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精细护理在新生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 50例新生,将其分为两组进行实验(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得到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实施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2.00%)、死亡率 (0%)和满意度 (96.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36.00%, 16.00%, 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新生重症监护病房中实施精细化护理,不仅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提高新生的存活率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新生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NICU)是以救治各类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的新生为主的诊疗系统[1]。由于NICU环境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加上新生各生理器官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抵抗力低且无法用语言表达,疾病的转归及环境的因素会影响新生日后的生长发育[2]。为此,为患儿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 敏感性指标 质量评价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对新生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03-2021.02期间接收的100例重症监护病房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入院顺序单双号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新生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12月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600例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结果:600例患儿经过超声检测后发现有325例患儿存在脑损伤,其中76例为脑白质软化,133例为脑室出血,42例为脑积水,58例为脑实质出血,16例为缺氧性脑损伤。患儿的胎龄越小、体重越轻,发生脑损伤风险越高。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感染、缺氧窒息、脓毒血症、机械通气时间过长等因素。结论:导致早产儿出现脑损伤的因素较多,临床应当注意上述现象存在的患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保障患儿生命安全。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 早产儿脑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脑电图在新生重症监护病房中具有重要应用,对新生脑病的诊断与排查及后期治疗护理都有重大影响。随着目前针对性护理的提出,传统的新生重症监护室脑电图护理理念也需要随之转变。传统新生重症监护病房脑电图的应用过程存在部分不良因素,造成新生疾病排查不全面,易造成后期出现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窒息、癫痫、颅内出血和脑积水等疾病。因此,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通过相关措施的落实应用,保证脑电图在新生重症监护室中得到深度应用,是满足相关新生疾病筛查、新生脑功能监护等所必须。众所周知,新生脑病发现越及时,对其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开展会更加有利。同时,新生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转向普通病房也是患者家庭所期,对于社会面满意度提高具有积极影响。本文在对目前脑电图在新生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措施与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针对性护理的重要意义,旨在丰富临床护理的理论依据,转变护理理念,有效满足患者及家属需求。

  • 标签: 脑电图 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危重新生存活率明显提高,而存活新生所面临的脑损伤相关后遗症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近年来各项神经重症监测及影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临床的应用对新生脑损伤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就新生神经重症监护领域各项脑功能监测及影像技术的发展作一综述,以期指导临床应用。

  • 标签: 重症监护,新生儿 神经监护 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患儿展开疼痛护理干预的具体作用加以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所选择患儿为 60例,属于我院重症监护室在 2019年 7月至 2020年 5月所接诊患儿,按照计算机系统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组内 30例,在治疗过程中展开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余下 30例患儿则需要将疼痛护理干预加以运用,作为观察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疼痛缓解用时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统计,观察组均存在有显著优势, P<0.05。结论 将疼痛护理干预运用到重症监护新生疼痛护理中,可以有效缓解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有助于其恢复。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疼痛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重症监护室如何护理新生疼痛症状。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到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78例发生疼痛症状的新生选取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疼痛护理组,每组均为39例,常规护理组采取新生常规护理干预,疼痛护理组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再实行新生疼痛针对护理。之后再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常规护理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远远低于无痛护理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的新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可以使新生的疼痛耐受力实现显著的提升,为后期顺利开展监护及治疗奠定基础,具有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室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在新生重症监护室针对新生疼痛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在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期间所收治的出现不同程度疼痛症状的重症监护新生中选取 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新生采用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新生在常规疼痛护理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新生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在疼痛控制有效率、疼痛控制时间、重症监护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新生,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有疼痛症状的重症监护新生,在常规疼痛护理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新生疼痛控制的有效率,缩短新生的疼痛控制时间与重症监护时间,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室 疼痛 整体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早期新生肠道细菌定植影响因素及抗生素耐药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对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采集自北京妇产医院NICU住院新生生后第5~7天的粪便进行培养,采用VITEK-2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根据胎龄、分娩方式和是否使用抗生素将新生分为8组,比较各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定植率的差异。结果共收集了572例新生的粪便,分离出大肠埃希菌328株、肠球菌243株、肺炎克雷伯菌70株,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的多重耐药率分别为68.3%(136/199)和76.1%(185/243)。足月顺产无抗生素组(77例)、足月剖宫产无抗生素组(30例)、早产剖宫产无抗生素组(28例)、早产顺产无抗生素组(16例)、早产顺产抗生素组(53例)、足月顺产抗生素组(155例)、足月剖宫产抗生素组(99例)、早产剖宫产抗生素组(114例)大肠埃希菌定植率为别为85.7%、66.7%、64.3%、62.5%、60.4%、56.1%、46.5%、43.0%,肠球菌定植率分别为20.8%、33.3%、28.6%、31.3%、47.2%、45.2%、52.5%、50.0%,肺炎克雷伯菌定植率分别为18.2%、13.3%、10.7%、12.5%、20.8%、9.7%、11.1%、8.8%。同胎龄同分娩方式抗生素组与无抗生素组比较、足月剖宫产无抗生素组与足月顺产无抗生素组比较,大肠埃希菌定植率明显下降,肠球菌定植率明显升高(P<0.05);各组肺炎克雷伯菌定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新生肠道定植的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多重耐药严重,细菌定植受抗生素和分娩方式的影响,临床需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肠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 细菌定植 药物敏感性
  • 简介:摘要 :目的:着重分析和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新生护理不安全因素以及相对应的预防对策。方法:按照随机的方法,针对我们医院在 2018年 4月到 12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房新生 80例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研究,使其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的需要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组平均各有 40例患者,其中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而针对观察组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采取风险防范护理措施,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所呈现出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程度要十分显著的优于对照组,而在风险事件发生机率方面,要比对照组患者有十分明显的降低,两组之间的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针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进行相对应的护理实践,要着重采取风险防范护理措施,针对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并以此为基准提出更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改进策略,这样能够进一步确保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程度得到充分提升,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几率,使患儿并发症发生几率和死亡率大幅度降低。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 护理不安全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早产儿出生时由于缺乏肢体力量,常呈现出不良的姿势,阻碍自我调节。合理的体位支持是早产儿生长发育的重要保护因素。本文从早产儿体位支持的意义、作用、方法、辅助用具、评估工具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提高医务人员的认知、构建早产儿体位支持的标准和规范提供依据。

