科大学生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的城乡差异均不显著。

  • 标签: 理工科 大学生 焦虑 性别 心理问题
  • 简介: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对工科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并重点论述了对工科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的感性、理性和实践教育三阶段的具体内容及教育方法.

  • 标签: 工科大学生 信息素质 素质教育
  • 简介:一个人具有优良的知识结构离不开丰富的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一个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必备要素,是一个人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理工科院校必须转变观念,引导大学生加强人文知识学习,重视人文课程建设。举办系列人文知识讲座和优化理工科专业教师知识结构,帮助理工科大学生拓展和完善人文知识结构。

  • 标签: 理工科大学生 人文知识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通过调研用人单位对工科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标准和工科大学生求职所具备的就业能力,确定当前用人单位与工科大学生双方需求的匹配度。根据差异研究构建完善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工科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路径”体系,以促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人才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 标签: 就业导向 工科大学生 核心素养 培育路径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SARS期间云南理工科大学生应对方式。方法用SCSQ量表评定。结果大多数大学生采用的应对方式都是积极的,隔离学生与非隔离大学生相比,采用的应对方式更为积极,二者的差异显著,t=2.443,p<0.05。结论SARS期间对隔离大学生给与足够的情感、信息、物质支持,会减少他们心理上的紧张、恐惧感,其应对方式较为积极。

  • 标签: SARS 非典型性肺炎 理工科大学 心理应对方式 大学生
  • 简介:[摘要]本文分别从两个维度论述了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其一,从艺术的不同领域论述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其二,从艺术的不同能力论述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立足于第一个维度,教育者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听觉艺术素质、绘画艺术素质和语言艺术素质;立足于第二个维度,教育者需要培养大学生创造、参与以及欣赏、批判的艺术素质。[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一、从艺术的不同领域来培养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艺术分为很多不同领域,我们不能笼而统之地对理工科大学生谈论抽象的艺术,而需要将艺术释放到形象具体的事物中,让大学生自己去发现艺术的魅力和内涵。由于艺术本身就是形象的化生,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展现其内涵的,所以,如果不让大学生接触那些具体的艺术作品,将艺术的概念具体化,现实化到各类艺术领域中,就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艺术的领域有很多,现在越分越细,我们大体从音乐艺术,绘画艺术和语言艺术三个方面来分析……

  • 标签: 大学生艺术 理工科大学生 素质教育维度
  • 简介:摘要树立良好的实践育人机制,可以从根本上促使课堂育人机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出当代大学教育的优势,促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的素养,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专业型人才。基于此,本文从当前的理工科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知入手,深入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实践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理工科 大学生 实践育人机制 机制反思
  • 简介:目的了解SARS流行期间,云南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数据,对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隔离与不隔离学生在心理上存在一些差异。不同性别、不同校区、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反应存在显着差异。结论云南大学生表现出了较好的心态.这与学校、学校社区提供了有效的防御措施有关。

  • 标签: 非典 大学生 心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