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地塞米松致青光的潜在靶基因。方法在GEO数据库检索激素类青光相关数据集,选取数据集GSE16643、GSE37474和GSE124114,采用GEO2R分析,对GSE37474和GSE124114差异表达数据进行GSEA分析,并对3个数据集差异表达数据绘制Venn图取3个交集数据集,通过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对交集基因注释和富集分析并比对GTEx Portal的正常组织,通过STRING得到对应的蛋白网络,最后将找到的候选基因在UCSC和JASPAR上查找转录因子。将人原代小梁细胞分为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分别用500 nmol/L地塞米松2 ml和等体积乙醇溶液培养7 d,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梁细胞中BDKRB1和TAGLN蛋白表达。结果GSEA分析GSE37474和GSE124114数据集差异基因在补体和凝血级联通路富集;3个数据集共有的基因有89个,通过GO分析发现这些基因主要是调控细胞外基质胶原形成,GO分析得分最高、含有胶原的细胞外基质的基因在GTEx Portal找到与成纤维细胞有关。通过STRING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关键基因簇发现,ACTA2、MYL9、TAGLN、LMOD1间关系密切。UCSC和JASPAR上查找到BDKRB1、NID1、MFGE8和TAGLN的转录因子SP1。地塞米松组BDKRB1和TAGL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2±0.14和0.44±0.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0.00和0.2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1、2.89,均P<0.05)。结论生物信息法分析表明地塞米松作用于小梁细胞后转录因子SP1是青光发生的靶基因,主要参与小梁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过程调节。

  • 标签: 地塞米松 开角型青光眼 小梁网 差异表达基因 肌成纤维细胞 生物信息学 体外实验
  • 简介:在欧美国家中,由于新药的不断问世和临床科研水平的提高,药物治疗已被视为针对早中期青光的首选措施。在设计与制定新药时,不但应考虑更有效的降压效果,同时应考虑如何有效地保护视神经节细胞和增强眼内及视盘循环血流量。

  • 标签: 开角型青光眼 青光眼药物 评估 临床科研水平 神经节细胞 欧美国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闭青光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闭青光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盲选法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小梁切除术,研究组患者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在视力及眼压指标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视力及眼压改善情况均好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眼压改善情况相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青光患者治疗中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整体效果较好,可作为优选手术方案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传统小梁切除术
  • 简介:青光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致盲率高且不可逆转.其中,我国的原发性青光类型以原发性闭青光为主.近年来随着原发性青光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原发性闭青光危险因素的研究更加深入,本文主要就其危险因素(人口统计学、跟部因素、遗传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进行综述,以期对预防及诊断有所帮助.

  • 标签: 青光眼 闭角型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闭青光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闭青光患者15例15,男性5例,女性10例,年龄在45~65岁。采用药物治疗。结果经过药物治疗患者眼压恢复正常,视力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治疗急性闭青光前,应对患者病史进行认真分析,制定治疗方案,从而达到确切治疗的目的。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治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闭青光(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PACG)发病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意义的早期筛查指标,指导早期临床预防性治疗。方法收集20例患者的视力、眼压、眼睑、晶状体、眼底、前房深度、房角镜、视野等基本眼科检查及年龄、性别、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病,有无吸烟史、饮酒史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PACG具有较显著联系的有高血压病和前房深度、角膜横径、睫状体晶状体距离。结论高血压病、浅前房、角膜横径小、睫状体晶状体距离小是PACG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浅前房是PACG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青光眼 闭角型 危险因素 前房深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白内障合并闭青光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白内障合并闭青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40例,应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法)和对照组(40例,应用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内障合并闭青光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变化。结果实验组内障合并闭青光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内障合并闭青光患者治疗前视力、眼压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内障合并闭青光患者治疗后视力、眼压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青光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白内障 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闭青光(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PACG)发病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意义的早期筛查指标,指导早期临床预防性治疗。方法收集60例PACG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视力、眼压、眼睑、晶状体、眼底、前房深度、房角镜、视野等基本眼科检查及年龄、性别、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病,有无吸烟史、饮酒史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PACG具有较显著联系的有高血压病和前房深度、角膜横径、睫状体晶状体距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前房深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OR为2.687,95%可信区间为1.078~4.000。结论高血压病、浅前房、角膜横径小、睫状体晶状体距离小是PACG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浅前房是PACG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224-226)

  • 标签: 青光眼 闭角型 危险因素 超声生物显微镜 前房深度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急性闭青光(acuteangle-closureglaucoma)的心理护理体会。方法选取在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闭青光患者临床资料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方法。结果护理前,观察组焦虑评价量表(SAS)评分为(52.36±5.66)分,对照组SAS评分为(52.55±6.01)分,护理前S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为(26.36±2.58)分,对照组SAS评分为(45.69±5.23)分,观察组SAS评分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闭青光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显著降低焦虑评分,提高依从性。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心理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闭青光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闭青光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盲选法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小梁切除术,研究组患者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在视力及眼压指标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视力及眼压改善情况均好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眼压改善情况相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青光患者治疗中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整体效果较好,可作为优选手术方案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传统小梁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抗青光眼药对开青光24h眼压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在我院治疗的青光患者(纳入时间: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观察组患者采取拉坦前列腺素滴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噻吗洛尔滴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时间。评定患者24h眼压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基线眼压、随机眼压降低和平均眼压降低,均相当,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眼压峰值降低,高于对照组,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24h眼压波动,小于对照组,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可将拉坦前列腺素作为青光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进行推广。

  • 标签: 抗青光眼眼药 开角型青光眼 24h眼压 产生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青光护理干预对手术效果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6例原发性青光患者,均行小梁切除术治疗,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8例,对照组开展传统护理,观察组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出院当天及出院6个月后的术眼压。结果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的术眼压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青光患者,通过开展全面的护理干预,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护理干预 小梁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治疗青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青光56例(72)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引流器组30例(46);小梁切除术组26例(26)。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之间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功能滤泡形成率分别为90.00%和92.31%(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但小梁切除术组术后低眼压、前房积血、浅前房及黄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00%,明显高于引流器植入组的10.00%(P<0.05)。结论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治疗青光,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植入术,引流器,Ex-Press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前房,浅 眼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