  • 标签: 婴儿,早产 发育支持护理 体位支持
  • 简介:摘要新生败血症是全球新生死亡的主要原因,抗生素是新生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最常应用的处方药。目前全球范围NICU普遍存在抗生素过度使用和耐药菌泛滥现象,导致患儿各种近、远期并发症风险明显增加,迫切需要采取有计划、有条理的抗生素管理措施。本文结合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倡导建立由新生科医护人员与抗感染相关专业参与的多学科团队,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措施的持续改进,遏制NICU多重耐药菌的泛滥趋势,降低耐药菌感染造成的新生近期和远期不良结局,实现优化抗生素管理的目标。

  • 标签: 抗菌药 多重耐药菌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重症监护病房消毒质量检测与医院感染的预防。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新生重症监护病房的室内空气、医护人员、物体表面、消毒灭菌物品进行采样检测并计算合格率。结果新生重症监护病房消毒质量检测合格率达标,总合格率为98.93%,其中医护人员合格率为97.87%,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7.35%,其它室内空气与消毒灭菌物品的合格率均达到100%。结论新生重症监护病房消毒质量较好,但仍需继续加强消毒检测,对其中薄弱环节实施针对性的处理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 消毒质量检测 预防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新生护理不安全因素及相关预防措施。方法我院自2014年1月起,在新生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工作中加强了安全护理管理,比较安全护理管理实施前(对照组)与实施后(研究组)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家属满意度、院内感染率等。结果研究组新生重症监护时间平均为(7.4±2.0)d,对照组为(12.6±1.9)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8.11%,对照组为88.6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院内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院内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工作中,分析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安全护理管理,有助于降低护理安全事件及院内感染发生风险,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护理 不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早产儿是指胎龄< 37周的新生。其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全,抵抗力低,有关调查显示,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为 8. 1%,且逐年增加。其生存质量问题已成为新生医学研究重点。在现存的 NICU封闭式管理的基础上,支持早产儿父母进入 NICU参与早产儿的护理管理模式是历史性的突破,也将是新生护理学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早产儿 家庭参与式 综合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探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11年9月~2013年6月在我院入住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早产儿(大于48h)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其进行目标性监测,记录在统一调查表上。结果240例早产患儿中,有2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8.3%,共感染25例次,例次感染率为9.8%;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产妇的重度先兆子痫、患儿的出生体重、胎龄、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以及中心静脉导管情况。结论要想有效防控NICU医院感染现象的发生,应重点关注胎龄小、出生体重低、有重度的先兆子痫的早产儿,并且慎用侵入性操作。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标识管理在强化新生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 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 70 例新生,选取时间为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2 月。分组方式为随机法,将 70 例新生分为对照组( 35 例)、观察组( 35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则采取护理标识管理。比较两组管理质量。 结果 :观察组护理差错率低于对照组,而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则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对新生重症监护病房采取护理标识管理,可有效减少护理差错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标识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差错